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病讲求 望闻问切 四诊合参,而脉诊在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为中医独特的诊断技艺,有悠久的历史。然自古 脉理精微,其体难辨 在心易了,指下难明 。为讲明脉诊,历代医家著书写文,各有贡献,其中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濒湖脉学》为其中出类拔萃者。《濒湖脉学》既博采历代各家之长,提炼归纳,又有个人见解,发展提高了中医脉诊,在中医脉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医学三字经》的作者陈修园称其 颇佳,今医多宗之 。其已经成为学习脉学的著作。书中的歌诀形象生动,朗朗上口,易于记诵,俗而不浅,利于初学,故成为中医四小经典之一。 为普及中医知识,本书选取《濒湖脉学》中的精华部分,即27脉七言歌诀,做白话解说。白话解说既参考原书的注文,又不拘于注文,力求简明流畅,适合口袋书精简的要求。前面先简要介绍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 《本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也是已知早的中药学著作,对后世影 响巨大。《神农本草经》全书共三卷, 分上、中、下三品,卷一为上经,载上 药一百二十种,为君;卷二为中经, 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卷三为下 经,载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左使。本书以清代孙星衍、孙冯翼辑《神农本草经》 为蓝本,以梁朝陶弘景集、尚志钧辑校《名医 别录》、柳长华及吴少祯主编《神农本草经》 等为参考,仅留本经原文,编制字母索引,便 于随手翻阅、查找。明显错字,径直修改,不 再出注。
《金匮要略》,东汉张仲景著,是古代汉医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中医专著。本书以清代徐忠可著《金匮要略论注》为底本,参照清代李彣著《金匮要略广注》、沈继泽主编的《文白对照中医古典名著精品丛书 金匮要略》以及张家礼主编的《金匮要略》,对《金匮要略》原文进行整理,篇为总论,第二至第十七篇为内科病,第十八篇为内容简介外科病,第十九篇为数种疾病合论,第二十至第二十二篇为妇产科疾病,第二十三至第二十五篇为杂疗方和食物禁忌,全书共二十五篇。前22篇共载40多种疾病、200多首方剂。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包括 《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是我国现 存早的一部医学专著。该书以黄帝和 岐伯等人对话的形式写成,其成书时间 大约在春秋战国至两汉之间。《黄帝内 经 素问》原书共9卷,81篇,内容广 博深奥,为中医理论之渊薮。主要论述 了人体养生气功理论、人与自然相应学 说、治未病的预防思想、阴阳五行及气 运对中医理论之指导,脏象学说、脏腑 经络临床辨证之规律,以脉学为主的望闻问切诊 断,针砭灸摩、汤液醪醴之运用,治病求本统领 下之标本缓急先后及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之治则, 以及对咳、疟、痹、风、厥、痿及热病、奇病等 具体疾病之认识等等均有较详细的论述。
《灵枢》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黄帝内经》的组成部分,也是如今中医学者的经典著作。全书分为12卷,共计81篇,主要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法等内容,其中关于经络腧穴和针刺疗法的论述颇为翔实,是后世针灸学发展的基础。
《脾胃论》,金代李东垣专为脾胃病论治而著。本书将所载的62首方剂按照拼音排序,并附有方剂所在页码,以便读者查阅。
《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 部脉学专著,由三国至西晋年间著 名医学家王叔和撰集。北宋校正医 书局林亿等进行了系统的校对整 理。全书共1 0卷,前九卷分为9 7 篇,第十卷不分篇。卷一至卷六主 要论述脉学的理论基础,卷七至卷 十主要阐述脉学的临床应用。本书 适合中医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阅读 参考。
《药性赋》,又名《雷公药性赋》《珍珠囊指掌药性赋》,为初学医者学习中药的传统启蒙读物。此书的作者不详,约为金元时代作品。作者精选二百余种常用中药,按药性分寒、热、温、平四类,以赋的形式编写成文,分为四卷。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将中药的性能主治等以赋体表达,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所以此书颇受历代初学中药者的喜爱,传沿至今,长盛不衰,成为中医四小典之一,现在仍有学习价值。而赋毕竟是古代文体,现代初学中医者理解尚有障碍,且限于文体,对药物性能的表述未免简略。故笔者根据现代对中药的认识,以现代白话对其加以解说,以助初学者、爱好者理解原文,更为全面地了解药物的功效。
方剂又称 汤头 ,运用方剂治疗疾病,是中医的特色。而组成方剂的药物常是多味,且古今方剂数量巨大,记忆大量方剂成为初学中医者的沉重负担。为解决此问题,清代著名医家汪昂精选名方二百多首,编成《汤头歌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轻了记忆负担。汪先生编的《汤头歌诀》选取的方剂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基本覆盖了常见病,分门别类地掌握了这些方剂,即可应对一般的疾病,大大减少了初学方剂的数量,并且避免了初学方剂的盲目性。该歌诀为七言韵语,言简意赅,读之朗朗上口,利于记忆。故此书深受初学中医者的欢迎,成为中医四小经典之一,久行不衰,时有增补。但由于年代久远,文体所限,现代初学中医者理解尚有困难,故将其以现代白话解说,说明组方之意、功能、主治、服用方法、注意事项等,以有助于理解记忆
《景岳新方八阵砭》是陈修园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四卷,分为补、和、攻、散、寒、热、固、因八阵,共286方。全书以《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等经典医籍为旨,并从辨证施治、理法方药及药物加工炮制等方面对每个方剂作了认真的审议和评说,立论通融,中肯切实。
《伤寒真方歌括》为清代医家陈修园的代表作之一。全书以六经为纲,分六卷十四篇,计歌 括九十六首。每篇先精选《伤寒论》主要经文,给人以概括性的认识;次为七言绝句形式的歌括,深入浅出,由博返约,便于诵记;再是方解,复注其所以然之妙,对历代医家有关论述, 凡有阐扬圣训者,则遵之;其悖者,则贬之 ,间多创见。 如传经、直中、寒热皆有论,一破宋元以后医家 凡传经俱为热症,寒邪有直中无传经 之说。是书医文并茂,是初学《伤寒论》者引路导航之作,亦是研究仲景学说和陈氏学术思想的一部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