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1星以上
  • 0-1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1折-6折6折-6.9折
筛选:
    •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文徵明
    •   ( 116 条评论 )
    • 袁剑侠编 /2013-07-01/ 河南美术出版社
    • 文徵明(1470一1559),明代著名书画家,初名璧,字徵明,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停云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为“明四家”,并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文徵明出身于官宦世家,但仕途不顺,九试皆墨。五十四岁那年.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经过吏部考核,被授翰林院待诏的职位.人称“文待诏”。因受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数次提出辞呈,三年后获准,自此以后在家乡苏州定居,以书画自遣。 文徵明聪颖博学,诗、文、书、画都名闻一时。文徵明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以山水造诣深。早年师从沈周,后致力于宋、元诸名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笔墨技法,主要有粗、细两种面貌。粗笔画笔墨苍劲淋漓,并融入了书法的笔意,于粗简中见层次,雄健中见秀逸。细笔画用笔工细绵密,

    • ¥5 ¥10 折扣:5折
    •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王原祁
    •   ( 98 条评论 )
    • 袁剑侠 编著 /2013-07-01/ 河南美术出版社
    •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一号石师道人。江苏太仓人,著名画家王时敏之孙。康熙九年l670进士,因专心画学,被召供奉内廷,任书画谱馆总裁,负责编纂《佩文斋书画谱》,并鉴定内府所藏古今书画,后又升至户部左侍郎,故又称他为“王司农”。由于深得康熙欣赏,地位显赫,受其艺术影响者非常多.逐渐形成娄东画派,王原祁也成为左右清代三百年画坛的正统派中坚人物,并与王时敏、王鉴和王翚合称“四王”。 王啄祁自幼聪敏,家学渊源,得祖父王时敏和“四王”之一的王鉴的直接传授,王时敏曾亲手绘制《仿李成以下宋元名家山水册》供他学习,并把家藏历代名家如董源、李成、范宽、黄公望、王蒙、沈周等人的名迹,给他临摹、研究。受其祖父的影响,王原祁的绘画风格主要是摹古。他在摹古上不遗余力,苦心精研,能吸收各家所长来提高

    • ¥5 ¥10 折扣:5折
    •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王鉴
    •   ( 80 条评论 )
    • 袁剑侠编 /2013-07-01/ 河南美术出版社
    • 王鉴(1598—1677),字玄照,后改字元照、圆照,号湘碧,自称染香庵主,太仓(今属江苏)人。清初正统派的领袖之一,与王时敏、王翚、王原祁并称清初“四王”。 王鉴出生于书香门第,为明末文坛盟主王世贞曾孙,家学渊源,自幼读诗习画。王鉴于三十六岁时中举人,三十八岁以祖荫任左府都事,后又出仕广东廉州太守,两年后罢归。离官之后王鉴即一心从事于绘事,自言:“余生平无所嗜好,惟于丹青不能忘情。”其家丰富的藏画,为王鉴学习临摹古代名画真迹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他以子侄辈与年长其六岁的王时敏相交,二人相互砥砺,切磋画艺。王鉴在三十九岁时结识董其昌,得以亲见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吴镇的《关山秋霁图》等名迹。虽然董其昌不久即去世,但其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对王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董其昌的影响之

    • ¥5 ¥10 折扣:5折
    • 李鳝 中国历代绘画名家作品精选系列
    •   ( 55 条评论 )
    • 袁剑侠 编 /2013-04-01/ 河南美术出版社
    • 《中国历代绘画名家作品精选系列:李鱓》李鱓早年从魏凌苍学山水,进宫后康熙皇帝令他跟蒋廷锡学习花卉。中年师从高其佩,画风变化,转入粗笔写意,大胆泼辣,挥洒自如,感情充沛,富有气势。后来对沈周、文徵明、陈淳、徐渭,尤其是对石涛等前贤的艺术成就兼收并蓄,在绘画技法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大变。所作花卉,不拘法度,泼墨淋漓,但犹不失天趣。李鱓约于1745年回到扬州,卖画为生,终老于此。这一段时间长达十五六年之久,一生全部作品,晚年几占半数。从总体上看,李鱓晚年汇各家之长,自熔自铸,我行我法,绘画风格更趋向于用笔活脱奔放、章法朴茂老干。李鱓的绘画题材之广泛多样也远远超过了前人,无论是北方的大葱、白菜,南方的茭白、茨菇、荸荠、桑、蚕、破芭蕉扇之类都能随意点染,惟妙惟肖地

    • ¥10 ¥20 折扣:5折
    •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王翚
    •   ( 118 条评论 )
    • 迟庆国, 易东升编 /2013-07-01/ 河南美术出版社
    • 王翚(1632—1717),字象文、石谷,号雪笠道人、海虞、山樵、清晖主人、耕烟外史、清晖老人、耕烟老人、耕烟散人等,江苏常熟人,清“四王”之一。擅长山水画,开创虞山派,生前身后,一直被视为清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王翚为“四王”中路数广,笔墨功力深,又较有个人见识的一位。他的画集古人之大成,有“画分南北宗至石谷合而为一”之说。 王翚家学渊源,少年时便开始学习绘画,一生仿临了大量宋元名迹,他临仿的作品能够达到乱真的境界。王时敏曾在他的作品上题跋“凡唐宋元诸名家,无不模仿逼肖……虽老于鉴别,亦不知为近人笔”。在研习前辈先贤之后,他接受了董其昌所倡导的“画家以古人为师,已自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的理念,畅游名山大川,寄情于真山真水之间,师法造化,才得脱于前人之窠臼,形成自己独特的风

    • ¥5 ¥10 折扣:5折
    • 西方绘画大师原作(克利姆特)克利姆特 湖南美术出版社
    •   ( 19 条评论 )
    • 赵锦杰 主编 /2016-06-01/ 湖南美术出版社
    • 《西方绘画大师原作》在中外绘画目前,研究和学习前辈大师、临摹大师作品,是画家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只是技法方面,还在于文化方面。《西方绘画大师原作》不仅简单介绍了各位西方大师的生平,并选取了画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全书字数不多,部分作品的点评精练到位。

    • ¥9.1 ¥18 折扣:5.1折
    •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任伯年(人物)
    •   ( 105 条评论 )
    • 袁剑侠 编著 /2013-07-01/ 河南美术出版社
    • 任伯年(1840—1896),早年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阴(今杭州萧山)人。清末杰出的画家,海上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中国近现代美术*有影响的画家之一。 任伯年儿时随父学画,十余岁时即能勾勒出来访者容貌,使,人见其画如见其人。十四岁到上海,在扇庄当学徒,后得任熊、任薰的指授,进步迅速,未及三十岁已名重大江南北。任伯年的人物画,题材广泛,喜欢描绘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早年师法萧云从、陈洪绶、费晓楼等人,后来吸收借鉴西方绘画的造型和色彩,注重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以准确肯定、抒写性很强的线条捕捉对象之神,再辅之以干淡的笔墨皴擦,充实画面。这种以写意为主的绘画方式对后来的水墨人物画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花鸟画生动而有神韵,能以勾勒、泼墨、细笔

    • ¥5 ¥10 折扣:5折
    •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王蒙,黄公望
    •   ( 104 条评论 )
    • 袁剑侠 编著 /2013-07-01/ 河南美术出版社
    • 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或黄鹤樵者,又自称香光居士,湖州人。生活于元末明初,曾任泰安知州,后被牵连入狱而死。王蒙从小向外祖父赵孟烦学画,长大后与黄公望、倪瓒多有交往。他作画喜用焦墨渴笔,点细碎苔点,画面繁密充实。他的画多表现隐居生活,运笔和写景富有层次变化,构图喜欢满满当当,撑足纸面,色彩对比强烈,用笔老辣朴实,重视笔情墨趣,又结合写生,能较充分地表现出客观对象的特征。其笔下的山水,气势雄伟,层次丰富,景物繁密并富有生气,展阅之下,如身临其境。他善画江南林木丰茂的景色,湿润华滋,意境幽远。 黄公望(1269-l354),本姓陆,名坚,江苏常熟人,后过继永嘉黄氏为义子,因改姓黄,字子久,号一峰,后入“全真教”,又叫大痴道人等。著有《山水诀》,阐述画理、画法及布局、意境等。郏伦逵在《

    • ¥5 ¥10 折扣:5折
    •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恽寿平
    •   ( 168 条评论 )
    • 袁剑侠 /2013-07-01/ 河南美术出版社
    • 恽寿平(1633—1690),初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另牛号南田、白云外史、云溪史、东园客、草衣生等,江苏武进人。与“四王”、吴历并称“清六家”。 恽寿平早年向其伯父恽向学画山水,取法“元四家”,并上溯五代董、巨。后来在与王翚交流、切磋画艺时,发现自己的山水画无论如何都不及王翚,于是舍弃山水画而专攻花鸟。他师法沈周,并以北宋徐崇嗣为旨归,兼取各家之长,极大地推动了没骨花鸟画的发展。其画作多自写生而来,故当时人称“写生正派”。其所画花卉,很少勾勒,以水墨着色直接渲染,用笔含蓄,画法工整,清秀雅丽,天趣盎然,一洗时习,独开生面。这种既有文入画的情调韵味,又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画作,给清初的画坛吹进一股清新之风。 恽寿平在艺术理念上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清初一片摹古成风、重神似轻

    • ¥5 ¥10 折扣:5折
    •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马远,夏圭
    •   ( 175 条评论 )
    • 袁剑侠 /2013-07-01/ 河南美术出版社
    • 马远(1164-?),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后移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南宋光宗、宁宗时任画院待诏。出身绘画世家,曾祖马贲、祖马兴祖、伯马公显、父马世荣、兄马逵等皆为画院画家。马远擅山水、花鸟、人物,其花鸟承继家传,山水师法李唐,多画江浙山水,树木杂卉多用夹笔,山石则用“斧劈皴”带水墨晕染,用笔方硬严整,远近分明;构图取自然山水之一角,山峦雄奇峭拔,风格独特,富有诗意。其花鸟作品善于在自然环境中描绘花乌的神情野趣。人物画取材广泛,多画佛道、贵族、文人雅士、渔樵、农夫等,闲雅轩昂,神气盎然。 夏圭,生卒不详,字禹玉,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宁宗时画院待诏,赐金带。早年工人物画,后来以山水画著称。他的山水画师法李唐,又吸取范宽、米芾、米友仁的长处而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画风与马远相

    • ¥5 ¥10 折扣:5折
    •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朱耷
    •   ( 115 条评论 )
    • 迟庆国易东升 编 /2013-07-01/ 河南美术出版社
    • 朱耷(1626-1705),即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明宁献王后裔,清初画坛“四僧”之一。明灭亡后,心情悲愤,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其号很多,如雪个、个山、个山驴、驴屋、人屋、道朗等。他的山水画,用笔筒括,枯润兼施,多描绘一些荒寒寂寥之景,以此抒发山河飘零万念俱灰之情,正如郑板桥所讲“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朱耷用笔运墨放任恣纵,苍劲圆秀,挥、扫、勾、勒不受约束,心随手到之处浑朴酣畅而又明朗健秀。尤其是他的花鸟画,在承袭了“青藤白杨”写意花乌画传统的基础上,发展成独特的阔笔大写意花鸟,其笔下花鸟鱼虫大多造型夸张,用笔简括传神,构图布局奇诡大胆,出入意料,然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真正达到了“得其神,忘其形”的境界。朱耷画中鸟、鱼、鹿等动物,多给世人以“白眼”,这

    • ¥5 ¥10 折扣:5折
    •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袁江,袁耀
    •   ( 87 条评论 )
    • 袁剑侠 编著 /2013-07-01/ 河南美术出版社
    • 袁江(1662一1735),清代著名画家,字文涛,江苏江都(今扬州)人。主要活动于民间,是职业画家,长时间在扬州和江浙一带活动。他擅画山水楼阁,早年师法仇英,中年对古代作品尤其是宋代的山水画做过细心的摹绘,绘画技艺大增。其画传统功力深厚,尤其继承青绿山水传统,所作青绿山水,浑朴有致。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说袁江中年“得无名氏所临古人画稿,技遂大进”。他将民间绘画的精妙与雄伟壮阔的山色、富丽堂皇的楼阁很好地融为一体,既精细入微,又气势磅礴,有力地提高了“界画”的表现能力,被推为清代“界画”。袁江后半生受扬州的山西盐商的聘请,到山西太原作画,作品在北方流传较多。袁江的作品从画风上分为精笔和细笔两路,大部分是工整细致一路的,有少量用笔粗放一些。袁江除工山水楼阁界画外,还兼作花卉。 袁耀(生卒年未

    • ¥5 ¥10 折扣:5折
    •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黄慎
    •   ( 72 条评论 )
    • 迟庆国 等编著 /2013-07-01/ 河南美术出版社
    • 黄慎(1687—1772),初名盛,字恭懋,号瘿瓢,别号东海布衣,福建宁化人。“扬州八怪”之一,有《蛟湖诗钞》存世。 黄慎自幼家贫,因无钱读书,遂随父自学,后父亲早逝,为赡养慈母,放弃举业的愿望,学画谋生。康熙五十八年(1719).黄慎离家远游,行走于江西、广东、江苏、浙江各地.边卖画,边游览山川1名胜,广交朋友。雍正二年(1724),黄慎首次来到扬州,开始了扬州鬻画生涯。当时的扬州经济繁荣,文人荟萃,画家如林,黄慎结交了许多名士画友,特别是与郑燮、李觯、金农、高翔等画家交往密切。后又两次长期旅居扬州,除了作画、卖画之外,更多地是与旧识新知诗酒唱和。 黄慎擅长人物、花乌、山水,以人物画和花乌画为突出。初师上官周,学工细人物山水,后变化为粗笔挥写,以简驭繁,气势雄伟,笔意纵横,于粗犷中见精炼。他所画人物除历

    • ¥5 ¥10 折扣:5折
    •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仇英
    •   ( 110 条评论 )
    • 袁剑侠 编著 /2013-07-01/ 河南美术出版社
    • 仇英(1498—1552),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工山水、花乌,擅人物,尤精仕女。与沈周、文徵明和唐寅并称“明四家”或“吴门四家”。 仇英出身贫寒,明代张潮《虞初新志·戴进传》里附记仇英云:“其初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从而业画。”作为一名民间画工,而成为一名在当时及后世深具影响力的专业画家,其成长道路是曲折而又艰难的。青年时的仇英结识了文徵明、唐寅,受其影响,仇英早期作品带有文徵明和唐寅特点。后师从周臣,同时又结识了周六观、项元汴、陈官三位大收藏家,这一时期的仇英得以精研临摹大量的宋、元名迹,如《摹天籁阁宋人画册》、《临萧照中兴瑞应图》和《临宋元六景图》等,领悟了宋、元古法,并融会贯通,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仇英于绘事成绩粲然,对后世

    • ¥5 ¥10 折扣:5折
    •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罗聘
    •   ( 66 条评论 )
    • 迟庆国易东升 编 /2013-07-01/ 河南美术出版社
    • 罗聘(1733-1799),字 夫,号两峰,又号花之寺僧、金牛山人、师莲居士等。祖籍安徽歙县,先辈迁居扬州,扬州画派代表性人物之一,师从金农。罗聘画作题材广泛,人物、花鸟、山水兼善。他的人物画成就*,造型准确,笔力雄厚,清奇古拙,尤精于画仙佛鬼怪。 罗聘曾三上北京,也正因为有这三上北京之行,才让时人对其画艺有所了解,时称“吟坛首北翁(翁方纲),画坛数南罗(罗聘)”。在北京引起画坛震动的正是他的鬼怪题材名作《鬼趣图》,此画作共八幅,皆以鬼怪为题材,画中所造鬼境既阴森恐怖,而又极具邪趣,这种表现形式意欲何为呢?是不是针对当时的社会现象?用罗聘自己的话说,是画他亲眼所见,因为画家本人有一双蓝眼睛,能够白日见鬼。此说可信否?想是画家全生避害,以求自保之语。 罗聘所作花鸟画,尤其是梅花对

    • ¥5 ¥10 折扣:5折
    •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黄宾虹(山水)
    •   ( 122 条评论 )
    • 袁剑侠 编著 /2013-07-01/ 河南美术出版社
    • 黄宾虹(1865—1955),安徽歙县人。原名懋质,名质,字朴存、朴人,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 黄宾虹幼喜绘画,课余之暇,兼习篆刻。l887年赴扬州,从郑珊学山水,从陈崇光(若木)学花鸟。l907年后居上海三十年,曾任职于神州国光社、商务印书馆等,参加编辑《神州国光集》《历代名家书画集》等,主编《艺观》双月刊,编辑《国画月刊》,任中国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1937年迁居北平,l946年任北平艺专教授、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 黄宾虹的山水画,早年行力于李流芳、程邃以及髡残、弘仁等,但也兼法元、明各家。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道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六十岁以后,曾两次自上海至安徽贵池,从新安画

    • ¥5 ¥10 折扣:5折
    •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唐寅
    •   ( 103 条评论 )
    • 迟庆国易东升 编著 /2013-07-01/ 河南美术出版社
    •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明四家”,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十六岁中秀才,二十九岁又中乡试名解元。次年赴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下狱。后皇帝下旨“平反”,被谪往浙江为小吏,唐寅耻不就任,从此绝意仕途。归家后纵酒浇愁,游历名山大川,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后被明宗室宁王以重金征聘到南昌,发现身陷宁王政治阴谋之中,遂佯装疯癫,脱身回归故里,幸免于难。从此思想渐趋消沉,转而信佛,自号“六如居士”,以卖画为生,“筑室桃花坞,与客日欢饮其中,年五十四而卒”。 唐寅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

    • ¥5 ¥10 折扣:5折
    •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郑板桥
    •   ( 134 条评论 )
    • 迟庆国 等编著 /2013-07-01/ 河南美术出版社
    • 郑板桥(1693—1765),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原名部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少时家贫,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举人,乾隆元年中进士,五十岁起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计十二年。为官十年时,为民众申请赈济救灾,因得罪地方大吏而去官。后长期卖画于扬州,是“扬州八家”之一。 郑板桥既得中功名,也做过官,但对社会现实不满。他的思想情绪,往往借艺术创作来发泄。他擅画兰、竹、石、松、菊等,其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为突出。画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山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他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郑板桥画竹,有“胸无成竹”的理论,强调构思

    • ¥5 ¥10 折扣:5折
    •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陈师曾
    •   ( 119 条评论 )
    • 迟庆国编著 /2013-07-01/ 河南美术出版社
    • 陈师曾(1876-1923),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孙,陈三立(陈散原)长子,陈寅恪之兄。曾留学日本,攻读博物学。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著有《中国绘画史》、《中国文入画之研究》、《染苍室印存》等。 陈师曾山水画从师古人入手,进而注重师法造化,从自然景观的写生中提炼创作灵感。他在师法古人时,涉猎甚广,既有“四王”、“四僧”,又及沈周、龚贤、梅清等,不师其形,师其神髓。陈师曾于石涛着力尤甚,其《仿清湘笔意》题画诗云:“清湘笔力回万牛,中含秀润杂刚柔。千笔万笔无一笔,须在有意无意求。”可见“笔力回万牛”是其艺术追求之主旨。写意花乌画风姿雄奇、厚重爽健,富有情趣;其人物画对后世影响较大(代表作有《北京风俗画》、《读画图》等),以意笔勾描

    • ¥5 ¥10 折扣:5折
    •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高凤翰
    •   ( 84 条评论 )
    • 迟庆国, 易东升编著 /2013-07-01/ 河南美术出版社
    • 高凤翰(1683—1749),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扬州八怪”之一。又名翰,字西园,号南村,又号南阜,晚号云阜,晚署南阜左手等。山东胶州人。曾任歙县县丞和绩溪知县。在官场派系斗争中,受诬下狱,右臂病残。罢归,精心书画,改用左手舞文弄墨,自称“丁巳残人”,尤嗜砚,藏砚千,皆自为铭词手镌之。著有《南阜山人诗集》、《砚史》等书。 高凤翰在书法、绘画、诗作及篆刻和藏砚等诸多领域都有为人称道的成就。其书法从右手创作到换用左手是书风的分水岭,右手书法严谨流畅,左手书法上溯魏晋风格,继承元、明笔法,气韵流动,古趣横生,明清两朝数百年间以左手擅长书法的,尚无人与之媲美并列。其绘画主工花卉山水,画法取法弘仁和石涛,所画园林小景,多从写生中来,秀雅苍润,自成格局。笔致奔放,用色尤为别致,宋人雄浑

    • ¥5 ¥10 折扣:5折
    •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郎世宁
    •   ( 95 条评论 )
    • 迟庆国 /2013-07-01/ 河南美术出版社
    • 郎世宁(16881766),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作为清朝宫廷画家,历康、雍、乾三朝,直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去世,在中国生活了五十一年。曾参加圆明园欧洲式样建筑物的设计工作。 郎世宁在中国的五十多年里,画有大量作品,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战图》等。郎世宁的绘画艺术风格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尤其是人物画方面,在强调光感和立体感的同时,也吸收了中国画人物写真的表现形式,使其绘画作品在当时能够被人们所接受。郎世宁对于透视法在中国的引进起了很大作用。雍正时期学者年希尧写的中国早介绍焦点透视法的著作《视学》,其序言中写道:“迨后获与泰西郎学士数相晤对,即能以

    • ¥5 ¥10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