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这就是巴洛克。这就是谜语的模样。 龚古尔奖作家基尼亚尔作品 * 比肩卡拉瓦乔的自然主义光影大师 烛光摇曳 夜晚的寂静作响 神秘 辉煌 引人凝视、沉思 * 对于乔治 德 拉图尔来说,凝视画作依然保留着古老的意义:祷告。他借用细细的火焰描绘人与自我的独处。他的画作蕴含着巨大的谜题,是一场心灵的练习。帕斯卡 基尼亚尔让读者看到了一位有意偏离同期绘画风格的拉图尔,一位虔诚、朴素、将生命浓缩于寂静谜语的拉图尔。我们看见他发达,看见他被抹去姓名,又看见他重见天日。 ~~~~~~~ 拉图尔的画作并不是在讲故事:它们在制造寂静,一直窥伺着寂静。它们浓缩了生命。它们把神秘表现为最日常的事物,也突然使人类境况中的微小元素庄重起来:出生、离别、性爱、抛弃、寂静、恐慌、死亡。
亨利 马蒂斯所梦想的,是 某种平衡、纯粹、宁静的艺术 它像是可以让人休息的扶手椅 。 20世纪前半叶十分动荡,马蒂斯称之为 集体罹患心灵之病 的时期,而此时他本人正极力尝试从混乱和苦痛中发现秩序,确认生活中的丰富与美。引用马蒂斯的话: 没有感官愉悦,一切都将荡然无存。 马蒂斯热切地体验生活,留心着日常被忽视的事物,无论是塔希提岛奢华的香草色光芒,还是蜗牛从壳里钻出来时展露的身体弧线。他的画的确是 浓烈生活的图景 。鲜艳的颜色富有感官冲击力,令人耳目一新,其中释放出强大的、仪式般的活力。人们赤裸着跳舞、泳者起跳、鸟跃入空中,每一种元素都被纳入和谐
纵观齐白石的绘画,无论山水人物,还是花鸟草虫,画家总是将脉脉的人情味和通透豁达的人生观蕴含于画中,有文人画的雅致但并不清高;有市井画的亲切但并不浅俗。他总是能将深沉凝重的情感通过朴实无华的画面加以表露,而这一切画家做得怡然、自然、淡然。看他的画,其真挚强烈的人生感悟与人文关怀总是能以一种“春风拂面,沁人心脾”的方式让你感知。对于齐白石的绘画,任何分门别类的传统界定都是肤浅而狭隘的,它不是院体画、文人画,也不是职业画、民间画,但任何群体都喜欢它,正所谓“雅俗共赏”。也正因此,齐白石将中国画由传统带入了现代的大门。
相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看过一些世界名画,也许你知道这些画诞生于哪个时期,出自谁人之手,但画家创作的意图如何,画中藏着怎样的秘密,画外又诉说着谁的故事,你是否都了解呢?翻开这本书,将拉近你与每幅画的 距离 。如果给这个 距离 定一个尺寸,希望是一厘米。
《中国近现代美术经典丛书》从中国画入手,《翰墨流芳――近现代中国画精选》卷收录很有影响力的200多件经典作品,勾勒出近现代中国画传承发展的轨迹,以视觉语言注解了中华民族命运转折、新生的动人故事。《巨擘
《巨擘传世——近现代中国画大家》卷遴选80多位拥有代表性的画家,展现出近代以来中国画领域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的面貌。丛书兼具经典性、学术性和趣味性,用故事方式串联画史,用大众语言阐释技法,以求助益当代艺
《中国当代拥有实力美术名家荟萃:赵占东(典藏版)》是赵占东的作品。1973年创作的油画作品《不误战机》,1975年入选全军美术展览。1981年油画作品《教师》入选纪念建党六十周年全军美展。1982年油画作品《雨中》入选纪念建军五十五周年全军美展。1987年国画作品《荷》入选纪念建军六十周年全军美展。1992年油画作品《古渡》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黄河画展》。1994年国画作品《春风》被中国美术家协会选为当年新春贺年卡。1998年《芦汀金秋》获得“金彩奖”优秀奖。2003年作品国画《秋声赋》(草稿)入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04年作品国画《菊》入选在韩国举办的《亚细亚国际美术展》。
本书是上海油画雕塑院画家周加华的个人文集,在2014年版本的基础上新出的修订版。作者围绕在多年艺术创作生涯中关于艺术的所思所感,把各种体悟写成文字,如生活对于艺术的启发、艺术境界的探讨、美术现象的分析
《*国美术百家(张志国)》收录了张志国老师近年来创作的*秀绘画及书法作品60余幅,包括书法作品《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佛道》等,绘画作品《荷塘听雀鸣》、《空山新雨后》、《抬头见喜》、《山村》等,此外还收录了其友人撰写的评论,对于读者理解画家的作品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精选凡 高*代表性的75幅以树为主体的作品,其中70张全彩图 ★分章节介绍凡 高艺术生涯的每一个重要阶段以树为主体的经典画作 ★书信摘选揭露你所不知的名作背后的故事及创作过程,更进一步了解凡 高 文森特 凡 高(VincentvanGogh)(1853-1890)是一位油画家和素描大师。他创作了无数令人难忘的素描画和油画。这些画作多以乡村和城镇为背景,包括乡村的马路、树林、果园;城市的街道;小镇的公园以及城郊的花园。《凡 高的树》为读者介绍了凡 高的作品中以树为主体的佳作。 《凡 高的树》的*章讨论凡 高痴迷于树木的主要原因。 第二章讲解的是他早期在荷兰的画家生涯(1881年4月 1885年11月)。这段时期标志他创作以花园、树林、林荫道上的树木为题材的油画和素描画的开端。 第三章阐述了凡 高对于素描和油画树木的兴趣不仅是
这是一本看了序言就能激起强烈阅读兴趣的艺术鉴赏读物。本书原编译版本出版于120年前,选取了活跃于19世纪欧洲文坛或艺术评论界的一些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及艺术史学家等49件 绘画作品的个人见解。书品选文体裁各异,语言风格丰富多样。 有代表性的要数法国作家大仲马关于米开朗基罗的巨型壁画《 的审判》一文,读来就像他的小说一样富有情节。尽管他们的文字偶尔会带着时代的局限性,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文字中凝结的思想和智慧非但没有褪色,反而 加光芒闪耀,启发着对博物馆和绘画艺术抱有深厚兴趣的现代人。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 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西莫娜·巴托勒纳著的《光与影之舞(莫奈作品赏析)/影响世界艺术史的艺术大师》针莫奈的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清楚完整的交待。完整搜罗莫奈的绘画及雕塑作品,搭配专业的作品赏析。作品赏析皆附重要作品完整呈现,全图导览,一目了然。评论文选集单元,让读者从多样的角度看见莫奈不同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