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文化概述》书稿发排之际,感到还有些话要说。我的部专著是《豫剧表导演艺术》,着重论述的是豫剧表导演艺术的历史发展状况、艺术表现形态及美学特征,但对豫剧艺术形成及演变的文化因素却涉及了了。这部《豫剧文化概述》是我的第二部专著,论述的是豫剧渊源流变的文化背景、整体的艺术形态及美学品格,如果说前者是一个支系统的话,后者应该是一个母系统,由对豫剧的一个门类的思考到对豫剧的全方位思考,两者是一个由单一到整体的关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花鼓戏》主要内容包括:走近花鼓戏、瑰丽的艺术——花鼓戏、花鼓戏著名艺人、花鼓戏经典曲目概览、花鼓戏传承价值及发展。
《外国戏剧经典作品赏析》分析得当,语言平实但不失理论深度。作为一本引导读者接触、领略和欣赏中国戏剧经典作品的入门读本,能帮助戏剧专业初学者、非戏剧专业的大学生和业余戏剧爱好者在阅读剧本时获得启发,从而使他们能更为全面地鉴赏戏剧作品。 《外国戏剧经典作品赏析》适用范围广泛,除可作为师范本、专科和普通高等院校教材外,还可为爱好中国戏剧的广大社会读者参考选用。
《古典芭蕾教学法》是在学习和借鉴俄罗斯芭蕾学派教学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50年来的芭蕾教学实践,总结出具有实用价值的芭蕾教学法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古典芭蕾1~7年级的教学方法.不但对法文芭蕾术语做出了的中文解释,而且对每个芭蕾动作的要领做出了详尽的讲解.同时还对动作的训练目的、训练方法做了归纳和分类。尤其是对芭蕾1~7年级的教学大纲以及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做了全面、详细的分析。 《古典芭蕾教学法》是可供芭蕾舞教师、芭蕾舞演员教学、训练使用的教材,同时也是古典芭蕾爱好者的学习参考书。
《艺术管理:表演艺术组织管理》围绕表演艺术组织的运营管理,以表演艺术组织的历史、现状、生产、营销、人员、资金为顺序进行安排。为了便于阅读,采用了大量图形和表格,力图做到准确、易理解、有吸引力。作为艺术管理专业的教材,在多数章节后面安排了案例介绍。
本书共分为七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东北之参——吉剧、北国之花——龙江剧、唢呐之歌——海城喇叭戏、辽南瑰宝——辽剧、蒙乡之花——阜新蒙古剧、满族飞歌——新城戏等。
本书包括上、下两篇,共十一章的内容,分别就“戏剧的传统与观念” 和“戏剧的本质和属性?两个部分加以具体而全面的讨论和评述。其中,上篇“戏剧的传统与观念”部分,具体论述戏剧的起源,东西方戏剧的历史传统的形成与发展,戏剧的形态与要素,戏剧观念的觉醒及其演变以及现代戏剧学的形成与发展等;下篇“戏剧的本质和属性”则主要围绕着“戏剧性” 的问题,从戏剧的动作、冲突、情境、意象、场面等基本的戏剧理论范畴出发,就戏剧的艺术时空、审美属性、社会功能以及戏剧的传播与接受等问题展开具体讨论。本书上、下两篇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前者侧重于从历史出发来总结戏剧的传统与观念,分析戏剧的形态与要素,后者则在逻辑的层面上追问戏剧的本质与属性、价值与功能。如果说,前者是关于戏剧艺术的历史评述和文化思考,后者则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它在艺术、文学、历史方面都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中国戏曲共有三百多个剧种,昆曲是现存戏曲剧种中历史最久、最能体现民族戏剧特色、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剧种”,“昆曲产生和繁盛时期为社会广大阶层所爱好。但在发展中,文人创作的剧本文辞偏雅,演唱中格律较严,因此需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才能接受。但它涵含着较深的文化意蕴,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和象征”。此外,这些剧作“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各阶层的社会生活,是中国古代各阶层的社会生活,是中国古代历史的生动记录”。而且,“中国戏曲自形时代的变化,从剧本到声腔、表演都不断进行变革”,“只有在昆曲里才能全面地看到古老的音乐、舞蹈风貌”,“昆曲演出形式优雅、规范,对后起的剧种亦有重要影响”。 那么,昆曲究竟在哪些地
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温州人的传奇,他们和我们到底有何处不同?血液?大脑?遗传?环境?……他们看似简单的财富累加方式,是否蕴藏了诸多的哲学奥秘? 从肩扛背驮走村串户修鞋补碗弹棉花等赚取桶金,到以家庭手工作坊生产服装、编织袋、打火机等销往全世界赚取第二桶金,再到当今火热的炒房、炒煤……温州人是天生的生意人,他们善于从旁人漫不经心的事情中挖掘赚钱契机。 本书由作者亲历采访大量的温州一线人物,追本溯源,将温州近30年的创富历程缕分条析,以探求温州模式的本质特征,极具可读性和商业研究价值。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一个社会的全面进步,决不能忽视文化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不仅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
本书以时间为经,以作品为纬,以点带面,精选中国戏剧(戏曲、话剧)史中的经典作品,从戏剧文学赏析的角度,以“剧情脉络”、“剧作家小传”、“剧作赏析”为体例,分别对每部剧作的结构编排、语言风格、悬念冲突、情境设置、剧作特色等予以介绍和评析。 本书分析得当,语言平实但不失理论深度。作为一本引导读者接触、领略和欣赏中国戏剧经典作品的入门读本,能帮助戏剧专业初学者、非戏剧专业的大学生和业余戏剧爱好者在阅读剧本时获得启发,从而使他们能更为全面地鉴赏戏剧作品。 本书适用范围广泛,除可作为师范本、专科和普通高等院校教材外,还可为爱好中国戏剧的广大社会读者参考选用。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是程朱阙里、礼仪之乡;从这里曾走出过显赫数百年的徽州朝奉,这里曾孕育出光彩夺目的晋京徽班,这里为中华文化增添过精彩的奇葩,这里曾创造出绚烂纷呈的凝固音符……正是有了这些曾经的辉煌和璀璨,才有了令世人惊叹叫绝、独树一帜的徽州历史文化。 每次走进徽州,都有一种敬畏与惊奇的感受,无外乎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会动情地吟道:“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里有着许许多多让人流连,令人魂牵梦萦的“痴绝”之处,倘佯在徽州古老而神秘的历史文化天空下,时而让人驻足沉思;时而让人惊叹不已;时而让人抒发胸臆;时而叫人发思古之幽情。 走过徽州,会有着心头阵阵的惊喜,边走边看,又会有一股发自肺腑的遐思和感叹。村寨中,幢幢粉壁黛瓦的明清民居,让人清晰地感受到徽州历史文化的气息;纵
教坊是我国古代宫廷中掌管俗乐的乐舞机构,它自唐代设置,迄清初废止,历经唐、宋、辽、金、元、明、清七代。它的存在,对我国古代宫廷戏剧及至民间戏剧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学界对教坊的研究却稍显薄弱,本书作者对教坊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