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历代名家尺牍精粹”丛书之一种,是明代文人徐渭的尺牍合集。徐渭,字文清,更字文长,号青藤、天池,是中国明代文学家、剧作家、书画家。徐渭多才多艺,兴趣爱好广泛,在诗文、戏曲、书画和理论批评方面均有很高成就,冠绝一时,受到时人与后人的推许。诗文书画均表现其鲜明的艺术个性,一生著作繁富,对后世影响颇大。他的尺牍也很有特色,泼辣机智,幽默多趣,颇受苏轼的影响,文风远启金圣叹之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由孙宝文编
阮元(1764-1849),清代著名学者,书家。字伯元,号芸台,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在书法方面,所作《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均是书学目前重要著述,为碑学的首倡者。他的书作亦颇受时人称道。而此本著作另辟蹊径,找到了一条独特的研究方法,即解析与图文互证。作者把阮元的抽象的论述同具象化的图形相结合,互相映证。作者的这一方法使得阮元的论述更加形象化,更加直观化,使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阮元的书法精髓。
“毛笔楷书起步”这套字帖集描摹与临写为一体,分为《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三册,由浅至深编排,习字者可以按照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的顺序循序渐进地练习楷书这种字体。《毛笔楷书起步(偏旁部首)/益字帖系列》是讲解偏旁部首的毛笔字的楷书入门教程,讲解全面细致,浅显易懂,相当于手把手教。既有丰富的毛笔书法知识,又有大量的临摹例字,配以简短明了的文字说明,是一本十分实用的毛笔字帖。
本书是"历代名家尺牍精粹"丛书中的一种。本书是明代文人屠隆的尺牍合集,从《屠隆集》收录的尺牍中选择部分文学性、可读性较强的,予以详尽注释,并对尺牍的内容进行串讲,点评考证背景,交代人物关系,分析内容,使读者在无障碍阅读的基础上对每篇尺牍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有所了解,并感受屠隆尺牍的语言文字之美,从而对屠隆其人及其作品有一定的认识。
《怀素草书集字与创作》内容简介:古代的“集字”有两种隋况。一是根据内容的需要从某一碑帖中集字;一是根据某碑帖中的字创作内容。二者各有利弊,前者内容精美,而往往有某碑帖中所无之字需要集字者去“创造”,如果“创造”得好,可称完璧。后者虽可做到字字精美,不免有削足适履之感。故成为经典流传后世的往往是前者,最为显赫著名的如唐怀仁的《集王圣教序》,可以说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因此本套“故宫珍藏历代法书碑帖集字系列”,乃采取前人的第一种方法来“集字”,即先精心挑选内容,这些内容多是大家耳熟能评的成语、名联及古诗,然后根据内容从某碑帖中精心选字。凡碑帖中所无之字,皆根据原帖的风格特点、结字规律,通过电脑的高端技术进行“创造”,并达到几可乱真的程度。现代的科学技术是古人所不敢梦想的,因而
《怀素书草书十帖》含怀素草书十帖,都是于《怀素全集》外首次影印出版。以下分而述之:《近代帖》,出自《式古堂法书》第四卷,应属海肉孤本。此丛帖是清代卞永誉辑,刘光阳刻。余唯在广州象岗山山洞库房中查到该帖,是发现千余册“容庚藏帖”的綫索,据此全部影印出版了《容庚藏帖》。《杜诗五律》,出自《壮陶阁帖》续集丑册。张伯英云:“《壮陶合法帖》,清裴景福辑。官粤东时,得南海潘氏海山仙馆、孔氏岳雪楼诸家遗物,故所藏甚富,并借摹他家之藏以成此帖。”《杜诗帖》出自清康熙版《凌烟阁图》,为人大宋平生先生所赐。怀素临王羲之草书四帖,均出自《东书堂法帖》第十卷。该丛帖为明代永乐十四年(一四二八)周宪王朱有炖摹刻。其中《故人帖》在王羲之诸帖中未见,疑唐代怀素所见本已佚。《藏真久在帖》及《颠书帖》,均出
《清代篆书名家经典.王福庵.篆书千字文》由赵宏主编
流沙河先生乃蜀中大才,集现代诗人、老派文人、旧学通家于一身。老先生在成都某茶楼讲《诗经》、说《庄子》、解汉字的场面一度火爆,俨然网红。 其实,最能体现流沙河先生才华与学养的是他的绝活手书楹联。他的书法,弱美典丽,瘦劲挺拔,俊朗风流,潇洒出尘;他的楹联,对仗工整,平仄押韵,古今搭配,雅俗共赏,出人意表又合情合理,上下映照则妙趣横生。 流沙河先生夫人吴茂华女史把先生创作的几百幅手书楹联做了甄选,并按“读痛快书”“观灿烂星”“做蝴蝶梦”“哭笑成诗”“好古敏求”分成五辑,并增附录,遂成此书。其中不少楹联附有《拙联丛话》,乃先生对楹联的解读,篇幅短巧且涉笔成趣,引人入胜。 忙碌而焦躁的当今国人有空闲览,或有澡雪精神、安顿身心之功效。
本册《宋拓群玉堂苏帖册》首标题作“群玉堂帖卷第六苏文忠”,因全为东坡书,故又称“群玉堂苏帖”。全册38页,“上清储祥宫碑”有22页,“春帖事词”及坡翁题记有16页。真书,204行,1771字。除有8字稍残残外,字字清晰,神完意足。评者谓此帖选刻极精,楮墨古厚,远出贾氏悦生堂诸刻之上,且为海内孤本,弥足珍重。本册宋拓群玉堂苏帖册以我省馆藏珍贵文物为底本高清呈现,诸多读者只是在博物馆内看到,却未曾握在手中翻阅,此次出版,真正使藏在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
《清代篆书名家经典.王福庵.篆书说文部首》由赵宏主编
《名碑名帖经典 北魏 杨淮表记》由洪亮主编
《清代篆书名家经典.邓石如.篆书西铭》由赵宏主编
黄牧甫(一八四九至一九〇八),安徽黟县人,原名士陵,字牧甫,亦作穆甫、穆父,后以字行。晚年别署黟山人、倦叟、倦游窠主。其父博雅能义,著存《竹瑞堂集》。 黄牧甫在篆刻艺术方面的成就,主要是不为明清流派所束缚,虽遍学各家,但入而能出,他以自己丰富的金石学的学识,与印艺很好地结合起来,不但把古玺艺术介绍于当代,同时将几百年来以烂铜印作为拟汉的专享标准给予了变革。他用光洁妍美的风姿,把汉印原来的面目重现于刀下,为后代寻索传统的玺印艺术,指出了坦阔的途径,并在长期的研求中,纳故吐新,创造了自己寓险绝于平正,峭拔而雄深的风格。 本书中的班孟坚《公孙宏传赞》、张平子《归田赋》、鲍明远《舞鹤赋》皆为名篇,可以直接进行临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