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国书法大字典》汇集了从甲骨文开始至近代书家的各体书法单字5590个,入选书迹达70000余种,包括各种流派、各种变体,是中国历史书法名家精品的汇编。 本书在编纂中恪守实用性和完整性的原则,先立应收字表,再查所需之书迹,采用剪辑、复制、扫描、拍照后再版放大等办法进行搜集,务使表中之字一个不缺,力求字字四体俱全。在编辑体例上采用部首分类编排,加设汉字注音、繁简对照和汉语拼音索引,增强了其应用价值和实用功能。 作为一部供书法家与书法爱好者经常使用的工具书,本书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不仅为书法学习提供优秀的范本,同时也为研究书法的发展历史、艺术流派、书法技巧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行书大字典》收录3000多个现代汉语常用字作为字头,收录上起晋朝下至清末的历代书法家行书书例33000余个。 字头后附列相应的汉语拼音、繁体字、异体字以及简要释义。字头下汇集该字的名家行书书例,书例下方依次标注朝代、作者及出处。 全书采取横式排列,正文前有部首检字表,方便读者检索查阅,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书法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书法,自汉至晋,从南北朝到隋唐之际,已然发展到了精醇美好的顶巅,无论手迹或是石刻,都令人爱不释手。 书法的演变发展和兴衰更替、书写主题的变化及书法家的风格特点和文脉传承、帝王喜好风尚及当时社会思想形态对书法都产生各方面的影响,本书从书法艺术不同阶段的概述、代表书法家的作品介绍、解析,向读者展开了一条历史脉络清晰的书法艺术发展的详细介绍,便于读者轻松鸟瞰浩瀚的中国书法史。 其中,书法的不同形式,涉及甲骨文、碑贴、书法、书画题跋等,通过图解形式,配以精准的阐释,解读百余幅的书法史经典,图文资料独到经典,简约深刻,论述通俗而专业,适合读者轻松入手,亦可细品深读,深切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字典所收楷书,主要来自敦煌写经。为了方便读者的检阅和学习研究,对所选楷书,按年代先后顺序排列。为了能够完好地保存原作的风貌,本字典编纂时,采用了高科技制作技术。为了排版的方便,对原字作了适当的放大或缩小处理。 本字典共收单字头二千三百多个。单字头依照《汉语大字典》的部首排列。同部首的字依笔画多少为序,少的在前,多的在后。同笔画数的按起笔之形横、竖、撇、点、折为序依次排列。
《近代书法林品藻录》是书法名家王家葵先生书法评论作品,以司空图《诗品》为纲目,选出一百二十位1900-1999年间去世的书法家,根据其书法风格,人物性格,职业特点,归为二十四品,每品五人,前有小段序言,叙说甄选其人原由,及对此类特点的说明。接下来,每位书法家单独占一条目,每一条目由开篇、正文、图片三部分组成。开篇采用浅显文言,每一人物之末以“赞”总结;正文则用白话写成,文辞直白,观点鲜明,其内容或研究艺术流派,或介绍作品背景,或谈论相关掌故,但所有内容都与图片呼应;所选书法图例,来源慎重,首先排斥有争议或疑伪的作品,是作者精心选择的代表作。
《新编中国书法大字典》汇集了从甲骨文开始至近代书家的各体书法单字5590个,入选书迹达70000余种,包括各种流派、各种变体,是中国历史书法名家精品的汇编。 本书在编纂中恪守实用性和完整性的原则,先立应收字表,再查所需之书迹,采用剪辑、复制、扫描、拍照后再版放大等办法进行搜集,务使表中之字一个不缺,力求字字四体俱全。在编辑体例上采用部首分类编排,加设汉字注音、繁简对照和汉语拼音索引,增强了其应用价值和实用功能。 作为一部供书法家与书法爱好者经常使用的工具书,本书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不仅为书法学习提供优秀的范本,同时也为研究书法的发展历史、艺术流派、书法技巧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营造法式》一书,在内容上集我国传统建筑技术之大成,是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技术者的一部经典建筑类著作。本书流传至今版本众多,此次影印出版,底本选用的是故宫藏清初影宋钞本。此本几代建筑学家、版本学家对其进行过多次详细考证与校勘,认为其是《营造法式》一书存世的最善本。其中多处收录的内容、图样都是其他版本中未见的已佚内容。 故宫博物馆编的《营造法式(上下故宫博物院藏清初影宋抄本)(精)》以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利用近期新扫描设备采集的高清图像制版,以上下册精装形式出版,以利广大读者,特别是古建筑方向从业者和古籍爱好者案头查阅。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授权出版,抢先发售全本原大调频网精印,开本:21x31cm,布面书封,进口无涂层纸,经折装帧,《行穰帖》为唐代双钩廓填王羲之草书作品,笔画厚实,不显锋棱,有篆籀意味。字势一泻而下,体格开张,姿态多变。书法家及书法理论家陈振濂评说:“《行穰帖》留下了很真实的‘晋帖古法’‘魏晋笔法’的线条形态,其它反映出了真实可信的‘魏晋笔法’的本相来。”可见此帖之价值。
地处中原的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姓氏的主要发源地。据不完全统计,百家姓中前100个姓中有83个姓发源于河南,其他17个姓也多多少少与河南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近年来,“天地之中,老家河南”已成为河南对外宣传的响亮名片,列入国家中心城市的省会郑州目前正在依托每年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全力打造“中国姓氏之都”。以姓氏文化为凝聚的载体凝聚中华向心力,以根亲文化为聚合的载体聚合世界华人圈,为实现中原梦、中国梦凝聚力量——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好故事”唤醒“百家姓”的生命力,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初心与原点。此线装本《百家姓五体书法作品集》一函五册,旨在用另一种形式寻根问祖,光大姓氏文化;同时作为当代书法主题创作,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临摹对象。《百家姓五体书法作品集》
《古欢珍庆·赵熊金石题跋集》精选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终南印社名誉社长、当代金石题跋具有影响力的学者赵熊先生金石拓片题跋作品111幅,涉及吉金、碑志、古砖、古瓦等。全书以历史时期为脉络,内容包括商·周器24幅、春秋战国·秦器17幅、两汉·新莽器45幅、魏晋·南北朝器13幅、隋唐·宋器12幅。赵熊先生的金石题跋作品既有浓厚的传统韵味,又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蔡襄为“宋四家”之一,工正、行、草、隶书,又能飞白书,尝以散笔作草书,称为“散草”或“飞草”。《蔡襄手札精选》收录蔡襄手札作品二十余种,包括《荔枝谱》《大研帖》《澄心堂帖》《伏审帖》《暑热帖》《安道帖》《离都帖》《京居帖》《陶生帖》《远蒙帖》《谢郎帖》《山堂诗帖》《思咏帖》《蒙惠帖》《扈从帖》《纡回帖》等。此套书还有《文徵明小楷精选》《祝允明墨迹精选》《傅山墨迹精选》《王铎墨迹精选》等,内容上精选各家代表作品;制作上在保存作品原貌的基础上将图片去除底色,并附以释文;装帧上皆为仿古籍线装,一函一册,宣纸印刷。
《怀素书法大字典》是在《怀素全集》编辑的基础上,将怀素书法中的单字按照笔画顺序排列而成,便于查阅和检索。怀素书法以草书为主,体现了唐代草书发展历程中很好状态的艺术成就,但也因如此,怀素草书历来以难认难临著称,本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专业的学术素养,将怀素草书单字一一辨认,将怀素书法研究推进到新的高度。
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号石斋,江门市蓬江区白沙人(明属新会白沙里),世称“白沙先生”,明朝中期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诗人和书法家。他继承孔孟儒家思想,开明儒心学先河,创“江门学派”,有“圣代真儒”“岭南一人”之美誉。《陈献章书法精品集》此次出版,江门市博物馆倾尽馆藏陈献章作品,并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等重要博物馆合作,获得陈献章作品数字图档和学术支持。本书收录全国范围内陈献章的书法作品及碑拓130件左右,释文与图片对照,全面呈现陈献章书法艺术,以供读者研究学习,此次出版对大湾区文化建设、传承岭南文化和广府文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意义,具有出版的价值。
《中国简帛书法大字典》,在中国书法史上是部,不但把仅存的3000多个实用单字复活到8200多个单字,囊括了《新华字典》的所有文字,同时并重新考证8200多个单字的演变轨迹和源头,挑战千年隶书源于小篆的定论。提出一个源头两条脉络,西周金文为源头,篆书和隶书分别是金文的两条脉络,两个流向,终变为两种书法体系。《中国简帛书法大字典》是按《新华字典》里的文字顺序进行编排,同时囊括了《新华字典》里的全部文字,并对手编的8000多个汉字逐一考证,然后用简帛书法艺术重新创作。一字一页,加上拼音音节索引、部首检字表、前言、题拔等,共约6400页,初步拟定全套4册出版。本书为《中国简帛书法大字典》第四部,约1600页。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代表了宋代书法的优选成就,被称为宋四家。苏轼是宋代最有影响力的文人艺术家,其书法,远绍二王,近接颜真卿、柳公权、李邕、杨凝式诸家,结体笃实,笔墨润朗;黄庭坚书法则博采众长,结体中宫紧凑而外围宽博,用笔左右纵横,如摇双橹;米芾书法,得二王精髓,结体欹侧多姿,用笔八面出锋,变化多端,才情毕露;蔡襄书法则得力于二王、颜、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