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贵族少年悉达多,在无花果园的玫瑰小径上漫步沉思。 自出生以来,悉达多就拥有了大多数人渴望的成功:显赫的家世,聪慧的头脑,父母的爱护,朋友的追随,异性的倾慕 但这些并不是他想要的人生。悉达多内心充满困惑,渴望洞悉人生真谛。刚刚,他做了一个决定:放下眼前的一切,去寻找真正的自我。 翻开本书,跟随悉达多,踏上灵性开悟的智慧之旅,成为更好的自己。
婆罗门贵族青年悉达多,为求心灵安宁,抛弃一切,选择与沙门同行,三年森林生活,悉达多仍看不清自己的内心。悉达多决定抛弃学说,再次踏上探索之旅。 悉达多来到城镇,遇到名妓卡玛拉,跟她学习爱情;遇到富商迦马斯瓦弥,跟他学习经商。他沉迷爱欲与财富,变得俗气与懒惰。某一天,悉达多从欲望与酗酒的醉意中醒转过来,游荡到森林的河边,准备结束生命。在沉入水中的那一刻,他听到河水中传来的永恒之声
本书是赫尔曼 黑塞小说精选集,收录了中篇小说三则,即《盖特露德》《克诺尔普》《悉达多》。 《盖特露德》讲述了两个音乐家和女孩儿盖特露德之间的三角恋故事。三人间的友情、爱情、婚姻与音乐交织在一起,音乐家科恩特情场失意,却在这些复杂的关系中探明了生命的意义,并在音乐创作上获得巨大的灵感,成为了大音乐家。《克诺尔普》则被黑塞称为 我*喜爱的小说 ,主人公克诺尔普充满智慧却四处流浪,在生命弥留之际,回到家乡追寻美好的少年时光;在一个大雪之夜,向上帝忏悔了自己的一生。而《悉达多》则是一部充满宗教气息的作品,婆罗门青年悉达多离开优渥的贵族之家,走上沙门苦修之路,在与活佛乔达摩对话后意识到修行并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他再次入世,过上了骄奢淫逸的生活,厌倦之后在河边摆渡济世,*后在河流边悟道成 佛 。
这是一部控诉德国旧的教育制度的小说, 具 有浓厚的自传色彩。 故事的主角,名叫汉斯,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自幼天赋过人,勤奋好学,被大家视为神童。 汉斯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神学院深造,不善与交际的他形单影只。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赫尔曼。赫尔曼生性叛逆,蔑视功名,为学校所不容。明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却意气相投,成为好朋友。 赫尔曼的出现,汉斯迷失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成绩一落千丈,学校把这些归罪于赫尔曼,将赫尔曼开除。失去好友,汉斯更加孤独,时常受到老师的训斥和同学的耻笑。日复一日,汉斯精神状况越发糟糕,已无法继续学业,只得返回家乡当钳工为生。 社会的歧视与生活的失意,使汉斯觉得仿佛跌在无情而庞大的车轮下
哈勒尔是个正直的作家,他鄙视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常常闭门不出,极度孤单的他陷于精神分裂的境地。一天他偶尔读到一本《评荒原狼》的小书,如梦初醒,认为自己就是一个 人性 和 狼性 并存的荒原狼。之后他应邀参加聚会,发现与会者都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 而他的反战言论遭到斥责,甚是孤独;后来他遇到酒吧女郎赫尔米娜,获得肉欲欢乐。经赫介绍他又结识了音乐人帕布洛和一姑娘玛丽亚,他在音乐和感官享受中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忧虑。但当他看到赫尔米娜和帕布洛亲近时,便 狼性 大发,出于嫉妒将赫 杀死。 小说幻想色彩浓郁,象征意味深远,被认为有 超现实主义 风格,托马斯曼称它为 德国的尤利西斯 。
《德米安:埃米尔.辛克莱的彷徨少年时》是黑塞的代表作之一,讲述少年辛克莱寻找通向自身之路的艰辛历程。 出生并成长于 光明世界 的辛克莱,偶然发现截然不同的 另一个世界 ,那里的纷乱和黑暗,使他焦虑困惑,并陷入谎言带来的灾难之中。这时,一个名叫德米安的少年出现,将他带出沼泽地,从此他开始走向孤独寻找自我的前路。之后的若干年, 德米安 以不同的身份面目出现,在他每一次孤独寻找、艰难抉择的时候,成为他引路人......《德米安》1919年首版,*初作者署名为埃米尔.辛克莱,作品问世后在社会上引进巨大反响,其受人欢迎的盛况唯有上个世纪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能够与之媲美。人们竞相探问辛克莱到底是谁,连托马斯.曼也写信向出版商询问作者情况。但这位作者一直隐匿着,直到两年后作品17刷时,才确切地属上黑塞的名字。
我们对父母了解多少? 大多数情况下比我们想象的要少得多。 一个乖张叛逆的十五岁少女,一个在破旧门市以卖遮阳篷为生的父亲,在这个夏天之前的十四年里彼此毫无交集。现在,犯下 不可饶恕的罪过 的女孩儿被送到父亲这里过暑假,这看似是一种惩罚。 久别重逢,时间的隔阂,观念的迥异,贫富的差距 这些都在父女之间竖起了一道无形的墙。 乖戾不过是自我保护的盔甲,笨拙的关怀亦是有口难言的深情。两颗血脉相连的心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逐渐靠近。然而,父亲卖遮阳篷似乎另有隐情,他似乎同样背负着 沉重的秘密 一本关于成长与和解的书,关于我们家庭中的秘密,关于内疚与责任,以及夏日夜晚闪烁的橙黄色。
《少年维特的烦恼》(1774)是 狂飙突进 运动的代表作,是歌德据自身经历写出的书信体小说,描绘了维特的爱情悲剧,抒发出一代青年的苦闷。小说面世后即风行欧洲,掀起一股 维特热 。拿破仑戎马倥偬之际,身边亦带着这本小书。两百余年来,维特的命运感动了一代代青年。
《精神与爱欲》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写作于《德米安》《悉达多》《荒原狼》之后。小说讲述了两个才华横溢但天性迥异的青年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的一生。玛利亚布隆修道院的年轻学者纳尔齐斯天资出众、才华过人,一直严于律己,秉持着成为一名崇尚逻辑与理性的神学家的理想,而作为新人入学的歌尔德蒙原本秉承父亲的愿望希望成为一名修士,但偶然中发现了世俗生活的乐趣。二人虽然被对方独特的气质所吸引,但天性的差异使两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歌尔德蒙以少年之躯游历四方,品尝了爱情与感官之乐,学习了雕刻的艺术,熬过瘟疫与死神。多年过去,歌尔德蒙因偷情而被投入牢房,却在行刑前被那个一直活在灵魂里的故人所救,两段生命历史终又交织在一起……
青年保罗·博伊默尔、钳工加登、始终随身带着课本的米勒、头脑最清醒的下士克罗普、挖煤工海尔·维斯胡斯、农民德特林,以及斯坦尼斯劳斯·卡钦斯基们,经过十周的军事训练后,被送往前线。1918年,这个班的最后一人也于前线阵亡。而军队指挥部战报上的记录仅有一句:西线无战事。
赫尔曼 黑塞,德国作家。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爱好音乐与绘画,黑塞的诗有很多充满了浪漫气息,从他的诗集《浪漫之歌》的书名,也可以看出他深受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以致后来被人称为 德国浪漫派的一个骑士 。主要作品有《彼得 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浮士德》是德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诗人歌德的名作。浮士德为了寻求新生活,和魔鬼梅非斯托签约,把自己的灵魂抵押给魔鬼,而魔鬼要满足浮士德的一切要求。如果有一天浮士德认为自己得到了满足,那么他的灵魂就将归魔鬼所有。于是梅非斯托使用魔法,让浮士德有了一番奇特的经历,他尝过了爱情的欢乐与辛酸,在治理国家中显过身手,在沙场上立过奇功,又想在一片沙滩上建立起人间乐园……就在他沉醉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时,他不由地说,那时自己将得到满足。这样,魔鬼就将收去他灵魂,就在这时,天使赶来,挽救了浮士德的灵魂。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歌德早年时期重要的一部著作,德国“狂飙突进运动”丰硕的成果,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它一出版即风靡整个欧洲大陆,掀起了一股“维特热”,并很快成为部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的德国
本书收录了黑塞的二十篇童话作品,涵盖其整个创作生涯,也见证了他的人生轨迹。黑塞的童话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童话作品,却同时深受东西方通话传统的影响。从他十岁时创作的《两兄弟》,到他1933年写就的最后一篇《鸟儿》,它们见证了黑塞试图运用这一体裁记录自己身为一个艺术家的内心世界的尝试。与同时代的很多欧洲作家一样,黑塞密切关注着周遭发生的一切:科技的迅速发展、物质主义的兴起、世界大战的爆发、经济的腾飞和衰退……凡此种种,以及他个人所经历的创伤、疑问和梦想,都在艺术童话的世界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