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根据启功先生《我学书法的经过》手稿整理而成。启功先生在手稿中以问答形式详细回答了书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执笔、运笔、选笔、选墨、选纸、选帖、临帖及书法创作问题,文笔浅显易懂,语言风趣幽默,是启功先生从自己多年的书法创作实践中总结的学习方法和认识,对学习和研究书法都是宝贵的经验,尤其对于书法初学者尽快理解书法要领、掌握书法技巧,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该书分上下编,上编六章,下编九章。上编阐释现代书法一个多世纪发展之脉络,下编叙说九位书法大家:吴昌硕寝守石鼓、康有为长于碑版、于右任标准草书、沈尹默继承帖学、*倾意纵草、曹秋圃重视师承、吴玉如宗法二王、林散之透现灵逸、沙孟海闻名题榜。在一个半世纪里,诸位大家先后纵横驰骋,各显千秋。此外,还论述了杨守敬、沈曾植、张裕钊、曾熙、李叔同、台静农、王遽常、谢无量等的书法成就。因有“生不立传”的惯例,该书对于至今健在的书法大家只好在“后论”中简述一二,如瘦硬通神的启功、标举“经系”的王学仲、教书育人的欧阳中石、笔走龙蛇的沈鹏等名家、大家,真是数不完,说不尽。此著上编阐述书法史迹,下编传系书法大家,纵横交织成现代书法的斑斓图画,由此也奠定了它的学术性、科学性。 背靠社会政治史,凸现书
吴冠中(1919~2010),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坚韧不拔地实践着 油画民族化 、 中国画现代化 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着地守望着 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 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 本书挑选吴冠中各个时期的速写水彩画精品约300余幅编辑成大16开本画册范本,提供给中国画学习爱好者及鉴赏收藏者一种近距离欣赏研究吴冠中速写水彩作品细节并可钻研学习绘画技法及精神的机会,吴冠中的速写水彩代表性作品,在本书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本范本做到有严谨详实的学术研究,也有精彩周到的分析鉴赏、细致生动的技法讲解,本书的出版升级了吴冠中作品出版的持续性。
《写给大家的中国书法史》是日本著名书法家、书法史学家石川九杨写给普通人看的中国书法简史,文笔简洁而不失趣味;200多幅书法作品,贯穿3500年中国书法史,带我们走进书法艺术的美学殿堂,领略汉字文化之美,重温书写的记忆。 全书以时间为序,细致梳理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各类书体出现的背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清晰解读从王羲之到孙过庭、唐初三大家到颜真卿、北宋三大家到明代诸家、清朝扬州八怪到近代齐白石等各大书法名家的作品风格。 以笔触为线,书中例举每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书法作品,如《曹全碑》《兰亭集序》《雁塔圣教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卷》等,辨析不同时期的字形在笔触的速度、深度和角度等方面的细微变化,阐述变化的成因与影响,在书法演变的发展历程中,直观感受中国文化与审美的变
本书分为两部分。 *部分为《中国书法简论》,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潘伯鹰写的关于练习书法的技巧,指导书法学习者如何入门,并罗列了学习书法的参考书,下卷为书法欣赏,作者对隶书及二王、颜柳等名家进行了点评。潘伯鹰的行草书浏丽健劲、潇散超然,得《十七帖》及孙过庭《书谱》之法,可以说颇有二王风致;但其正书大楷则显露出了他关于碑帖并行的书学主张,擘窠大字偶有露锋者,仍显古拙质朴,雄浑有北碑风貌。潘伯鹰一直强调学书既要勤练而非勤言,更强调书法要求 字外精神 。他的书学主张集中反映在这部简论,被好书、识书者奉为圭臬。 第二部分为附录,收入近20篇作者论述书法的短文,包括《书法常识》《说习字之益》《二沈书画展引》《个簃书画展览引》《古书画的真伪问题 略论历代书画展出品》《观历代书画展所感》《题方介堪先
本书以历代*书家为切入点,对历代具代表性文人书法的书风进行深入剖析,全面描述了文人书法的历史渊源、风格形成、书体沿革。全书大量引用历代书法史上重要的书法理论著述,对魏晋、两宋书法中的 碑 帖 渊源进行了深入细致梳理,还对历代书风形成的文化环境、书法著录和刻帖、历代书论等作了概要描述。
这是蒋勋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书法美学,是一部讲述汉字书法千年故事的极简书法史。东方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实一直都在汉字的书写中,听蒋勋讲述动人的汉字书法之美,让书写的敬意与喜悦,落在你我的指间心中。对每一位亲密伙伴,蒋勋分享他的私人经验,说汉字书法之美是签名时的端正、谨慎和自信,是彼此握着手书写时,治愈你我的掌心温度和均匀平稳的呼吸。对每一位书法爱好者,蒋勋讲述汉字书法的千年故事,细读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说汉字书法之美是仓颉造字时的“天雨粟,鬼夜哭”,是笔墨、纸绢、金石的自然特质,是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的演变,是师徒传承的《笔阵图》和“永字八法”,是书吏、工匠、丞相、帝王、书家到僧侣、艺术家、舞者的公共表达。
《写给大家的中国书法史》是日本 书法家、书法史学家石川九杨写给普通人看的中国书法简史,文笔简洁而不失趣味;200多幅书法作品,贯穿3500年中国书法史,带我们走进书法艺术的美学殿堂,领略汉字文化之美,重温书写的记忆。 全书以时间为序,细致梳理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各类书体出现的背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清晰解读从王羲之到孙过庭、唐初三大家到颜真卿、北宋三大家到明代诸家、清朝扬州八怪到近代齐白石等各大书法名家的作品风格。以笔触为线,书中例举每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书法作品,如《曹全碑》《兰亭集序》《雁塔圣教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卷》等,辨析不同时期的字形在笔触的速度、深度和角度等方面的细微变化,阐述变化的成因与影响,在书法演变的发展历程中,直观感受中国文化与审美的变迁。
《中国书法全集.80,近现代编.徐生翁 张宗祥 陆维钊 沙孟海卷》由刘正成主编
《中国书法全集.79,近现代编.曾熙 李瑞清 赵熙卷》由刘正成主编
草书是中国传统书法中最有利于书法个性的字体,但难记、难识、难写,导致书法爱好者学习草书障碍重重。为帮助读者练习草书,本书仿古代影响颇大的《草决百韵歌》,以五言歌诀形式,约万字,针对草书学写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难题,如易混淆偏旁部首、易写错字体对比分析,分别开出化解之策,并总结有相关规律和理论,均是作者几十年来习练草书之经验结晶。在编排形式上也颇具匠心,歌诀作者以规范草书写就,旁附以印刷宋体为草书释文,一一对应,方便读者对照使用。
从古至今,在中国的文艺门类中,书法和诗歌是为源远流长的。论书诗是以书家及其书法艺术为主要表现对象的诗歌,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诗歌和书法这两座高峰。本书以论书诗为切入点,按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划分章节,对论书诗进行多维度、多方面的综合研究。本书通过诗歌中所记载的文化背景、书法活动、作品意象和艺术风格,以反映书法审美观念、创作思潮及书学思想,探析诗歌与书法共通的价值意义、艺术情感和审美意蕴。本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既有学术性又兼具普及性、趣味性,为书法史、书法理论及书法批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又对书法学习与书法鉴赏具有指导意义,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书坛打开了另一扇门。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书法篆刻专业自2014年成立以来,积极参与全国及各省市专业书法篆刻展赛,取得优异成绩,被书法界称为 华东师大书法军团 。本书即校级精品专业教程,由书法系博士生导师顾琴教授及其团队编著。全书以全面、系统综述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及其发展史脉络为目的,在纵向上梳理书法篆刻艺术产生、发展、勃兴等各期艺术风格,在横向上观照书法篆刻艺术家风格特点、相互关联等。内容既涵盖宏观的社会变迁、艺术嬗变等大背景,同时也对微观的代表人物和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尤其注重书法篆刻艺术鉴赏对于培养创作能力、审美品位、人文情怀、文化特质的重要作用,致力于推动创作与品鉴的实践,与当前国家大力倡导 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的人文环境相契合。
《中国书法学论著提要》为《玉山堂文集》之一种,是画家、书法家、艺术史学者陈滞冬先生的又一力作。初稿完成于1987年,于1989年在成都出版社出版,为书法史资料的继承,收录古今有关书法的著作,加以记录,初次出版时共辑得551条,名《中国书学论著提要》。书稿所记,详及各书书名、异名、著者、内容、篇幅、版本等,凡前人著录有疏舛者,时有驳正。又各书对书法理论发展有贡献及有研究价值者,均予以评价。又对稍显重要之著作,间录其一二段落,以便读者对之有一具体印象和多方面了解。内容涉及金石著录、古文字学著作、书技、书录等,均按出版年月一一排入,便于读者查阅。
本书以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语言概述了中国书法史。并配以大量的图片丰富本书的表现力,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由于是针对广大的青少年书法爱好者所编写,更加渗透了关于书法鉴赏的一些知识,从重强调了书法的 法度 及审美标准,希望使广大读者对中国书法能有崭新的认知。 本书除了介绍以 真、草、隶、篆、行 五大书体为主的历代书坛流传精典外,还特别引入了 金文、籀书、章草、榜书 等少见书体以拓宽读者对中国书法的了解。并且对书法初学者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本书的特点在 图说 ,全书共400多幅高清图片,以图片为线索勾画中国书法史的脉络;另一特点是,作者加强了对 书法法度 的解释,从各个时期书法发展的时期,结合启功先生对书法理论的贡献,精炼出书法推陈出新的真正内涵。
书画家林曦从自己十年来面向零基础成年人的教学经验出发,将多年来对于书法的认识、思考、体悟凝练成书。 《书法课》全面呈现了学习书法的方法,将“心手相应,知行合一”的理念贯穿于始终,涵盖具体技艺的练习、学习的步骤、功夫的积累与精进、学习心态的调整落定、书法的内涵与意义、艺术欣赏的方法等方面。为热爱传统文化的读者提供了系统学习和实践的可能。 书法是一门传统艺术,更是文心的修炼与养成。学习书法,不只是为了把字写好,而且要经由它、经由专注自律的日课精进,在与古人跨越时空的往来交流中,学习为人的修养、风骨和趣味,学习欣赏万千笔墨,欣赏这难得的抽象之美,去到更为细微及更为远大的世界,让自己更快乐。
书画家或爱好书法与绘画的人们,创作的书画作品,应是自己艺术技巧、艺术手法的结晶,是自己对客观和主观审美意识的综合反映。在书画作品上盖印,则是创作书画作品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关于盖印,每个书画家则各有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