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十部中国古典名剧,包括《救风尘》《墙头马上》《西厢记》《李逵负荆》《看钱奴》《幽闺记》《中山狼》《玉簪记》《绿牡丹》《风筝误》,并对这些戏剧进行注解。
《蔡正仁昆曲唱腔精选》收录了蔡正仁先生擅演的十五出戏的百余段曲牌,包括《长生殿》《牡丹亭》《琵琶记》《荆钗记》《邯郸梦》《玉簪记》《千忠戮》《雷峰塔》《红梨记》《铁冠图》等经典名剧,以及《蔡文姬》《班昭》《桃花扇》《曲圣魏良辅》等新创剧目。书中,蔡正仁先生对每出剧目的传承、编创以及演唱重难点等进行了阐释,既可清晰地看到其渊源有自,师承有道,同时又更有传薪发展,史料价值弥足珍贵。值得一提的是,在编撰此书时,蔡正仁先生常强调,演唱昆曲需特别注意腔格、咬字以及发声方法等问题,所以书中蔡正仁先生通过一段小视频,亲自示范解说了昆曲演唱的正确方法,相信读者可以从中感知他对昆曲艺术传承的认真、坚持和期许。
《风姿花传》是世阿弥所著的能剧理论书,也是世阿弥留下的21部能乐理论著作中最早的作品。此论著以观阿弥的教导为基础,加上世阿弥自身领会的对技艺的理解著述而成。 世阿弥在15世纪初完成此论著。全书共七篇,前三篇是在应永7年(1400年)写成,余下的是在其后20年间写作、改订而成。“幽玄”“模拟(物真似)”“花”这些讲述艺术神髓的说法可以在本书里找到根据。它是最古老的能乐理论书,可以说是日本最古老的戏剧理论。《风姿花传》的内容包括能剧的修行法、心得、演技论、演出论、历史、 能剧的美学等。它既可作为能剧的技艺理论来读,也是日本美学的古典。
在《绣像双金锭全传》残本回中,开头就是王香(王玉卿之父)自述:“下官姓王名香,扬州府江都县人氏。”回目的标题为“本贯扬州太守二甲进士出身,浙江抚院特题荐钦取山东为大巡”。这也表明,《双金锭》弹词从一开始就与扬州有关系,可以说,张慧侬专著的《双金锭(扬州弹词)》是扬州弹词中少有的以扬州为主要地理背景的作品。其中涉及扬州风物之处虽然不算太多,但在阅读时也可给读者带来愉悦和教益。这也是我们乐于花费大量精力整理此书的原因之一。 此次整理的扬州弹词《双金锭(扬州弹词)》,主要依据张慧侬先生1986年7月的手稿本《双金锭)x三十册)。同时,适当参考了五六十年代江苏省剧目工作委员会编印的铅印本《双金锭》(四册)。因手稿本缺第五回,以铅印本相关部分插入补全。另有1985年12月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话本小说《双
由钱乃荣编著的《上海老唱片(附光盘1903-1949)(精)》梳理了1903-1949年各家唱片公司在上海发行的600多张唱片,从文化角度切入,以手唱片的内容发掘资料,且兼顾历史,通过分类介绍上海20世纪初到40年代出版的苏滩、滑稽戏、沪剧、越剧、甬剧、评弹、昆曲等曲目内容,将上海海派文艺精华娓娓道来,可视作对上海文艺繁荣时期各类曲艺融合、发展及变迁历史的全面回顾和盛大巡礼,旨在发掘上海老唱片中蕴藏着的独特文化价值。
李金斗,十三岁开始坐科学习相声,基本功扎实全面,善于将传统相声技巧运用到当代相声的表演中,被观众誉为“集北京相声的清雅、天津相声的火爆、东北相声的粗犷于一身的、具有全面才能的相声演员”。 陈涌泉,出身相声世家,外祖父钟子良、父亲陈子珍均为清门相声的代表人物。能逗善捧,并擅长单口相声,曾创怍、改编、整理并发表过大量相声作品及理论文章。 这本《李金斗、陈涌泉给您说过的相声》是从他们演出过的所有节目中精选出来的,分为传统相声、新编相声、化妆相声、单口相声、相声小段以及附录的名家名段等几个部分。 相声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有着令人回味的笑,与时俱进的笑,为了保证每次演出的完美效果,他们们坚持对每一个作品反复修改加工,即所谓的“ 一遍拆洗一遍新”,因此,这本《李金斗、陈涌泉给您说
编入这本书里的作品,都是从参赛作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由公安民警自编、自导、自演,也有的由各地公安机关邀请社会专家参与创作和编写,参加演出的演员均为公安机关在编民警和公安现役部队的官兵。这些作品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艺术地反映了公安机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大练兵”、“大接访”等活动的成果,讴歌了公安战线火热的战斗生活,弘扬了公安民警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作品种类齐全,形式多样,既有形式活泼的小品,也有对白精彩的相声;既有轻松活泼的喜剧,也有发人深思的悲剧;既有公安工作的严肃紧张,也有民警生活的喜怒哀乐;既有令人捧腹的滑稽之作,也有催人泪下的感人章节。小品《片儿警的一天》、《百变神探》等一批优秀节目以其较强的思
本书是作者有关相声研究的文章专集。内容包括北京相声的艺术发生与早期传统、新时期40年来相声创演的思潮述评、一些相声的大师级人物如马三立、侯宝林、马季、苏文茂等人的专论、针对相声发展现状的全方位跟踪讨论、相声美学品格的探究思考、部分相声节目的分析评论、有关相声的学术随笔和书评书话等等。学术范畴涉及历史、理论、评论和创作、表演、审美等各个方面。对于了解北京相声的历史知识、艺术特点、思潮状况、美学格范、名家贡献、现状问题并促进相声的创演繁荣和健康发展,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和全面地了解相声的艺术特质,准确理解并把握相声创演的发展轨迹,书中还收入了几篇有关曲艺的整体文化面貌、艺术本体特征、文化生态状况、传承传播诉求及特殊审美使命等方面的文章。以利于延伸阅读触角,并深化
《走向红氍毹》是关于几代京剧演员的艺术道路的评传合集。论述艺术家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对艺术不畏艰辛、执着追求的精神与历程,特别是前辈大师、艺术家的奋斗足迹,为后人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了楷模。全书分为上、中、下三个篇章。上篇:梨园传奇,主要描述老一辈大师、名家的艺术与人生历程,突出共性中的个性,从不同角度阐释留给当代的启迪;中篇:岁月留痕,寻觅、浓缩艺术家的成就及其闪光点;下篇:艺苑印象,讲述与当代部分老、中、青演员的接触与感受。该书的问世,是对新一代京剧人的激励,也将吸引更多读者了解和走进京剧艺术,值得出版。
本书是连丽如口述本《评书三国演义》第五部,延续三国故事,主题为赤壁鏖兵。本套书共十本,计划2025年全部出齐。 本书共三十回,从孔融之死起,到横槊赋诗止,包括火烧新野、长坂坡、鲁肃吊孝、舌战群儒、智激孙权、诵赋激瑜、临江会、群英会、蒋干盗书、草船借箭、打黄盖、阚泽下书、庞统献连环等。
《欢乐开怀》作品集收录了本次大赛的全部获奖作品和部分优秀参赛作品,其中不乏民警自编自导自演的精彩作品,更有名家专业指导创作的上乘之作。这些作品主题突出,形式多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涌现出了许多紧扣时代脉搏、贴近公安生活、讴歌民警牺牲奉献、彰显和谐警民关系的好作品,展现了公安机关在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奥运安保等重大事件中勇挑重担、不辱使命的忠诚本色和崇高的精神风貌,充分反映了人民警察火热的战斗生活。例如,小品《一付三脚架》、《今夜有雨》和相声《奥运行动》、《我和它的故事》等作品,形象地再现了奥运安保工作中民警舍小家、顾大家的敬业精神。小品《沟通》、《印象》、《马寨警务室》等作品,生动地反映了社区警务室的点滴故事和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小品《
本书以梁厚民口述,张文娟整理记录的方式,完整记录了梁厚民自幼年时的成长经历,以及作为一名快板艺术大师一生执着艺术,为自己热爱的快板书事业不懈奋斗的历程,并且还首次讲述了与其夫人李如玲相濡以沫的生活故事。 本书收录了一篇梁厚民的自序,并有两位梁厚民的好友朱光斗和李立山为本书做的序。正文有五个部分。*部分讲述了梁厚民从童年在故乡出生到大学后求师李润杰未果。第二部分讲述了梁厚民从事快板书艺术的历程并讲述了其中的苦与甜。第三部分讲述了梁厚民在表演和创作过程中的成就和收获。第四部分梁厚民分享了其在生活中与夫人、与徒弟、与朋友的趣事。第五部分这位快板书大师将自己多年的表演经验进行了总结记录,谈到了包括如何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等。
暂无
Array
这套教程的发起和编写过程,中国音协的文件中有概括的叙述。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作为编委之一,在专业上和思想上都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这套教材由于内容广泛,构思新颖,编写的难度很大。之所以能够获得今天这样的阶段性成果,是由于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的多位专家和老师的积极参与,特别是年过七旬的我国资深视唱练耳专家熊克炎、许敬行两位先生亲自主持并参加修改、撰写。编写过程中经历了虎年春节,两位先生和四位分级主编侯孟玲、洪月华、范建明、许清以及参加编写的姜夔、黄依丽、谢秀珍、张建林老师在春节期间都没有得到很好休息。特别是熊克炎先生和洪月华、侯孟玲老师在春节前由于赶 教材相继病倒,使我心中惶恐万分,深深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中国音协的地位和力量都有限,未能给各位专家和老师提供应有的比较好的工作条
本书的重心在于中国古代戏曲观研究。它以中国古代戏曲学文献为依据,以 何谓戏曲 (本质、本源论)和 戏曲何为 (功能、作用论)为焦点,在诗学与戏论两个层面上,梳理中国古代戏曲观的历史变迁,力求描绘出一幅从两汉到晚清的 古代戏曲观 图谱。全书由导论、余论和八个章节构成, 已入选后期资助,按照相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