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图问题》旨在探讨绘画构图问题,帮助读者掌握构图原理,提升画作艺术性和表现力。作者通过系统的理论阐述和生动的案例分析,解析了构图的要素、技巧和实践方法,深入浅出,言简意赅,为绘画初学者和艺术爱好者提供了重要的学习指导。
《守望匠心 青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及传统技艺普及读本》分为传统美术篇和传统技艺篇两册,为针对青少年们普及我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读物,在内容上以中国民间传统美术及传统技艺的概念入手,结合我国的传统民俗,精选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中美感和形式感、有民族本土艺术特色的年画、剪纸、泥塑、风筝、唐卡、织造、漆艺、陶瓷等艺术品类进行分类介绍,包含每一品类的历史渊源、分布状况、代表作品、艺术风格、传承保护现状等基本内容,并配有大量精美的作品图片,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献给广大青少年读者,补充了青少年审美教育中资料较为匮乏的一面,修正了目前市面上鱼目混杂的非遗读本中知识点的错误,是目前较少看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读本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有积极意义。
.
面对空白的纸,不知该从何下笔吗? 你很想画超出界线以外,但又不敢这么做吗? 如何才能大胆自由发挥创意? 本书颠覆一般传统书籍的格式,每页以不同的指示文字及插图,引导读者突破书本的局限,随时随地放肆涂写、画,创作个人化作品。 在页面上藏一个秘密、剪下来穿在身上、让书漂起来、收集各种数字、以书记录时间、滴上泥巴、带书去散步、用线把某页填满、拓印叶子、收集姓名/梦、盖手印、记录天上飞的鸟儿 作者希望借由这些大部分人从来不会对书做的事,让读者亲身体验发想创意的过程,鼓励读者以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找到新的方式发挥想象力,真正享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而借由一些看似 破坏 的动作,作者也鼓励读者进行创意大探索,突破自我,走出框架,无拘无束大胆勇敢尝试,体验生命的各种可能性。现在,无论你走到哪,
该图书为近代书法家沙孟海先生谈艺文论的编选,全书将沙孟海的书法篆刻艺术文献著作、诗文、课稿和书信重新编选汇总,分成书法和篆刻两大章节,书末附沙孟海年表。全书编选严谨,条例清晰,适合书法、篆刻学习者参考研习。
这是一本浓缩世界地理知识精粹的储备手册,不但可以帮助读者开阔视野,还可以丰富生活情趣。它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词典,又是生活之余的实用佳品。作者根据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史料,编撰成这本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为一体的地理书籍。本书主要包括宇宙星系、地球科学、地球表面的大气运动、天气变化、地壳活动、岩石矿物、资源赋存,以及著名的海峡山脉等内容。本书资料翔实,文字精练,通俗易懂,让你轻松阅读浩博地理,丰富知识,开拓视野。
本书分为“用笔”“用墨”“布置”等几个篇章讲解绘画方式,全是潘天寿的经验之谈。该书内容无思想性、政治性问题,框架结构合理、科学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是读者了解潘天寿及其作品的重要材料。
《艺术赏析概要》是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艺术欣赏”课编写的主教材,它与该课的音像教材(电视授课36学时)相互配合,力图主要通过作品的赏析,给学生讲授初步的艺术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并提高其审美素质。《艺术赏析概要》的内容,除引论部分概说和提挈全书外,其余部分则依次安排十一个艺术门类的欣赏。各艺术门类的欣赏,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便于学生吸收知识和掌握方法,其编写体例除了少数例外,一般分为艺术语言特征、作品欣赏和欣赏方法三个紧密相联的段式,另配有内容提要、自测题和图片资料,重点提示性文字则排黑体。我们希望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的自学。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 1930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为《万有文库集》中的一册。全书分为八章,将艺术之本质概括为崇高、优美、感觉美、精神美、悲壮、滑稽与诙谐、丑七个部分,对每个概念的内涵、分类、特征、意义等情况作了详细介绍。
智永,山阴云门寺(又名永欣寺)僧人,人称“永禅师”,陈、隋间 书法家,是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 智永曾将《兰亭序》带到云门寺保存,临书30年,写了800多本《真草千字文》。但现今所见的,包括墨迹、临本、刻石,较可考的仅有3本。其一为纸本墨迹,卷首已残,仅存正文200行,此卷于唐代时即己传入日本,近人杨守敬等疑其为唐人摹本。其二为敦煌所出贞观十五年蒋善进临本,已残,存34行。书写形式与传世的《智永千字文》刻本极为相似,是目前发现 早的临本。其三为宋代薛嗣昌据长安崔氏藏真迹于大观己丑刻石,今在陕西西安碑林。世称“关中本”“陕西本”。 《真草千字文》是智永传世代表作,用真、草两体写成。我们此次硬笔书法学习,采用墨迹本的真书(楷书)部分。纵观古代名家楷书,智永的 为接近王羲之,因智
本书收录了弘一法师说佛的文章、讲演29篇,分为讲佛经、讲佛理两部分。弘一法师的佛学思想体系,是以华严为镜,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的。他研究的是华严,修持弘扬的是律行,崇信的是净土法门。弘一法师研经精深,却能把佛经、佛理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使读者如聆教诲,相信开卷者获益良多。即使自己不是佛教徒,但读此书能学到有关佛教基本知识,澄清对佛教的许多模糊认识,让你更相信,读大师的著作感觉就是不一样。 本书还收录了李叔同《关于写字的方法》、《书法的流派及其简史》、《国画历史与绘画技巧》、《明清两代的篆刻》等四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