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有一(1916-1985)是20世纪下半叶日本杰出的书法艺术家,被誉为日本战后现代艺术的代表人物。井上有一自称“书鬼”,为书法倾其一生,朝斯夕斯、念兹在兹。他探研着诸多超常规的创作形式, 终开拓出自成一派的书法世界。
本套装包括“草书经典欣赏与临写系列”共五本书:《张旭草书〈古诗四帖>欣赏与临写》;《王铎草书〈唐诗九首>欣赏与临写》;《***草书〈古诗十首>欣赏与临写》;《黄庭坚草书〈诸上座帖>欣赏与临写》;《怀素草书〈自叙帖>欣赏与临写》。 丛书讲述了草书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介绍了张旭、怀素、王铎、黄庭坚、***这五位*有代表性的草书家的生平和草书风格,分析了其各自草书代表作品的艺术特点,并运用“三米格草书经典临写方法”,详细解析并示范临写,为广大书法爱好提供了系统、专业的草书经典学习资料。 丛书可以帮助书法爱好者加强书法知识、提高书写技巧,亦可作为一般读者了解书法史和代表书家的普及读物。
本书原则上按照字体来编写王羲之书法作品之序列。首先为小楷,其次为行书,复次为草书,最后为集王字书法作品。全部作品之后,附以各帖之简要文字说明。 本书将传世王义之书法作品之墨迹(草原本)归为一类,旨在突显墨迹(摹本)对于研究王书之重要,并且将墨迹(摹本)与刻本并观,意在体现二者之差异。 本书所依据之认错 本主要为宋刻法帖。少量作品取自明清所刻法帖。 王书大都散见于各从帖中。本书择要将部分刻本不同之作品置于一处,以资互校。 王书一帖多名现象甚为普通。本书采用较通行之称谓,另交其别称归入作品说明部分。 王书中个别文字之释文向来说法不一。本书则选用相对合理、流行较广之说。有的文字辨读不出来。待考。
《章草傅贴》乃《章草大典》之姐妹篇。《章草大典》付梓於中州古籍出版社后,深得书界同道厚爱,甚感欣慰,未及半截即有多位画家建议将《章草大典》所用原始资料与《章草大典》配套印行。本书各件作品中皆係历史存在,虽非全在典型神妙之列,然不可否認,纵有箇别不足为範者,亦可示章草在其发展过程中之某种流燮,作为世人之研究材料。每种书體从发育到定型并发展另一书體,均有一个过程。在其过渡期,必有一些中介面目作品出发,使人难以定其歸属。
榜书,古曰“署书”,又称“擘窠大字”。榜书作品,需用大笔书就,以臂力或全身之力而为之,其字型较大、点画粗壮、雄浑凝重、笔力遒劲,气势恢宏,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书法艺术在中国源远流长,至今仍然十分盛行。在书法艺术中,榜书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门类。《卢中南榜书临摹范本/榜书临摹范本丛书》旨在提供给广大榜书爱好者临摹学习;同时可供城乡社区文化干部在组织社区家庭书法活动中使用。我们通过出版此书,努力做到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于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书法教学活动中。
本书为“精准医学出版工程·精准预防诊断系列”图书之一。本书以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系统阐述了在孕前和产前两个阶段如何对遗传病进行精准诊断,以降低遗传病患儿的出生。首先,从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的孕前和产前两个阶段出发,阐述了不同遗传学技术、影像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在染色体病、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和单基因病等不同种类遗传病的孕前和产前检测中的作用与意义;其次,重点阐述了各种技术检测结果的判读与遗传咨询,并通过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本书旨在提升临床医师对检测结果进行精准判读和合理遗传咨询的能力,以保证孕前和产前两个阶段遗传病防控的工作质量,为临床医师的实践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中国书法全集.31,隋唐五代编.写经写本卷》由刘正成主编
本文集是作者近十几年研究吴门篆刻史论的专题论述,共18篇,是 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的结项成果及中期与前期研究所得。论文分别以有影响的吴门篆刻家或印学活动为主线,以吴门区域经济文化、文学书画艺术的发展为背景,专题阐述吴门篆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生态、吴门篆刻流派及其影响,以及吴门印论家及其印学思想等,力求挖掘 多的真实史料,澄清一些悬疑问题,以全面展示吴门篆刻艺术与印文化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及个中发展规律。其中有关于印谱、印论的综合剖析,亦有对顾苓、林皋、杨澥等印人的交游考察,详略各宜。
陈三立的巨大声名为诗名、文名所掩,以往研究多侧重其诗文成就,而忽略了其书法墨迹的价值。此次刘经富先生将积二十余年搜集到的陈三立书法墨迹予以整理研究出版。《陈三立墨迹选》为“义宁陈氏文献史料丛书”之一种,书稿遴选陈三立墨迹380余幅,释读之外兼有按语与笺注,具有多重学术价值,利于推动陈三立研究。
上海图书馆编的《崔敬邕墓志(10周年珍藏版共2册)(精)》是“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系列之一。 《崔敬邕墓志》作于北魏时期,清康熙间出土,后原石下落不明。墓志刀笔势出自然,开宕拙朴,寓谨严于奇逸,深为清代以来书家所重。此次影印上海图书馆藏藏本,系浓淡墨拓拼合本,属初拓。附王士祯致朱彝尊手札一通,述借阅此志之事,又有费念慈、端方、罗振玉、蒋祖诒等题跋,熊希龄、杨守敬、吴湖帆等观款。
欧阳询所书《九成宫醴泉铭》,为千古楷书极则,后世推为正书 。其碑铭之书体文字,又 因镌刻刀法传神,故历代搜求拓本者众,至捶拓过多。明初以后,字已渐细瘦不均,多有漫漶,又屡经剔挖,后期只徒存字形,若两碑所出。故而宋代未剜改的原书体拓本,为世所重。乾隆至道光间曾为苏州书法家施少谷、施稻香父子递藏。稻香道光丁酉重加装褫,恭请友人张培敦册末题跋。民国以来又得张伯英、孟昭臣、启功等诸家赏鉴,为之题写书签。本书《宋拓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拓工极精,涂描甚少。历数百年,墨色愈古而锋鎩愈新,字口肥润,神采焕发,诚乃宋拓《九成宫》之上品。对金石赏鉴者与书法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的出版都有很大参考与学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