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由怀特海所著,本书的主要侧重点在于智力的教育,因此在所有的章节中,都将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主题,并从多个视角进行说明——简单地说,就是——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老师也必须有活跃的思想。 本书断然反对灌输生硬的知识,反对没有火花的使人呆滞的思想。本书除了第四章外,都是作者在一些教育和科学团体的演讲,它们都是有实践证明的经验之谈,或是教育实践后的反思,还有一些对该主题的批判。
爱因斯坦说过一段很深刻的话:“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我想,正在中学学习物理的年轻朋友们,大约也正在经历着爱因斯坦所描述的情形——学习了物理学的完美无缺的结论,然而对物理学家们的探索过程和思维方法却知之甚少。 作者岳燕宁将这本《归纳与演绎/中学生物理思维方法丛书》献给青年朋友们,就是希望读者能对“归纳与演绎”的思维方法有所了解,知道它在物理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学会用它解决一些中学物理的实际问题。
精准教学系列 详细介绍了支持复杂教学必需的课堂策略,这对于营造学生所需的精准教学环境来说是必要的。 精准教学系列 由罗伯特 J.马扎诺撰写并得到十几位专家的帮助,精准教学模型基于《教学的艺术与科学》研究中的教学策略,以及国际学习科学组织在美国各地进行的研究和试点项目经验而研制。 本书由艾米 M. 迪琼著,希望能够帮助一线教师全面了解精准教学模型的关键标准 包括每个要素的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在具体实施时的实用建议,使已经开始在课堂上使用基于标准开展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发现这是一本帮助实现精准教学的要义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