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士性是与徐霞客齐名的杰出地理学家,他性喜登山临水,利用仕宦四方的间隙,数十年间行迹几乎遍及天下。在各地游览途中,陆续撰写了大量游记和诗作,经过删订整合, 终汇辑为《五岳游草》,是一部与《徐霞客游记》交相辉映的图文相辅型纪游著作。王士性游踪广阔辽远且不畏艰险,在跋山涉水吟风赏月之余, 兴致勃勃地对相关的地质风貌、建置沿革和风土人情加以缜密的勘察考较和细致的剖析梳理,普通读者即使无法身履其境亲眼目睹,也能够凭借书中鲜活生动的叙述神游冥想。本次出版,以清康熙冯甦知述堂重刊本为底本,参校台北“国图”明刻本,并比勘王士性《吏隐堂集》里的相关内容及部分明清总集、方志所采录的王氏诗文,在文字辨识、文句标点、语段划分等方面颇有新见。整理者杨焄教授根据明刻本卷首题名,判定底本中未署名的评语皆
《声律启蒙 笠翁对韵诵读本》(插图版)是 中华经典诵读工程配套读本 之一,专为4 12岁的青少年儿童编写,我们依据版本收录《声律启蒙 笠翁对韵》全文,并附有拼音,对难字、难词、难句做了精炼、准确、易懂的注释,同时,配有大量与文字密切关联的图片,让读者在愉悦的审美中,品味经典的魅力。
《中国散文通史》(12卷)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郭预衡、郭英德主编,众多知名学者参与撰写。该丛书在郭预衡教授古代散文史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古代散文史与现当代散文史贯通起来,对中国古今散文史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形成前所未有的贯通古今的中国散文通史。这不仅可以填补中国散文史研究领域的空白,为数千年中国散文史提供部完整的通史著作,更有助于完整地认识中国古今散文的变迁以及整个中国文学的整体面貌,进而把握当今和未来中国散文的发展趋势。
《闲情偶寄》是清初文人李渔一生艺术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包含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馔部、种植部、颐养部。内容论及戏曲理论、演艺实践、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器物古玩、饮食烹调、竹木花卉、养生医疗等诸多方面,是中国古代人民丰富生活的写照,也是文人生活的提炼总结。 这部《闲情偶寄图说》以芥子园本为底本,校以翼圣堂本,对人名、地名、典故、工艺、术语等进行了注释,是方便阅读的可靠读本。书中还插入了大量图片,以期用图说的方式对《闲情偶寄》进行解读。书中所选图片或来自出土、传世文物,或源自古代版刻、民间实物,或是民俗活动、手艺过程的记录,图片下的详细解说能以细微、多元的视角对原书内容进行阐释,是一部图文并茂、图文互补的经典。
通过民国翻译大家周作人经典译本,重温日本文学、希腊文学的闲雅之美。
《中国散文通史》(12卷)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郭预衡、郭英德主编,众多知名学者参与撰写。该丛书在郭预衡教授古代散文史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古代散文史与现当代散文史贯通起来,对中国古今散文史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形成前所未有的贯通古今的中国散文通史。这不仅可以填补中国散文史研究领域的空白,为数千年中国散文史提供部完整的通史著作,更有助于完整地认识中国古今散文的变迁以及整个中国文学的整体面貌,进而把握当今和未来中国散文的发展趋势。
真实的鲁迅,什么样?尤其是他的思想。自鲁学成为显学以来的八九十年间,除去人为的遮蔽和认识的局限,我们是否自我迷失了?还原真实的鲁迅,不仅要在他与章太炎、们符号化后的右、左思潮关系中去探寻,更要从中华文明千年来的思想史演进过程中去打通。当然,很重要的还是要借助鲁迅本人的言说。 果如是,一个超乎左右之上的鲁迅,呼之欲出。这就是真实的鲁迅?我们还不敢这样说。然而,作者李春阳在《超乎左右之上的鲁迅》一书中颇有意味的勾勒和独特的感悟,试图为人们找到并打开鲁迅思想世界的钥匙提供了一种可能,由此弥合当代知识界左右分裂的愿景,这无论如何是值得期许的。
本书主要是收集中国古代祭文名篇,这些祭文或为名家所写,或为祭悼名人而为。全书以题解、正文、注释、译文的形式,以重要的篇目展示此类文章的主要特点、发展演变,给读者提供一个好的读本和范例。全书配有插图,版式疏朗,图文并茂,使阅读古文不再沉重,而更利于读者发思古之幽情。
苗怀明译注的《浮生六记》是清代沈复的自传体随笔,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共有六篇(《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故名“六记”。全书以沈复夫妇生活为主线,记写了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和异地泛游的所见所闻。其中,《闲情记趣》写出了作者爱美的心习,《浪游快记》叙尽其浪漫的生涯,而其中尤以《闺房记乐》、《坎坷记愁》为很好。全书恬淡从容,简洁明快,凡人真事,娓娓道来,看不到刻意雕琢的痕迹,“人工而归于天然”。字里行间,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文字功力是可以感受得到的,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记景,都很别致。真情实感,加上生花妙笔,成就了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在他乡 系列精选了几位当代著名作家的散文作品,集结成册,力求打造一套极具文学价值、审美价值的文化丛书。 书中充满泥土气息的文字,弥漫着乡愁的韵味,乡村里的那些人和发生过的故事,都是远在海角天边的游子们无法割舍掉的情愫。《远去的老调》一书聚焦于那些曾经存在过、却正在消失着的旧物事,在渐渐远去的乡风民俗中,感受岁月无声的叹息。
明清美文丛书收录《青泥莲花记》《忆语三种》《板桥杂记 续板桥杂记》《浮生六记》几种,都是以女性为主角:有追忆伉俪情笃,有悼亡爱侣音容,有记叙名妓风采,还有将古今奇女子的事迹汇于一编。在这些或长篇或短札,或明快或深情的文字中,各种女性的形象熠熠生辉,今天读来仍触动人心。本丛书选取优质的版本,加以简洁的注释,卷首还有来自学者、作家的导读与感悟,并有人物画家谭凤嬛女士为丛书绘制精美的工笔彩图,使书中的人物与场景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出来。 《板桥杂记》著成于康熙三十三年( 1694 ),全书三卷,记述明朝末年南京秦淮妓院及诸名妓轶事,但非简单的香艳冶游之作,其中寄托了作者沉痛的亡国之恨,即 一代之兴衰、千秋之感慨所系 。书中语言纤丽清雅,情致沉郁悱恻,后世仿作虽多,均不及也。《续板桥杂记》为
中国古代散文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它和诗歌一样,同是中国古代文学主要、有特色的文体形式,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宏丽的文化宝库。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继承古代散文优良传统,以促进当代散文创作的繁荣和提高,并供广大读者借鉴欣赏,特编辑这套“中国古代散文丛书”,作为“百花散文书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出版。 散文文体范围,代有嬗变,古今不同。本丛书所选,以抒情、记述体等文学性较强的散文为主。入选作家上起自先秦,下迄于清代。按不同作家分别成册。各书篇目排次,原则上以写作时间先后为序,以便读者了解散文创作的发展脉络、演变轨迹。 本丛书每书分两部分:一为论文,内容除简介作者生平、文学活动外,着重结合选入本书的作品,分析、评述其散文创作思想特别是艺术特色、散文创作发展历程及影响。一为散
唐宋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荀、苏拭、苏辙八位散文大家的合称,其作品代表了古代散文的成就。本书兼顾八家、风格多样,对散文的各个文体类别——论说、书信、杂记、山水游记、赠序、书序、传记、祭文、寓言等都有涉及,所选多为八大家的代表佳作,使读者对八大家的全貌和唐宋散文的精妙一览无余。
《诗经》不仅是一部经典诗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宝库、古代日常生活的画卷、先民人生智慧的结晶。《林栖品读诗经》逐篇、逐句、逐字解读《诗经·国风》中的一百六十首诗,并结合历史、哲学、心理学等角度,引领读者跨越千年,追寻中国诗歌的源头,走进古人的生活情感,领略中国古典文化的隽永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