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仅五星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1折-6折6折-6.9折
筛选:
    • 焦菊隐与《龙须沟》
    •   ( 113 条评论 )
    • 焦菊隐等 /2020-08-16/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 话剧《龙须沟》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由老舍先生原著,焦菊隐先生改编并导演的*部歌颂共产党建设新北京、得民心、顺民意的优秀剧作。此剧奠定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充满京味儿的新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展现了中国话剧的独特魅力,上演之初即受到*、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至今70年长演不衰,已经成为中国话剧的不朽经典。为了迎接建党100周年,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整理了1951年《龙须沟》原始舞台本,与焦菊隐先生关于创作导演这部剧作的构思体会、人物分析,同工作人员的通信等文章以及曾参与该剧首演的郑榕、李滨等老艺术家和现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任鸣的纪念文章结集出版,不仅是对北京沧桑巨变的回顾,更对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的礼赞。 由老舍先生原著,经焦菊隐先生改编的1951年《龙须沟》原始舞台本遗失了几十年,

    • ¥46.2 ¥68 折扣:6.8折
    • 导演艺术讲话
    •   ( 24 条评论 )
    • [俄] 尼·戈尔恰科夫 著,夏立民 译 /2020-06-01/ 中国戏剧出版社
    • 从延安鲁艺的源起,到新世纪的腾飞:从轰轰烈烈的抗日文艺宣传,到百老汇经典音乐剧的华丽演绎:七十多年的办学历程,几代人的薪火相传,铸就了今天的中央戏剧学院 中国戏剧影视艺术人才的摇篮、中国戏剧艺术的学术带领者和世界戏剧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一员。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在构建学科建设机制、推进学术研究的同时,时刻在思考着如何根据时代赋予的使命和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将学术前瞻性体现在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储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引导他们运用全新的视角思考与实践。近年来,在国际化办学思路的指引下,学院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搭建起多层次的学术研究平台,有效带动了一批科研成果的涌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全面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教学理论的创新,将成熟的学

    • ¥34 ¥68 折扣:5折
    • 中国话剧的诗化传统
    •   ( 97 条评论 )
    • 田本相 /2021-01-11/ 中国戏剧出版社
    • 本书是田本相先生主编的一本学术专著,参与者大多是中国话剧界的非常不错学者。中国话剧的诗化传统这一提法是田本相先生的创新,且被学界认可。中国话剧的诗化传统这一研究成果,会让我们看到中国话剧必然会走向一条民族的道路,也是能使中国话剧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路。该书梳理工作很扎实,在某些方面弥补了国内同类研究的不足。

    • ¥64 ¥128 折扣:5折
    • 上海抗战时期的话剧
    •   ( 199 条评论 )
    • 邵迎建 著 /2012-01-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话剧在抗战时期的繁荣,在中国话剧发展史上是空前的。抗战需要话剧,话剧也在抗战中得到了发展,并逐步走向了成熟。《上海抗战时期的话剧》由邵迎建所著,抗战戏剧的创作与发展道路仍对今后的戏剧创作具有着一种启示与借鉴作用。

    • ¥28.2 ¥35 折扣:8.1折
    • 正红旗下
    •   ( 32 条评论 )
    • 李龙云 醉 /2015-09-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腊月二十三的傍晚,在祭灶的欢歌和旗兵巡城乐曲声中,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了。筹办小孩“洗三”的喜庆氛围,依然难掩捉襟见肘的生活困苦和一众亲戚的闲散劲儿。大厦将倾的悲凉挽歌自此贯穿全剧始终。剧中,善良的老舍一家人,昏聩无能的大舅、大姐公公和大姐夫,专横糊涂的姑母、大姐婆婆,还有精明的福海表哥和刚正的多二爷,一一亮相。他们满口京片子,不仅再现1900年庚子年的历史风云,北京式的幽默语言,融入其间的“四板腔”、“流水板”、“农民乐”等唱腔歌舞则彰显了北京曲剧的特色

    • ¥20.1 ¥25 折扣:8折
    • 话剧的足迹——读剧札记
    •   ( 60 条评论 )
    • 胡可 /2017-07-01/ 人民出版社
    • 《话剧的足迹--读剧札记》是我国*名戏剧 作家和文学评论家胡可的读剧札记,作者从抗日战争 时期开始即在延安和根据地从事戏剧创作和戏剧作品 的评论工作,从1940年一直持续到1966年 文革 开 始。很多作品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受到广大观众和戏 剧界同仁的好评。改革开放后,作者曾任解放军总政 治部文化部副部长、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和中国戏剧 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多年以来始终笔耕不辍。本书稿 从其戏剧评论中精选出几十篇读剧杂记,读者从中可 以领会到老一辈戏剧家深厚的戏剧理论造诣。

    • ¥17.1 ¥38 折扣:4.5折
    • 当代中国话剧思考
    •   ( 55 条评论 )
    • 景小勇 编 /2019-04-01/ 中国戏剧出版社
    • 《当代中国话剧思考/中国国家话剧院艺术丛书》是一部关于当代中国话剧研讨会的多人论文集,根据《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主题论坛》上专家学者们的发言和研究成果,集结成稿,并作为相关项目上报文化部。全书收录了当代我国话剧界多位专家学者和评论家的论文著述,对当代中国话剧艺术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加强话剧创作的人民性,进一步提升中国话剧的原创能力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 ¥49 ¥98 折扣:5折
    • 中国当代戏剧演出作品分析教程
    •   ( 348 条评论 )
    • 杨硕李珊黄凯王婷婷 /2020-08-21/ 中国戏剧出版社
    • 本书选择的戏剧演出囊括了当代中国戏剧演出中*代表性的作品;这本教材所选择的作品的导演代表了中国当代戏剧不同时代,不同风格导演艺术创作的*水准。教材中对每一部戏剧作品的分析将从对文本的读解与处理、导演构思、导演风格、视觉创作、听觉创作、创新精神等多方面开展,分析内容较为丰富、全面。

    • ¥49 ¥98 折扣:5折
    • 中国话剧艺术史(全九册)
    •   ( 104 条评论 )
    • 田本相 主编 /2016-05-01/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 中国话剧百年的五大成就 话剧,本来是西方的剧种。它伴随着近代世界文化交流的潮流,以及中国人民追求民主科学、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传入中国。百年来,中国话剧走过了曲折而艰难的历程,尽管当前的话剧处于一个转折的时期,低迷徘徊;但是,当我们回顾百年中国话剧之际,我们依然感到骄傲,为它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自豪。 我把中国话剧的成就归纳为五点,称之为 五大成就 : (一)话剧作为舶来品,中国人把它吸纳过来,经过创造性地转化,不但使之成为中国的民族的话剧,而且发展成为全国的一大剧种,在中国建构了一个遍布全国的话剧体系。无疑,这充分表现出中国人的诗性智慧和文化开放的精神。 (二)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浪潮中,中国话剧界的先辈,*初是把话剧作为救国救民、启迪民智、唤醒民众的工具引

    • ¥570 ¥760 折扣:7.5折
    • 提问李少白-摄影家的思考与创作【达额立减】
    •   ( 1 条评论 )
    • 李少白,何星,张震 著 /2009-10-01/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摄影不仅仅是使用相机去记录身边的点点滴滴,更多的时候则是要使用相机去发现和记录我们身边那些“看不见”的影像。本书作者李少白先生恰恰是善于发现和捕捉这种“看不见”的影像的摄影家。本书在讲解过程中采用新颖的问答形式和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了枯燥的摄影基本技术,全面细致地解答了广大摄影爱好者在拍摄中可能遇到的诸多问题。在讲解一些基本的拍摄技法,如构图、用光以及各类主题应怎样拍摄等基本要素的同时,对摄影过程中应该如何观察和思考,如何以摄影家的眼光判断摄影作品成功与否等方面阐述了独到的见解。全文从始至终贯穿了李少白先生多年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创作之道,通过摄影家对各种问题的分析,使读者对摄影的认识从只是简单的记录升华到艺术创作的阶段,并在作品中详细描述了如何将其他的艺术形式与摄影相结合的方法

    • ¥27.5 ¥69 折扣:4折
    • 曹禺“弥留之际”的诗意独白:话剧《弥留之际》排演与教学
    •   ( 24 条评论 )
    • 张荔 /2016-05-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本书稿记录了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二级教授王延松在该校导演话剧《弥留之际》的舞台创作和排练教学的全过程,其全方位戏剧教学理念、排练全景和教学反馈贯穿全书。本书稿重点在于阐述这次排演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不同,即,整个排演带有很强的学术性和实验性;王延松导演有计划地针对当下戏剧教育与教学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探索和实验;并通过实现剧组的功能,使剧组的每位师生都在激活的状态中,释放能量,完成了全方位立体化教学实验。同时,该剧以中国戏剧家曹禺弥留之际的灵魂独白探问了现代中国人的灵魂,同时与当下时代与人心深度对话。

    • ¥46.2 ¥66 折扣:7折
    • 初期职业话剧史料(民国早期戏剧文献书系二)
    •   ( 76 条评论 )
    • 朱双云 原著 赵骥 校勘 /2015-04-20/ 文汇出版社
    • 朱双云1942年在重庆独立出版社出版的《初期职业话剧史料》,是我国*早的一本有关职业话剧团体演出的史料文献,出版至今,未曾再版过,是今天不可多得的珍贵的早期职业话剧史料。但由于时代的久远,原书破损严重,本次出版利用各图书馆的馆藏,对全书进行了刊误和史料的补订,重新予以校点,使全书完整的面貌得以保存。

    • ¥11.7 ¥26 折扣:4.5折
    • 中国话剧史(三联书店签章版)
    •   ( 144 条评论 )
    • 宋宝珍 /2013-08-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中国话剧已经具有逾百年的历史,话剧本来是西方的戏剧品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西方列强以武力攻破大清国门之后,伴随着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被中国人引进的西方艺术形式,这种艺术被中国人不断地吸收和改造,从而实现了创造性的转变。 《中国艺术学大系:中国话剧史》旨在对话剧艺术的百余年历史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梳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话剧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剧作家和剧作,有些剧作作为足以流传后世的经典,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乃至中国现代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艺术学大系:中国话剧史》既有对过往的戏剧历史如文明戏、爱美剧、无产阶级戏剧、抗战戏剧、建国后17年的戏剧的全新总结,也有对新时期以来话剧发展现状的考察与阐述。从话剧文本、导表演方法,到戏剧理论思潮、舞台

    • ¥53.2 ¥65 折扣:8.2折
    • 文化融合视野中的赖声川戏剧
    •   ( 37 条评论 )
    • 胡明华 著 /2020-07-01/ 中国戏剧出版社
    • 《文化融合视野中的赖声川戏剧》主要从东西文化融合以及两岸文化融合的视野,通过对赖声川主题意蕴深刻、艺术风格多变的原创戏剧作品的深入细致分析,探讨其创作背后的核心思想价值观与重要的东西方戏剧文化资源,并概括其独特的复调性戏剧结构,以及赖声川自由灵活地运用多种舞台表现手法追求观演融合的戏剧剧场性特征。

    • ¥54 ¥108 折扣:5折
    • 激情在这里燃烧——老话剧的舞台辉煌
    •   ( 11 条评论 )
    • 王雷王冠群徐慧 著 /2015-01-01/ 安徽文艺出版社
    • 《一只马蜂》作于1923年,剧作的主旨在于批判守旧思想,宣扬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但和当时同类题材不同的是,作者以一种轻松、幽默、含蓄的风格表现戏剧的主题。剧中以吉先生、余小姐为代表的新思想和以吉老太太为代表的保守思想是完全对立的。但作者没有让双方直接交锋,而是通过前者的机智应付达到矛盾的解决,而喜剧气息则表现在守旧的老太太用尽心机却*终被新一代年轻人用智慧所战胜。吉老太太表面上声称自己开明,内心却想阻挠儿子吉先生和余小姐的爱情,于是以关心的姿态想将余小姐介绍给别人。吉先生则在母亲面前不动声色,私底下却加紧了对余小姐的进攻。余小姐本来思想开放,但在吉老太太面前却故作保守,一面答应吉老太太做媒的请求,另一面却坚信她与吉先生的情感将难以动摇。剧情就在这种真真假假的互相欺骗中展开。新

    • ¥9.7 ¥13 折扣:7.5折
    • 中国话剧艺术通史(共三卷)
    •   ( 490 条评论 )
    • 田本相 著 /2008-06-01/ 山西教育出版社
    • 从20世纪初部分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社在日本东京成功演出《黑奴吁天录》算起,中国现代话剧已经走过了整整100年,在这100年问,话剧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仅诞生了曹禺、欧阳予倩、夏衍、田汉等伟大的话剧作家,而且涌现出了《雷雨》、《日出》、《上海屋檐下》、《茶馆》等震撼人心的优秀剧作。尤其是进入文学艺术的新时期以来,在众多戏剧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话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人才辈出,戏剧舞台上真正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与蓬勃开展的话剧活动相呼应,理论界对于百年中国话剧发展历史的总结与检讨也日益展开,人们试图通过梳理与回望,把握中国话剧在整整l00年的时间里跳动的脉搏,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同时,给未来留下可借鉴的启示。这部《中国

    • ¥115.3 ¥186 折扣:6.2折
    • 大众文化语境下的上海职业话剧
    •   ( 52 条评论 )
    • 李涛 著 /2011-10-01/ 上海书店出版社
    • 李涛编著的《大众文化语境下的上海职业话剧(1937-1945)》分四部分:部分对上海话剧成为大众文化产品的政治、经济背景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对上海职业话剧的商业化特征及生产机制进行分析,特别指出传媒在这一进程中的特殊作用;第三部分进一步分析了上海职业话剧在审美趣味上对市民心理的迎合,并客观指出其得失;第四部分从剧院、剧团、剧评三个方面提出论点,认为上海职业话剧具有公共领域的特征。

    • ¥16.9 ¥38 折扣:4.4折
    • 中国百年话剧史述
    •   ( 105 条评论 )
    • 田本相宋宝珍 著 /2013-08-01/ 辽宁教育出版社
    • 《中国百年话剧史述》叙述了中国话剧的诞生、演变、发展的历程。从16世纪中国人次目睹了西洋戏剧到20世纪初中西文化大碰撞催促了中国新剧的诞生,从1907年的部完整的中国话剧《黑奴吁天录》到新时期的话剧舞台,时间跨度逾300年。把中国话剧的历史作为一门综合艺术的发展历史加以研究和描述,即把话剧文学、话剧运动、舞台艺术、导演艺术和表演艺术纳入话剧历史的范围。把话剧作为综合艺术的整体发展的历史给予考察和评估。对中国话剧的历史发展理出了一些线索,揭示了一些有规律性的内涵。反映了中国话剧史学的研究的进展。对中国百年话剧发展作了一次历史的总结。

    • ¥90 ¥120 折扣:7.5折
    • 话剧史话
    •   ( 195 条评论 )
    • 梁淑安著 /2011-08-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梁淑安编著的《话剧史话》讲述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急遮的变化,中国文学进入了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期,戏剧也不例外。清王朝长久闭锁的国门被列强以武力强行打开以后,东西方的交往日益频繁。当“泰西新声共太平洋澎湃而来”的时候,中国的传统戏剧舞台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强烈冲击。从此一种新式的、能够更好地表现现代民众生活的戏剧形式出现在了中国的戏剧舞台上,并逐渐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话剧史话》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

    • ¥10.2 ¥15 折扣:6.8折
    • 于是之漫笔
    •   ( 400 条评论 )
    • 于是之 /2017-02-01/ 作家出版社
    • 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先生的 散文漫笔 精选,由著名戏剧评论家童道明先生编选,还附有诸多评论家表演艺术家演员写的关于于老的文章。另附有多幅首次公开的珍贵照片。

    • ¥31.5 ¥42 折扣:7.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