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流传了半个世纪的女性主义艺术领域的开山之作。在1970年代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身为艺术史学者的琳达 诺克林反思,写下了这篇经典的《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从而开始了一连串围绕着性别、艺术与权力的思考,也正式吹响艺术领域女性主义的号角。 2006年,诺克林又发表了《 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 30年以后》,进一步解构了对伟大的理解,并反思当初的那些批评和美好愿景,如今都改变和实现了吗?这篇文章一并收录在《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50周年纪念版中,此次系国内shou次引进出版。
曾经漫步北海道的乡间,看着满街姿态各异的木雕工艺品却无从下手:曾经在微凉的夜里把脚伸进有些烫人的温泉,在繁星与黑夜交织的怀抱中感受日本独有的气息:曾经独自在夏季的午后手捧《挪威森林》,在无尽的唏嘘中眺望着下一场爱情的到来。木雕、温泉、寿司、和服 淡淡的笔调下,相同的风物,不同的风情,不同的记忆,却又似曾相识。
全书分为五章21节,教学主题分为启迪、创造、感恩、挑战、表达几个部分,孩子将跟随教材中扮演老师的小熊Eric和扮演大师兄的小熊Jimmy两个角色学会基本的尤克里里弹奏技能,培养独立弹唱一首完整歌曲的能力。
观看先于言语。观看确立了我们在周围世界的地位。他人的视线与我们的相结合,使我们确信自己置身于这可观看的世界之中。而当图像终于取代文字,充斥于视线所及的一切空间,我们又该如何观看而不致再度迷失? 本书论及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女性作为被观看对象、油画传统、广告与资本主义等方面,配以两百余幅经典图像,与BBC同名纪录片一起,改变了西方一整个世代的观看方式,也必将适用于如今大大小小的手机屏幕和街边广告牌。从对视觉文化的深入探索和普及的角度而言,本书亦可与贡布里希爵士*杰出的著作互为补充。
《李重光怎样读五线谱》将音符、拍子、音程、和弦以及常用记号,融入各种调与调式之中,系统通俗地讲授五线谱的知识,实用易学,让学习者能轻松地学会读五线谱。
《景德镇陶录》,清景德镇人氏蓝浦原著,六卷,后经弟子郑廷桂增补为八卷,另加入卷首《图说》和卷尾《陶录余论》共十卷。中国清代有关景德镇窑的著作,此书为补《陶说》之不足,对景德镇窑瓷器的烧造及历代沿革,均有深入而全面的叙述,是研究中国瓷器史不可缺少的重要参考书。
《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明李淳著。学习书法,在掌握基本运笔方法之后,需进一步讲求所书各字的结构,而汉字的形体有大小疏密、肥瘦长短、仰覆屈伸、借势变换等种种不同。前人论说众多,极为浩繁纷杂。有鉴于此,李淳取法陈绎曾、徐庆祥二家之著作总结为《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此结构八十四法,自提出后即为学书、论书者所重视和采纳。清光绪十五年(1889)二月,李象寅据文献将例字重新书写,因结字端严俊美,与李淳原文相得益彰,故书商竞相翻刻售卖,遂成为书法学习的重要参考书。本次出版,即以清末民初刻李象寅书本为底本,重新编排整理。
一个多世纪以前,动物与人仍在相互凝视,彼此确认,而今人们前往动物园观看一只又一只动物,只会感觉到自己的孤单;当我们看到麦卡林在顺化所拍摄的照片,我们看到的是战争被违背其本意地非政治化,照片变成了人类普遍境况的一项证据;库尔贝早体认到的景物和声音是流水,以至于当他画穆提耶的岩壁,都如同池塘里映照出的风景……不同形式、不同对象、不同结果的“看”,似乎都可以找到某种宿命般的因果逻辑,如同作者在本书后所说:“你眼前的原野,就如同你自己生活中的视野一般大小。” 这部批评文集分为三部分:首先以我们看动物的方式为切入点,回溯人类与动物漫长而悠远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是永久地失落了;继之以对摄影功能的思考,与苏珊桑塔格遥相唱和;后则聚焦于艺术,谈绘画、论雕塑,从容游走于社会
《李重光基本乐理600问》是著名音乐理论家、教育家李重光先生*的基本乐理书。为了使初学音乐的广大读者听众朋友们,对基本乐理中的一些问题,能有一个比较简单明了的答案,解除学习中的一些疑问,在工作之余编者编写了《基本乐理问答》一书,算是对热情给我写信的读者听众一个总的答复。 一本音乐理论书,出版十年之后,仍有人记得它并四处寻觅购买,这说明它仍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李重光基本乐理600问》就是在《基本乐理问答》一书的基础上,重新加以整理、修改、编排而成。希望它能对广大青年朋友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有所帮助。
文人画,又称 士夫画 ,它指具有 文人气 ,即今人所谓 文人意识 的画。北宋以后,文人画理论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 真 问题而展开的。文人画家所追寻的这种超越形似的真实是一种 生命的真实 ,是作为 性 的真实。以此角度划分中国绘画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即: 得势 得韵 得性 。 文人画的真性 系列作品,通过元代以来十六位画家的观照,来看文人画对生命 真性 追踪的内在轨迹。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介绍了沈周画的平和智慧。
每当我们对人类感到绝望时,只要想到那些艺术杰作,韦兹莱修道院或沙特尔大教堂,拉斐尔的《雅典学院》或提香的《神圣与世俗之爱》,我们就会对人性重燃信心。什么是杰作?杰作如何诞生?我们为什么至今仍要观看杰作? 在《何为杰作》中,艺术史大师肯尼斯 克拉克详细讲解几十幅艺术史上的油画杰作,高清大幅彩图引领读者重返人文艺术高光时刻。他认为,杰作来源于艺术家个人真实天才的创作,是记忆和情感的汇合,浸润于时代精神之中,又保持着与过去的深层关联。由此,社会、文化和科学的发展通过艺术杰作的传世得以记录和延续,闪耀着超越时空的人文之光。 书中收录克拉克的另一篇艺术评论名作《当艺术家老去》。什么是老年风格?当艺术家老去,他的创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时间在艺术家身上刻下痕迹,他则回报以伟大的杰作。
《太阳与铁》是三岛由纪夫晚期写就的长篇散文,也是其创作生涯中少有的自传性作品。在本书中,三岛用充满着象征意味的诗一般的语言,从各个角度阐述了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他将自我的信念凝成太阳,而太阳是肌肉造型的外在荣耀,辉映着肌肉。铁则是肌肉内涵力量的形态。唯有经历过太阳与铁的修炼,肉体才能保持永恒的光辉,承担起所有的价值。《太阳与铁》是三岛由纪夫剖白内心思想与美学观的重要作品,也是解读他死亡之谜的关键文本。 本书另外收录三岛的文学回忆录《我青春遍历的时代》。
文人画,又称 士夫画 ,它指具有 文人气 ,即今人所谓 文人意识 的画。北宋以后,文人画理论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 真 问题而展开的。文人画家所追寻的这种超越形似的真实是一种 生命的真实 ,是作为 性 的真实。以此角度划分中国绘画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即: 得势 得韵 得性 。本系列作品,通过元代以来十六位画家的观照,来看文人画对生命 真性 追踪的内在轨迹。 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探讨 黄公望的浑朴画风 ,具体分为无分别的智慧、神性与理序等内容。
《李重光怎样读简谱》从节奏、拍子、音符、音程、和弦、调与调号的学习入手,系统通俗地讲授简谱知识,让学习者能轻松地学会读简谱唱词。《李重光怎样读简谱》由李重光编写。李重光音乐理论知识普及读本系列书目:《基本乐理600问》、《键盘上的乐理知识》、《新编通俗基本乐理》、《基本乐理书面作业习题集》、《怎样练视唱》、《怎样教孩子学音乐》、《怎样读五线谱》。
《中国画理概论》一书是吴茀之先生对中国传统画理的梳理和探讨。此书作于抗战前后,曾用作上海美专及国立艺专讲义。先生一介寒士,搜寻国故,保存国粹。此书文字隽永,文理深邃,深入浅出地阐发中国画学源流,提纲挈领,点评精当。同时,所著录的画理画法经他本人亲身实践验证,可供学人效法。本书分为上下编,下编在战乱迁徙中遗失。上编分为绪论、国画之起源、国画之分类、国画之派别、国画之地位、通论、临摹、写生、用笔、用墨、用色、布局、款题等十三目。附录收录《中国画学概论讲稿》,丰富原有的概论。
这是一本介绍民间艺术桃花坞年画的大众普及读物。图文结合,以点带面,为大众读者生动地介绍桃花坞年画的考究的制作、精致的尺寸、故事性的画面以及说唱的销售。一幅年画,就是社会的一扇窗,透过它我们能看清世间百态。通过百工之一的美丽、喜庆、温馨、甜俏的桃花坞年画,我们看到的是苏州人的淳朴民风、文雅情怀。
本书重点关注影视项目的前期工作 故事创意,训练编剧挖掘艺术个性,切实有效地从自身经历和体悟出发进行创作。作者提出 CLOSAT 训练法,根据不同的故事类型细致地帮助编剧建立创意开发体系,如取材童年故事、家庭 故事、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梦、短篇小说或新闻事件等,对创作纪录片、故事短片、剧情长片等虚构与非虚构类作品同样适用。书中设置了大量习题、示例、创作讨论并附有延展阅读书单,可操作性极强。无论编剧还是其他文创产业工作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