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书法启蒙》是书画家林曦团队历时4年编绘的入门级书法全指南。 上册是关于书法的起源、文化和审美,从书法这门技艺,带你走进中华文脉; 下册手把手带你实践,从工具使用、作品创作,再到如何让书法滋养日常生活,给你全面的、保姆级的助力。 亲爱的读者,在我们心中,它不是需要达标的书法教材,而是一粒小小的种子,希望它带来的,是一个愉悦的体验过程。也许有一天,书法这门艺术会在你的生命里发芽,开花,成为人生中的助力与喜悦。
本书为曹锦炎教授在中国美院学院书法专业教授古文字课程的讲义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书法专业教材,书稿历40年整理编写、补充完善,首次从书法、篆刻实践的角度,借助新出土文字资料,详细梳理了甲骨文到汉隶之间的古文字字形和字义的演变过程。将《说文解字》540部浓缩为108部,对各部首收录字例侧重于从字形方面进行讲解和梳理,并对书法、篆刻实践中如何运用古文字提出了科学建议。所收字形多取结构或形态不同者,更为实践提供多种选择,开拓艺术创作思路,也为书法史研究提供新视野。
中国书法是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蕴含独有的形神兼备的艺术魅力。我们也许无法拥有那样精湛的书法水平,但可以更好的理解、欣赏书法的美。本书涵盖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到大篆、小篆、隶书,及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从书法艺术的不同阶段精选出63幅意义非凡的经典作品和书法大家的代表作介绍给读者。通过图解形式,专业、生动地阐释作品的内容、章法结构、笔画、字体等特色,并解读作品背后的创作背景、书法家故事,且延申到书法源流、相关作品对比,全书共呈现300余幅相关书法精品,使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一座纸上中国书法艺术的博物馆,充分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翰墨之美。
本书主要内容有:古玺印研究、古代书画印鉴、篆刻编、待时轩印存、古玺印考略、增订汉印文字征、古玺文编、古玺汇编、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青铜器研究、青铜器纹饰铭文辑录等。
中国书法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书法,自汉至晋,从南北朝到隋唐之际,已然发展到了精醇美好的顶巅,无论手迹或是石刻,都令人爱不释手。 书法的演变发展和兴衰更替、书写主题的变化及书法家的风格特点和文脉传承、帝王喜好风尚及当时社会思想形态对书法都产生各方面的影响,本书从书法艺术不同阶段的概述、代表书法家的作品介绍、解析,向读者展开了一条历史脉络清晰的书法艺术发展的详细介绍,便于读者轻松鸟瞰浩瀚的中国书法史。 其中,书法的不同形式,涉及甲骨文、碑贴、书法、书画题跋等,通过图解形式,配以精准的阐释,解读百余幅的书法史经典,图文资料独到经典,简约深刻,论述通俗而专业,适合读者轻松入手,亦可细品深读,深切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新编中国书法大字典》汇集了从甲骨文开始至近代书家的各体书法单字5590个,入选书迹达70000余种,包括各种流派、各种变体,是中国历史书法名家精品的汇编。 本书在编纂中恪守实用性和完整性的原则,先立应收字表,再查所需之书迹,采用剪辑、复制、扫描、拍照后再版放大等办法进行搜集,务使表中之字一个不缺,力求字字四体俱全。在编辑体例上采用部首分类编排,加设汉字注音、繁简对照和汉语拼音索引,增强了其应用价值和实用功能。 作为一部供书法家与书法爱好者经常使用的工具书,本书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不仅为书法学习提供优秀的范本,同时也为研究书法的发展历史、艺术流派、书法技巧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汉字是中华民族万世一系、万方相认的本源文化依托,而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审美形式之一,被誉为 中华文明核心符号体系的核心价值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书法艺术逐渐形成和确立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五种书体,并产生了以 二王 及历代书法大家为代表的书法经典。对于现代人来说,无论是欣赏还是临习书法,都离不开这些经典,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书法之美系列以五种书体为面,以其产生的时代顺序为轴,精选了60件书法经典。它们或是各自书体的开宗立派之作,或将已有书体发扬光大,无论是技法水准还是艺术水准均为后世样板。同时,邀请书法专家从技法、心法与精神三个层面,一对一解读其点画之美与意韵之美,帮助读者读懂藏在字间的中国美学精神,在喧嚣浮躁的现实世界中,于一笔一
《儒释道经典临摹字帖》系列临摹字帖从儒释道三家经典中选取了三十种,采用钢笔书法字体排版,A4大小的大16开开本,大号字体,排版疏阔,便于临摹抄写。其中包括:儒家经典(13种)《论语》(三册)、《大学、中庸》、《孝经、朱子治家格言》、《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了凡四训》、《增广贤文》(二册)、《格言联璧》(二册)、《菜根谭》(二册)、《围炉夜话》、《中华文化的三个根本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佛说十善业道经》、《女四书、女孝经》(二册)、《老人言》道家经典(2种)《道德经》、《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文昌帝君元旦劝孝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佛家经典(14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三册)、《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二册)、《佛说
《金刚经》,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印度大乘佛教般若系经典,后秦鸠摩罗什译,是中国禅宗南宗的立宗典据,被誉为 经中之经 、 王中之王 ,是佛教中影响广、地位尊的经文。 由苏东坡手书的《金刚经》,集佛学至尊《金刚经》高深哲理与文坛泰斗苏东坡传神书法于一体,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书法*。苏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千秋翰墨一代文宗。他在诗、文、书、画各个领域中都有极高的建树,位列 唐宋八大家 之一。 苏轼的书法成就居 宋四家 之首,他的书法不仅笔圆韵美、天资焕发,更充斥着一股 文章学问之气 ,隽永深远、耐人寻味。苏轼与佛禅也渊源颇深,他不仅熟读佛经,深通佛理,更是将佛学思想渗透到其文学创作之中。
本书揭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篆刻艺术历史演进的基本轨迹和艺术价值。 元代的文人篆刻艺术,长期以来是篆刻艺术史研究的空白。作者以元初赵孟頫、吾丘衍为基点,将文人篆刻艺术的自觉时代从明中期的旧说向前推进了二百年;勾勒了从元末到明嘉靖年间文人篆刻发展史实的线索,并利用新发现的文物,突破了以往关于文彭篆刻研究的局限。作者还以艺术社会学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徽籍印人的社会属性、地位变化、经济来源和生存方式,探讨他们中的职业印人如何接受文人篆刻的艺术审美,逐渐融入文人篆刻家中,并成为晚明文人篆刻史上的重要力量。在清代的讨论中,突出了 印从书出 印外求印 两论对晚清诸家篆刻创作的影响,体现了作者论从史出、史从论入的治学方法。 近现代篆刻艺术是古代文人篆刻艺术的承续和转型。文集还收录了关于齐白石、黄宾虹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全称《唐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大唐三藏圣教序(附心经)》。唐咸亨三年(六七二)十二月立于长安大慈恩寺。螭首方座,碑高三百五十厘米,宽一百厘米。行书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因碑首刻七佛像,又称《七佛圣教序》。此碑碑文由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敕答,太子李治(后来的唐高宗)《述三藏圣记》、笺答及玄奘所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组成。文字由长安弘福寺沙门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墨迹中所集,自贞观二十二年(六四七)至咸亨三年(六七二)历时二十五年完成。由于所集之字自然精美,故为世所重,历代皆为*书之*范本。现存西安碑林,陈列在第二室东侧第二排。清王澍曾评曰: 《兰亭》、《圣教》,行书之宗。千百年来,十重铁围,无有一人能打碎也。 本次放大选用之本为朵云轩所藏
《书法》杂志2019年和2020年合订本是二年二十四期合集,《书法》杂志在书法界具有广泛影响,是书法专业权威期刊,对书法艺术的普及与提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该合集内容包括古代书法经典、专题研究、名家札记、书法史料、书法篆刻课堂、书坛新闻等丰富内容,古今贯通,欣赏与学习兼适。
本书由曾繁涤编辑整理,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张善孖、张大千手录的曾熙书画作品的诗文题跋以及这些题跋的释文。张大千、张善孖与曾李二师之间的往来书画诗文。后是与前面题跋相关的书画作品约70幅。此外,尚有朱万章撰写的序言,以及张氏兄弟和曾李二师以及一众友人相关图片资料若干。有些资料是次面世,可以为研究大风堂张善孖、张大千兄弟与其师曾熙之间的文脉传承艺术流变提供大量珍贵资料,也为收藏他们的艺术作品提供一些帮助。
中国古代印学理论尽管繁复杂芜,仍不失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结构复杂、彼此紧密关联的框架体系。沿着这一思路,本书从不同侧面,对七百余年的印学理论加以全面梳理,做多层次、多视角之考察析说,最终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印学理论体系。同时,本书自始至终关注印论产生和发展的源泉,指出印论的兴起具有显著的“后起性”。由于印论的晚出,其发生的机缘不像更古老的书画艺术那样单纯,而具有明显的“依附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本书亦提出“惯性牵引效应”理论,对宏观把控印学理论、微观解析印学理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
中国书法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书法,自汉至晋,从南北朝到隋唐之际,已然发展到了精醇美好的顶巅,无论手迹或是石刻,都令人爱不释手。 书法的演变发展和兴衰更替、书写主题的变化及书法家的风格特点和文脉传承、帝王喜好风尚及当时社会思想形态对书法都产生各方面的影响,本书从书法艺术不同阶段的概述、代表书法家的作品介绍、解析,向读者展开了一条历史脉络清晰的书法艺术发展的详细介绍,便于读者轻松鸟瞰浩瀚的中国书法史。 其中,书法的不同形式,涉及甲骨文、碑贴、书法、书画题跋等,通过图解形式,配以精准的阐释,解读百余幅的书法史经典,图文资料独到经典,简约深刻,论述通俗而专业,适合读者轻松入手,亦可细品深读,深切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晚清四大家印谱》为方约(节庵)20世纪50年代编辑吴让之、赵之谦、胡匊邻、吴昌硕四家刻印而成。其中吴让之师慎轩印稿122方、赵之谦苦兼室印賸70方、胡匊邻晚翠亭印辑102方、吴昌硕削觚庐印选102方,且多为四家代表之作。是谱钤盖精良,笔画传神,边款拓墨均匀,字口清晰,为不可多得之珍本佳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