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年,1958年生,生前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他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怀着一腔爱国热情义无反顾返回祖国,担任母校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带领科研团队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为国家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本书收录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及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报道文章、视频节目,通过图文并茂、链接网络媒体的方式,多侧面地呈现了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崇高形象。
善良、正直、的名人是社会的精华、后人的楷模,他们的言行自由启迪世人之妙用。借鉴前人,借鉴历史,可推动文明进步。 本书为《图解天下名人丛书·居里夫人》分册。本书以简洁大方的版式将图片与文字有机结合,再现了诺贝尔传奇的一生,使读者看到一个全新、立体的诺贝尔,并能从中获取丰富的历史知识、科学知识和深刻的人生体验。
这是一部描写我国“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的报告文学。作者以大量翔实的资料和生动的文笔,详细记叙了世界有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与实验原子核物理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王淦昌默默负重、妙趣横生而又惊天动地的一生。书中通过大量感人故事,歌颂了这位高尚品格、一生三次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为了祖国科技的强大愿以身许国、隐姓埋名、在默默无闻中与辐射死光做着生死较量、无私奉献、胸怀坦荡、科学求实的大科学家。
本书是送给气象学爱好者的一份大礼。在这里,有知名气象学家的传记资料,涵盖广泛;有深入浅出的气象学知识讲解,通俗易懂;甚至还有相关气象学课题的研究现状,紧跟时代的步伐。总之,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气象学科普书籍。
《师昌绪的故事》以“材料之父”师昌绪的成长和生活为题材,详尽、生动地讲述了他在成长的岁月里如何经历了生活的磨砺,如何刻苦攻读、勤奋治学,如何立志奋发投入祖国火热的建设中,如何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为中国的材料科技以及整个科技事业发展呕心沥血,从而成就人生的故事。
从写作形式上来讲,伦敦的这部传记可是说是非常专业性的,也即所谓标准的那种“内史”研究。但在这种“内史”的研究中,人们还是可以看到对相关的社会背景的介绍和分析,尤其是,通过大量通信的内容,体现出科学家的常人的一面,这在伦敦与其他科学家冯·劳厄等人的矛盾和争执中有着特别充分的体现。因此,除了对于一般科学内史的学习之外,这部传记本身也对科学文化、科学家共同体内部的互动等内容提供了大量生动、新颖的实际材料。 因为从研究生学习阶段开始,一直到现在,低温物理学史一直是我的研究领域之一。因此,在看到了这部很有特色也很专业化的超导物理学家传记之后,就一直想将它翻译出来。经与江西教育出版社协商,出版社同意将其列入由我主持的《三思文库·科学家传记系列》,但由于近几年来的繁忙工作和社会上其它活动
《李政道》以大量翔实的资料及生动的文笔详细记叙了当代科学家李政道的身世及科研成就。向读者展示了科学家不墨守成规,勤奋严谨。孜孜不倦地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李政道》内容丰富,集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使青少年从中领略科学巨匠的思想风范和人格力量,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陶冶情操,开阔心胸,扩大视野,从小就在心田中植入科学的种子。
由来自精英学校伊利诺伊州数理高中(Illinois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Academy,IMSA)的这些前途无量的年轻学生所撰写的这15篇传记,揭示了影响成功科学家们生活的诸多有趣的人性因素:他们怎样选择了各自的职业道路,他们在沿这条道路前进时必须克服哪些障碍,以及他们认为未来科学将会把社会引向何方。这些传记也传递出,当年轻的传记作者们在探索已获认可的科学家们的独特科学兴趣时,双方所共享的那种发现的兴奋。 这些不同的传记涵盖了广泛领域中的名人及他们的学科:克利福·格尔茨(文化人类学)、玛丽一克莱尔·金(遗传学)、马文·明斯基(人工智能)、斯多利·马斯格雷夫和萨莉·克里斯滕·莱德(航天学)、斯蒂文·品克(心理学/认知科学)、舍伍德·罗兰(化学)、维拉·鲁宾(天文学)、保罗·塞瑞诺(古生物学)、乔治·斯穆特(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