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由国家大剧院歌剧制作人写给大家的歌剧答案之书,是从文本到剧场,兼具学术与实践双重视野的难得之作。 本书面向可能走进歌剧院的每一个读者,以作者本人丰富的歌剧观演、制作经验为基础,以戏剧 情境 理论为依托,以瓦格纳的经典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为对象,解答 什么是歌剧 、 当我们观看歌剧时,我们看什么 、 瓦格纳的 乐剧 创举何如 等话题,力求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越过屏障,为读者畅通欣赏歌剧、理解歌剧的路径,进而带我们领略这一综合性剧场艺术经久不衰的魅力。
本书系作者2015年之后发表的优秀曲艺艺术评论文集。作者将50余载从事曲艺演出、创作、编辑、理论研究、活动组织等经历,视之为与曲艺有难解难分的“不解之缘”。因为其艺术观念来自其艺术的具体实践,而表达、语言受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影响,不仅生动鲜活,且不失隽永的哲思与味道。因为是作者持之以恒、笔耕不辍的心血结晶,故而许多皆是对曲艺艺术规律独有发现的深刻思考与梳理,如《曲艺传统的“四梁八柱”》《上医治未病》《“收徒拜师”热闹下的冷思考》等多篇文章,发表后皆受到业内与读者的普遍好评,被评价为“清醒发现与适时思考的有机平衡”。文章以“诗意家常话”的文风,“俗而不伤其雅,嬉而不损其高”,是一本引人入胜、言之有物的文艺评论专集。
首届“友邻杯”莎士比亚(中国)学生戏剧节由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联合主办,友邻优课和译林出版社共同支持,分为“戏剧工作坊”“戏剧大赛”“学术前沿工作坊”“教学与实践研讨会”四部分,旨在推广莎剧在中国的教育和传播,激发学生对莎剧的兴趣和创造力。本书全景式记录了本次戏剧盛会,收录了主题发言、创作手记、中外剧评等。本书既是一本展示对莎剧热爱与创造的文化纪念册,也是一部体现莎剧在中国教育的地位与社会影响的学术参考书。
漫才也被称作“日本相声”,国内外很多漫画、动画、影视和文艺作品中都有漫才文化的影子。但国内关于漫才的中文资料很少,这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大大填补了这些空白,它不仅为新人学习了解漫才知识提供了完整、系统性的指导,而且能为包括脱口秀、单口喜剧等在内的其他喜剧领域从业者带来启发。 这是国内少有的一本集中呈现漫才知识和实践的入门书。它被包括肉食动物在内的很多专业喜剧人奉为漫才“教科书”。书中用学生与讲师互问互答的方式,生动介绍了成为漫才表演者所需的几乎所有要点,包括漫才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创作漫才段子、如何表演漫才、如何磨炼演技等。 与这本书同期出版的《漫才(精进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修订、补充和进一步细化,专注到话艺漫才这个细分领域。这两本都是漫才入门书,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酌
这是一本快速浏览世界经典音乐剧的指南,涵盖了来自英国、美国、法国、德奥、俄罗斯等多个音乐剧原创大国的代表作,其中既有常演不衰的音乐剧经典(如《剧院魅影》《伊丽莎白》),也有近年来引领潮流的新作(如《汉
暂无内容简介。。。。。。
该书收录的文稿,是针对“晋中重量文化生态保护区”所属戏曲剧种撰写的调研报告。每一篇文稿都是在专业理论工作者周密细致的田野调查获得手资料基础上完成的。文稿内容大致包括:剧种历史沿革、艺术特色、传承发展及生存现状等。资料详实、论证准确,不但有助于梳理剧种的历史脉络,同时也为主管职能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很好重要的意义。
本书系统的对迈斯纳表演方法及表演体系等进行了梳理。 迈斯纳方法除了表演还包含了很多其他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迈斯纳用一生经历挑选出的最精华的内容,为我们解密了如何去激发一名演员的想象力,和如何让演员的行为真实的具体方法。 虽然迈斯纳只是教学表演课,但学生们却不知不觉地吸收着各方面的知识,他的表演课对学生们以后的导演工作中的每一方面比如:剧作、服装设计、角色挑选、调度、甚至电影制作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鬼神戏类型研究的学术专著,研究内容不止于戏曲,也扩充到了中国古代鬼神信仰与鬼神观念的层面。内容主要包括鬼神戏的概念界说、历史面貌、思想内涵、角色和表演艺术,以及服化道等舞台美术。书稿基本厘清了中国古代的鬼神信仰和鬼神谱系面貌,阐明了鬼神观念产生和流传的社会和心理基础,介绍了传统鬼神戏的伦理精神、情感倾向和宗教情怀,以及精妙丰富的表演艺术。此外,对鬼神戏的研究史也做了详尽的梳理。
本书为“五四与中国话剧”高端学术论坛的会议论文集, 由上海戏剧学院主持编撰。本次会议作为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的纪念会议, 集结国内重要的中国话剧史论研究专家, 共同研讨“五四思潮与中国话剧的变革”“五四传统与中国话剧审美研究”“五四影响与中国话剧的接受”和“五四文化与中国话剧剧社研究”等诸多议题, 论文集同时附上中国话剧研究学人的追思文章和本次会议的研究综述, 完整呈现该次高端学术论坛的深度与广度, 对五四文学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研究有阶段性总结的意义。
本书针对中国戏曲在夏威夷的传播历程进行整体概述,钩沉、梳理和整合了19世纪以来夏威夷英文报纸所登载的有关中国戏曲演出的广告、剧评、投诉、剧院图像等碎片信息,并通过现场观摩、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准确地呈现了中国戏曲在夏威夷传播的历史和现状。本书不仅是一部生动的戏曲传播史,更是一部推动中国艺术走出国门的参考书,具备深厚的文化意义。
《龙凤呈祥》《红鬃烈马》……本书选取京剧中具有示范意义的戏曲故事,每个故事配以经典舞台剧照作为插图,两种不同语种呈现,翻译时尽量保留中国韵味,表述方式上也更加统一规范。
本书分戏史论、剧艺论、创作论、创新论、校园戏剧论五大部分,深入研究、探讨了川剧这门古老的地方剧种的历史、艺术特征及创新发展,得到李致同志的高度评价:“以一家之言第一次填补了川剧发展史上研究方面的这个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