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清代宫廷演剧承应机构昇平署所演戏曲剧目角色的人物画集。昇平署在编排剧目的同时,内廷如意画馆也适时依据剧本绘制戏画、扮相谱、戏曲册页,一则纪录宫廷戏曲活动,二则供爱好戏曲演出的帝王后妃欣赏之用。这些戏画,既比较写实, 根据内廷演出的演员形象和穿戴规制进行绘制,涉及65个剧目中370多个戏曲人物的扮相,亦见出画工精良和独特画风。有历史和艺术双重价值。
《莎士比亚全集(套装共8卷)》内容主要包括:《莎士比亚全集(卷)》、《莎士比亚全集(第2卷)》、《莎士比亚全集(第3卷)》、《莎士比亚全集(第4卷)》、《莎士比亚全集(第5卷)》、《莎士比亚全集(第6卷)》、《莎士比亚全集(第7卷)》和《莎士比亚全集(第8卷)》。我社自一九七八年开始陆续出版《莎士比亚全集》(十一卷平装本),受到广大读者欢迎。该书于一九九四年获届国家图书奖,同年,我社又在此基础上出版了全集的六卷平装本与精装本。 应广大读者要求,在上述版本的基础上,我们推出新编八卷精装本《莎士比亚全集》。该全集除新增收入绿原先生翻译的莎氏剧作《爱德华三世》和《两位贵亲戚》外,对朱生豪等先生的译文尽量保持上一版次的原貌,仅编排次序略有调整。 为使广大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莎士比亚创作全貌,我
京剧脸谱200余幅
本书作为一部通史,阐释了上至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下至新时代的戏曲文化,分析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变迁对戏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揭示了江南戏曲发生发展的整合性和矛盾性与文化传承的具体性和内化性,还原了江南戏曲由简到繁,由低级到 ,由旧形态到新形态的兼收并蓄、交相融合的发展过程,构建了清晰、系统的江南戏曲文化发展谱系。同时,通过具体分析江南地区吴文化与越文化,中华文化、海外文化与江南文化,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以及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对话和交流,深入阐述了影响江南戏曲文化发展的文化生态结构和重要内生动力,有利于人们整体认识南北戏曲之间异质互补特征,把握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全貌,使人们从波澜壮阔的艺术传承史中,深刻地认识中华文化发展的宏阔历程。
板俊荣、张仲樵编著的这本《中国古代民间俗曲曲牌曲词及曲谱考释》对较常用的二十多个民间常用的俗曲如“满江红”、“清江引”、“莲花落”、“挂枝儿”等的名称、内容、演变过程等,做了很好详尽的梳理考辨,对它们
本书作为一部通史,阐释了上至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下至新时代的戏曲文化,分析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变迁对戏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揭示了江南戏曲发生发展的整合性和矛盾性与文化传承的具体性和内化性,还原了江南戏曲由简到繁,由低级到 ,由旧形态到新形态的兼收并蓄、交相融合的发展过程,构建了清晰、系统的江南戏曲文化发展谱系。同时,通过具体分析江南地区吴文化与越文化,中华文化、海外文化与江南文化,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以及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对话和交流,深入阐述了影响江南戏曲文化发展的文化生态结构和重要内生动力,有利于人们整体认识南北戏曲之间异质互补特征,把握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全貌,使人们从波澜壮阔的艺术传承史中,深刻地认识中华文化发展的宏阔历程。
京剧脸谱200余幅
京剧脸谱200余幅
京剧脸谱200余幅
京剧脸谱200余幅
本书以1949年以后的福建地区的戏曲为研究对象,内容涉及戏曲文本、礼乐制度、舞台艺术、作家、演员、观众接受、改编流变等诸要素。采用编年史的著述体例,从整体上梳理了自1949至2018新中国70年戏曲活动资料,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政治、文学事件与戏曲史料一同系年,将戏曲放在大的社会背景进行定位,直观地展示新中国福建戏曲发展的盛衰变化,尽可能立体化、 地展现福建地区戏曲的整体样貌和丰富形态。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本书的出版对新中国戏曲史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