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东汉张仲景著,是古代汉医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中医专著。本书以清代徐忠可著《金匮要略论注》为底本,参照清代李彣著《金匮要略广注》、沈继泽主编的《文白对照中医古典名著精品丛书 金匮要略》以及张家礼主编的《金匮要略》,对《金匮要略》原文进行整理,篇为总论,第二至第十七篇为内科病,第十八篇为内容简介外科病,第十九篇为数种疾病合论,第二十至第二十二篇为妇产科疾病,第二十三至第二十五篇为杂疗方和食物禁忌,全书共二十五篇。前22篇共载40多种疾病、200多首方剂。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 《本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也是已知早的中药学著作,对后世影 响巨大。《神农本草经》全书共三卷, 分上、中、下三品,卷一为上经,载上 药一百二十种,为君;卷二为中经, 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卷三为下 经,载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左使。本书以清代孙星衍、孙冯翼辑《神农本草经》 为蓝本,以梁朝陶弘景集、尚志钧辑校《名医 别录》、柳长华及吴少祯主编《神农本草经》 等为参考,仅留本经原文,编制字母索引,便 于随手翻阅、查找。明显错字,径直修改,不 再出注。
《四圣心源》,清·黄元御著,旨在弘扬四圣(黄帝、岐伯、越人、仲景)之伟业,阐发四圣典籍之精蕴。黄氏在此书中提出“枢轴运动”(圆 运动)之观点,并详加阐释,崇尚气化,首重中气(脾胃),兼及四维(心、肺、肝、肾)。方旨彰显,遣药简洁,配伍精当,符合临床。此书结构严谨、条理分明、文笔精炼、风格独特,读之令人耳目一新,堪称黄氏诸书之精华。清代冯承熙对黄元御及其著作给予高度评价:“向读黄坤载先生《素灵微蕴》《四圣心源》诸书,奥析天人,妙烛幽隐,每谓自越人、仲景而后,罕有其伦。”本次整理,增加“黄元御轶事数则”及“方剂索引”,丰富原书内容且方便学习及临床使用。 解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研习“四圣典籍”,须读此书。
《景岳新方八阵砭》是陈修园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四卷,分为补、和、攻、散、寒、热、固、因八阵,共286方。全书以《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等经典医籍为旨,并从辨证施治、理法方药及药物加工炮制等方面对每个方剂作了认真的审议和评说,立论通融,中肯切实。
《伤寒真方歌括》为清代医家陈修园的代表作之一。全书以六经为纲,分六卷十四篇,计歌 括九十六首。每篇先精选《伤寒论》主要经文,给人以概括性的认识;次为七言绝句形式的歌括,深入浅出,由博返约,便于诵记;再是方解,复注其所以然之妙,对历代医家有关论述, 凡有阐扬圣训者,则遵之;其悖者,则贬之 ,间多创见。 如传经、直中、寒热皆有论,一破宋元以后医家 凡传经俱为热症,寒邪有直中无传经 之说。是书医文并茂,是初学《伤寒论》者引路导航之作,亦是研究仲景学说和陈氏学术思想的一部重要参考书。
岭南医籍,自晋代葛洪以降,层叠累积。至明清,卷帙渐增,名家辈出,逐渐形成了岭南医学源于中土,又有别于中土的流派特征。岭南医药的文献遗存,更成为深入研究岭南医药学的重要基础。据郭蔼春《中国分省医籍考》,现存广东省(含今海南省)医籍一百九十一种,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录医籍六十一种。两者合计共二百五十二种,与江苏省的一千四百五十四种和浙江省的一千一百一十二种相比,体现了岭南医家重实干而少著述的特点,传世医籍尤显珍贵。这一古籍历经百年沧桑,保存状况日益恶化,亟待系统地整理、编选、影印出版,以发潜德之幽光,启来哲之通路。
《小儿推拿秘诀》为明周于蕃著,全名为《秘传男女小儿科推拿秘诀》,又名《推拿仙书》,初刻于万历乙巳年(1605),是专门论述小儿推拿的专著。全书未分卷。该书论述了小儿生理与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和病后调理等各个方面,尤其对小儿推拿按摩手法进行了详尽的叙述,图文并茂。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味经堂刻本为底本进行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