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在数百种毛泽东传中与施拉姆同名著作齐名的学术专著。虽然作者采取了通常以叙述为主的传记笔法,但在史料甄别、背景分析和观点评价等方面,都经过深思熟虑和精雕细琢,是西方《毛泽东传》中的经典之作。该书不仅体现出作者对于历史事件高度的敏感性,而且也渗透着政治学视角的理论穿透力,对于人物的情景分析更使历史出神入化,引导读者体味 故事 背后的时代困惑和制度机制,把*丰富的情感与的挑战性的理论创造联为一体,从而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壮观图景。 相比版,新版增加了很多新的材料,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编辑和研究的成果。值得关注的是,作者据此对书中关于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活动的叙述进行了大幅修改,全书章节增删篇幅甚至达三分之一以上。 新版依然承袭了版主要从思想、政治角度记叙一生的角度,更多地关注的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 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孙中山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2021年是辛亥革命胜利110周年,也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5周年。为此,以此书奉献给海内外广大读者。
本书是一部完整记录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思想及对中国历史伟大贡献的著作。作者综合近几年孙中山先生研究的*成果,全面展现了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推翻封建帝制、开创共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实现国共合作的伟大历史转变以及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而披荆斩棘、奋斗不息的历程,缅怀了他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该书宏大的篇幅布局,反映出孙中山所处时代的风云变幻;作者以高度的史实把握能力,让历史说话,用事实发言,也使得该书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 本书的出版对弘扬孙中山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跨越3个世纪的宋美龄,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光芒四射,瑕瑜互见。非仅凭恃其出众的才华和超卓的智能,更重要的是 妻以夫贵 的幸运。蒋宋的结合是二十世纪中外历*突出的一场政治婚姻,权力与财势的结盟。她有与生俱来的聪明、美丽与手腕,加上孔宋家族的强力后援与美国背景,使她在权力、财力和魅力的交织中,成为中国近代百年*有争议与影响力的女人。 她是一个 不世出 的政治人物,具有多重性格和不同行事标准;她知道国家和民族的安危为重,却不忘袒护孔宋家族营私误国与外戚干政;她以爱心关照战争军人遗族与孤儿,自己亦乐享锦衣玉食和荣华富贵。 宋美龄的神秘命运一向是华人关心、好奇的对象。本书是宋美龄命运的解密,有百余张首次公开的照片与手绘国画,包括她远离政治中心后的几十年隐居生活,与蒋介石之间的情感, 夫人外交
作者近四十年心血力作 马勇、汪朝光联袂推荐 *生动、*客观表现蒋介石的一生:青年革命,抗战有功,民主有误,建国不力,台湾反思 蒋介石的一生,为什么盖棺不能定论? 如果没有蒋介石,现代中国将何去何从? 历史不能假设,历史研究永远是一个不断接近真实的过程。本书作者研究、关注蒋介石近四十年,从4万字,到40万字,再到如今近80万字的巨著,以其宽广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学术功底,大量引用蒋介石日记,选择、甄别第二历史档案馆及台湾公布的档案,再现蒋介石早年从事证券交易活动、访问苏联、组织抗战、治理台湾等历史细节。作者从近代国家独立、民族统一、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抛开意识形态,对不同时期的蒋介石重新认识、重新评判,不仅仅从《蒋介石日记》看他的内心世界,还结合他一生的主要事迹,深入分析,为读者还原
汪精卫早年参加同盟会,曾谋刺摄政王载沣,事泄被捕,狱中赋诗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一时为人传诵。随后历任《民报》主编,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宣传部部长,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七一五事变,宁沪汉三方合流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九一八事变后,蒋、汪合组政府,汪精卫出任行政院长。抗战爆发后任国防*会议副主席,国民党副总裁,地位仅次于蒋介石。1938年底发 艳电 ,公开为日本侵略者辩护,投降日本,1940年在南京组建伪 国民政府 ,任 行政院长 兼 国府主席 、 中央政治委员会*国防会议主席 。1944年底,因病死于日本名古屋。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从出生到求学,从事业到学术,从性情到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详尽地记述了蔡元培先生的一生。书中充分肯定了蔡元培先生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及文化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同时对蔡元培先生的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评论也做出了说明,从而使广大读者更全面、更客观、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这位中国教育界的泰斗级人物。
这是一部有关民国外交官顾维钧的传记。放眼近代中国,顾维钧堪称极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之一。他的一生跌宕起伏而多姿,袁大总统身边的红人、27岁任驻美公使、民国三大美男子之一、四段传奇婚姻、政坛不倒翁、第22号战犯 顾维钧(1888年1月29日 1985年11月14日)是中国近现代卓越的外交家之一,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时期外交界的领袖人物,中华民国高级外交官员。被誉为 民国第一外交家 。他一生出使多国,六次出任外交总长,两次出任财政总长,两次代理国务总理,但也曾被国民党政府通缉,被共产党宣布为头等战犯。从这个意义上讲,顾维钧的传奇又不是圆满的,如他 半个外交家 的身份一样,只能落得 半世繁华 。
梁启超说: 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从中可以看出李鸿章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本书记述李鸿章的一生:早年落拓,后镇压太平天国,创办洋务运动使其声望达到顶点,但甲午战争撞碎其强国梦,*后只能周旋于列强的外交舞台直至死去。梁启超解读了李鸿章在晚清内外交困的大变局下,对军事、洋务、外交以及政治等方面进行的改革。 作者把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诸葛亮、俾斯麦等人进行比较,认为李鸿章怀着忍辱负重、死而后已之心为清政府 修修补补 ,但他缺少长远的政治眼光,不懂得现代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国民的地位,终未能扭转王朝颓势,在国际竞争中处处落下风。 总之他的失败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败,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势的必然结局。
王明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 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在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扶植下,以王明为代表的 左 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占据着统治地位,给党的事业造成了极大危害。抗战时期,他又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晚年,他踏上留居苏联的不归路,甚至著书立说攻击中国共产党和*。 作者遍访曾与王明共事或有过接触的知情人士,融通学界多年来有关王明的研究成果,对他的一生做了客观的描写,让读者近观王明的跌宕人生,品评王明的功过是非。
本书是现当代中国史研究专家从事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三十多年的总结之一。内容涉及毛泽东、邓小平、陈云、张闻天、华国锋、胡乔木在历史时期某个侧面;如毛泽东、洛甫(张闻天)合作为核心的中共代领导集体的初格局,毛泽东如何纳谏、如何评价邓小平;邓小平与1975年的整顿,邓小平如何第三次复出,在历史转折中邓小平如何坚持毛泽东 ,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始末;陈云在历史转折中的独特贡献,陈云有口皆碑的几个高招,三代领导人如何赞陈云,陈云名言解读;长征中、西安事变中、庐山风云中、动乱年代中的张闻天,张闻天在中共党史上的十大贡献;华国锋领导粉碎 四人帮 始末,如何评价华国锋等等。本书内容丰富独到,史实清晰真切,文笔老辣流畅,史料价值与文学价值兼顾,不愧为一部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力作。
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每到一个重大的节点,尤其是在生死存亡的时刻,总能看到一个不避矢石、勇于担当的身影,他不计个人荣辱,善打硬仗,总能力挽狂澜、打开局面。毛泽东赠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彭德怀元帅亲历了20世纪中国的各种军事斗争,指挥的百团大战和抗美援朝战争取得的辉煌战绩,令他当之无愧地进入世界一流名将之列,让整个世界为之侧目。彭德怀在中共的高级将领中,是一员极富个性的战将。这种个性让他赢得战场荣誉的同时,也令他不断遭遇挫折和逆境。 本书以大量的中外史料,酣畅淋漓的叙事笔法,深入解读了彭德怀这位 东方战神 的戎马人生,充分诠释了彭德怀打仗 勇猛 风格之外机变敏锐的军事指挥艺术。同时,有血有肉地还原了彭德怀与毛泽东的真实关系和交集过往。
选取10个左宗棠不为人知的侧面:选择、交友、用人、家风等,全面复盘其人生路径及命运抉择,展现一代名臣的光与影,揭秘左宗棠从问题少年到晚清战神的逆袭之路。
这是一部有关孙科的人物传记。军阀混战的黑暗时代,在父辈高扬的旗帜下,向着真理的曙光,坚毅前行。孙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军阀们有枪杆子,有笔杆子,有资金有实力有派系有圈子,孙科游离于军阀派系之间,有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想方法,聚手段,向着目标,拆除挡在前行路途上的栅栏,搬开石头,冲向*。一次又一次失败,没有灰心,没有失志,用心力用智慧,在国民党高层,在国民政府顶层,摇旗呐喊。孙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成功,一次又一次登顶,然而,在*之上,遭遇更大的狂风更强的雷击,人生事业理想信念,一次又一次被洗礼。民国时期的政治官场是如此的险恶,民国时期的政治人物,是如此的命运多舛,后人不禁拍案惊奇。
张謇不是革命家,然而却与辛亥革命发生密切联系。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张謇选择了实业与教育,欲以实业与教育救国。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等多家企业,并创办通州师范学校、南通博物苑、女红传习所等,他所有与政治有关的活动,都从实业和教育救国的前提出发。辛亥革命前,他参与发起立宪运动;辛亥革命后,他任南京临时政府总长;1913年出任袁世凯政府农商总长;袁世凯称帝后辞职南归。1926年病逝,给世人留下一个号称全国模范县的南通。本书详尽描写了这位状元实业家、教育家艰难而不平凡的一生。
朱德的一生曲折而传奇,他参加过科举考试,加入过同盟会,投身过护国运动,留学过德国和苏联,经历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到建立和建设新中国。他被视为 红军之父 ,被西方人称为 红色拿破仑 。*称赞 肚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周恩来称赞他的一生是 20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 。他还是新中国*任中纪委书记,*早提出 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 构想。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陈独秀为何拒绝他的入党请求?他在德国留学期间为何两次被捕?在遵义会议上他为何流泪?为何说长征中他走过的路*长?他如何将南泥湾变成了 陕北江南 ?抗战时他与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亦敌亦友的关系是如何建立的?庐山会议上他为何被*批评为 隔靴搔痒 ?他为何严词拒绝家乡为他修建纪念馆?为何临终前他仍念念不忘 革命到底 ? 作者历时多年,深
《大国海图人物志:蓝色波涛里的帝国梦寻(李鸿章与北洋水师)》侧重描写李鸿章海洋观念的逐步形成与发展,他把建立海防、海军的这一理念投射在实业、军队建设中去。他经营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说服朝廷购买引进洋人舰船、聘请洋教官,组建北洋水师。但是整个北洋水师还是沿用封建制度的官僚体系,种种人事、技术问题频繁出现,不过又一一被李鸿章忽视,他在封建体制下的变革是不可能成功了。甲午战争战败后,他作为海洋战场上的主要领袖,签署了《马关条约》,落下遭众人唾弃的骂名。全书以清廷内的海陆之争为中轴,前面探讨李鸿章海洋、海防观念的形成,结尾处把李鸿章作为一个时代的悲剧人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