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在学校的应用,可为学校社会工作者和辅导员如何与其他学校专业人员合作,创建有效的预防辍学解决方案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除了说明性案例和详细解释之外,作者还借鉴了使用这种方法的学校的经验,详细介绍了焦点解决的辍学预防计划在该学校的课程安排和日常运作。本书希望缩小问题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差距,看到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成功。
本书从保守治疗的角度对脊柱侧弯患者生命全周期内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针对不同年龄段脊柱侧弯患者的发病特征、治疗方法、患者关心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加以说明。内容涉及早发性侧弯、青少年特发性侧弯、体操训练、支具佩戴、疼痛管理、心理健康、侧弯预防等多个话题,每个话题都辅以相关的矫正案例及医学文献进行说明,可以让广大患者、医疗人员更加准确地了解脊柱侧弯可能带来的相关危害以及矫治方法。
技术,是一个异常美丽的主题,它不动声色地为人类创造了财富,成就了经济的繁荣,改变了人类存在的方式。尽管技术如此重要,却少有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停下来深入思考技术。我们了解技术的原理,却不知道它们从何而来。我们深思技术的意义,追问技术到底能否决定人类的历史,但是关于“技术”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并没有达成共识。本书作者布莱恩·阿瑟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技术是“活生生”的,它有自己的进化方向,也有自己的“行事”逻辑,甚至技术自身正在变为“生物”。技术在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过程中,其自身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本书构建了关于技术的理论体系,阐明了技术的本质及其进化机制,是技术思想领域的开创性作品,帮助我们重新看待科学、技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卡尔·戴瑟罗思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神经科学界的明星,他在光遗传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已经获得除诺贝尔奖以外几乎所有的重要科学奖项。 《照亮破碎之心》是戴瑟罗思的作品,他从光遗传学技术及相关研究入手,围绕某个人和某种精神方面的疾病(边缘型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痴呆症和厌食症等)展开,讲述了一个个作者亲历的真实且生动的故事,为读者展现了人类复杂的精神世界。 本书描述的个例精妙地拼凑出我们所处的“共病时代”——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滑向抑郁,变得或悲伤,或沉重,变得支离破碎。当科学与艺术结合在一起,跨越时间与地域的时代脉络被清晰呈现,最终拨开我们心灵的迷雾,以达自我疗愈。
本书是一本实用、易读、简洁的临床指南,探讨了髌股关节疾病常见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清晰地概括了临床工作中常遇到的相关问题,并介绍了前沿的外科技术。本书分为髌股关节疼痛和髌股关节不稳定两部分,讨论了病因、准确诊断,以及针对成人和骨骼未发育成熟患者的基于治疗效果的处理方案。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膝前痛、髌股关节紊乱和高压综合征,以及关节炎等。第二部分则描述了急性髌骨脱位、复发性不稳定以及并发症的预防等。两部分均包含对应的影像学检查章节。
为什么只要醒着我们就离不开手机,为什么疫情中的我们更容易自投罗网?为什么比尔·盖茨不让小孩用手机,乔布斯不让孩子碰iPad?手机里设下了多少让我们沉迷的陷阱,我们又要怎样才能战胜这个人生小偷?这些问题同样困扰着瑞典首席心理健康专家安德斯·汉森,他立足自身研究成果,创造性地将脑科学、人类进化、心理学结合起来,逐章剖析了为何电子产品和社交媒体会令我们更容易焦虑、抑郁,注意力难以集中,虚度时间,睡眠变差,情绪变糟,智商变低。比起每天被手机牵着鼻子走的成人,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们面临着更严重的后果,对此书中提供了更进一步的照料和管教建议,以挽救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书的最后,作者还制作了一份“献给旅行在数码世界的人们的安全手册”,通过短短的小建议,帮助读者们解决实际问题。拯救手机大脑的
本书完整收录了诺奖得主、科学顽童理查德·费曼的61篇经典自传文章,经过费曼的忘年密友拉尔夫·莱顿的精心编排,我们得以沿着生平时间重走费曼的冒险旅程:在麻省理工学院捉弄同学,在普林斯顿大学与爱因斯坦对话,研发原子弹的同时开遍保险柜,学敲鼓并加入桑巴乐队,在诺贝尔奖晚宴的趣事,学画、卖画、办画展,靠冰水和夹子解密航天飞机事故……费曼的这些文章,展现了他对科学、教育和人生的独特观念和态度,也告诉我们:做一个有趣的人比获得诺贝尔奖更难,也更重要。作为费曼的好友,编者拉尔夫·莱顿为本书增加了新的注释,这些着意补充的细节为费曼的叙述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同时收录包括费曼的照片、绘画作品、手稿在内的的30多张图片。此外,本书还特别收录著名物理学家、数学家弗里曼·戴森所作的前言,并以知名演员、导演艾伦
毒物和药物看似对立,但翻开中国医学史,我们会发现毒物曾被如此广泛地用于治疗风寒、疼痛、瘟疫等多种疾病与日常养生。本书研究了在3-9世纪中国药学的形成期,医生、 人物、朝廷官员和非专业的士大夫如何使用有毒之药物来医治顽疾、强身厚生。通过聚焦汉语中“毒”字的概念是如何引导医者采取各种方法,将危险的毒物转化为灵丹妙药,作者清楚地揭示出毒物在中国传统医学和中古社会的重要地位。本书讲述了汉末到初唐时期涉及毒药的医疗纷争和政治事件,彰显了“毒”对于当时人们如何感知自己的身体以及身体政治至关重要。作者还研究了中国古典药学中大量有毒的矿物、植物和动物制品,包括有剧毒的“百 ”附子和一度 流行的五石散,展现了强效药在身体上如何产生作用,以及这种药效如何塑造了对药物及其治疗的疾病的知识。该书还发掘了古
本书采用文字说明、图表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在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的基础上,全面而详细地介绍了针对肌筋膜疼痛和机能障碍的扳机点手法治疗的基础知识与临床技巧。第一部分为基本原理,包括第1~6章,详细介绍了肌筋膜疼痛和机能障碍的解剖、病理生理学基础知识,扳机点的解剖、生理学基础知识,以及手法治疗的原则等;第二部分为临床实践,包括第7~9章,根据解剖部位的不同,用大量的图、表详细介绍了全身各部位肌肉的手法治疗,包括解剖、机能障碍、牵涉痛、诱发和持续因素、治疗建议、给患者的建议,以及筛查试验和疼痛指南等。
本书共分为七章,深入浅出地讲解人体解剖学知识,展示了人体静态和动态的绘画方法。轻松活泼的语言风格,大量高品质原创漫画和插图,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解剖学变得妙趣横生。此外,本书将复杂的人体结构拆解成多个部位,跟着步骤一步一步地画,就可以精准地画出人体结构。本书不仅适用于对绘画感兴趣的读者,还适用于医学和体育专业的学生以及健身人士。
作者收集外关于慢性病发病和治疗方面的文献资料,结合近10年来对大量慢性病患者的观察研究,分析慢性病为何久治不愈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指出治疗慢性病不能仅仅依靠药物的作用,而应当注重预防,要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调整补充营养素、科学饮食、适量运动等对策和措施,达到控制病情,进而完全康复之目的。本书内容资料丰富,文字通俗易懂,读者从中可了解慢性病治疗的新理念、新思路及新方法,适于慢性病患者及其家属阅读,亦可供各级医护工作者、慢性病防治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为 影像学核心复习系列丛书 之一,按照身体部位,描述了有关儿科影像方面的内容。全书共8章,主要包括儿童胃肠道影像、泌尿生殖系统影像、肌肉骨骼系统影像、胸部影像、神经影像、血管影像、心脏影像、多系统疾病影像。书中内容采用问答体例,各章开始给出患者影像学图片并提出问题,供读者分析解答。在每章末尾给出问题答案,供读者参考,,有助于不同层次的读者根据自身要求深入学习,进一步扩展相关知识。
背痛是久坐人士最常遇到的问题,当它发作时,往往让人苦不堪言。患者不惜一切代价想要找到缓解的方法,但是大多数治疗要么效果欠佳,要么无法持久,甚至完全无效。本书提供的方案是一种无创、安全的背痛自救办法,它来自临床经验丰富的脊骨神经医师杰里米和文笔幽默、酷爱运动的畅销书作家克里斯,既严谨可靠又通俗易懂。仅仅通过每日半小时的锻炼和适当的行为改变,你就能轻松找回脊柱中立位、强化核心、唤醒臀部,让背痛得到显著缓解,还能养成良好的体态和正确的姿势。当你的脊柱始终处在健康的中立位时,疼痛自然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随着时代发展,中国已意识到公民自愿器官捐献的重要性,并对我国捐献体系进行了初步改革,但公民自愿器官捐献的激励制度设计尚处于起步与试点阶段。本书借鉴国际前沿研究方法,立足中国样本,结合我国的现实问题进行实验室实验,比较研究了不同激励措施组合对中国器官捐献带来的影响效应,并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伦理、文化的助推器官捐献登记的激励机制。
本书分为绪论和上、中、下3篇。绪论具体介绍历代名医与中医外感热病发展历史。上篇名医名著,精选《黄帝内经》、张仲景《伤寒论》、吴又可《瘟疫论》、叶天士《温热论》、吴鞠通《温病条辨》、薛生白《湿热条辨》、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等外感热病名著,全面展现中医药治疗外感热病的系统理论和临床实践。中篇名医名方,从古今外感热病典籍及名医临床经验中精选有代表性和实用价值的方剂100余首,详细介绍其药物组成、功用治法、制用方法、适应病症及历代名医方论, 加按语点评,着力体现中医辨证论治外感热病方从法出、方证相应之特色。下篇汇集部分当代医家论外感热病(新冠肺炎)的中医防治。本书可供中医理论研究人员、临床医师、中医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岭南医学史(上)》是记述岭南地区医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以及历史成就的专业性书籍,它不仅仅是一部地域性医学史学的书籍,同时也是延绵数千年的中国医学史组成部分。《岭南医学史》编写更注重其学术性,它的延伸可拓展为岭南中医理论学术源流、岭南中医临床各学科特点、岭南中草药及名医验方运用等,因此它的意义又不仅仅限于一部地域性医学史的书籍。 《岭南医学史》仿照《中国医学通史》成书体例,全书拟订分为四册。上册为古代卷,从远古至清代中叶(鸦片战争以前);中册为近代卷,从晚清至民国:下册为现代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图谱卷另为一册。四卷册之《岭南医学史》全方位记述岭南地区医学史事,岭南历代医学著作、医案、医话、医论以及医事将成为史书永恒的主题,《岭南医学史》将相关的学术产品支撑中
管理机构在批准新药上市时会考虑它的价格吗? 每种药物都必然能治愈或者说治疗某种疾病吗? 这些只是这本插图精美的书中涉及众多引人深思的问题的一小部分。从公元前60000年前的草药到未来的基因治疗技术,杰拉尔德博士将带领我们探索制药发展史中的250个里程碑,了解古老的药物、疫苗、特殊的疗法及存在争议的医疗事件,认识为人类药学作出伟大贡献的药物学家、医生和药物开发公司。本书着眼于250个在改变生命、挽救生命,甚至是危及生命的药物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时刻,书中除了介绍像戊硫代巴比妥(“吐真药”)和苦艾酒(“绿仙女”)这样罕见的奇迹,还讨论了医用、药物代谢、超说明书药物使用、注射死刑和处方药滥用等多个主题。每个条目下,除了可读性极强的文字,还有精美的配图,带领你走进炫彩夺目的药学世界。 如今,药物与人类
《藏书的艺术》是一部2500年欧洲藏书物质文化史的kai创性著作,作者为英国历史学家、剑桥大学研究员约翰·威利斯·克拉克。全书围绕欧洲的藏书建筑、藏书制度、藏书装置、藏书类别、藏书插画以及众多藏书故事而展开,作者采用诸多图书馆珍藏的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实地考察后的di一手数据信息,系统梳理了2500年欧洲藏书建筑的历史变迁和藏书文化的图像记忆,讲述了人们因追求知识和真理而写书藏书并为此兴修建筑、创设制度、改进装置和设计工具,这一系列行为如何潜移默化塑造了敬畏阅读和尊崇智识的社会文化。
本书为“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一。书中按医家小传、专病论治、诊余漫话、年谱四部分进行编写,详细介绍了单健民先生一生的理论成就与实践经验。其中医家小传介绍单健民教授的出生背景、成长经历、学术思想形成过程等,记述了其立志学医、磨砺成才的心路历程和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所作的贡献,全面展示了单老的生平和医学贡献;专病论治充分反映了单健民先生临床独到之处,是其临证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诊余漫话为单健民教授多年临证的体会及部分学术研究、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