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写作教程(套装全5册)》是适合中有关中国古典文言与诗词课堂教学的参考读物,由中华诗词研究院组织编写,目的在于使读者通过诗词基本写作知识的学习和写作实践的训练,加深对历代诗词经典的理解,并能熟练运用各种诗词体裁自由地抒发内心情感、表现当代社会生活,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诗词文化。 教程以近体律诗和词的写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兼五七言古诗的知识与写作训练,不包括曲,大致按体裁编次成五个分册:《五绝》《七绝》《五律》《七律》《词》。既重点突出,又充分体现我国诗歌体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在内容编排上,每册安排八单元32课,单元导语概括本单元学习的核心内容。每单元则分为4课,以 诗法 标目。每课依次分为诗例、诗律、诗意、诗法、诗课五个模块,旨在 教诗 ,兼及 诗教 ,坚持有利于诗词写作教学为
本书为古典文学名家叶嘉莹先生首次以纳兰族裔身份,亲自读诵、作序、作词、审定全本《纳兰词》,在人生即将百岁之际,携传统读诵传承人刘子菲献给诗词爱好者的一部音、视频双版本宝藏级声律启蒙及权威精注读物。 全书按词牌格律梳理348首纳兰词,首次将纳兰词进行入声字标注,涵盖全部348首纳兰词原文及注释、词牌解析、纳兰词典故解读,是一部可读、可听、可临摹、可收藏的独特版本。
顾随先生既是创作家,又是古典文学研究者,更是一位传道授业、讲堂说 法 的讲授艺术大师。这套 顾随中国古典诗文讲录 (珍藏版),是对叶嘉莹先生记录、保存的听课笔记的再次归类整理,同时佐以刘在昭先生的笔记,使讲录专题更加集中和完整。这些谈诗论文的作品,既有雅正简当之风致,更含家国世事之情怀,又紧贴人的生命与生活,随语成韵,字字珠玑,实为体悟中国古典文学、弘扬传统文化之意旨所归。 《顾随中国古典诗文讲录》(珍藏版、全 8 册): 01 顾随讲《诗经》 _ 叶嘉莹 _ 刘在昭 _ 笔记 02 顾随讲曹操 曹植 陶渊明 _ 叶嘉莹 _ 笔记 03 顾随讲唐宋诗(上) _ 叶嘉莹 _ 笔记 04 顾随讲唐宋诗(下) _ 叶嘉莹 _ 笔记 05 顾随讲宋词 _ 叶嘉莹 _ 笔记 06 顾随讲《论语》《中庸》 _ 叶嘉莹 _ 笔记 07 顾随讲《昭明文选》
马未都讲透唐诗(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唐诗 髓,零基础读懂古人智慧!轻松通俗涨知识! 看就上瘾!作家榜出品!) 马未都讲宋词(讲透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欧阳修、柳 等44位词人 彩故事!带你读懂宋词 髓!)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文学与诗学审美的源头,也是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与气味的起点。本书为《诗经》做详解通释,先以阐明读诗基本方法的绪论为引领,再收录《诗经》全文,每首诗下又包含原文、诗旨、注音、词义、章句解说、旧注考辨、文学赏析等内容,注释详尽,可供不同层次和需求的读者用作阅读、学习与检索的参考书籍。 《诗经》存世悠久,注释版本众多,前人讲解中多有分歧之处。本书作者王静芝教授在20世纪下半叶台湾学术界及教育界声望卓著,曾长期任教于辅仁大学,历任中国文学系主任、中文研究所所长。他精研经史典籍数十载,以传习经典、续通文脉为己任,将毕生治诗的成果集于此书, 字注句解,贯串全章,单义简释,力求明快 ,以望为 初学及自修者 提供一个简明平易的门径,一窥经典之基与诗史之美,是帮
在汉代《诗经》学中, 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所谓的“四家《诗》学”。其中发端于民间的《毛诗》学说因在汉末得以广泛流传,在唐代又获得官修《五经正义》的正式确认,因此较为完整地流传至今,成为今人阅读《诗经》 为重要的凭借。而汉代官方授受的三家《诗》学却不幸地失传了。至南宋末年,学者王应麟痛感三家《诗》学之亡佚,遂编撰《诗考》,遍采群书,搜亡辑佚,对三家《诗》佚文做了初步的搜辑。自此之后,历代学者对三家《诗》学保持了持续的关注,到清代乾嘉时期,开始了对三家《诗》学文献的大规模辑佚。到道光时期,有多种重要的三家《诗》辑佚著作相继问世,如冯登府《三家诗遗说》、阮元《三家诗补遗》。但从规模和质量上看,它们都不能与陈寿祺、陈乔枞父子编纂的《三家诗遗说考》相提并论。本次整理,以清道光年间小琅嬛馆刻
该辞典精心挑选世界61个国家260位著名诗人的经典诗歌771首,由我国现当代著名翻译家巴金、王佐良、吕同六、杨宪益等,以及现当代著名诗人冯至、卞之琳、穆旦等翻译,由外国文学研究专家朱维之、戈宝权、袁可嘉等撰写赏析文字,集名诗、名译、名析于一书,可谓经典荟萃,名家云集。该辞典汇集了外国诗歌的精华,所选名诗代表了世界诗歌的高水平;书中对诗歌作者的介绍,对每首诗思想内涵、艺术特色的赏析,引领读者进入优美诗境,获得思想的启迪和艺术的熏陶。
康熙二十二年刻印《陈检讨集》十二卷行世,称蒋刻本。康熙二十八年,陈宗石、陈维岳二人对陈维崧存世作品予以辑补并刊刻,称患立堂本,含《陈迦陵俪体文集》十卷。乾隆乙卯年间,陈维崧孙陈淮重刊《湖海楼全集》,称浩然堂本,含《俪体文集》十二卷。康熙三十二年,皖人程师恭以蒋刻本为底本,对陈维崧骈文进行笺注,由有美堂刊行,后又续有订补,于乾隆三十五年新刻亦园本《陈检讨四六笺注》。此次整理陈氏骈文集,以有美堂本为底本,原文校勘以蒋刻本、浩然堂本、患立堂本(《四部丛刊》影印)为主要参校本,另参考亦园本、《四库全书》本、文瑞楼本。程师恭注文则以亦园本、《四库全书》本、文瑞楼本为校本。
张惠言是清代词人、散文家,所辑《词选》为常州词派开山之作,全书计选唐五代两宋词116首。董毅系张惠言外孙,继《词选》编成《续词选》,全书选词120首。两位选家的选词标准十分严格,均以时代特征和艺术造诣有可取者选入。因此,《词选》《续词选》所选词兼具艺术性和风格的多样性特点。 本书对这两本书进行注疏,所用底本为清道光刊本,分为 校注 集说 集评 疏解 等部分, 校注 是本书稿为重要的部分,每首词都引用数十种书进行校勘, 注解 则尽量找到原始的书证,并辅以旁证、佐证等。 集说 是后人对该词的本事、背景及有关轶事、杂说的汇总。 集评 则撷取对该词内容、形式的评价。 疏解 则是作者对于词作的 疏通 和 解读 。
●《唐诗寒武纪》 ●《六神磊磊读唐诗》 ●《唐诗光明顶》 ●【注】本套装以商品标题及实物为准,因仓位不同可能会拆单发货,如有需要购买前可联系客服确认后再下单,谢谢! ●
本书对清朝编辑的《全唐诗》作了以下几项工作:(1)清编《全唐诗》有遗漏,这次整理搜集了大量佚诗,使《全唐诗》更为完备。(2)对《全唐诗》每一首诗都进行了注释,注释详尽、精确,体现了国内唐诗研究的一流水平。(3)校勘。这次整理工作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扬州诗局本为底本,参酌他本,证以诗义,纠谬补缺,从而形成了一部新的《全唐诗》善本。(4)对编次分卷,在清编《全唐诗》的基础上重新审订,使编次更为科学合理。经过这次整理的《全唐诗》,学术界已有公论,认为这是一本为权威的注释、校勘之作,对唐代文学研究者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两宋辞赋史》(增订版)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赋学编年史 (17ZDA240)的阶段性成果,填补了学界两宋辞赋研究的空白。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宋赋的专著,主要研究宋代辞赋在各种文化思潮和政治因素影响下的嬗变轨迹、特色及在各个时期的演变;宋赋与当时其他文体的互动及在整个辞赋史上的意义、价值和对辞赋发展的影响。此次增订,对北宋部分各章节均增入了学术思想与辞赋关系的内容,南宋部分修订的重点是使各章节论述口径保持一致,尤其是对理学与文学关系的论述,尽量做到客观深入。此次增订,弥补了作者两宋辞赋研究路数贯彻不均衡的缺憾,文史哲融通的研究路数更为明晰。
1.本书从日本弘化四年诸画工所绘《诗经》手绘图中,仔细辨别其正确性,保留190余幅。2.考据《毛传》《陆疏》等多部经典古籍释诂。3.增加195种诗经风物档案、博物通识。4.《诗经》305首的原文文字、注音、释义,以及原文诵读。
本书收录自唐至晚清民国有关合肥的诗词(合肥人写的、写合肥的)2100首,涉及诗人凡540位,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合肥的历史文化风貌,既有吟风弄月、师友酬唱之作,亦有触景生情、心忧家国之思。 本书主要特色在于在继承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收集、查阅史料以及合肥稀见地方文献中的诗词,一定程度地填补了合肥城市文化中的相关空白。本书是目前同类图书中搜罗最全、覆盖最广的版本。编者努力对每一首诗词做出精心校核,力求注释详实精准,并对诗词中所涉及地方风物、历史典故、文化常识尽可能的进行知识性注解, 使可读性得以提升。
汇编唐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的闽籍词人的全部词作。以词人为单元排列。词人先后顺序以生年为准。无任何线索确定时代者,编于书末。词人小传,主要写明生卒年、字号、科第、主要仕履、封赠、著述。凡正史有传者则简略介绍,无传者则勾稽史料扼要叙述。另起一段,介绍所据词集版本、辑录篇数、取校资料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