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原有的《800常用繁体字简繁对照习字帖》一书的新版。我们考虑到原书在网络上的接受度,决定保留原书名,根据读者反馈的意见,只做内容和设计上的提升。全书选择常用的800个常用繁体字,以楷书的简繁对照为主,在原有的基础上突出了繁体楷书的练习,根据读者意见增加了练习用的格子;增加了简繁字义解析的内容,在练字和识字的同时能更好的了解繁体字的意义和应用。增加了附录唐诗的简繁对照,扩展读者对繁体字使用的认识。
于右任于1 9 4 3 年,以其晚年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草书写文天祥旷世名作《正气歌》全文,一气呵成,文天祥的壮烈情怀、肝胆照人的气节与精神发诸笔端。 于右任书写本书的《千字文》,已步入人书俱老阶段,其书艺已臻至炉火纯青、出神入画的境界。通卷笔力雄豪劲健,沉厚圆融,以中锋浑朴之笔,合理运用折锋、断笔、破毫等多种笔法;其布局结构匠心独运,熔章草、今草古今百家于一炉,大气磅礴,雄奇伟岸,堪称于氏草书代表之作。
本书是一本十分实用的集字类书法书,该书集合了曹全碑、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四种历代著名隶书名家经典字体,并且用词语、成语、诗句、对联等方式展现,其中唐诗宋词较多,十分适合初学者临摹和创作,满足初学者的练习和赏阅需求,且排版方式疏朗、大方且在诗句旁附有注释,十分方便读者理解集字的内容。
《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经文要人从心地下手,以 清静 法门去澄心遣欲,去参悟大道。简明地叙述了道家修心养性的基本原则。 《千字文》南朝周兴嗣编撰,以儒学理论为纲,穿插诸多常识,用四字韵语写出,很适于儿童诵读,成为中国古代教育*早、成功的启蒙教材。隋唐以后,凡著名书法家均有不同书体的《千字文》作品传世。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令后世称此种文体为 楚辞体 骚体 。本帖节选《离骚》《九歌》《九章》《卜居》《渔父》。 《莲社十八贤图记》是宋代李冲元撰写,言为宋代著名画家李伯时(号 龙眠 )于元丰三年(1080 年)所赠画《莲社十八贤图》的图记。
礼器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礼器碑》中正典雅,法度森严,飘逸而不失沉着,规整而不失畅快。笔画以瘦硬为主,粗细变化明显,布局疏朗,而字字重心稳固,通篇骨力通达,神完气足。碑文字迹清劲秀雅,有一种肃穆而超然的神采。也因高超的书法造诣深受书法学者喜爱。 此书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总体分为七个版块。有四、五、六、七、八言联,循序渐进,让对联内容逐渐丰富。后两版块 书写与集字方法 详细的解读了礼器碑中横、竖、撇捺、折、点等笔画特征的用笔方法,以及集字方法。 对联小知识 里详细的介绍了什么叫对联、对联的起源、对联的特点对联的书写等知识点。使此书既有欣赏性又有阅读性,读者既能直接对多幅作品进行赏析、临摹,又能通过阅读笔画特征、集字方法、对联知识点等对集字对联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很好的
《人美书谱》系列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书法技法权威碑帖丛书。本册是篆书邓石如书白氏草堂记。《白氏草堂记》是其篆书的代表作。此书作为邓石如六十二岁所书即嘉庆九年甲子(1804),是其谢世前一年写成的,《白氏草堂记》古气盎然,又洋溢阵阵新意;既老成持重,又清秀洒脱;功与情致并重,行气整饬工稳,体势森严刚毅,韵度豪迈醇厚。
《智永楷书集心经·写经选1:心经》为了增加读者练习书法的乐趣,特别将范字集合成中华传统诗词及语言佳句等内容,使读者在练习书法的同时能学习、背诵、欣赏这些千古流传的中华传统文化。读者在使用该帖时,可以先在书中范字上直接描红,然后可在备好的白纸上摹写,后可照着范字临写。“描”、“摹”、“临”交替进行,这是书法练习为有效的方法。
《书法技法教程》系列的10本碑帖为《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临摹的经典碑帖。历代书法教育的经验,临摹经典碑帖是毛笔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途径。每本书设有基本笔法精讲、基本笔画讲解、结构布局十二法和集字创作等版块,用高清图片对笔法、笔画、结构布局进行分块讲解,全书图文并茂,好玩好学。《书法技法教程》系列的10本碑帖为《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临摹的经典碑帖。历代书法教育的经验,临摹经典碑帖是毛笔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途径。
本书以《柳公权 玄秘塔碑》作为集字的范本,精选了中国文学史上四十多对脍炙人口的对联,在每对对联中分别选出八个字放大位于各对联的右侧,供学书者重点临习。
本书以小楷衍变历史脉络为序进行编排, 竭力寻获精佳图版, 遴选上至魏晋钟繇、王羲之父子, 下及明末黄道周等名家名作, 根据作品体重, 分册出版, 便于读者对小楷发展演变历史有一宏观印象。
抱持虔诚的清净之心抄写佛经,称为 抄经 或 写经 。本书以八大山人所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字帖为底本,经过处理做抄经描红用。其笔墨凝炼沉毅,苍劲圆秀,清逸横生,风格雄奇隽永。
*二十五年(1936)五月,上海墨缘堂发行所曾出版发行《吴让之篆书册》一书。这本书的原作为吴让之篆书节录《圣教序》四条屏,为近代书画家、篆刻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丁辅之收藏。 吴让之篆书的这件四屏,其规格及下落至今不明。编者尝试将其放大印出,仅供读者参阅。
石鼓文,在十个状似鼓形的石礅上分刻十首四言叙事韵文,内容记述秦国国君当时游猎之事。其制作年代,经考证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的遗物。千余年湮没无闻,唐初在陕西凤翔出土。石鼓文自重见天日至今,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赞赏和青睐,广为传颂,其文字在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是现存早的石刻之宗。历代学篆者均视其为篆书正宗,研习成就著者当推近代的吴昌硕。提及吴昌硕的篆书,人们便会联想到石鼓文,吴昌硕的成就确实与石鼓文分不开。 许枚编著的《吴昌硕临石鼓文及其笔法》采用吴昌硕先生于75岁时所临的范本,在基本笔法、字形结构上进行较详细地介绍,希望能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供初学和爱好者学习参考,并进一步对《吴昌硕临石鼓文及其笔法(第二版)》书法艺术的发展方向和审美观点深入研究和探讨。
王羲之书圣教序(无缺字放大本) 杨璐 著 16开 平装 IBSN:9787514925470 中国书店出版社 《王义之书圣教序》全称《唐怀仁集晋右军将军王义之书圣教序》,由唐代弘福寺沙门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义之墨迹中集字成篇,自贞观二十二年至碱亨三年,历时二十五年才完成。贞观十九年时,唐玄奘奉太宗李世民之命在弘福寺翻译梵本经文;三年后,太宗亲自为之撰写《三藏圣教序》;翌年,皇太子李治为之作《述圣记》。此序和记,以及《答玄奘谢御制三藏序敕》、《答玄奘谢启书》、玄奘所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共为五篇,同刻于石。该碑高三点二米,宽一点四米,行书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碑石原在陕西长安弘福寺,今在西安碑林。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乃颜真卿为其殉于安史之乱的亡侄颜季明而写的一篇祭文。此稿意不在书而天机自动,以篆法入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杀笔狠重,起收藏锋,浑朴苍穆;结体宽绰,形散而神敛;通篇坚劲凝练,纵横奔逸,悲愤郁结之情溢于笔端。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人美书谱 丛书选择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和知名度的书法家,呈现他们的经典佳作,为读者提供一套可供欣赏、临习的范本。并以时间顺序、演变传承为线索构成一个简要精练的书法谱系。 书法碑帖版本众多,此套丛书在编排过程中,首先搜集了大量材料,对图片版本进行对比甄别,遴选历代经典代表与优质底本。在内容编排上,以前言简介、作品呈现和书体概述三大部分进行立体展示。导览式解读书法家生平、艺术理念;沉浸式再现碑帖魅力,并优作品中的精彩篇章,进行局部放大,更便于书法爱好者练习与临写;紧随其后,增添邓散木论述文字《书法学习》与《篆书之演变》,丰富书稿内容,增强理论性与可读性。同时,碑帖释文的校订参照目前学术研究成果,对书写中出现的异体字、古今字等,都一一标注与规范,便于广大书法爱好者释读。 丛书在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