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 故时风物 名人一瞬 旧事重温 私人相簿 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这辑《老照片》中回顾了一代名医张纪正一生的风风雨雨,用组图的方式讲述了长城抗战时期伤病慰问团一行的见闻,等等。
纽约人和洛杉矶人为啥互相瞧不上?欧洲难民危机其实是印证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美国很大、最有趣真人选秀节目——美国大选?人们到拉斯维加斯为什么一觉醒来就发现自己结婚了?能坐在海边,听音乐、赏美景、吃麻小的吃货天堂在哪?西雅图是更盛产浪漫爱情故事,还是垄断型大企业?拥有传奇人生的海明威到底是不是单腿站着写小说?为什么在中国电影里,男女主角在美国家中爱看的电视节目是新闻和天气预报? ?
本书是一部描写民国抗战时期盐业重镇五通桥的历史随笔集。作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盐业主产区,五通桥对抗战时期中国的盐业经济、化工科技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书通过对四川“盐码头”——五通桥的独特描述,将厚重的历史与个人的记忆融为一体,真实地记录了一块江湖飞地的岁月变迁,讲述了民国以来一个工商业小城鲜活的“小历史”。大时代下的因缘际会赋予了这个小城别样的风采,人物的百年勾连,娓娓道来,令人兴味盎然。
描画胡适、钱思亮、毛子水、李济、傅思年、杨树人等知名教授风采,记述“八仙会”“教联会”“猴会”等知识群体活动,既有对台湾大学学术体制的介绍与剖析,更有对其独特校园神韵和人文情趣的追记与感怀。 光复后的台湾大学发展多以民国北大、清华知名学者为班底,在某种意义上可谓是百年北大、清华在台湾的移植与延续。其精神沿袭有北大、清华之特质,又较大陆高校更早得现代学术之熏染,而能开创台湾学术之新风气。 当事人的娓娓“闲话”,一部“台大外史”回忆录!
“如果亨利八世和安妮·博林没有闹恋爱的话,那么美国现在就不会存在。 正是由于这件事,英国和罗马教廷决裂,从而不承认教皇把美洲作为礼物赠与西班牙和葡萄牙。 如果英国仍然信奉,那么现在是美国的那个地方,很可能已成为西班牙的美洲的一部分了。” …… “我想以比较谦虚的态度,提出下述有关工业革命因果关系的另一种理论:工业制度是由于近代科学而产生,近代科学是由于伽利略,伽利略是由于哥白尼,哥白尼是由于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由于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由于土耳其人的迁徙, 土耳其人的迁徙则是由于中亚细亚的干旱……” 一个小小的偶然事件能够改变整个事情的结局!
《》中“洪水与”的传说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争论最激烈的上古大疑案之一,而从尼尼微古城带回的楔形文史诗《吉尔伽美什》里也有类似的记录。传说与历史在这里发生了碰撞圻英国考古学家列奥纳德·伍利爵士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乌尔古城遗址发掘时,找到了大洪水无可争辩的地质证据。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庞贝:繁华的哀伤、巴比伦:天堂的失落、特洛伊:神谕指引的黄金城、统万:惟一遗存的匈奴都城、佩特拉:中东玫瑰红、克诺塞斯:欧罗巴最初的荣华、楼兰:罗布泊的美丽幽灵、高昌:城头变换大王旗、科潘:马雅切肤之痛、马丘·比丘:消失在云雾中的古城等。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妤酒与色』的刘邦统一天下,汉初的天下也像是一个酒徒的世界。曹参、郦食其,这些汉初的功臣们似乎都『被迫』与酒有关,但真正能享受其中乐趣的,恐怕也只有汉高徂刘邦。 面对曹操的『禁酒令』,徐邈默不作声,照喝不误,且步步高升;孔融,就『禁酒令』一撰文与曹操辩难,却身首异处,即便是七岁的女儿、九岁的儿子也惨遭株连。『禁酒令』,就像是一盘棋,彰显着曹操的『中乾坤』。
一千多年过去了,依然有很多人像江湖夜雨一样神往着大唐盛世。 在中国的历史上,如果论疆域,唐朝或许并不是;如果论武功,唐朝也并不是最盛,但唐代以她那开放的胸襟、博大的气度、浪漫的情怀、张扬的个性影响和征服了八方四夷,并且一直让后人景仰不已。所以,也只有在唐朝,才会有那么多美丽纯正,如清水芙蓉一般的诗篇,那是真正的诗,是像天山雪莲一样难得的思想精华。 唐朝的诗人,不单是李杜元白之属精擅诗章,平素并木是很起眼的人物也不可等闲视之,像崔颢这样的,不就写了一首诗题在黄鹤楼上,让狂傲无比的太白诗仙出了一身冷汗,只好讪讪地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所以,在唐代的诗词作者中,千万不可看不起小人物,正像少林寺中烧火的和尚也许就是内力惊人的高手一样。唐朝的将军、农夫、和
纵观六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正史典籍和逸史笔记浩如烟海。本书所集数章内容,作者不是以学者身份对历代王朝作“宏大叙事”般的解构,也无心从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学科层面挖掘王朝解体的性质和长期停滞的深层原因,而是以一个历史旅行者的身份,随心所欲地把目光集中在某个历史的光荣或者黑暗阶段,讲述中华历史中富含深刻意味的历史个人和历史事件:杀戮乱世中的才子潘安、“安史之乱”中的唐朝将帅们、风流能诗的辽朝皇后萧观音、最无情的篡弑者朱棣、明清易世之际的“刽子手”李成栋......等等。 作者以崭新、异类的眼光和历史的情感的思维推断大一统国家历史长河中曾经鲜活的血肉人生,亦庄亦谐,力避枯涩,让读者在趣味阅读中追溯中华大家庭历史上的恩怨情仇,化解为干戈为刀剑的血雨腥风,探视长眠历史中仍旧顽强跳动的、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