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碑帖精粹》是中华书局推出的一套适于日常欣赏与临习的常备字帖。荟萃百家推出楷、行、隶、篆、小楷各书体代表书家代表作品。优选版本遴选上佳版本,精心裁裱,近于原大呈现,与书法原作相对。原色精印由雅昌艺术四色精印,采用特种纸精微还原,图色无可挑剔。标点释文以简体字标点释文,助力读者轻松了解碑帖内容。舒适耐用内文用不反光特种纸,缓解视觉疲劳。锁线胶订,翻阅感好,舒适耐用。
《中华碑帖精粹》定位于书法爱好者、初学者临习、鉴赏之用。有如下特点:1. 16开,特种纸,彩色印刷。碑帖主流产品形制,适于最广大读者使用。2.汇集名碑名帖,选用精良底本。3.呈现作品包括序跋在内的完整样貌。4.精心校勘释文,便于读者“读碑”“读帖”。5.以中低价位吸引最广大消费者,使人人买得起用得起。第一辑盒装受到读者好评,现拟推出"中华碑帖精粹"系列盒装第二辑,共20种。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由孙宝文编
《清代篆书名家经典.杨沂孙.篆书小雅斯干》由赵宏主编
品读中国历代碑帖,玩味古人的笔墨风神。胡竹峰品读的不仅是书法之美、文人雅趣,更有烟火日常。王羲之为友人送橘呈上一份《奉橘帖》写有“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的情谊;金农的《金农题画记》写着 “豆荚青,豆花白。豆荚肥,秋雨湿。想见田间午饭时,此中滋味,问着肉食贵人全不知。”,道出四时风物的生活妙趣;张旭有一日肚痛,狂笔书就《肚痛贴》……这一切正是“一半是尘土,一半是清风,一半是生活,一半是艺术”。在流动的清澈行文中,作者带我们通往明、清、唐、宋与魏晋,这是碑帖之路也是古典之路,更是一个人的心路。
“毛笔楷书起步”这套字帖集描摹与临写为一体,分为《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三册,由浅至深编排,习字者可以按照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的顺序循序渐进地练习楷书这种字体。《毛笔楷书起步(偏旁部首)/益字帖系列》是讲解偏旁部首的毛笔字的楷书入门教程,讲解全面细致,浅显易懂,相当于手把手教。既有丰富的毛笔书法知识,又有大量的临摹例字,配以简短明了的文字说明,是一本十分实用的毛笔字帖。
纸张厚实、吸墨性好。印洒金龙凤纹 美观喜庆、呈现*炫中国风。
唐人窦?所著《述书赋》,既是一篇骈四俪六的优美文赋,更不啻为一部先出的唐前书法史,尹冬民著的《述书赋笺证/中国书法研究系列丛书》力求以笺证考镜其源流。
黄牧甫(一八四九至一九〇八),安徽黟县人,原名士陵,字牧甫,亦作穆甫、穆父,后以字行。晚年别署黟山人、倦叟、倦游窠主。其父博雅能义,著存《竹瑞堂集》。 黄牧甫在篆刻艺术方面的成就,主要是不为明清流派所束缚,虽遍学各家,但入而能出,他以自己丰富的金石学的学识,与印艺很好地结合起来,不但把古玺艺术介绍于当代,同时将几百年来以烂铜印作为拟汉的专享标准给予了变革。他用光洁妍美的风姿,把汉印原来的面目重现于刀下,为后代寻索传统的玺印艺术,指出了坦阔的途径,并在长期的研求中,纳故吐新,创造了自己寓险绝于平正,峭拔而雄深的风格。 本书中的班孟坚《公孙宏传赞》、张平子《归田赋》、鲍明远《舞鹤赋》皆为名篇,可以直接进行临摹。
《清代篆书名家经典.邓石如.篆书千字文》由赵宏主编
《清代篆书名家经典.邓石如.篆书小窗幽记 怪石长松篆书册 石鼓文》由赵宏主编
四十多年前,沈从文先生教余簪笔抄书:将其草书书稿用毛笔誊录为行楷。先生称作“司书生”。及至“黑画展”事件发生,录事乃结束。先生赠余笔砚之外尚有“阿堵物”一封,以为誊录之“工资”。余力却之,因家父让我来学习,受益已多,岂可再由先生付费?切不可!先生即取出尘封之纸箱赠余,言此中乃旧存章草一箱,你当能辨识,“拿去玩玩吧”!余阅后感慨:先生纵览古今,用功如此,难怪作家荒芜赞道:“沈老的章草当世第1!”四十年后,余卸总编辑之琐役,遂将其满箱章草字片理出头绪,译出章草释文,删除草法相同者,仍存草书九千余字,中多古字,蔚为观止。观其特点:章草字头众多,书风和谐,既遵章草法书谨严之结构,又具隶书草书流畅活泼之笔法。明窗检阅,风貌一新。旋拟编纂成书,以期不负先生题写“章草字汇”之意也。而余读沈
钱沛云著的《钱沛云硬笔行书唐诗三百首》是一本练习钢笔行书的很好教材。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近几年,人们对于汉字的书写越来越引起重视。钱老师作为书法名家以及特级教师,对于硬笔书法的研究颇为丰富,本书选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较为广泛的《唐诗三百首》为书写内容。本书非常适合青少年练字,既能提高书法技能,又能欣赏名篇佳作。
《清代篆书名家经典.吴大澂.篆书夏小正墨迹 篆书临金文册》由赵宏主编
《清代篆书名家经典.王福庵.篆书说文部首》由赵宏主编
《等慈寺碑集字古诗》主要内容包括:登鹳雀楼、春晓、鹿柴、静夜思、古朗月行(节选)、塞下曲、寻隐者不遇、敕勒歌、咏柳、凉州词、出塞、芙蓉楼送辛渐、别董大、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等。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所谓法帖,就是传统法式,将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帖。《淳化阁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其中,收录汉章帝至唐19位帝王的书法,包括东晋明帝司马绍《墓次帖》、康帝司马岳《陆女郎帖》、哀帝司马不《中书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