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是一部著名的清代才子小说。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 唐敖 、 多九公 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 女儿国 、 君子国 、 无肠国 等国的经历。后半部描写 武则天 科举选才女,由 百花仙子 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此次校点,序、题词、绣像、正文及批语以道光十二年芥子园藏版《镜花缘绣像》为底本,以人民文学出版社校点本《镜花缘》、点石斋《绘图镜花缘》等为参校本,眉批纳入相应的正文作小字夹批,总评仍放在回后。 本书是《镜花缘》汇评绣像本的首次出版, 对《镜花缘》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明代著名书画艺术家董其昌著。作者精于书画鉴赏,收藏诸多名家名作,在书画理论方面亦颇有建树。两书均为其代表作品,有图有文。《骨董十三说》将古物定位为今人与前贤交往、学习之媒介,尤其是鉴赏古代象征礼、乐的铜器、玉器,更可以修养德行,独具特色。《画禅室随笔》为其书法、绘画理论著作。
唐宋时期散文名家名作迭出,呈现出极为繁荣的创作局面。本书以 唐宋八大家 为主,通过对诸多唐宋著名散文作家作品进行讲解与赏析,介绍该时期散文发展脉络、作家的创作情况,以及各流派之间的继承关系和独特风格。本书撰写秉持求真与务实两大原则,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吸收现有研究成果,以时代和人物为线索,分为十二讲,每讲下设若干小节。各讲之间互相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了合理的结构体系,既具有贴合专业特点的优势,又能够满足当下社会大众了解古代文学知识的需求。
本丛书计划从现存的近三千种的历代津人著述中,选取三百种左右社会影响深远、学术价值较高、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的稿本、刻本、钞本等,加以标点、校注、辑佚等,并分辑出版。一、以著者为单位,各自成集。传世有两种及以上别集者,均按一种成书,归于该著者名下。书名统一为著者姓名加 集 字组成,如《徐世昌集》。二、尊重底本,基本依据底本顺序编排。不同底本,诗文分开者,则由整理者依据文体顺序重新编排。三、选取错讹少、收录较全的善本、足本为底本,以不同源流的他本为校本。凡改动处,均出校记。底本之古今字、通假字,一般不做改动;异体字、俗体字、简化字视具体情况或改为规范的繁体字,或依从底本;笔画误刻,或明显手民误植者,径改而不出校记;因避讳的缺笔字,由整理者补足。五、全书采用繁体竖排,依据《中华人民共
本书是由国家古籍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的项目。 本书是我国*本适合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阅读的优秀读物。 本书从元明笔记名作中,精选叙事写人、状物言理、考正辨难等一类思想性、文学性和学术性较强的短文,加以注解,依时代顺序分册编著。选材注重多样性。篇目取舍坚持传承文明、陶冶情操的原则,同时还注意作品思想性与可读性统一。本书*亮点是在 选 和 注 上作了进一步扩展和深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所选笔记题材广泛。凡涉及古代政治、历史、经济、文学、科学、社会生活等领域,具有较高文化价值或较大历史影响的作品,皆在选录之列。 (2)选文取舍标准明确。依李肇《国史补自序》例,凡 纪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戒,采风俗,助谈笑 则取之; 言报应,叙鬼神,征梦卜,近帷箔 则去之。旨在芟其芜杂,扬其菁华。
本书是由国家古籍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的项目。 本书是我国*本适合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阅读的优秀读物。 本书从元明笔记名作中,精选叙事写人、状物言理、考正辨难等一类思想性、文学性和学术性较强的短文,加以注解,依时代顺序分册编著。选材注重多样性。篇目取舍坚持传承文明、陶冶情操的原则,同时还注意作品思想性与可读性统一。本书*亮点是在 选 和 注 上作了进一步扩展和深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所选笔记题材广泛。凡涉及古代政治、历史、经济、文学、科学、社会生活等领域,具有较高文化价值或较大历史影响的作品,皆在选录之列。 (2)选文取舍标准明确。依李肇《国史补自序》例,凡 纪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戒,采风俗,助谈笑 则取之; 言报应,叙鬼神,征梦卜,近帷箔 则去之。旨在芟其芜杂,扬其菁华。
《世说新语》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门下文人编撰而成,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体小说。全书共36篇1000多则,反映了魏晋时代尤其是当时名士的风貌。自诞生以来,即以风流放诞、率真超脱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对曾国藩,有人称之为“圣相”,有人称之为“罪臣”。曾国藩有着谜团一般的人生,而《曾国藩挺经》就是打开谜团的一把钥匙。 《曾国藩挺经》是曾国藩临终前一部“压案之作”,用他的得意门生李鸿章的话来说,《曾国藩挺经》是曾国藩“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诀”。曾国藩的一生,正是凭借这个“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实。 该书的内容散见在曾国藩杂著、家书、日记及弟子、幕僚的著作中。本书的编辑、整理者均本着科学、严肃、实事求是和对历史、对后人负责的精神,从事《曾国藩挺经》的文献整理工作,从而保证了本书的学术质量。
《广府文化》第五辑,是“第五届广府文化论坛”的参会论文之精选,主要讨论广府文化与“广州大典”之关系,包括《广州大典与海上丝绸之路》、《广州大典与广府民俗文化》、《广州大典与广府宗教信仰》、《广州大典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