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2星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1折-6折6折-6.9折
筛选:
    • 北京人艺演员谈表演
    •   ( 204 条评论 )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 /2022-06-01/ 中国文联出版社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作为中国话剧艺术的殿堂,在2022年迎来了建院70周年。70年来,北京人艺走过了一条守正创新、开拓进取的艺术道路,留下了一大批优秀的戏剧剧目,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北京人艺演剧学派,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编剧、导演、表演艺术家与舞美艺术家,形成了北京人艺鲜明的特色和宝贵的艺术传统。在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之际。推出本书,既表达对献身话剧艺术家的崇高敬意,也为戏剧表演者及从事表演的爱好者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更为话剧表演艺术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该书记录了16位表演艺术家的访谈,他们有老一辈的艺术家,如于是之,英若诚,蓝天野等,也有当红艺术家,如濮存昕,冯远征,徐帆等,通过他们多年的演艺生涯及人生感悟,向读者展示了北京人艺70年的辉煌和灿烂。

    • ¥44.1 ¥98 折扣:4.5折
    • 焦菊隐与《龙须沟》
    •   ( 113 条评论 )
    • 焦菊隐等 /2020-08-16/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 话剧《龙须沟》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由老舍先生原著,焦菊隐先生改编并导演的*部歌颂共产党建设新北京、得民心、顺民意的优秀剧作。此剧奠定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充满京味儿的新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展现了中国话剧的独特魅力,上演之初即受到*、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至今70年长演不衰,已经成为中国话剧的不朽经典。为了迎接建党100周年,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整理了1951年《龙须沟》原始舞台本,与焦菊隐先生关于创作导演这部剧作的构思体会、人物分析,同工作人员的通信等文章以及曾参与该剧首演的郑榕、李滨等老艺术家和现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任鸣的纪念文章结集出版,不仅是对北京沧桑巨变的回顾,更对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的礼赞。 由老舍先生原著,经焦菊隐先生改编的1951年《龙须沟》原始舞台本遗失了几十年,

    • ¥46.2 ¥68 折扣:6.8折
    • 导演艺术讲话
    •   ( 24 条评论 )
    • [俄] 尼·戈尔恰科夫 著,夏立民 译 /2020-06-01/ 中国戏剧出版社
    • 从延安鲁艺的源起,到新世纪的腾飞:从轰轰烈烈的抗日文艺宣传,到百老汇经典音乐剧的华丽演绎:七十多年的办学历程,几代人的薪火相传,铸就了今天的中央戏剧学院 中国戏剧影视艺术人才的摇篮、中国戏剧艺术的学术带领者和世界戏剧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一员。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在构建学科建设机制、推进学术研究的同时,时刻在思考着如何根据时代赋予的使命和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将学术前瞻性体现在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储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引导他们运用全新的视角思考与实践。近年来,在国际化办学思路的指引下,学院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搭建起多层次的学术研究平台,有效带动了一批科研成果的涌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全面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教学理论的创新,将成熟的学

    • ¥34 ¥68 折扣:5折
    • 中国话剧的诗化传统
    •   ( 97 条评论 )
    • 田本相 /2021-01-11/ 中国戏剧出版社
    • 本书是田本相先生主编的一本学术专著,参与者大多是中国话剧界的非常不错学者。中国话剧的诗化传统这一提法是田本相先生的创新,且被学界认可。中国话剧的诗化传统这一研究成果,会让我们看到中国话剧必然会走向一条民族的道路,也是能使中国话剧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路。该书梳理工作很扎实,在某些方面弥补了国内同类研究的不足。

    • ¥64 ¥128 折扣:5折
    • 提问李少白-摄影家的思考与创作【达额立减】
    •   ( 1 条评论 )
    • 李少白,何星,张震 著 /2009-10-01/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摄影不仅仅是使用相机去记录身边的点点滴滴,更多的时候则是要使用相机去发现和记录我们身边那些“看不见”的影像。本书作者李少白先生恰恰是善于发现和捕捉这种“看不见”的影像的摄影家。本书在讲解过程中采用新颖的问答形式和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了枯燥的摄影基本技术,全面细致地解答了广大摄影爱好者在拍摄中可能遇到的诸多问题。在讲解一些基本的拍摄技法,如构图、用光以及各类主题应怎样拍摄等基本要素的同时,对摄影过程中应该如何观察和思考,如何以摄影家的眼光判断摄影作品成功与否等方面阐述了独到的见解。全文从始至终贯穿了李少白先生多年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创作之道,通过摄影家对各种问题的分析,使读者对摄影的认识从只是简单的记录升华到艺术创作的阶段,并在作品中详细描述了如何将其他的艺术形式与摄影相结合的方法

    • ¥27.5 ¥69 折扣:4折
    • 正红旗下
    •   ( 32 条评论 )
    • 李龙云 醉 /2015-09-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腊月二十三的傍晚,在祭灶的欢歌和旗兵巡城乐曲声中,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了。筹办小孩“洗三”的喜庆氛围,依然难掩捉襟见肘的生活困苦和一众亲戚的闲散劲儿。大厦将倾的悲凉挽歌自此贯穿全剧始终。剧中,善良的老舍一家人,昏聩无能的大舅、大姐公公和大姐夫,专横糊涂的姑母、大姐婆婆,还有精明的福海表哥和刚正的多二爷,一一亮相。他们满口京片子,不仅再现1900年庚子年的历史风云,北京式的幽默语言,融入其间的“四板腔”、“流水板”、“农民乐”等唱腔歌舞则彰显了北京曲剧的特色

    • ¥20.1 ¥25 折扣:8折
    • 中国近现代话剧图志
    •   ( 36 条评论 )
    • 上海图书馆 编 /2008-01-01/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中国话剧诞生于20世纪初的大变革时代,百年来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深刻地影响着它的发展,形成了中国话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个性。中国话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环境里有着多样的表现方式和艺术特色,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对现实社会有着深切的关怀。今天,话剧艺术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独特的影响力。 近年来,已有不少中国话剧史的专著相继问世。在此基础上,上海图书馆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组织历史文献中心“上海年华”项目组成员,从大量馆藏历史原照、近代出版的书籍、期刊、报纸以及戏剧说明书等文献中选取500多张与中国话剧相关的历史照片,进行系统的编辑、整理和研究,推出了《中国近现代话剧图志》一书。本书涉及范围从19世纪晚期话剧萌芽时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间跨度近百年。全书共分三部分

    • ¥45.8 ¥58 折扣:7.9折
    • 京味儿话剧的文化生态
    •   ( 25 条评论 )
    • 黄益倩 著 /2009-05-01/ 文化艺术出版社
    • 本书作者黄益倩是个真心喜欢话剧和真想研究话剧的学人,多年的学术积累和访问调查让她能够从文学史与话剧市场现状出发,准确把握和深入开掘这一论题,学风扎实严谨,逻辑思维清晰严密,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对这一文化现象的理论阐释。而多年的京城求学经历也沉积为其浓厚的京味儿文化情结,形诸笔端、化入文字,情绪的自然流露使论著不乏文化的诗意,韵味久长。 对于今天处于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话剧发展而言,从京味儿话剧这一成功个案的解读中寻求当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之途,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寻求与世界艺术的交流对话,即是本书*的价值所在了。

    • ¥11 ¥22 折扣:5折
    • 黄会林绍武文集 现代话剧史卷
    •   ( 9 条评论 )
    • 黄会林绍武 著 /2009-06-0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本文集收录了黄会林、绍武自1978年至2008年30年间的学术研究论著和文学艺术创作。计分十二卷。卷至第六卷包括话剧、电影、电视、文学、艺术等领域学术研究性文字;第七卷至第十二卷则为电影、电视剧、电视专题片、话剧、长短篇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 本卷为现代话剧史卷。收录由安徽教育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发行、现已绝版的《中国现代话剧文学史略》。

    • ¥28.6 ¥42 折扣:6.8折
    • 中国话剧艺术舞台演出史纲
    •   ( 227 条评论 )
    • 张殷 编著 /2008-05-01/ 武汉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国戏剧史”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上海时事京戏与时装新戏、中国早期话剧正式登场、上海通鉴学校及春阳社、现代话剧观念在实践中确立、张彭春及其导演艺术、20世纪20年代的作家作品、剧场艺术等内容。 这部教材《中国话剧艺术舞台演出史纲》倒正是让人期盼一读的书。 其一,凡是写“演出史”的人大都把戏剧演出当成戏剧的完整成果,而写“戏剧文学史”的作者常常有意无意地把完整的脚本当成了戏剧的完整成果,这种看法当然不那么准确。 其二,本书确实涉及了话剧演出内部诸多门类,甚至包括了对话剧教育的阐述,话剧理论概貌的介绍,知识的信息量比较大,当然给学生阅读就更好。 其三,编排体例十分有趣多彩。每章后面附有“阅读参考”,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我们平常看不到的剧本和论文片段,还附有

    • ¥26.3 ¥36 折扣:7.3折
    • 中国话剧成立史研究
    •   ( 20 条评论 )
    • (日)濑户宏著,陈凌虹译 /2015-12-01/ 厦门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以濑户宏2003年向早稻田大学提交的同名博士论文为基础修改而成的,于2005年在日本出版。出版后得到了学术界高度评价,获得了2007年日本演剧学会河竹奖。此次厦大出版社出版的为其中译本。本书围绕中国话剧的产生、发展、历史地位展开论述,涉及戏剧改良运动和学生演剧、文明戏、新文化运动与戏剧、自由剧场运动、人艺戏剧学校等问题,对研究中国话剧发展史颇有参考价值。

    • ¥54.9 ¥65 折扣:8.4折
    • 中国百年话剧史稿(当代卷)
    •   ( 305 条评论 )
    • 黄会林 主编 /2009-06-0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本书分为四章。而根据特定阶段话剧文学的具体发展状况,每章又分为五节。五节中,至少会用一节的篇幅对该阶段的历史语境、理论论争、话剧活动作以概述,其余几节则致力于以潮流、现象为分类依据的剧作家的评介与话剧文本的分析。由此,本书力图以作品为中心,兼顾文艺政策的影响、戏剧观念的变革以及话剧活动的状况,对当代话剧文学的发展历史做出较为全面的描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每个发展阶段,因时代和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当代话剧文学创造过辉煌,也遭受过厄运,既产生了诸多传世佳作,也留下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与教训。它的所有成绩,必将成为日后话剧发展的艺术资源,而它所面临过的困境,想必也能够为创作者们避免重蹈覆辙提供精神的、艺术的标示。

    • ¥18.7 ¥25 折扣:7.5折
    • 赵氏孤儿
    •   ( 52 条评论 )
    • 吴江 周传家 王岗 和宝堂 赵书 赵洪涛 /2016-12-01/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 本丛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包含《锁麟囊》《穆桂英挂帅》《龙凤呈祥》《赵氏孤儿》。他们以介绍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马连良、裘盛戎、赵燕侠等京剧表演艺术家代表名剧为主线,全面展现诸京剧大师的人生经历、该剧剧本的编写及修改过程、剧本结构、人物形象、表演艺术、服饰道具、演出盛况,并深入分析剧目的唱腔艺术、思想文化、精神内涵及其在艺术形成过程中的代表性作用等。 本丛书还配有大量精美的演出剧照。比如,舞台摄影的照片,采用多机位、多角度的拍摄方式,记录与还原京剧舞台演出实况,用丰富的摄影语言展现京剧的优雅与美丽。而影棚摄影的照片,包括了每一剧目的主演、当红京剧名角,既展现京剧服饰之华美、化妆之精细、演员表演技艺之纯熟,也体现出摄影中光影的语言。

    • ¥37.5 ¥50 折扣:7.5折
    • 中国话剧现场:2001-2012(为您详细勾勒出21世纪前12年中国话剧发展的轨迹,实用话剧鉴赏手册)
    •   ( 210 条评论 )
    • 刘彦君 /2013-09-01/ 学苑出版社
    • 21世纪以来的10余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话剧发展的好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开放和进步,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具有百年历史经验的中国话剧已进入一个真正多样化的时期。 本书约50万字,剧照50余幅,分年度概括了2001至2012年中国话剧的概况,包括社会环境变迁,话剧创作、话剧生产述评,话剧展演(包括主流话剧院团、民间商业话剧团体的演出活动等,如集中展示的城市演出季、长年不断的全国巡回演出、蓬勃发展的大学生戏剧节、充满活力的民间剧社活动、日益频繁的对外话剧交流等),并对重要作家(如选择“*风格”的王晓鹰、倾心动作艺术的宋国锋、擅长宏大叙事的孟冰、张扬现代感的黄定山、“善用流动画笔的灯光诗人”周正平,等等)、年度重要作品(如《孔乙己正传》、《赵氏孤儿》、《迷宫》、《到现在还没想好》、《

    • ¥56.9 ¥78 折扣:7.3折
    • 中国话剧舞台艺术论集
    •   ( 50 条评论 )
    • 马俊山 著 /2020-12-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稿是南京大学新文学中心马俊山教授的学术论文自选集。书稿中共收录了马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起至今撰写的23篇学术文章,主要涉及中国早期话剧研究、著名话剧作家作品研究、中国当代话剧研究、中西戏剧比较研究等,体现了作者对中国话剧历史与传统、现状与问题的深入思考。

    • ¥44 ¥88 折扣:5折
    • 于是之漫笔
    •   ( 400 条评论 )
    • 于是之 /2017-02-01/ 作家出版社
    • 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先生的 散文漫笔 精选,由著名戏剧评论家童道明先生编选,还附有诸多评论家表演艺术家演员写的关于于老的文章。另附有多幅首次公开的珍贵照片。

    • ¥31.5 ¥42 折扣:7.5折
    • 中国百年话剧史稿(现代卷)
    •   ( 416 条评论 )
    • 黄会林 主编 /2009-06-0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中国话剧的播种、萌芽、生长、成熟于新中国成立前,从1907年到1949年,走过了40年风雨征程。这是一条曲折的、光荣的道路。现实主义是它的主流和传统,但也活跃着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的潮流。整部中国话剧文学发展的历史,丰富、充实,色彩斑斓,具有悠久的生命力。随着它的不断跃动,流向了社会主义时代。 40年漫长而艰辛的岁月里,中国现代话剧的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长起大批优秀的编剧、导演、演员、舞台工作者,形成了一支坚强有力的力量,形成了一条战线,具有自己独立的领地。 40年漫长而艰辛的岁月里,中国现代话剧始终积极发挥艺术的独特功能,暴露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罪恶,鼓舞着人民大众进行殊死斗争。 40年漫长而艰辛的岁月里,中国现代话剧的艺术水平有了相当的成就与发展。许多作品思想性与艺

    • ¥19.5 ¥26 折扣:7.5折
    • 中国话剧史
    •   ( 3 条评论 )
    • 王卫国宋宝珍张耀杰 著 /1998-01-01/ 文化艺术出版社
    • 本书系统地记述中国话剧近百年的发展历史,阐述话剧从外来的艺术形式到成为具有世界水平的我国民族文化的历程。书中留下了开拓者艰难跋涉的足迹,和他们为时代的进步,为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创造的辉煌成就。书中也总结了值得记取的历史经验。本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同时简洁通俗,易读易懂。

    • ¥8.5 ¥11.8 折扣:7.2折
    • 荀慧生小留香馆剧本精选
    •   ( 43 条评论 )
    • 薛晓金 /2018-06-01/ 学苑出版社
    • 本书收录荀慧生剧目19个,包括《绣襦记》《扬州梦》《婚姻魔障》《钗头凤》《回龙床》《荆钗记》《勇节图》《代夫媒》《元宵谜》《妒妇诀》《柳如是》《护花铃》《平儿》《晴雯》《痴情妇》《西湖主》《双妻鉴》《慎鸾交》《埋香幻》等。这些剧本基本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编剧目,选自荀慧生家人捐赠给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手抄剧本,挑选原则是专门为荀慧生创作、演出的未出版过的完整剧本。其中《钗头凤》《元宵谜》《绣襦记》《晴雯》等4种与已经出版剧本重复,但是较之已经出版的剧本,这些剧本版本更早,关目、曲白均有较大不同,对于研究荀慧生剧目改编发展有一定的文献意义。 本书所收录剧目是荀派剧目经典遗存,填补了出版空白,为研究荀派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此外,这些剧目的出版亦有现实意义,对于荀派剧目的复排、传

    • ¥93.4 ¥128 折扣:7.3折
    • 上海孤岛话剧研究
    •   ( 31 条评论 )
    • 胡叠 著 /2009-11-01/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上海的戏剧观众的审美取向又与海派文化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何以话剧职业化在上海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话剧这一自身蕴含现代性的戏剧样式和上海现代文化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的关联?上海孤岛这种繁盛的演剧局面出现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一个特殊的历史地域中,是正常还是反常?它的出现,是戏剧发展的必然,还是偶然?它与历史上其他表面类似的话剧现象相比较,其内在又有很大的不同,那么,造成这些不同的根源何在?和其他剧种的同时期演出相比,这种状态又是不是真正的繁盛?…… 当面对当代戏剧发展中出现的通俗化、市场化的戏剧现象时,重回戏剧史中,对当年那段曾被忽略的类似的发展阶段进行重新整理和研究,非常有必要。

    • ¥25.9 ¥36 折扣:7.2折
    • 话剧的足迹——读剧札记
    •   ( 60 条评论 )
    • 胡可 /2017-07-01/ 人民出版社
    • 《话剧的足迹--读剧札记》是我国*名戏剧 作家和文学评论家胡可的读剧札记,作者从抗日战争 时期开始即在延安和根据地从事戏剧创作和戏剧作品 的评论工作,从1940年一直持续到1966年 文革 开 始。很多作品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受到广大观众和戏 剧界同仁的好评。改革开放后,作者曾任解放军总政 治部文化部副部长、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和中国戏剧 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多年以来始终笔耕不辍。本书稿 从其戏剧评论中精选出几十篇读剧杂记,读者从中可 以领会到老一辈戏剧家深厚的戏剧理论造诣。

    • ¥17.1 ¥38 折扣:4.5折
    • 中国话剧艺术史(全九册)
    •   ( 104 条评论 )
    • 田本相 主编 /2016-05-01/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 中国话剧百年的五大成就 话剧,本来是西方的剧种。它伴随着近代世界文化交流的潮流,以及中国人民追求民主科学、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传入中国。百年来,中国话剧走过了曲折而艰难的历程,尽管当前的话剧处于一个转折的时期,低迷徘徊;但是,当我们回顾百年中国话剧之际,我们依然感到骄傲,为它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自豪。 我把中国话剧的成就归纳为五点,称之为 五大成就 : (一)话剧作为舶来品,中国人把它吸纳过来,经过创造性地转化,不但使之成为中国的民族的话剧,而且发展成为全国的一大剧种,在中国建构了一个遍布全国的话剧体系。无疑,这充分表现出中国人的诗性智慧和文化开放的精神。 (二)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浪潮中,中国话剧界的先辈,*初是把话剧作为救国救民、启迪民智、唤醒民众的工具引

    • ¥570 ¥760 折扣:7.5折
    • 新潮演剧与话剧的发展
    •   ( 48 条评论 )
    • 汤逸佩 /2019-01-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学界关于 新潮演剧 的研究成果的展示,从话剧发展史的角度关照 新潮演剧 的特征与实效(包括时效)。 新潮演剧 对于反映时事非常迫切,时效性*强,这是其积极的方面。然而,出之操切便难以从容准备;过于执着 事件的真实 ,便容易忽略 艺术的真实 。总而言之,此类作品报道时事、传播理念的成分高于艺术创作。但在中国话剧发展史上, 新潮演剧 的出现有其必然性,而且对当下话剧发展方向产生了很大影响。

    • ¥75.9 ¥138 折扣:5.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