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写作法:10步写出一篇好小说》 本书是小说写作指导书,立足于作者自创的 雪花写作法 ,以寓言的形式架构,传授将心中故事顺利落到笔尖的10个步骤。 雪花写作法 的10个步骤是利用 雪花分形 的原理,不断将小说创作的环节细化,令写作者自身对小说内容的构思更加清晰。本书将告诉你: 如何正确界定你的目标人群; 如何用一句话说出你的故事; 如何进入你的角色,包括反派角色; 如何把握节奏,抓住揭示主题的时机点; 如何预演每一个场景,确保故事具有超强冲击力 作者鼓励每一位小说创作者不要放弃探索适合自己的写作模式,如果你所已知的小说写作方法都无法捋顺你的思路, 雪花写作法 一定能为你带来惊喜。 《如何用雪花写作法创作动人场景》 本书是写作指导书,立足于作者自创的 雪花写作法 ,集中讨论小说场景的构建。 为什么场景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以一百多个关键时刻为切入点,整部文学史起自1635年晚明文人杨廷筠(1562 1627)、友人艾儒略(1582 1649)等的 文学 新诠,止于当代作家韩松(1965 )所幻想的2066年西行漫记 火星照耀美国 。 在这 漫长的现代 过程里,中国文学经历剧烈变动,发展出极为丰富的内容与形式。 本书希望所展现的中国文学现象犹如星罗棋布,一方面闪烁着特别的历史时刻和文学奇才,一方面又形成可以识别的星象坐标,从而让文学、历史的关联性彰显出来。 何为文学史 ? 文学史何为 ?这是一部在 世界中 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我们期望向世界读者呈现中国文学现代性之一端,同时反思目前文学史书写、阅读、教学的局限与可能。
读100年的小说,看100年的中国。 巴尔扎克说: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这一次,我们用小说打开中国! 百年来,1902 1916,总被忽略的 晚清时期 ;1917 1941,总被说起的 五四时期 ;1942 1976,总被留白的 革命时期 ;1977孕育新声,总被争论的 80年代至今 许子东的 20世纪小说课 ,以编年体为顺序,以文本阅读为中心, 士农工商仕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重新梳理20世纪中国小说的关键线索,聚焦近代、现代、当代文学史上近百部(篇)中短长篇小说。从1902年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神预言 开始,一直到2006年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为止,奇遇中国100年。 特别收入 生态篇 ,高度还原 作家的一天 1926年郁达夫的 恋爱 日记,1936年鲁迅晚年的 误诊 疑云,1952年巴金 同志 在朝鲜战场,1984年 寻根 韩少功在杭州会议,1994年 拜访 王安忆的上海作家生活 百
新红学大家胡适一生推重的程乙本,白先勇心中蕞好的《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集大成者。它写尽乾隆盛世,也暗伏了乾隆之后中国文化开始走向下坡;既是一部细致描摹18世纪社会风俗、贵族衣食住行的百科全书,又是展现人世枯荣无常的一阕史诗式的挽歌。传世至今两百多年,是家家推荐的案头经典。但由于年代久远,《红楼梦》的版本繁多,文字出入甚大,读者在阅读选择上极为混乱。 本书以1792年程伟元、高鹗蕞早印刻120回全本、二次精修后的“程乙本”为底本。程乙本的问世终结了曹雪芹逝世后红楼手抄本繁乱的局面,让中国人有幸读到全貌《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目前划时代的大事。新红学大家胡适一生注重程乙本的推广,促使其成为影响力极大的红楼普及本。如今此版《红楼梦》已是名家课堂指定教材,是华文世界诸多版本中的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共3编31章105余万字,综合探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思想的发展情况,重点从历史语境入手,深入探讨人们文艺观的社会成因和思想、学术背景,集中剖析本时期所产生的文艺范畴的观念内涵,并仔细绎理文艺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本书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具有开拓作用,对整个历史文化、古代思想史的学术研究亦有所补益,同时,也将为今天文艺学的建设提供历史参考。
《法国文学史》是由法兰西学术院院士格扎维埃?达尔科写给法国大学生、中学生的一本法国文学入门指南。本书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用轻松的笔调勾勒出了法国自中世纪至今的文学发展历程。涵盖了造就法国文学的社会环境、时代变迁、人文思想,以及由此发展而来的文学类型和文学流派,兼及主要作家作品分析。 与通常意义上的文学史书写不同的是,本书不流于专业术语的堆砌,而是通过总年表、政治和文学大事年表、主要作家生平表、文学概览图等图表的形式明了地概括了各历史时期的文学发展情况。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在以学术视角讲述历史的同时,系统梳理了各时期的文学特征,全面解析了文学现象的前因后果。相较于同期的文学史作品,本书专辟章节介绍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的法国文学面貌,尤为完整地呈现了法国当代文学概况。
《浙东唐诗编年史长编》,重点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 ,按照时间流程,全面考证浙东的现存唐诗。举凡唐代诗人在浙东留下的诗歌或涉及浙东的诗歌,都根据史料尽可能地加以编年,成为有唐一代浙东越州唐诗编年的集大成著作。第二,较为全面地梳理与现存浙东唐诗相关的诗人生平、行迹和交往。将其纳入每一年与每一篇的叙事之下,以体现唐五代三百余年间浙东唐诗发展的轨迹。第三,重点考察浙东本土诗人的诗歌作品。全面辑录籍贯为浙东的唐代重要诗人的事迹,有些诗人没有在浙东留下诗歌,但也在考证之列,这样集中展示越州唐诗的成就。本书当是迄今为止浙东唐诗之路文献 完备的综合研究,是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的奠基之作,具有开创性和集成性。
《雪花写作法 10步写出一篇好小说》 本书是小说写作指导书,立足于作者自创的“雪花写作法”,以寓言的形式架构,传授将心中故事顺利落到笔尖的10个步骤。“雪花写作法”的10个步骤是利用“雪花分形”的原理,不断将小说创作的环节细化,令写作者自身对小说内容的构思更加清晰。本书将告诉你:如何正确界定你的目标人群;如何用一句话说出你的故事;如何进入你的角色,包括反派角色;如何把握节奏,抓住揭示主题的很好时机点;如何预演每一个场景,确保故事具有超强冲击力……作者鼓励每一位小说创作者不要放弃探索适合自己的写作模式,如果你所已知的小说写作方法都无法捋顺你的思路,“雪花写作法”一定能为你带来惊喜。 《如何用雪花写作法创作动人场景》 本书是写作指导书,立足于作者自创的“雪花写作法”,集中讨论小说场景的构建。
五卷本的 中国乡土小说研究丛书 对作为整体的百年中国乡土小说批评与研究自身进行研究,梳理了中国乡土小说研究的百年发展历史,是关于中国乡土小说研究的研究。 这是一部有史实、有史识、有胆识的学术著作,其研究必将丰富百年现代文学的研究维度、学术建构、审美观念和思想领域,成为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宝贵的精神资源。
本书是从古代到现在的文学批评史指南。它不仅提供了文学批评的主要运动、人物和文本的概览,也提供了能使学生们在语境之中去了解的文化、历史和哲学背景。 本书的结构大体上按年代顺序编排。它从对古典文学批评的理解出发,揭示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重要哲学思想的基础和范畴。同样,就以后的各个时期而言,本书提供了各种背景性信息,无论是关于洛克的哲学、法国大革命的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治理论,还是弗洛伊德对文明的看法,本书将这些信息与文学批评思想的重要人物和文本结合了起来。
本书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部从 史料批判 角度讨论现代文学史料的论著,是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现代文学史料批判的内容、规范、方法、价值等一次较为完整的总结和反思,作者力图以 史料批判 的理论重新建构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本书在现代文学史料学知识的系统化、史料方法的整合性、史料批判理论的层级建构、史料批判方法的整合及具体史料批判技艺的论析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创新性,是国内运用批判性思维研究现代文学史料的重要论著,具有理论深度和方法论价值。
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蒙古族入主中原带来民族的交融,整个北方少数民族也在融合的过程中,深受汉文化的浸染和熏陶,形成了元代崇儒、尊道的文化环境以及浓厚的学术风气。再加上,有元一代,忽必烈 天下一家 的政治思想消除了民族对立的藩篱,民族文化交融的进程与广度得到空前提高与延伸,这为元代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政治、文化基础,元代北方少数民族散文创作也日益繁盛。北方少数民族族别颇多,但是有散文作品存世的仅有蒙古、色目、契丹与女真三个群体。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元代北方少数民族散文研究,分为绪论;第一章元代北方少数民族散文创作背景及概貌;第二章元代北方少数民族散文文体类析;第三章元代北方少数民族散文特色;第四章民汉文学交融中的元代北方少数民
新出文献是文史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极大推动了古文字学、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本书主要包括古文字疑难字词考释、构形研究以及文学文本的整理与研究。古文字考释是出土文献最基础、最前沿工作。本书立足于字形和辞例,并结合传世文献,考释出一些疑难字,如《燕侯载簋》中的 无争 ,《诸梁钟》、清华简《四告》中的 淫、内 合文等;提出 通假糅合 等理论术语,有助于汉字构形理论的建构;坚持从文本出发,确保科学性和前沿性,充分挖掘新出文献的文学史价值,努力探求早期文学的特质和规律。
本书对当代尤其21世纪以来的法国及法语诗学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考察、系统梳理与深入分析。本书从时间与空间上界定了当代法国诗学的范畴,进一步明确了当代法国诗学的外延与内涵,梳理了当代法国诗学的重要理论来源,介绍了这一学科的主要理论与方法,从写作本质研究、文学类型研究、叙事研究、虚构研究、风格研究等方面对当代法国诗学展开深入探索,呈现了21世纪法国诗学的发展趋势,思考了诗学批评独特的方法与功能,并结合相关诗学理论进行了诗学批评实践。本书在研究基础上提出将诗学视为对文学可能性或者潜在文学进行挖掘的学科,拓展了对诗学的理解。
作者在旧谱的基础上,借助于整理《苏轼诗集》、《苏轼文集》、《苏轼佚文汇编》等书所获得的一系列新资料、新发现,以全新的观点和繁简适当、纲目并举的体例,撰成此书,代表了国内苏轼研究的近期新水平。
本书以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所辑苏轼诗为蓝本,以苏轼谐趣诗整理和研究为中心探讨。经过细致的考察与辨析,在苏轼诗作的主体2388首中,整理出应然谐趣诗105首,实然谐趣诗首384首,共计达489首之多。从本书的五章设计上看,第一章,首先界定苏轼谐趣诗的概念及成因;第二、三章是作者研究的重点,对应然谐趣诗和实然谐趣诗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着重用文本和图表对其进行归类分析;第四章,对苏轼谐趣诗艺术特点探究并总结;最后,探讨苏轼谐趣诗的地位与影响,从而系统性地完成了对苏轼谐趣诗的整体研究。同时,用文本实证和图表分析等方法来考察苏轼的谐趣诗,有利于丰富苏诗研究的手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