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蒋勋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书法美学,是一部讲述汉字书法千年故事的极简书法史。东方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实一直都在汉字的书写中,听蒋勋讲述动人的汉字书法之美,让书写的敬意与喜悦,落在你我的指间心中。 对每一位亲密伙伴,蒋勋分享他的私人经验,说汉字书法之美是签名时的端正、谨慎和自信,是彼此握着手书写时,治愈你我的掌心温度和平稳均匀的呼吸。 对每一位书法爱好者,蒋勋讲述汉字书法的千年故事,细读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说汉字书法之美是仓颉造字时的 天雨粟,鬼夜哭 ,是笔墨、纸绢、金石的自然特质,是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的演变,是师徒传承的《笔阵图》和 永字八法 ,是书吏、工匠、丞相、帝王、书家到僧侣、艺术家、舞者的公共表达。
这是一本水墨淡彩国风手绘画册,作者以水墨绘画作为自我表达和创作的主要方式,热衷于将传统水墨画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独特而唯美的绘画风格。 在本书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淡雅的色彩,将作品呈现得既古典又现代,让人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美的力量。 本书涵盖水墨现代美少女、水墨古代美少女、水墨男子、水墨景观等插画作品。而且还包含精选绘画案例,讲解线稿和上色的技巧。作者将现代人物与山水、花鸟等传统元素的融合,形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
萩原朔太郎被誉为 日本近代诗之父 ,以前所未有的口语自由诗,打破旧制开创了日本近代诗歌的新局面。他的部诗集《吠月》,受到文豪森鸥外盛赞,一跃成为诗坛宠儿。他诗歌中充溢的寂寥感、阴郁和时而怪异的情绪,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书从《吠月》《青猫》《纯情小曲集》《冰岛》等萩原朔太郎的代表诗集中,精选百余首结集成册,为读者全面呈现这位天才诗人的诗歌与人生。
*二十五年(1936)五月,上海墨缘堂发行所曾出版发行《吴让之篆书册》一书。这本书的原作为吴让之篆书节录《圣教序》四条屏,为近代书画家、篆刻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丁辅之收藏。 吴让之篆书的这件四屏,其规格及下落至今不明。编者尝试将其放大印出,仅供读者参阅。
本书讲述的是有关怀素草书《小园赋》古卷的故事。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以经折装的形式展示了怀素草书《小园赋》的古卷轴;第二部分讲述作者的收藏之路,包括作者的身世、家庭、人生遭际以及追寻怀素草书《小园赋》的曲折、磨难过程;*后一部分是对怀素草书《小园赋》真伪的辨证 从绢丝断代、版本断代、书法特点对比、历代收藏家传承等诸多方面,经与古书法研究专家、学者、鉴藏家探讨,肯定了其真迹身份。写作本书,耗去作者的七年光阴,其中凝聚了一片殷殷之情,有待读者体悟。
书画家林曦从自己十年来面向零基础成年人的教学经验出发,将多年来对于书法的认识、思考、体悟凝练成书。《书法课》全面呈现了学习书法的方法,将“心手相应,知行合一”的理念贯穿于始终,涵盖具体技艺的练习、学习的步骤、功夫的积累与精进、学习心态的调整落定、书法的内涵与意义、艺术欣赏的方法等方面。为热爱传统文化的读者提供了系统学习和实践的可能。 书法是一门传统艺术, 是文心的修炼与养成。学习书法,不只是为了把字写好,而且要经由它、经由专注自律的日课精进,在与古人跨越时空的往来交流中,学习为人的修养、风骨和趣味,学习欣赏万千笔墨,欣赏这难得的抽象之美,去到 为细微及 为远大的世界,让自己 快乐。
《大学书法鉴赏(第三版)》用三分之一篇幅专门讲解书法技法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试图通过中国书法史上许多个案的分析,使读者能够体会到书法家们的顿悟与渐悟,参悟到书法作为艺术的某种独特性,进而为书法艺术的传承作出贡献。本书突出 话说 与 图说 风格。以平实又不失活泼的课堂语言讲解知识,又用大量的图版来诠释文字,本次修订以增加音视频教学资源为主;既有教材的严肃性,又注意读图时代文字浅易、多媒体教学需求的特征。
Array
本书为 书法自学丛帖 之一。由横、竖、撇、点、折等基本笔画和部分偏旁部首入手,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古代书法名家的书法作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为了方便习字者临摹,尽可能地选用原帖中清晰、美观、易认的字并将其放大、归类,习字者只要按照本帖的习字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书写水平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本书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可以成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的良师益友。
此书包含了《道德经》和《汲黯传》两部分内容,其中的《道德经》是六十三岁的赵孟頫为进之高士书写的。这卷墨迹为纸本,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这卷长达五千言的小楷,书法结体严谨,笔画精到,稳健中露灵动之神,前后风韵一致,堪称其小楷之精品。《汲黯传》也是赵孟頫著名的小楷作品,得唐人遗风笔意。综观其字体宽和雍容,风骨秀逸;用笔上提按使转,方圆兼施,极富有节奏感;在结体上,法度严谨,十分讲究字的揖让,顾盼有情。这两帖是学习小楷必临的经典范本。
书法是中华文化中一门独特的艺术,故宫博物院之书法藏品更是极为珍贵。本系列从中精挑细选名家名篇,全篇完整收录,其中大多为该名篇同一书法体中公认*好的版本,极具典藏价值。 本系列特点在于一书多用,既可欣赏印刷精美的书法作品,针对某些特别值得点评的字体提供书法赏析,又将名作中*精彩的部分制作为字帖供读者摹写,还附上释文及注释以便读者了解名篇的内容。此外,每一册都精选一幅作品做成拉页,可供读者裁下装裱之用。 本卷收赵孟頫、鲜于枢所书《道德经》和文徵明书《前后赤壁赋》《归去来兮辞》,透过赵、鲜于之书,可对比同一时代不同书法家之风神。透过文书,则可体会同一书家,不同年纪之笔墨韵味。
《 翰墨风神(套装共6册) 》是中华文化中一门独特的艺术,故宫博物院之书法藏品更是极为珍贵。本系列从中精挑细选名家名篇,全篇完整收录,其中大多为该名篇同一书法体中公认*好的版本,极具典藏价值。 《翰墨风神(套装共6册)》本系列特点在于一书多用,既可欣赏印刷精美的书法作品,针对某些特别值得点评的字体提供书法赏析,又将名作中*精彩的部分制作为字帖供读者摹写,还附上释文及注释以便读者了解名篇的内容。此外,每一册都精选一幅作品做成拉页,可供读者裁下装裱之用。
《道德经》是一部体现了道家智慧的经典著作,又称《五千言》。它文约意丰,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为学、修身的宝典。“对中国来说,它是一本‘改变历史的书’,也是一本‘改变我们心灵的书’”。不仅如此,它还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目前仅英译本就有四十余种,可谓影响人类*的一本书。
本书遴选收录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书法藏品的精华,分为甲骨、金文、碑帖、墨迹等七部分共400多件,是研究中国古代书法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也是集中反映国博馆藏古代书法精品的权威出版物。
本书为 书法自学丛帖 之一。由横、竖、撇、点、折等基本笔画和部分偏旁部首入手,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古代书法名家的书法作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为了方便习字者临摹,尽可能地选用原帖中清晰、美观、易认的字并将其放大、归类,习字者只要按照本帖的习字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书写水平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本书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可以成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的良师益友。
本书为 书法自学丛帖 之一。由横、竖、撇、点、折等基本笔画和部分偏旁部首入手,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古代书法名家的书法作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为了方便习字者临摹,尽可能地选用原帖中清晰、美观、易认的字并将其放大、归类,习字者只要按照本帖的习字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书写水平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本书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可以成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的良师益友。
《中国好书法·大师尺牍精品:米芾(放大版)》是米芾尺牍作品的高清放大版精选集,旨在通过20幅脍炙人口、市面罕见的经典作品,让读者领略米芾书法作品的精妙。书中图片精美,力求表现原作风貌,并在原作尺寸的基础上加以放大,让读者更清晰地领略到米芾书法作品,运笔用墨的精妙、婉转,填补了市面高清书法作品集的空白。
米芾,又称米南宫,书法史上 宋四家 之一。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 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米芾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收藏宏富,涉猎甚广。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深,成就以行书为。此帖为米芾的天衣禅师碑初稿墨迹本,资料珍贵,由汉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授权,上海大学出版社编写出版。可供书法专业人士及书法爱好者学习参考,有利于中国书法的传承和发展,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黄少华编*的《草书艺术品》共七品,以七律的 艺术形式,系统阐述了汉字起源与草书的关系,对草 书字神进行形象的描绘,对草书的字道和字力进行了 论述与研究,同时对草书的*高境界无纸无墨以及草 书艺术的夸张运用做了精辟的阐述。在第七品章灯和 序文的《九章赋》中,对签章和闲章的规范和美感作 了有益的探索。总之,《草书艺术品》对草书艺术的 相关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研究,同时作者**次以七 律艺术形式呈现这些研究成果,为后学者留下了广阔 的思考空间。对鉴赏草书艺术和创作草书艺术品有积 极的实践意义。
一只名叫谢米尔的猫,悠闲自在地生活在海港旁。直到有一天,他遇见了一架全自动小潜水艇,便身不由己地卷入战争,开始了一场难以忘怀的海洋冒险 一只普通的猫,和一架看起来没有情感的小潜水艇,在一场可笑的人类战争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作者以每个角色的立场和境遇为立足点,心理剖析精准而幽默。在情节的妙趣之余,你会得到一些此前不曾有过的收获。
总有一些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瞬间”,会改变书法史的走向。这些带来变化的节点,可能是某位书法家、某件经典书法作品,或者是某件书法作品的某一点画、笔法、空间、结构、章法,乃至某种趣味。 《书写的形态:中国书法史的经典瞬间》在深入细致地梳理千年书法史的基础上,从中捕捉出了42个精彩的“瞬间”,继而对其相关作品的形式构成做细微分析,挖掘这些“瞬间”的重大意义和动人之处,探讨中国书法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绎的形态变迁。借此,读者不仅能领略到众多书法大家的卓然风采和经典书法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且能够触类旁通地了解书法鉴赏,乃至整个书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