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学》最初于1943年列入 大学丛书 由桂林文化供应社出版,1947年和1949年在香港出版和再版,1950年新一版。本书系阮镜清先生早年学术思想和观点的系统整合,共十二章。前两章属于学习心理学绪论,主要介绍学习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心理学是什么》和《心理学在教育上的应用》。阮镜清先生从分析心理学研究对象入手探讨学习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心理学在教育上的应用集中于教育教学方法或者说是学习问题,具体包括学习的基础、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三部分。后十章是《学习心理学》的主体,围绕学习的具体问题,即第二章所述的学习的基础、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三方面的问题展开详细讨论,具体包括《人类的基本行为及其发展》、《行为发展的类型》、《学习的基本要素》、《学习的方式》、《学习的定律》、《学习的进步》、《
1918年,陈大齐的《心理学大纲》作为 北京大学丛书 中的一部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大学心理学教材,确定了我国心理学学科最初的的框架体系,影响了我国几代心理学工作者。全书共15章,约9万字。具体内容包括:心理学之意义及研究法、精神作用之生理的基础、意识及注意和人格等内容。
心灵在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它是生命和人文在鲜活个体上的体现,是一个生命与人文交融的场。个体的心灵是个体对这个场的感应生成,品德仅是心灵次生的下位表现。心灵与人的大脑相关,但又不像心理那样仅是脑的机能;它与环境相关,但又不是对环境的简单反映,而是包含着一定的价值选择。常言道:大脑只能使人聪明,心灵却能使人智慧。这多少道出了二者的差异。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并不能抛弃心灵,而只是在一个更具体的分支领域深入、具体、丰富地发展了心灵的内涵。 人们常将心灵与肉体相对应,确实,它不是人的头脑,不是人的心脏,也不是人的肉体。但是,它就在人的头脑里,在人的心脏里,在人的每一寸肌肤里,却又与个体周围的文化场域直接相关。它是附着在一个个鲜活个体身上的精神存在,它随着个体的生命诞生而出现,在个体
闵斯特伯格是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被尊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他认为,心理学应该对提高工人的适应能力与工作效率做出贡献。他研究的重点是: 1、如何根据个体的素质以及心理特点把他们安置到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上; 2、在什么样的心理条件下可以让工人发挥的干劲和积极性,从而能够从每个工人处得到的、令人满意的产量; 3、怎样的情绪能使工人的工作产生的效果。 他认为研究疲劳问题对提高工业生产效率非常重要。他和他的继承者研究了许多工厂每天和每周的工作曲线。典型的日产记录表示出,每天上午九、十点钟产量有轻度的增加,而中午饭前产量下降,午饭之后产量又上升,但不如上午九、十点钟的情况,下午下班前,产量急速下降。一周的产量也表示出类似的情形,星期一的产量平常,星期二和星期三是好的记录,然
《中国咨询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文库·心理咨询师继续教育丛书·平衡观点说心理:毕希名心理咨询访谈录》主要收录了临床心理学专家、精神医学专家毕希名从事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工作以来,把生物反馈疗法引入临床应用,以生物、社会和精神的模式帮助求助者的经验与教训。本书是对心理咨询师进行继续教育的理想教材,也是心理学专业学生了解相关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普及读物。
道德教育本是一个只要有人存在就必须谨慎对待、认真思考的话题,因为它关系到人们自身和子代的人格完善,进而关系到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发展前景。但是,或许是当代中国人普遍感受到竞争压力的逐日增大,或许是其他的原因,毋庸讳言的是,道德教育在当代中国现实教育中和人们心目中所占的实际分量,较之智育甚至体育的分量都要小得多。由此而产生了一个容回避的消极后果:由于极少数人的道德沦落,导致绝大多数中国的人做人成本增加。在这种大背景下,关于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现在正遇到的的挑战与机遇。 就中国道德教育界而言,许多学者和实践者也在积极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当代中国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这一时代课题。通过多年的探索与研究,许多人都将目光转向生活德育,致使生活德育在当代中国德育界成为一个几乎人人都知晓、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