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碑帖精粹》是中华书局推出的一套适于日常欣赏与临习的常备字帖。荟萃百家推出楷、行、隶、篆、小楷各书体代表书家代表作品。优选版本遴选上佳版本,精心裁裱,近于原大呈现,与书法原作相对。原色精印由雅昌艺术四色精印,采用特种纸精微还原,图色无可挑剔。标点释文以简体字标点释文,助力读者轻松了解碑帖内容。舒适耐用内文用不反光特种纸,缓解视觉疲劳。锁线胶订,翻阅感好,舒适耐用。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由孙宝文编
《中华碑帖精粹》定位于书法爱好者、初学者临习、鉴赏之用。有如下特点:1. 16开,特种纸,彩色印刷。碑帖主流产品形制,适于最广大读者使用。2.汇集名碑名帖,选用精良底本。3.呈现作品包括序跋在内的完整样貌。4.精心校勘释文,便于读者“读碑”“读帖”。5.以中低价位吸引最广大消费者,使人人买得起用得起。第一辑盒装受到读者好评,现拟推出"中华碑帖精粹"系列盒装第二辑,共20种。
《清代篆书名家经典.杨沂孙.篆书小雅斯干》由赵宏主编
品读中国历代碑帖,玩味古人的笔墨风神。胡竹峰品读的不仅是书法之美、文人雅趣,更有烟火日常。王羲之为友人送橘呈上一份《奉橘帖》写有“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的情谊;金农的《金农题画记》写着 “豆荚青,豆花白。豆荚肥,秋雨湿。想见田间午饭时,此中滋味,问着肉食贵人全不知。”,道出四时风物的生活妙趣;张旭有一日肚痛,狂笔书就《肚痛贴》……这一切正是“一半是尘土,一半是清风,一半是生活,一半是艺术”。在流动的清澈行文中,作者带我们通往明、清、唐、宋与魏晋,这是碑帖之路也是古典之路,更是一个人的心路。
“毛笔楷书起步”这套字帖集描摹与临写为一体,分为《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三册,由浅至深编排,习字者可以按照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的顺序循序渐进地练习楷书这种字体。《毛笔楷书起步(偏旁部首)/益字帖系列》是讲解偏旁部首的毛笔字的楷书入门教程,讲解全面细致,浅显易懂,相当于手把手教。既有丰富的毛笔书法知识,又有大量的临摹例字,配以简短明了的文字说明,是一本十分实用的毛笔字帖。
本书从笔法上详实细致总结了汉简草书的特点,鲜明交代了简省笔画、调锋转连、两笔连写的用笔方法,从汉简草书的基本点画、偏旁部首及结字特点分析字形,并就尹湾汉简《神乌傅》、敦煌马圈湾草书、居延汉简《驹死劾状》和居延汉简《永元器物簿》四种典型汉简草书帖进行讲解,文章论点清晰,论据鲜明,对学习汉简草书书法入门具有极高的实践指导意义。
《清代篆书名家经典.吴昌硕.篆书修震泽许塘记》由赵宏主编
《清代篆书名家经典.黄牧甫篆书吕子呻吟语》由赵宏主编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学习书法务需深入理解汉字的源流演变。从汉字发展来看,篆书处于汉字发展的早期,若从盘庚迁殷算起至秦统一中国,约有一千一百年的时间接近是篆书史,占书法史三分之一的时间,遑论篆书发展一直贯穿整个书法发展的历史。篆书对后世其他字体如隶、楷乃至草书的演化还具有指导、约束乃至规范作用,若能深入学习,自然会对书法有更深入、全面的理解。
本书黄牧甫创作(临摹)的内容、题材、容量分成了四本,即上边列出的四本书的书名。其中《黄牧甫临钟鼎文字十二种》,从中可以窥探作为一代大家的黄牧甫是如何取法经典、如何深入经典、如何理解经典的,可以从中为书法作者学习篆书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清代篆书名家经典.邓石如.篆书小窗幽记 怪石长松篆书册 石鼓文》由赵宏主编
《清代篆书名家经典.邓石如.篆书千字文》由赵宏主编
《清代篆书名家经典.杨沂孙.篆书说文解字叙》由赵宏主编
私人藏本,抢先发售全本原大调频网精印,开本:19.5x32.5cm,布面书封,进口无涂层纸,蝴蝶装《等慈寺碑》又称《等慈寺塔记铭碑》,因碑额刻有阳文篆书三行九字“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故此碑名以此而全称之,今相沿成习简称为《唐等慈寺碑》。 碑文书法规整俊秀但不靡丽浮华,有规矩而不僵化,笔画流畅而不轻飘油滑,既有北碑遗意又初具唐楷风范,保持着隋碑的基本特色,结构严谨,行笔健劲,剥蚀极少,可为实用书法之范本。此碑是唐太宗诏命于交兵之处、为阵亡将士荐福所刻立的七碑之一,故其历史文物及书法艺术价值极高。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代表了宋代书法的优选成就,被称为宋四家。苏轼是宋代最有影响力的文人艺术家,其书法,远绍二王,近接颜真卿、柳公权、李邕、杨凝式诸家,结体笃实,笔墨润朗;黄庭坚书法则博采众长,结体中宫紧凑而外围宽博,用笔左右纵横,如摇双橹;米芾书法,得二王精髓,结体欹侧多姿,用笔八面出锋,变化多端,才情毕露;蔡襄书法则得力于二王、颜、柳。
《清代篆书名家经典.吴大澂.篆书夏小正墨迹 篆书临金文册》由赵宏主编
《清代篆书名家经典.吴大澂.篆书陶公庙碑》由赵宏主编
吴樵六著的《瘦金体入门》是瘦金体书法入门的技法书。瘦金体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见风姿绰约处。因其笔画相对瘦硬,故笔法外露,可明显见到运转提顿等运笔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通过瘦金体的分类,瘦金体的基本笔画,瘦金体的间架结构,瘦金体的章法与布局,瘦金体诗帖解说等来阐述瘦金体书法的书写方法。
《清代篆书名家经典.吴让之.篆书庾信诗 篆书宋武帝敕 篆书三乐三忧》由赵宏主编
《清代篆书名家经典.胡澍.篆书册 篆书弟子职》由赵宏主编
“萧华书法大教室精品教材系列”是萧华在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修改、完善教学讲义后的成果。其中,基本笔画行笔示意图便于学生观察、了解、明白笔锋在点画的起、行、收运笔过程中各自不同的形状;“临帖的三部曲”——看、比、改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临习时克服写自由体的习惯;“手指调峰法”可以确保中锋行笔,改正行笔中笔毛绞、拧、变形,笔锋不入纸的毛病;掌握一个笔画运笔中的两个关键点——起笔调锋,收笔聚锋,可以使点画更细腻,圆润,神采焕发。书中采用临写示范与原帖字相对照,使学生在临习原帖时有了参照、拐杖,避免走弯路,引导学生过渡到碑帖中。硬笔临写示范可以使学生按照毛笔字的书写方法提高硬笔字的书写水平。
清代光绪四年,赵之谦为在江西任职的李文敏篆书《群书治要·三略》,冀望其为官一任,造福于一方。李文敏,字少俯,又字捷峰,陕西西乡人,时年擢升江西巡抚。这件篆书八屏,气度恢弘。每屏纵一百七十四点四厘米,横四十三厘米,八屏总计篆字三百零六个,字高近半尺。赵氏五十岁书写的这件精品力作,可谓人书俱老,亦是其晚年代表作。本系列图书属于高端产品,资料好,市场创意新,大开本,内文用纸为特种纸,采用高质量的印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