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先生的《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一书,在正视我国城市化的“文化生态”发生巨大变化,城镇化基本建设热潮及旅游热等使文化遗产受到严重威胁的现实,强调反对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必须意识到今日中国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在这部只有10余万字的专著中,不仅分析论述严谨,而且图文并茂,因此很有可读性,相信读者能从中体会到一位文化遗产朝圣者的精神行程。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世界中,他关于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论述着描写对象,既自由地飞驰着想像,又渗透着他对于自然、社会、城市、文化的忧患意识。在全书五章二十八节中有许多环节表露着作者悠远的历史眼光和宽展的文化视野及心态,给读者心灵带来的是震撼、冲击与穿透的力量。
一方水土一方人,在悠长宽厚的历史长河中,南京的世代先民为我们开启、创造、留存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物质形态的文化创造已固化为珍贵的“文物”,但还有许多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创造却以不同的“活态”形式遗存了下来,甚至有的还以顽强的生命力至今仍存活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充分展示着南京的文化创造力、文化特征和文化延续性,对构建和谐城市及“文化南京”,推动南京文化建设的大繁荣大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广西文场”是一种清唱剧类型的曲艺形式。简称“文场”,又称“文玩子”,与清唱桂剧的“武场”相对命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北官话地区,尤以桂林、柳州、宜山、平乐、荔浦等地最为盛行。承金元戏曲余绪,与明清俗曲一脉相承,被视为中国近古曲词的活化石,历来享有“曲艺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的美誉。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菲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书是带有工具书性质的普及型读物,从“广西文场”的历史沿革、曲词音乐、表演艺术、经典作品、保护与传承五个方面系统全面地为大众读者介绍这一艺术形式,读者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书中收有大、小调唱腔曲牌谱例16个及各时期的代表剧目13出、专著9部,均为“广西文场”的经典之作。在数百年的岁月中,“广西文场”的舞台上群星璀璨,各时期的代表性传承人物都名动
本书内容大多建立在作者多年的田野调查案例基础上,从时空维度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类型进行具体、深入地分析,以传统民俗文化急剧变迁的现状作为基本的思考对象,关注传统文化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命运,关注在遗产保护语境之下究竟应该如何评估传统民俗文化及其被遗产的过程等。前六章论述作为文化遗产的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在民众生活中的功能,后六章主要分析和讨论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几种基本模式。作者致力于对当代中国社会的遗产保护运动给传统民俗文化带来的影响及变迁进行讨论,尤其是对传统民俗文化在当代中国被建构为文化遗产的现象做出深入的剖析,力图通过文化遗产这一当代中国社会重大问题,拓展民俗学的学术领域,增强民俗学的活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并设立基金,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与自然遗产进行保护。至今为止,全球共有世界遗产788处,其中文化遗产611处,自然遗产154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23处。 本书选取《世界遗产名录》中多年来为世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千古之谜,将世界的奇迹与世界的难题做了综合的分析与阐述。它触及了古代文明的兴盛与衰亡,特别是那些似乎超出常规的、难以理解的、悬而未决的人类古代文明中的重大奥秘,构成了一次对世界遗产之谜的浏览,也是一次神秘莫测、令人向往的心灵之旅。
新的世纪呼唤新一代的复合型人才,新的人才需要阅读与学习理念的快速更新。《才学世界》系列丛书打破了老版书籍知识冗旧,体例繁杂,深奥难解的弊端;所选资料翔实准确,文字简洁生动。体例分类细致入微,通过具体的数据、简明的版式来具体调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并启发他们的想象力,从而使读者能够快乐阅读、轻松学习。 本书为该系列之《世界遗产百科图鉴》分册,书中包括了:世界遗产概述、菲律宾的巴洛克式教堂群等内容。
王世华主编的这本《江苏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览》收录了江苏省入选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30个项目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的26个项目的相关文字和图片,客观、系统地介绍了这些项目的历史渊源、传承区域、表现形态、文化价值以及目前保护情况,《江苏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览》兼具学术性、知识性与文献性。
足迹遍及闽南地区。其间,一次一又一次真切地感受泉州南音这个古老乐种的脉搏跳动,慢慢地领悟到这个民间乐种生命形态延续的真谛,并从其当下生存状态中解读出闽南人生存方式、生命形态的一种展示,是闽南区域文化的一种象征。从区域文延续的角度而言,泉州南音文化的承传与闽南其他传统文化样式互为依存,其文化精神与形式的同步延续、保存将对闽南文化的传统继承、当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像闽南文化这样续统古代中原文化的区域文化,我们更应该从中华文化延续的高度,在更广阔的视野,去认识保护、延续的价值和意义。
非常年,非常茶,茶是特殊的一个文化符号 蔡澜为何痛批中国茶道? 就品茶而言,梁文道说:“中国啊,从来都是一个老年人埋没青年人 的国度……” 何谓“观音韵”?说不清,道不明! Why ? 打开《茶个究竟:没有入口的世界》,你将偶遇大多数文化人心灵困惑的答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并设立基金,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与自然遗产进行保护。至今为止,全球共有世界遗产788处,其中文化遗产611处,自然遗产154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23处。 本书选取《世界遗产名录》中多年来为世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千古之谜,将世界的奇迹与世界的难题做了综合的分析与阐述。它触及了古代文明的兴盛与衰亡,特别是那些似乎超出常规的、难以理解的、悬而未决的人类古代文明中的重大奥秘,构成了一次对世界遗产之谜的浏览,也是一次神秘莫测、令人向往的心灵之旅。
本书主要反映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作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综合试点省,浙江的许多工作,具有探索性、开创性,为此为“浙江省非特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列思考”为副标题。 本书内容分为四编: 编为综合报告。所谓综合报告,这里是指对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工作情况、工作实践进行概括、归纳、总结和理性思考、分析,以促进今后的工作。本编相关篇目主要从宏观的、前瞻的视角,通过回顾成功实践,总结阶段工作,反思失误行为,探究保护规律,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二编为专题探讨。专题探讨,是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方法的具体化。做好保护工作,必须在提出总的、普遍的要求之后,还要针对不同情况、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特殊情况,给予必要的个别指导、具体指导、分类指导、因势利导。
古典家具是中国悠久灿烂的艺术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京作硬木家具是在明清宫廷家具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到清康熙、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本书主要著述了龙顺成的历史由来、演变和传承过程,介绍了非遗项目——京作硬木家具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的制作、修复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