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林曦从自己十年来面向零基础成年人的教学经验出发,将多年来对于书法的认识、思考、体悟凝练成书。《书法课》全面呈现了学习书法的方法,将 心手相应,知行合一 的理念贯穿于始终,涵盖具体技艺的练习、学习的步骤、功夫的积累与精进、学习心态的调整落定、书法的内涵与意义、艺术欣赏的方法等方面。为热爱传统文化的读者提供了系统学习和实践的可能。 书法是一门传统艺术,更是文心的修炼与养成。学习书法,不只是为了把字写好,而且要经由它、经由专注自律的日课精进,在与古人跨越时空的往来交流中,学习为人的修养、风骨和趣味,学习欣赏万千笔墨,欣赏这难得的抽象之美,去到更为细微及更为远大的世界,让自己更快乐。
这是蒋勋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书法美学,是一部讲述汉字书法千年故事的极简书法史。东方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实一直都在汉字的书写中,听蒋勋讲述动人的汉字书法之美,让书写的敬意与喜悦,落在你我的指间心中。 对每一位亲密伙伴,蒋勋分享他的私人经验,说汉字书法之美是签名时的端正、谨慎和自信,是彼此握着手书写时,治愈你我的掌心温度和平稳均匀的呼吸。 对每一位书法爱好者,蒋勋讲述汉字书法的千年故事,细读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说汉字书法之美是仓颉造字时的 天雨粟,鬼夜哭 ,是笔墨、纸绢、金石的自然特质,是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的演变,是师徒传承的《笔阵图》和 永字八法 ,是书吏、工匠、丞相、帝王、书家到僧侣、艺术家、舞者的公共表达。
《中国书法十五讲》是北京大学书法公开课 书法审美与实践 的讲稿整理。这十五讲内容,既触及书法最基础的笔法、结字与章法布局等技法层面,也探讨书法的风格、神采与气韵等审美层面,同时还揭示了书法学习必经的临帖、创作之方法与途径。作者以亲身、独得的经验和体悟,给出了修习、欣赏书法的秘钥。全书保留了讲稿的现场感、亲和力,行文生动活泼,例证丰富精彩,以超千幅高清图,抉发幽微,尽显书法之妙。每讲附有课程视频,视频以 北大书法公开课 之名流传全网,点击过千万,颇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书后附有专门录制的古代碑帖临习视频,可随之挥毫落纸,可观之悦目赏心。如此,一编在手,可读、可赏、可学、可写,成为懂书法之人。
这是一本水墨淡彩国风手绘画册,作者以水墨绘画作为自我表达和创作的主要方式,热衷于将传统水墨画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独特而唯美的绘画风格。 在本书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淡雅的色彩,将作品呈现得既古典又现代,让人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美的力量。 本书涵盖水墨现代美少女、水墨古代美少女、水墨男子、水墨景观等插画作品。而且还包含精选绘画案例,讲解线稿和上色的技巧。作者将现代人物与山水、花鸟等传统元素的融合,形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在精彩纷呈的书法类型里,小楷作为汉文字乃至汉文化的视觉呈现载体,也作为日常活动中使用十分频繁的字体,在书法演进长河中佔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能写一手精致的小楷成为衡量个人文化素养的标志。 学习书法就要溯本追源,择其艺术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堪称典范的法帖进行比照。《小楷名品集》以历史时间轴贯穿主线,从燦若繁星的历代佳作中,本着公认艺术水准最高、传播范围最广、版本价值最珍、师法者最多的标准,精选了两千年小楷书法史上最上乘之作,囊括了鍾繇《宣示表》、王羲之《黄庭经》(唐摹本)、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颜真卿《小字麻姑仙坛记》、苏轼《赤壁赋》、文徵明《莲社图记》、王宠《游包山集》等书史上的小楷名品,又收录了无名高手的《妙法莲华经》《心经》《灵飞经》等稀见的小楷精品,它们承
《启功大字千字文》是启功先生20世纪九十年代初为一位友人精心书就的经典杰作,每个字如拳头大小,工整洒脱,精妍秀美,字字珠玑,全篇行气顺畅,笔墨精准,是启功先生一部大字本真书千字文。本书的意义就在于这是启功先生书法水平阶段的之作,字里行间体现了启功先生的书法特点,是书法爱好者和书法研究者临摹和研究的范本。 本书是《启功大字千字文》的平装本,希望利用普通纸张降低成本,让更多的书法爱好者受益。
在中国书法艺术中,隶书是一种承先启后的书体 它让汉字从象形符号演变为抽象线条,让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中国书法之美 系列第二卷 隶书卷,从汉代、唐代及清代的隶书碑帖法书中精选13件名品,如有 隶中之草 之称的《石门颂》, 汉隶之可师法者 《乙瑛碑》, 守古法而庄重严正 的《荐福寺碑》,具有 庙堂之气 的《虞仲翔祠碑》,等等。并邀请13位书法专家从技法、心法与精神三个层面,一对一讲述《石门颂》的高浑奇逸,《乙瑛碑》的气象雍容,《礼器碑》的清超遒劲 尽现隶书的波磔之美、意韵之美,帮助读者读懂藏在其间的古朴庄重与雄放洒脱并存的中国美学精神,在喧嚣浮躁的现实世界中,于一笔一画间,通法、知美、悟道,进而定静生慧、滋养性灵。
2021年5月,作者出版了《梦回 二王 :草书 论语 》,由大小统一的165幅草书《论语》作品组成,是作者草书创作的一种实践。 《梦回 二王 :行草先贤经典》 是作者新近创作的行草作品, 内容以经典诗词、画论为主,小中堂、尺牍、条幅、手卷、斗方、扇面、条屏、拼贴等形式都有涉猎 。 200余幅作品 ,每幅都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构成,倾向于一种完整的形式意味。展现了作者对 二王 行书、行草书、草书的理解与表现,也相对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目前对于各种形制的把握情况,给读者提供了一些书法创作的启示。 为方便读者阅读,书后附有作者所录 经典 的原文。
草书是书法艺术中的写意之尤,是能纵灵抒情的书体。 中国书法之美 系列第五卷 草书卷,从陆机、王羲之、王献之、孙过庭、张旭、怀素等13位书法大家的草书作品中精选13件神品,无论是高古醇厚的章草、婉约轻快的今草,还是婉若游龙的狂草、动静兼修的行草,皆收录书中,图文并茂,一一展示。并邀请13位书法专家从技法、心法与精神三个层面,尽现草书神品的点画之美、意韵之美及藏在其间的自由写意、浪漫灵动的中国美学精神,在喧嚣浮躁的现实世界中,于一笔一画间,通法、知美、悟道。
《论书绝句》(注释本)收录启功先生历年来评论书法的七言绝句一百首。每首绝句后另有短评,纵论历代书法名家及书法名迹传本的优劣及真伪,辞简而意周,见解每有独到处。另加释文、评注,附印历代书法名迹以配诗,后附《论书随笔》和《论述札记》两篇。
本书讲述的是有关怀素草书《小园赋》古卷的故事。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以经折装的形式展示了怀素草书《小园赋》的古卷轴;第二部分讲述作者的收藏之路,包括作者的身世、家庭、人生遭际以及追寻怀素草书《小园赋》的曲折、磨难过程;*后一部分是对怀素草书《小园赋》真伪的辨证 从绢丝断代、版本断代、书法特点对比、历代收藏家传承等诸多方面,经与古书法研究专家、学者、鉴藏家探讨,肯定了其真迹身份。写作本书,耗去作者的七年光阴,其中凝聚了一片殷殷之情,有待读者体悟。
三年前,艺术家蒙中在大理乡间,盖了一座书斋,并以自己的笔名竹庵命名之。书斋由建筑师赵扬设计,在苍山脚下,营造出一座兼具现代性与古典江南之美的园林。用八百平米来建一处院落做书斋,在时下的中国算是一件颇为任性的事。一条头条视频以 九个院子的房子 为题推荐这座居所,点击量达到数千万。 两年来,蒙中住在这所有九个院子的书斋里,烹茶洗砚,焚香读书,于山水之间归去来兮,写字忘忧,创作出一系列花笺,并在自己创作的花笺上,以小楷书写了100首意境悠远的中国古典诗词。在陶渊明、王维等大诗人的作品里,将山水园林之美,日常生活之趣,古典诗词之悠,融于书法与花笺之中。 这些作品,由乐府文化结集出版,是为《竹庵里》,《竹庵里》由著名设计师张弥迪打造,突出诗词、花笺、小楷的纯粹安静之美,传达出另一种方式的审
宋徽宗,名赵佶,宋朝第八位皇帝,著名的艺术天才、书画皇帝,他的工笔画端庄华丽,书法则秀丽多姿,是古代少有的颇有成就的艺术型皇帝。这件《草书千字文》是赵佶四十岁时的得意之作,书写于三丈长的描金云龙纸上,气势浩荡,一泻千里,颇有 舍我其谁 之势。此作用笔奔放驰骋,提按顿挫,方折圆转,极具旋律感;结字大小错落,意态生动;用笔以中锋为主,线条虽细但并不缺乏力度和弹性;章法上随形造势,依势布形,自然地抒放敛拢。整幅作品疏朗灵动,气脉贯通,如同一首优美奔放的交响乐以书法的形式呈现在眼前,蔚为壮观。今编者将此真迹以不改变行气的形式放大推出,以飨读者。
唐代僧人怀素,俗姓钱,字藏真,玄奘三藏法师弟子。其人嗜酒善书,尤长草书,与张旭并称 颠张醉素 。这件《自叙帖》是怀素自述学书经历,摘录当时名公赞扬其书法的诗文。此作通篇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运笔上下翻转,忽左忽右,起伏摆荡,有疾有速,有轻有重,于规矩法度中奇踪变化,神采飞扬。此帖在狂草领域达到了自汉末魏晋以来的第二个高峰,与张旭的狂草作品共同构成了唐代狂草的制高点。今编者将此真迹以不改变行气的形式放大推出,以飨读者。
本书收录清人论艺杂着、题跋四种,分别是梁同书《频罗庵论书》《频罗庵题跋》和王文治《快雨堂题跋》《论书绝句三十首》。 《频罗庵论书》及《频罗庵题跋》,清梁同书撰。《频罗庵论书》辑録梁同书与张燕昌(芑堂)、孔继湅(谷园)、陈铣(莲汀)、温纯(一斋)四人论书手札,集爲四篇。《频罗庵题跋》四卷,题跋内容繁杂,大致按题跋对象的时代先后及题跋的时间先后安排卷次。梁同书论书及题跋之论,多从其切身实践得来,具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其题跋内容几乎无所不包,举凡碑帖搨本、书画手迹、古籍珍本、逸闻掌故、交游史实、佛典因缘、四方故物、史志考证、名人手稿、碑版异字等皆包含其中,足资参考。 《快雨堂题跋》八卷及《论书绝句三十首》,清王文治撰。《快雨堂题跋》整体以时代先后爲序,卷一至卷六爲书法题跋,卷七至卷八
书画家林曦从自己十年来面向零基础成年人的教学经验出发,将多年来对于书法的认识、思考、体悟凝练成书。《书法课》全面呈现了学习书法的方法,将“心手相应,知行合一”的理念贯穿于始终,涵盖具体技艺的练习、学习的步骤、功夫的积累与精进、学习心态的调整落定、书法的内涵与意义、艺术欣赏的方法等方面。为热爱传统文化的读者提供了系统学习和实践的可能。 书法是一门传统艺术, 是文心的修炼与养成。学习书法,不只是为了把字写好,而且要经由它、经由专注自律的日课精进,在与古人跨越时空的往来交流中,学习为人的修养、风骨和趣味,学习欣赏万千笔墨,欣赏这难得的抽象之美,去到 为细微及 为远大的世界,让自己 快乐。
《元赵孟頫书妙严寺记》为作者五十六七岁时所作行书,结字广大,笔画开张舒展,使转灵活,规整中见洒脱俊逸之气,书法艺术水平很高,可为学习赵字的良好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