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五位普利策戏剧奖获奖剧作家的作品集,收入山姆 谢泼德的 家庭三部曲 、大卫 马梅特的三部代表作、林恩 诺蒂奇获普利策戏剧奖的两部作品、阿亚德 阿赫塔尔的两部重要作品,以及马蒂娜 迈欧克的两部突破之作。所选剧作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性别、不同种族的困境与挣扎、理想与企盼,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展现社会的不同剖面,探索人之精神世界的复杂性。同时,本书收入五位译者分别为五位剧作家的作品所作精彩导言。
本书为北京舞蹈学院70周年校庆系列丛书,该书是从事舞台美术30余年的任冬生的舞台设计笔记。本书首先讨论了舞台空间创作、舞台设计师概念、舞台视觉设计过程以及科技催生下的舞台视觉之个人见解。随后,结合实际作品从传承与再现、重塑与解构、光影与表达、融合与探索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分享了个人艺术创作中意向与空间的表达以及如何实现舞台视觉的呈现和延展。
《暗恋桃花源》(首演于1986年):年轻恋人分别45年后再度相遇,捕鱼人回家发现妻子已另有家室沧海桑田——关于追寻、失去、擦肩而过的爱情、啼笑皆非的命运。《宝岛一村》(首演于2008年):一个发生在台湾地区眷村的故事,关于大时代下个体生命的浮沉。从“想回去”到“回不去”,一生的时间*后不过诉说为一个故事。《如梦之梦》(首演于2000年):一个跨越时空,勾连前世今生,环环相扣的故事,一首有关命运的史诗。“你这一生中的谜,必须要用其他的谜才能解开,就像有的梦,必须穿过其他的梦才能醒来。”《水中之书》(上剧场版首演于2016年):苦恼的年轻人偶然穿越时空遇见幼时的母亲,明白瞬间的快乐记忆也可以是永恒。“雨落在窗上,就像水在写字”,人生难免遗憾,所以更要享受刹那的欢愉。《圆环物语》(首演于1987年):都市里的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做打卷》由《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纂委员会编
京剧,有国剧之称。京剧的历史始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来自南方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在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间(1840-1860)与秦腔、汉调合流,并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京剧。民国时期京剧发展迅速,“四大名旦”和前后“四大须生”的出现,标志着京剧艺术的空前繁荣。大量的京剧戏目上演,并由百代、胜利、蓓开、高亭、大中华、长城等唱片公司灌录唱片广泛传播,留存于今,成为中国及世界的重要的文化遗产。“京剧大戏考”出版项目志在收集汇编、修订修复1949年前录制出版的京剧老唱片浩繁的唱词和录音,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得到妥善保存的同时,能够被更多的人欣赏、研究、收藏。“京剧大戏考”项目将按老生、小生、青衣花旦、老旦、净、丑等行当分卷分期出版。先期出版的“老生卷”由文本和
本稿件是著名服装设计师韩春启经过多年课堂教学和舞台实践后的成果,对于戏剧界、舞蹈界后备力量的培养,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和实践都能够起到较强的指导作用。稿件图片较多,均为作者本人以往设计的线描图,部分为单纯黑白的速写,部分加以颜色的润色,又通过部分文字介绍了作者本人关于舞蹈与戏剧在人物动态上的学术认识。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元代杂剧的专享元刊本,保留了元刊杂剧的原始样貌,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三十种杂剧包括《李太白贬夜郎》《严子陵垂钓七里滩》《楚昭王踈者下船》等,其中不见于后世流传的孤本有十四种,大大丰富了元杂剧的剧目和题材内容,为文学史、戏剧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另十六种,经与明清刊本比对,发现文本差异较大,版本的异同为研究古典剧目内容与形式的演变、明清人对元杂剧的改编提供了可供比勘的对象。此次是本书首次原本影印出版,相对黑白珂罗版影印,像素更高,色彩真实,细节清晰,保留了更多的元本面貌,将为学界利用这套书提供极大便利。
《古罗马戏剧:普劳图斯》全3册,仿皮面压花精装,知名装帧设计师未氓设计,资深翻译家王焕生译文。收录罗马传世喜剧作家普劳图斯的《孪生兄弟》《一坛黄金》《撒谎者》等22部剧本。版本权威,从拉丁文直接译出,部分资料首度公开,为研究古罗马戏剧及古罗马时期历史、人文情况提供了重要的文字史料依据。
......
本书是辽宁省博物馆举办的“龙城春秋——三燕文化考古成果展”的图录,展示了金银器、陶器、铜器、铁器、玻璃器、墓葬壁画等精美多样的遗物,介绍了慕容鲜卑的发展历史,涵盖了农业、军事、日常生活、文化交流等方方面面,包括汉文化、西域文化、胡人文化、佛教文化等。1956年首次在辽宁北票房身村发现慕容鲜卑墓葬,经过六十多年的考古工作,对前燕袁台子壁画墓、北票喇嘛洞墓地、后燕崔遹墓、北燕冯素弗墓、三燕龙城的发掘,使得三燕文化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对研究慕容鲜卑乃至魏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明清俗曲音乐文献辑要与译释》是在尽可能地广泛搜集明清原始曲谱资料的基础上,选择12种重要的曲谱资料,进行的整理与译谱。分别以古谱影印资料古谱翻译两种形式呈现,并在每种资料前加了说明和介绍,同时每曲配有相对应的音频资料。
《京剧知识词典(修订版)》为京剧基本知识的分类词典。共有行当、音乐、声腔、声韵、念白、行头、化妆、脸谱、砌末、基本功、表演程式、特技、龙套高度程式、戏班高度程式、戏班行科、戏箱、扎扮、检场、后台班规、演出习俗、演出场所、团体、科班、戏校、流派、历史、术语、谚诀、著作·期刊·电影、人物、剧目词条4300个,构成完整的京剧艺术的知识体系。
人类戏剧艺术事业发展到现代,运用千姿百态、争奇斗胜的形式,从各个角度反映人们在社会中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生活形态和往来关系,表现不断前进的思想,追求和幻想。把这些各有特点的现代剧作,广为搜集,编选出版,介绍给我国渴求前进的戏剧界,是一项急需的、大有裨益的工作。
本书是关于松阳高腔剧目集成和音乐集成的作品,主要包括《中国松阳高腔剧目集成(传统正戏一)》《中国松阳高腔剧目集成(传统正戏二)》《中国松阳高腔剧目集成(传统正戏三)》《中国松阳高腔剧目集成(传统折子戏)》《中国松阳高腔剧目集成(新编移植戏)》《中国松阳高腔音乐集成》。“松阳高腔文化丛书”原为松阳高腔老剧本及高腔戏曲音乐手抄本,原稿多为方言及替代音,后人阅读、传唱极不方便。现由高腔传承人吴永明先生整理,用电子稿方式保存。松阳高腔始于元明时期,至今有 600多年的历史,是松阳山歌、民间小调糅合、吸收了宫廷音乐、道教法曲最终成形。松阳高腔系浙江省八大高腔的独立分支之一,属于单声腔剧种。由于松阳高腔历来都采取师傅带徒弟口口相传的模式进行传承,所以没有保存、留下完整的剧目,松阳高腔的传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