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阿娥及其他》是西西一部短篇小说集,书中分为两卷。 白发阿娥 卷收入一九八〇年到二〇〇〇年、横跨二十年的八个短篇,温柔呈现城市老人的生活方式。 其他 卷收入西西晚年所写的风格多样、带有先锋气质的短篇、短章,是西西晚年仍坚持文学探索的精神闪光。 白发阿娥,生于宣统年间,生活在一个业已消逝的时代。白发阿娥曾经也是一位玫瑰少女,而如今,她出门要抹风油精,到百货公司怕冷气,到马路上怕晒太阳,到朋友家怕见人,后来竟沦落到要吃麦糊。但白发阿娥仍然寓生活于乐,研究赛马,收集过去的钱币,给亲友写信,写回忆录 对白发阿娥来说,衰老与成长一样惊心动魄。如今她迈着笨拙的步子,向未知的未来走去,像来时一般。
一个一百年前从大陆避祸逃到台湾定居的农民家族,从晚清到日据时代,再到光复后国民党主政的七十年,五代人一路走来的真实故事,将给熟知海峡两岸国共斗争史,却不了解对岸社会演变和民间生活史的大陆读者,带来鲜活的全景式画面: 弘农堂 三合院里祖先从大陆挑过海峡的 唐山石 ,象征了家族的血缘根基;日语流利的三叔公 二战 后期被调往上海法院做通译,包裹着台湾被出卖和扭曲的历史;通灵的外公呈现着台湾民间信仰的奇观;奶奶和 稻田里的妈妈 是一个家族能够生存延续的保卫者;能创业、能闯祸的强韧父亲是台湾进入工业时代的弄潮儿;而**人称的叙述者体验了时代的创痛,同时也领受了历史赐予的经验智慧,他描绘出台湾社会五光十色的世相,和几代人在时代变迁中磕磕绊绊、摸爬滚打、艰难奋斗的故事,不啻一部台湾从农耕
肥土镇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镇。在这里,住着做荷兰水生意的花顺记花家、开酸枝铺的叶家、卖莲心茶的陈家二老、为街坊救火救灾的斧头党人,还有将尾巴伸进鱼缸里垂钓的猫咪。 有一天,花里巴巴住的阁楼上,一幅地毯的流苏好像风吹动树叶那样飘舞起来。啊,原来我竟拥有一幅古老的飞毡。花里巴巴惊喜极了。飞毡要常常放它出去飞翔,它心情才会好,才会健康。于是,子夜时分,花里巴巴牵着梦游的花艳颜,坐上飞毡,翩翩飞上了天。这么长的岁月,花里巴巴仍是数十年如一日般警醒,每个夜晚守护着花艳颜。在空中,他们宛若一片奇异的幽浮,俯瞰着肥土镇的万家灯火 《飞毡》是香港作家西西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以花氏家族的百年兴衰作线,将肥土镇的世俗生活娓娓道来。肥土镇曾寂寂于一隅,机缘巧合,它竟学会了飞翔。
曾经心动,奈何缘浅: 《七剑下天山》 (纳兰容若、冒浣莲) 本书让梁羽生一举成名,在徐克导演电影《七剑》时,亲手设计了七把剑、为其命名,甚至画了上千张草图,七剑的魅力可见一斑。作为梁著中*著名的群像小说,本书在波澜壮阔的背景下隐隐透出回首人生、时过境迁的悲欢感慨。而纳兰容若与冒浣莲之间半知己半暧昧的微妙情感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红颜白发,为情入魔:《白发魔女传》(卓一航、玉罗刹) 本书为梁著中改编为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版本*多的一部,由本书改编、张之亮执导、徐克制片、黄晓明赵文卓等主演的电影《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即将于2014年8月上映。 昔时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今有练霓裳过情关一夜白发,不同的经历,却是同样的绝望。本书成功塑造了一个特立独行、敢爱敢恨的奇女子练霓裳,她与卓一航之间的恩怨纠缠堪称梁著中*经典的爱情悲剧。
《体育时期》于二零零三年在香港首次出版,为了表现香港地道生活经验,原版中用了大量广东话。二零零四年印行的台湾版,是个经过修改的新版本。为了减低阅读障碍,我把部分章节的广东话改成普通话。但是为了保存小说的地方感,实在不能完全普通话化。所以,这可以说是一个折衷版。按不同的实际情况,不同章节中“翻译”的程度也有所差别。有的索性全改,有的只是改成比较易懂,有的则完全保留广东话。当中以第二种情况居多,所以读者会发现,书中许多地方,特别是人物的对话和内心独白,语感可能有点奇怪。在这些地方,我保留了某些香港口语用词,而句式和语气也是广东话式的。至于完全用广东话的片段,则是由于非如此不可了。读者看下去就会明白。现在由作家出版社印行的简体字版,根据的就是零四年的台湾繁体字版。我希望这个版本总
红白玫瑰,抵死缠绵:《云海玉弓缘》(金世遗、谷之华、厉胜男) 本书与《萍踪侠影录》号称梁著 双峰 ,然而在梁著中,却是变体。男主角金世遗是另类的、孤傲的,经历坎坷仍然飞扬洒脱,而空谷幽兰的谷之华、灿若玫瑰的厉胜男、纯如雪莲的李沁梅,亦无不生动鲜明,读来如在眼前。他们之间阴差阳错、生死痴缠的情感纠葛,也使人惊叹不已。
十五篇小说,述说着那以想象、自然、动物、宗教、艺术力量所拯救的人生。疯魔的内心、生死的交关,我们看着一个个受困现实之人,遭逢挫败,但也走向救赎。是啊,如果你注意,将有美的善的真的物事引领前路,就算你的心神躯体再灰暗败毁、低荡无告,存活下去,总会留下一点为生命而努力的痕迹。 从透露青春气息的冒险少作,到跋涉人生幽谷之后的回首,始终不散的,是文学,也是李渝的坚韧意志: 如果文学依旧可以使人面对逆境,从生命的无奈中振作起精神,把日子好好地过下去,那么写小说,或者写作,就仍是一座坚守的壁垒,一道顽强的防线,一种不妥协或动摇的信念。
在中华浩浩五千年历史中,不知有多少个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而一代红颜章亚若和蒋经国之间的一段凄婉的,最终演化成悲剧的爱情更让人禁不住一声叹息。 ??爱是甜蜜的,然而当这种甜蜜打上浓厚政治色彩的烙印后就会变得苦涩。倾国倾城的杨贵妃成了这种游戏规划的牺牲品,清秀美丽的章亚若也掉入了这个漩涡之中。她和蒋经国的相逢、相知到相爱这一段传奇的情感经历最终以无奈与撕心裂肺之痛而告终,留给后人的恐怕就是湿透鲛绡的泪滴了。 ??由于各种原因,蒋经国与章亚若之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不为世人所知。而在章亚若一夜之间猝死在桂林之后,她二十九岁的生命被画上含泪的句号,更给这段凄美悲怆的地下情缘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直到蒋经国临终之前一声声对“亚若”的深情呼唤,似乎才唤起历史已朦胧的记忆…… ??那就是一九三九至一九
一段纠缠16年的三角恋爱,是童年时点点滴滴的影子,在生命里沉积了多年。因为老师的离去,韩坡的归来,又重新鲜活了起来。随之延伸开的,是一段段或长或短的故事,或者关于爱情。有如一串珍珠,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闪烁光华,然被命运牵扯着,努力挣扎,终于无可奈何……
这一次,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为我出版一套六本的《张小娴小说精选集》,收录了我十六本小说,它们是:《面包树上的女人》(收录《面包树上的女人》Ⅸ面包树出走了》)、《三个ACUP的女人》(收录《三个A CUP的女人》《再见野鼬鼠》)、《荷包里的单人床》(收录《荷包里的单人床》《三月里的幸福饼》《雪地里的蜗牛奄列》)、《蝴蝶过期居留》(收录《那年的梦想》《蝴蝶过期居留》《魔法蛋糕店》)、《我们都是丑小鸭》(收录《我们都是丑小鸭》《刻骨的爱人》《流波上的舞》)、《情人无泪》(收录《卖海豚的女孩》《离别曲》《情人无泪》)。 这些都是我这些年比较喜欢的作品,应该可以一慰大家的“相思之苦”。未来的一年,我会有更多时间回到内地工作,找写书的题材和灵感。我希望可以游走中国每一个城市,也让这些城市的风光和故
“红楼梦断”,是高阳的话说,写的是“曹雪芹的故事”,是一部写尽曹、李两家由朱门绣户、锦衣玉食到家道中落乃至籍没归京的荣辱兴衰过程中的历史小说。 《延陵剑》是“红楼梦断”的第四部,叙述少年曹雪芹如何经历曹家被抄没的全过程,从而在心灵深处留下了对家族盛极而衰的记忆烙印。
十九世纪末期,东莞农村小女孩黄得云被人绑架到香港做了红妓,后来母因子贵,成了香港上层社会的名流。一个苦难少女及其后人的际遇经历,构成了完整的三部曲;作者用以折射出香港自1842年开埠以来的发展历程。 本书为部曲:黄得云被掳到香港时才十三岁,经倚红阁一番调教,专门侍候洋人,在摆花街艳帜高张。四年后,香港突然爆发了一场鼠疫,人们成批地死去。黄得云离开妓院,成了洁净局代理帮办史密斯的情妇,并住进了跑马地唐楼。她痴心一片,没料到怀下了洋人的骨肉后却遭了抛弃,而她巳无法重返青楼……文笔古艳凄惋,“读来像凝视一帧古风泛黄的照片”。
劫火紅莲(上): 青年剑客燕元澜为报师门大仇,与师妹仗剑走江湖,艺惊祁连七鹤,剑震二绝双奇。扬威狂人岛,连败十大狂人;显艺中条山,力挫伊洛群雄。西子湖畔,胭脂粉黛,未能迷惑燕元澜的凛然正气;骨塔尸蜂,炼心魔曲,更加显出青年侠士浩气如虹。咆哮山庄,凶残成性的獒犬与武林豪客展开大战,红光闪处,恶犬纷纷倒地,狼狈不堪的豪客无不面珊晾容。剑气森森,天人十三限大阵如滚桶旋转;一声长啸,燕元澜已脱身阵外,十三柄长剑无力下垂。如日中天,燕元澜精湛绝技震寰宇,赫赫侠名播江湖。师门宿敌,隐世魔头,纷纷出场,寰宇三凶兴风作浪,轩辕老怪设下陷阱。师门仇人尚且扑朔迷离,面前的对手又极其凶残,燕元澜举步维艰,困难重重,为完成师傅重托,他奋勇直前…… 该书以精湛的笔调,玄奥离奇的情节,写尽江湖风云百
即使在韩剧之风渐盛、台湾乡土剧动辄数百集的今日,我仍对日剧情有独钟,男女主角多半俊俏甜美不说,“恰到好处、余韵无穷”的剧情安排,更是吸引我一旦收看便每天准时电视机前报到的主因。 其实说穿了,日剧的魅力,在于总有“后脚出,前脚进”的安排,因为擦身而过所延伸的寂寞感,让观众与剧中人一同怅然若失,进而被动地等待着转机。于是也开始以为:关于情感上的不顺遂,只是时不我与,顺着路走下去,是悲是喜总是一种泫美。 认真思量:现实生活其实没有那样多的巧合,不论你我,周遭总有分合的戏码上演着,只有极少数肇因于无可避免的莫可奈何,大部分的相守与分离,终归是人性所支配…… 和《图书馆的孩子》作者王兰芬一样,在《秋天的童话》台湾上映时称《流氓大亨》,是我钟爱的电影。十余年来,我从对情感懵懂无知的
明代的皇帝个个性格鲜明,明代各朝也因皇帝的鲜明个性而有不同的气象。 高阳的披览明史,将明朝的皇帝以从头至尾一一道来,叙其登皇位的惊险历程,谈其面对家事国事的决断或焦虑,论其治国经邦的成败得失。 高阳以每一位皇帝为中心,横线遍及后妃太监、王臣百吏的生活日常,纵线论及开国、靖难、夺门、议礼等皇权制度的圈圈环环;细密处丝丝入扣,宏大处只寥寥几笔。终呈现出来的是一部风云起伏的明代大历史。 高阳著名忠实于历史原貌,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不乏真知灼见,字里行间的评断,每每恰到好处,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