本书主要涉及与复数、向量有关的内容。全书分为基础篇和提高篇两部分,一共九个章节,既阐述了复数与向量的基本知识,又介绍了其在数学解题上的应用。内容编排上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在一些典型例题中介绍了多种解法,并在题后分享了作者的解题心得。本书可供高中学生作为高考及自主招生考试的参考资料,也可供数学奥林匹克爱好者开拓数学视野、提高竞赛解题能力之用。
本书简略介绍了21世纪西方新社会运动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为读者了解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变化和洞察西方左翼运动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西方新社会运动自1968年法国 五月风暴 以来,已经走了半个世纪的路程,其间有高潮迭起,也有低迷消沉,不管是在资本主义处于稳定发展时期,还是经济危机之后,新社会运动都以其特有的方式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沉疴弊病。
《全球化与乡村变迁——珠三角南村的实践》是一部村落民族志,以南村这个普通的珠江三角洲村庄为研 究对象,借鉴格尔茨的“更有活力 的功能主义方法”,通过观察和分 析南村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各种变迁探讨了地方社会在全球化与地方化 的同构过程中主动与被动的实践。 一方面,村庄的历史,人群的经验 是镶嵌在国家的或是国际的局势变 动的框架之内而被牵动着的,另一方面,地方社会的变化根植于地方 性的文化脉络和机制,它们稍加转 化以应对与适应来自外界的冲击。 地方文化中蕴含的这些活力与创造 力,也正是我们在全球时代促进本 土文化自觉构建和谐的新的地方社会的基础与动力。 《全球化与乡村变迁——珠三角南村的实践》由邹琼编著。
这部平民史诗的主题只是不要成为时代废弃物。 两个原生家庭,跨越三十年的奋斗,调动的能量,堪比战争。 张医生和王医生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工人家庭。在国企改制、社会急剧转型的过程中,他们凭借家庭的全力支持与自身的聪慧刻苦,摆脱了掉队的命运,实现了阶层跃升。可是,虽然看起来功成名就,但他们的人生,仍充满了焦虑和疲惫。 两位作者采访数十人,在旧报纸、老照片、建筑废墟与口述回忆中打捞过往生活图景,描摹了张医生与王医生半生的个人成长与阶层跃升之路,并审视二人知识、尊严与自我的建构过程。与此同时,本书还以工业城市、单位社会、稀缺经济、工人阶级文化、男性气概、重大历史事件和时代变迁等为经纬,呈现出兼具深度与广度的当代东北。 阅读张医生与王医生的故事,我们将会厘清,世纪之交的一系列深刻变革,如何塑
很多人把道德理解为一套为维护社会秩序而不得不采取的理性原则和行为规范。其实,道德究其实质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关爱、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理解。 道德教育的关键所在正是要激发人与人之间这份设身处地的相互理解、以我心懂你心的感同身受,进而在此基础上身体力行,有所作为。 本书正是致力于在当下的道德教育中,在现行的理智语言外,探索和发现别一种道德教育语言:它具有精神之穿透力,能突破此心与彼心之间的坚实壁垒,能借由个性通达普遍人性,能唤醒与生俱来潜藏在我们自然天性内的善的种子,能照见灵魂里那个更美好的“人”、那个更真诚的“我”。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知识》以古代农业科技为聚焦点,分综述篇、种植篇、养殖篇、女织篇、加工篇、饮料篇、生产条件篇、园艺篇、水利篇、农具篇、农学篇共11个篇章155项,逐项介绍古代农业技术的精华和当代价值,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故事性和趣味性结合。
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给中国科学界一个巨大然而值得回味的惊喜。屠呦呦以及青蒿素研究,虽历经40余年风雨,仍难掩其光辉,且越发呈现出独特的意义与价值。本书作者饶毅、张大庆两位教授,以其科学史的慧眼以及关怀,早在数年前,就带领研究生黎润红,关注青蒿素研究项目,以事实厘清中国科学研究的这个经典案例。书中首次呈现了三位作者的精彩工作成果,披露了屠呦呦先生以及青蒿素研究独特而漫长的科研历程,是全面理解屠呦呦先生及其团队的重要文本。
文明史的显著特征之一,是随着不同文化因子的 混合而发生互通互融,而不是冲突。 ——尼尔?弗格森 21世纪被称为网络时代,但事实上,网络早已存在。从印刷术的诞生到网络社群爆发,在《广场与高塔》这本书中,弗格森通贯古今,以新奇的视角,为我们重铸了一个个有形的和无形的网络。从神秘的共济会、辉煌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复杂的萨克森—科堡—哥达邦联、举世闻名的使徒网络,到现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推特和脸书,作者以一个个引入入胜的故事,激发我们重新观察这些网络的运作及其建构的世界,重新看待我们习惯已久的世界观和它潜在的不同面貌。 在社会网络兴起、衰落、再崛起的历史中,作者用丰富的图表与数据为我们阐释了网络、聚类等不同概念,帮助我们重新审视旧权力与新社交网络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并通过对比,为读者提供有关网络演变
刘文明博士主编的这套《女性·社会·文明系列》丛书,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理论出发,同时通过社会性别视角,对不同社会文化中的女性生活进行了考察。而且,在探讨当代中国女性犯罪与女性受害问题时,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社会调查材料,结合个案分析,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有很强的可读性,并且对有关部门认识和处理这类问题有重要参考价值。
淮海中路街区几乎可以称为上海海派文化集中地,这里既是公共租界的核心地带,又是老城厢的发源地,无数文人墨客、学林俊彦曾居住于此。本书立意于探索和梳理该街区的历史,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下该街区人文和历史建筑的价值。
大城市的人为什么不幸福? 雾霾、拥堵、PM2.5、水灾、学区房、有毒食品......人们从未像今天这样自觉或不自觉地关心环境、关心城市。 城市已然困难重重,城市化大潮又将如何? 薛涌博士的这部新作,评介了欧美的理论和经验,既有新知,又富例证;兼顾宏观和微观。从社会进步中分析城市,从城市兴衰中透视社会进步的可持续性。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 问题的核心:如何保持城市的生机和竞争力! 这不正是我们困境的要害吗!
作者借在不丹、委内瑞拉、冰岛、越南漫游考察“另类”社会发展模式的经历,反省西方主流模式面临的困境,深入思考诸如幸福与GDP、个人自由与集体自由、市场规范与道德规范、权力制衡和人民主权、财富增长与消费主义等问题,于今日中国之发展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自称“港怂”的北漂律师徐天成,看到廖信忠所著《我们台湾这些年》之后,深受启发,希望能以一位普通香港人的视角,通过自己那支微小但真切的笔,来说说一个真实甚至未知的香港。 徐天成与廖信忠同为1977年生人,这30多年来,香港的发展?香港人的心理归属感究竟是怎样的?香港的身份和台湾有什么不同?香港回归前后,当地人的生活有何变化?香港人是怎么看内地人的? 一本书无法展现全貌,只不过是一个普通香港人的真实告白。在“借来的地方”,他们如此生活30年。
这是一套融合自然之美与亲情之爱的世界经典图画书。是日本图画书大师岩村和朗的经典代表作,畅销20余年,总销量近1000万册。该书画风细腻传神,画面中隐藏着无数细节和线索,读者可以通过14只老鼠不同的衣着、性格和行为特点体会观察、找寻和辨认的乐趣。该书透过一个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其乐融融的老鼠大家庭的生活及视角,描绘出美妙和令人敬畏的大自然。读者不仅可以从图画中分辨不同时间、季节的景色、同时可以认识各种不同季节的花草、昆虫等形态、习性,潜移默化地了解很多自然百科知识。书中的性格各异的小老鼠恰似孩子的缩影,无论优秀或有很多缺点,他们都平等地受到尊重,自由健康地发展,体现出作者先进的儿童观和教育理念。在现代生活越来越远离自然、小朋友越来越没有兄弟姐妹概念的今天,本书呈现的自然之美与亲情之爱更
《候鸟音乐会/樟树公寓》讲述了10层楼的樟树公寓,高高地耸立在原野上,沭浴着风和光。公寓里住着鼹鼠管理员、狐狸音乐家、兔子护士、猴子木匠、松鼠厨师……他们一起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迎接松鸦宝宝的诞生,赶走危险的入侵者……用爱和包容把公寓变成一个温暖的家。 暴风雨席卷着樟树公寓,10只旅途中的候鸟冲了进来。猴子木匠让他们用自己的浴室,兔子护士抱来干爽的毛巾,松鼠厨师准备了美味的食物。为了感谢樟树公寓住户们的热情招待,候鸟们也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
本书是对北京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专家及课题组主要针对目前北京市农村集体产权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的矛盾,结合现阶段北京部分农村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践中取得的经验与发现的问题等个案研究,探索如何在情况各异的北京农村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怎样明晰产权归属,完善各项权能,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
人类为什么能够演化成今天这样?是什么驱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什么是创新?创新到底需要什么特质,规避什么风险?《创新简史:打开人类进步的黑匣子》采用“记叙 议论”的体裁,纵观整个人类历史,从技术、科学、体制、产业、文化等方面,用丰富的故事细节为公众展示人类创新的过程,并分析其中的各种问题,也有对一些经典问题如“钱学森之问”“李约瑟难题”、中国产业创新“七宗罪”的思考和分析,既给人以趣味,又引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