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书要录》是唐代张彦远纂辑的一部书法文献著作,全书共十卷,收录东汉至唐代论述书法文章三十八篇、二王书札四百五十八帖,基本囊括了这个时段 价值的相关文献,采摭繁富,去取精严,《四库全书总目》 评价称“汉以来佚文绪论,多赖以存”。本书开汇编历朝书法文献之先河,是古籍中书法这一类 重要、 基础的典籍,其中篇什,不仅屡见后人称述征引,还编入《墨池编》、《书苑菁华》等多种古籍,《述书赋》、《书断》等篇还各有别本单行,可见其影响深远,深受后世学者重视。 然而本书行世的刊本,错漏较多,傅增湘跋语称“古来竟无善本”,历 很少有人做本书的校勘工作,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点校本,也存在取校版本少、校勘不精、标点多误等问题,有必要重新进行全面整理, 首要者,莫过于给读者提供可靠的阅读文本。 刘石教授精于古
黄庭坚是北宋有名文学家、书法家,他善为文章,长于写诗,尤以擅长书法著称。其楷体字势开张,笔力刚劲;草体盘曲迴旋,变化无方,被誉为北宋四大书家之一。黄庭坚书法具有的特殊魅力,他在运笔、结构等方面更变古法
本书稿收录刘一虎书写的小楷作品——宋词三百首。 所书字体融楷体与魏隶于一体,自成风格,且结构严谨,字字平稳,骨力遒劲,棱角峥嵘,书风清秀,凸显出一种其特有的独到且浑然去雕饰的朴实素雅之美。本书的出版,既可供广大读者诵读宋词之用,亦可作书法爱好者欣赏与临帖之用。
本书是吴玉如先生用魏碑体书写的《千字文》,该作品曾于一九八六年六月以《迂叟魏书千文》为书名出版过,至今罄二十多年。此版原迹于“”中丢失,很是遗憾,为满足诸多书法爱好者的需求,故以《吴玉如魏书千字文》为
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书画双绝的艺术大师。其书法兼有晋人风度翩翩的韵味、宋人不为法缚的个性、唐人优入法度的细润,从以画入书的角度,以篆入行草,外柔内刚,藏巧于拙,不加修饰肃穆又质朴。八大山人善用淡墨秃
朱时华编著的《典亮新时代(朱时华书法作品集锦)》选取了近年来关于治国理政用典名句共计186条,依内容归纳为敬民篇、为政篇、立德篇、修身篇、笃行篇、劝学篇、任贤篇、天下篇、廉政篇、信念篇、创新篇、法治篇、辩证篇和文学篇等十四个类别,并附以典故的出处和释文。 集锦内容丰富,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不仅再现了这些名句的内容,也融入了书写者的学习和理解。为广大干部和群众学习领会这些名句提供了一本好书。
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著的《研山铭/中国历代经典碑帖》是从中国书法史上精选出的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历代经典碑帖,采用了仿真印刷技术,可能地还原作品的原貌印制而成。《研山铭/中国历代经典碑帖》适合高中低各水平的书法学习者研习,实为学习书法不可多得的范本。
本画册是精选仇英脍炙人口、市面罕见的经典山水作品,为求再现完整原作风貌,拼接成巨幅条幅,让读者更清晰地领略沈周绘画艺术的精妙。画册中图片精美,技法严谨秀丽,用笔沉着稳练,内藏筋骨,填补了沈周市面高清绘画作品的空白。
本书稿收录刘一虎书写的小楷作品——宋词三百首。所书字体融楷体与魏隶于一体,自成风格,且结构严谨,字字平稳,骨力遒劲,棱角峥嵘,书风清秀,凸显出一种其特有的独到且浑然去雕饰的朴实素雅之美。本书的出版,既可供广大读者诵读宋词之用,亦可作书法爱好者欣赏与临帖之用。
《千字文》是南朝梁周兴嗣撰的中国古代蒙学课本,拓取王羲之遗书不同的字一千个,编为四言韵语,叙述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它不仅是一部脉络清晰、语言凝练的启蒙教材,也被看作是学习书法的范本,名人书写而传世者很多。智永为王羲之七世孙,所书《真草千字文》现存有墨迹本及关中刻本。本书选取墨迹本。真、草两体,便于初学者诵读、识字。其楷书法度谨严,一丝不苟;草书各字分立,运笔精熟,飘逸中犹存古意。 此书代表了隋代南书的温雅之风,温润秀劲兼而有之,继承并总结了“二王”正草两体的结体、章法,从体法上确立了它的范本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