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别署烟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传世墨迹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王铎是明末清初狂放书风的收尾者。王铎狂放书风对赵孟頫以来 温柔敦厚"的吴门书派审美体系构成了极大冲击,直接影响了清代书法的审美。本字典将王铎书法作品结集,以字头为单位编排,注明所选字迹出处,并附有拼音索引、笔画索引,方便检索。入选书迹均采自各大博物馆馆藏标准件作品,因此是真伪甄别、治学研究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书法爱好者查检字体的实用工具书和行草书临摹创作的范本。
文徵明(1470 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行书小楷。其书风温润秀劲,温文儒雅,是吴门书派的开创者。其书法研习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和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法度谨严、笔锋劲秀、体态端庄,风格清秀俊雅,传世墨迹有小楷《前后赤壁赋》《顾春潜图轴》《离骚经九歌册》;行书有《南窗记》《诗稿五种》《西苑诗》等。本字典将文徵明书法作品结集,以字头为单位编排,注明所选字迹出处,并附有拼音索引、笔画索引,方便检索。入选书迹均采自各大博物馆馆藏标准件作品,因此是真伪甄别、治学研究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书法爱好者查检字体的实用工具书和行草书临摹创作的范本。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隶书横幅、隶书节临韩仁碑、隶书五言联、隶书七言联、隶书五言联、隶书横匾等。
该书收录近3000个现代汉语常用字作为字头。字头处附列相应的拼音、繁体字、异体字以及简要释义。字头下汇集该字的名家隶书书例,书例下方依次标注朝代、作者及出处。全书采取横式排列,正文前有汉语拼音音节索引和笔画索引,方便读者检索查阅,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本书在吴让之篆刻作品基础上编辑整理而成,共收录吴让之篆刻作品字例五千八百四十六个,附吴让之篆刻作品一千四百零四方。本书篆刻字例下附有编号,以对应书后附录的篆刻作品,明确所收字例在原印中的具体位置,方便读者查检。本书的检索方式参照《新华字典》,采用拼音检索及笔画检索两种方式,供不同习惯的读者查阅。
本书是《中国砚文化》系列图书中的本,是把砚和相关活动上升到艺术理论高度的一种尝试,是传统砚文化的继续和深入。本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章节的内容:一、砚雕的历史、古代砚雕的流派及传承和发展;二、砚的基础知识,包括砚的构造、经典的砚式和传统砚式的主要要求;三、砚的制作,制作的前期准备、工艺流程以及如何包装;四、砚雕的艺术构成,艺术砚的设计与制作、不同类型的艺术砚的处理手法;五、相关砚雕的图片赏析。《砚雕》例证丰富,文字通俗,图片精美,全面介绍了砚雕历史、砚雕知识与砚雕技艺,兼具知识性与实用性,对砚雕工作者、砚台爱好、收藏与研究者具有参考价值。
《颜氏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园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或称《颜惟贞家庙碑》。颜真卿撰并书,李阳冰篆额。唐建中元年(七八〇)立于长安颜氏家庙中。篆额三行六字“颜氏家庙之碑”。碑文四面环刻,碑高三百三十八厘米,宽一百七十六厘米。前后皆二十四行,行四十七字;碑侧宽四十厘米,各六行,行五十二字。碑阴额有斋室小记,十行,共九字。原碑今存西安碑林。为颜真卿楷书代表作。本次选用之本为朵云轩所藏清初精拓本,碑阴斋室小记系其它旧本补配,宋人题记二则亦旧拓本补人。整幅为朵云轩所藏,百年前旧拓。均为首次原色全本影印。
西泠印社印谱藏珍图书依托西泠印社大量的社藏印谱,选择优代表性的人物,遴选他们印中精品,分册出版,为广大篆刻爱好者提供学习篆刻艺术的优良范本。本册西泠四家印谱包括丁敬,蒋仁,黄易,奚冈四位浙派篆刻大家的作品,共计400于方。丁敬钱塘人,文学家,金石学家,工诗善画,篆刻上追秦汉,对文彭,何震,苏宣等他家,兼收并蓄,博取所长,敢于创新,有自己独特风格,为浙派篆刻的始祖。蒋仁,工书法‘篆刻,诗文清雅脱俗。篆刻师法丁敬,古拙浑朴,苍劲婀娜,通六书,不失天趣,赵之谦评他的作品为西泠四家中的逸品。黄易,精华篆刻,金石学,山水笔墨清雅。篆刻早年取法丁敬,精研秦汉,能独出已意。丁敬评价他的作品将来能继我而起的一定是,小松也。奚冈,精华篆刻善书法,山水花卉清润超逸,得香广,南田法韵。篆刻初学浙’皖
《中国草书字谱》为书法字谱类工具书,建立首文字13000余字及历代名家草书计5万余字。《中国草书字谱》将汉、魏、晋、唐、宋、元、明、清及近代300多位书家所书的有特点的范字汇集在一起,从中遴选的范字集结成书,是收入首文字和范字最多的一本草书字谱,可以说是一部草书字库,也是一部草书字型字典。 《中国草书字谱》共1300多页,编有凡例、“部首索引表”、“笔画检字表”,而且每页都有本页的首文索引,具有查阅便捷的特点。书中还配有《历代碑帖一览表》,是一本极具实用价值的书法工具书。
《剪映真传:88招玩转短视频剪辑》基于手机视频编辑剪辑软件剪映(移动端)编写而成,旨在帮助读者学习如何在手机上进行视频剪辑,并创作出满意的短视频。本书教学方法基于实践,全书没有过多的枯燥理论,力求内容简洁易懂、实用性强。全书分为3篇共13章,以88个实战案例技巧,全面覆盖剪映移动端的各项剪辑功能,从基础入门到进阶应用,让读者从新手变成剪辑高手。 第1章~第4章为软件基础篇,详细介绍剪映移动端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素材基本处理、文本、音乐音效等使用方法;第5章~第12章为软件进阶篇,详细介绍剪映剪辑进阶知识,包括剪映中调色、关键帧、画中画、蒙版、混合模式、各类转场、抠像、特效、变速等功能的组合使用方法;第13章为案例实战篇,结合前12章所介绍的剪映剪辑方法和技巧,分享18个热门短视频实操案例。另外,本书
本书是我社品牌图书《中国名砚》系列之一,专题介绍辽宁省本溪砚台的历史沿革及其文化特色,书中系统介绍辽砚砚石的分布及主要矿坑;辽砚的石色,石质及石病;辽砚雕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当代辽砚生产概况以及辽砚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辽砚》是一部十分不错的专著。书中十分详细的解说了辽砚的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和典故,较其他的专业类读书,添加了更多的趣味性,更容易使读者融入其中。另外书中所列的石品,膘皮,石色等与兆砚的相关基础知识也很全面,可读性较强。
黄牧甫(一八四九至一九〇八),安徽黟县人,原名士陵,字牧甫,亦作穆甫、穆父,后以字行。晚年别署黟山人、倦叟、倦游窠主。其父博雅能义,著存《竹瑞堂集》。 黄牧甫在篆刻艺术方面的成就,主要是不为明清流派所束缚,虽遍学各家,但入而能出,他以自己丰富的金石学的学识,与印艺很好地结合起来,不但把古玺艺术介绍于当代,同时将几百年来以烂铜印作为拟汉的专享标准给予了变革。他用光洁妍美的风姿,把汉印原来的面目重现于刀下,为后代寻索传统的玺印艺术,指出了坦阔的途径,并在长期的研求中,纳故吐新,创造了自己寓险绝于平正,峭拔而雄深的风格。 本书中的班孟坚《公孙宏传赞》、张平子《归田赋》、鲍明远《舞鹤赋》皆为名篇,可以直接进行临摹。
本书是“书法高考指南”中的一册,全书以楷书经典《雁塔圣教序》为学习对象,紧紧围绕书法高考的要求进行学习梳理和有针对性的练习,且提供详细的书法高考真题和信息并进行深入分析,给出建议。本书对每年约3万人之众的书法高考考生很有帮助。
流沙河先生乃蜀中大才,集现代诗人、老派文人、旧学通家于一身。老先生在成都某茶楼讲《诗经》、说《庄子》、解汉字的场面一度火爆,俨然网红。 其实,最能体现流沙河先生才华与学养的是他的绝活手书楹联。他的书法,弱美典丽,瘦劲挺拔,俊朗风流,潇洒出尘;他的楹联,对仗工整,平仄押韵,古今搭配,雅俗共赏,出人意表又合情合理,上下映照则妙趣横生。 流沙河先生夫人吴茂华女史把先生创作的几百幅手书楹联做了甄选,并按“读痛快书”“观灿烂星”“做蝴蝶梦”“哭笑成诗”“好古敏求”分成五辑,并增附录,遂成此书。其中不少楹联附有《拙联丛话》,乃先生对楹联的解读,篇幅短巧且涉笔成趣,引人入胜。 忙碌而焦躁的当今国人有空闲览,或有澡雪精神、安顿身心之功效。
本书选取于右任先生手书,籍录成册,于右任多才,是诗人,也是书法大师。他尤擅 草书 ,被誉为 当代草圣 。1932年于右任发起成立草书研究社,创办《草书月刊》。他将篆、隶、草法入行楷,独辟蹊径,中年变法,专攻草书,参以魏碑笔意,自成一家。本书的出版,便于书法爱好者学习临摹,具有较高出版价值。
韩天雍编著的《三笔三迹(修订本)》修订增加了空海《金刚般若经解题残卷》《大日经开题》《孙过庭书谱断简》《篆隶千字文断简》《益田池碑铭断简》《弘法大师请来目录》《遍照发挥性灵集》卷第五断简;最澄《入唐牒》;小野道风《玉泉帖》和《三体白氏诗卷》及《圆珍赠法印大和尚位并智证大师谥号敕书》;藤原行成的《本能寺切》《白氏文集》卷第六十三断简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他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而且位居“宋四家”之首。苏轼“尚意”的书法审美观念,大胆创新的精神和自然洒脱的书法风格,对当时和后世的书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隶书字典》 吉林文史出版社多年来致力于书法工具书的研发,现在读者看到的这套实用书法工具书,是我们在多年研发的基础上,统一规划,由书法篆刻专家精心增补编订的。它们包括:楷书、行书、草书、隶书、汉印、篆刻、正反篆刻和五体书法八种,主要读者对象是书法篆刻爱好者和研习者。尤其是为了照顾初学者的入门,在字型和例字的选择上,都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比较,把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收入书中。考虑到这套书的实用性,我们在字数总量上征求了专家的意见,保证每一本书都可以充分满足书法篆刻爱好者的需求。同时在编排上,也尽量做到美观大方、简洁实用。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让广大读者满意和认可,也恳请专家和读者对这套书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再修订时做得尽善尽美。 本套丛书还包括《楷书字典》、《汉印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