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乐宝典》一书由美国著名爵士钢琴家马克 列文编写, 他从70年代开始就已活跃于美国主流音乐界,与多位爵士乐坛大师级乐手同台演出,拥有极为丰富的演出和教学经验,这也成为他写作本书的深厚基础。 本书从爵士乐*基本的乐理讲起,逐渐涉及到和声、编曲等程度较高的内容。本书写作风格简洁而朴实,以浅显的语言为读者介绍相对专业的内容。同时全书配以近千个选自爵士乐唱片片断的谱例,向读者展示如何将纸面上的理论运用于实际的演奏。 图书不仅介绍了体系完整的乐理理论,还包括大量具体的练习方法。同时,书中完整例举了爵士乐手应该学习掌握的数百首乐曲曲名,以及上百张应该学习的爵士乐唱片。书中还见缝插针介绍了爵士乐的一些历史和轶事趣闻。全书洋洋洒洒近500页的篇幅,因此真可以算作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 爵士乐宝典 。 本书90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了明代《琴书大全》中关于古琴制作的相关章节,以及北宋琴家石汝砺和崔遵度撰写的琴材斫制文献,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注译了石汝砺撰写的《碧落子斫琴法》,包括定材尺寸、琴身尺寸、削面法、调声法、较古琴大小法、琴色样法、斫匠秘诀等内容。其中不仅有较为详尽的宋代古琴琴面、琴背以及槽腹中各部位的相关尺寸,还保存有唐代斫琴名家雷震、张越之琴的实际尺寸记录,及其与宋代斫琴尺寸的比对性文献。 第二部分注译了崔遵度撰写的《琴笺》,阐述和探索了琴面上的十三个徽位的用法,并突破性地提出了十三个徽位不同声音的出现是事物客观规律的看法,否定了汉、唐以来将琴的音律附会为节气月令的唯心主义。 第三部分为《琴书大全》节选注译。《琴书大全》为现存收录古代琴学文献最多的一部类书,全书共二十二卷,
《新学堂歌》是谷建芬老师晚年用自己的真情和心血,为孩子们创造出的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儿歌系列,以唐诗为主、结合汉乐府、三国、明清时代的作品,迄今已创作50首。将50首优秀的古诗歌谱成音符,易于孩子在优游的唱歌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乐感。该系列儿歌备受儿童喜爱。不少歌曲已经在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和小学生中广为传唱。
德国音乐学家、马勒专家康斯坦丁 弗洛罗斯代表性研究成果, 古斯塔夫 马勒系列 第II卷。书中深入解读了马勒与19世纪交响曲的多重关系,将马勒的交响曲创作与贝多芬、舒伯特、布鲁克纳、瓦格纳、柏辽兹、李斯特等人的作品展开全面的比较分析,揭示了马勒交响曲的创作方法、思想及其艺术观念的来源,尤其指出标题性思维在马勒交响曲创作中的重要性,对于理解马勒交响曲作品乃至19世纪交响音乐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古典音乐: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的时代(原版引进)》系英美音乐学界的权QW*音乐断代史书,代表了西方学术界音乐史研究的*水平。覆盖了西方音乐史的六个重要断代。翻译出版后,相信将对中国进一步深入理解西方音乐文化并加强中国本土的音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上海音乐学院相关专业的教授学者组成译审委员会,负责具体翻译工作的安排、组织和质量把关。 ?
混音的质量可以决定一个录音作品的成败。对于不够出名的艺术家和家庭录音人员来说,混音制作是让他们的录音作品出彩的基本的催化剂;对于专业录音师而言,出众的混音技巧可以让他们节省大量的预算,并满足高端制作的需求。为了提升混音技巧,你需要具备有关混音的艺术和技术两方面的能力。 本书提供了你所必需的、能够用于实际操作的混音知识,从而帮助你提高混音水平。书中的内容从基本的概念延伸到高级的技术,还包括大量的小技巧和小窍门。 罗伊 伊扎吉(Roey Izhaki)告诉你混音观念的重要性,教给你如何完成混音工作并评估你的混音作品,并且使你的混音质量更上一个台阶。他介绍了混音中用到的各种理论和设备,以及将这些知识用于实践的方法。 本书带有大量的照片、图示、图表和音频样本,对于想要在混音领域取得成功的人士来说是一
诺顿音乐断代史 丛书是美国诺顿出版公司于二十世纪后期策划的一套音乐史系列丛书,由六部专著组成,分别是《中世纪音乐》、《文艺复兴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浪漫音乐》、《二十世纪音乐》,由各个断代史领域的著名学者执笔,反映了当今音乐研究的新成果,堪称西方音乐断代史论的优秀文本。这本书对巴洛克时期西欧国家的音乐与音乐生活提供了广范而平衡的概述。作者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地举例说明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力量是如何促进了巴洛克音乐风格与常规的发展,通过对这个时期的音乐理论与分析、宫廷文化、宗教改革与对应宗教改革的讨论,提出了巴洛克音乐的风格、体裁与文化的意义。
《钢琴演奏之道(新版)/赵晓生学术著作系列》是 赵晓生学术著作系列 之一。近年来,赵晓生教授对于 钢琴演奏理论 的研究,始终未曾停止过,这次由上海音乐出版社推出的 新版 增加了近三分之一的内容。全书五十万字左右。新增的内容主要是:基础理论方面提出了 一音质 与 二音质 的概念;基础训练方面增添了 节奏训练 ,提出对听觉、和声问题的重视是钢琴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作曲家与作品方面增添了大量新鲜的实质性言论,对 钢琴改编曲 另辟专节进行阐述,有很多创新。《钢琴演奏之道(新版)/赵晓生学术著作系列》应是钢琴师生的之书。
《沉默》是20世纪美国音乐代表人物约翰 凯奇的代表作,本书是《沉默》问世五十周年纪念版的中译本。凯奇在本书中以相应于他的音乐创作的独特方式,展现了他对实验音乐和现代音乐的思考,以及结合了禅宗与周易等东方思想的音乐哲学。在《关于无的演讲》《关于有的演讲》和《一个演讲者的45分钟》等著名篇章中,凯奇通过奇特的版面设计,力图在文字、阅读与现场表演之间形成呼应与张力,体现他在与声音相关的一切中寻求音乐的感悟力,以及总是在实验的创造性方式。 《沉默》在美国乃至西方的影响涉及多个领域,时间也证明了本书持久的思想魅力和生命力。作为美国艺术和文化的里程碑,该书已被译成四十多种语言,发行量超过了五十万册。
西方学界已有共识,查尔斯 罗森的《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一书是近五十年以来公认的影响力、引用率方面 无有比肩者 的西方经典音乐论著 没有之一(至少在英语世界)。此书于1971年出版,翌年即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迄今没有第二本音乐书籍获得过此项殊荣,其在音乐书中的 塔尖 地位俨然不可撼动。 《古典风格》分为八个部分(中译本分 八卷 )的总体布局,前两卷是对18世纪音乐语言和古典风格的概貌总览,为后面更为具体的作品分析和批评提供背景和前提。中间五卷,分别对古典风格*有代表性的体裁和作品进行鞭辟入里的点评和剖析 海顿的弦乐四重奏、交响曲、钢琴三重奏,莫扎特的协奏曲、弦乐五重奏、喜歌剧,贝多芬的代表性钢琴作品和他*突出的风格语言特征,以及古典时期的其他音乐体裁如严肃歌剧和教堂音乐等
本书是 诺顿音乐断代史 系列之一,亦属于美国研究生中世纪音乐课程的必修教材之列。大多数关于中世纪音乐的教材内容都颇为乏味,但此书的内容却妙趣横生。著作*章是对从罗马帝国结束至公元1000年的一段充满趣味的历史导论,第二章则是关于同时期基督教礼拜仪式的描述。后续章节包括对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的详细论述。该书是一部既适于学术研究又适于扩展阅读的学术专著。原作者理查德霍平,这部专著长期以来是西方音乐学界(尤其是英语世界)有关欧洲中世纪音乐的标准论著,资料丰富、条理清晰、叙述详赡,基本上概括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全貌。
作为记录、承载、传播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媒介,工尺谱在传统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古谱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中国传统乐律学、乐学以及众多的音乐体裁形式赖以生存的重要依托。 本书以现存的、使用工尺谱或俗字谱的乐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考察为基础结合文献考据的研究方法,探讨工尺谱和俗字谱的谱式特征,以及由此反映出的中国传统音乐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包括昆曲工尺谱、琵琶工尺谱、西安鼓乐俗字谱、智化寺京音乐工尺谱、河北音乐会工尺谱以及福建南音工尺谱,基本涵盖了国内主要的传统音乐体裁形式和乐种,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查尔斯 罗森可能是当今著作最丰富的文化评论家,书中的内容浩如烟海。作为一名出色的钢琴家和芝加哥大学的名誉音乐教授,他的主要切入点当然是音乐。然而一旦跳出来,阅读就会进入心理学、文学、科学、哲学、艺术 一切人文学科这个独特空间所酝酿的事物。在这本书里,罗森传递的力量将使你获得自由。 《自由与艺术:罗森谈音乐与文学》(Freedom and the Arts: Essays on Music and Literature)的原书出版于 2012 年,是罗森生前的最后一部著作。该书是一部文集,收入作者生前出版的 28 篇精彩文章(大部分写于 2000 年之后),内容包罗万象,很大程度上展现了罗森的渊博学识,几乎每一篇文论都会给读者带来阅读快乐与深刻启迪。同时,该书的主旨总与一个核心问题相关:作为现代人,面对不可跨越的时间阻隔,我们该如何领悟过去的艺术作品? 相关评论
本书深入探讨了适用于小学阶段的世界音乐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重点分析了如何使世界音乐教学法更好地契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发展需求。在这一关键阶段,儿童的思维逐渐向广阔的世界敞开,这为培养他们深刻的多元文化理解力以及终身受益的音乐素养提供了宝贵的契机。 本书不仅包含丰富的教学案例,更为小学阶段的世界音乐教学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指南。在世界音乐教学法的整体视野下,课堂情境、教学过程与学习体验得到了生动呈现。同时,本书对民族音乐学中的核心议题 如音乐的真实性、呈现方式与文化语境等 进行了深入阐释,这些探讨有力地支撑着本书的核心宗旨:引导儿童通过音乐这一独特媒介,深入理解和感知世界。
本书是一本以古琴传世古曲为学习和研究对象的古琴专著。全书共五章,第一章 琴学入门 介绍古琴入门知识和基本技巧,对古琴的形制,对古琴减字谱用法,对于古琴的三种音色、古琴常用调式、古琴调弦法,然后结合图片对古琴弹奏的左右手指法和技法进行讲解,首先对右手基本指法进行要领示范,并辅以挑、勾指法、右手八法练习以及左手指法(按音、泛音)的按音、泛音和撮指等指法练习。第二章 琴曲初阶 ,通过《梅花三弄》《黄莺吟》《酒狂》等11首曲目进行系统的基础练习。从题解、指法讲解具体曲目的弹奏,为增加学生兴趣,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并将重点练习段落谱例截取列出,再附以整首曲谱。
关于音乐,我们读过太多被粉饰的记述。局外人与反叛者的努力被抹去,净化后的新形象站到台前。事实上,音乐中那些可耻的元素才是真正的力量之源,是人类音乐创作与革新的动力。 在本书中,美国屡受赞誉的音乐史学家特德 焦亚回溯了音乐四千年的发展历程,他从史前人类时代的自然声景写起,一直写到当今的真人秀、歌唱大赛和网红视频,通过广泛而细致的研究与深刻的思考,向我们展现了被掩盖的不屈真相。 这是一个关于音乐的真实故事。音乐是变革的媒介,分裂的根源,也是人类生活的魅力源泉。
本书以生动有趣的笔法,描绘了当代欧美流行音乐的全景图。作者全面、系统介绍了欧美流行音乐的历史脉络、主要流派和重要的流行艺术家;剖析了流行音乐产业的运行机制、流行音乐与技术和设计的互动,以及欧美流行音乐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深刻影响。书中附带了大量的背景知识和逸闻趣事,最后展望了未来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 本书娓娓道来,兼顾学术性、知识性和娱乐性,不仅是流行音乐产业相关专业人士和音乐院校师生的参 考资料,也是普通流行乐迷深入了解欧美当代流行音乐的有益向导。
1956年, 北京琴会在中国音乐家协会与中国音乐研究所领导下, 派出古琴采访小组, 结识各地琴家之后, 即经常与各地琴家保持接触, 受到各地琴家不断教益, 使北京琴会在琴学与琴艺各方面得到不少提高。北京琴会筹议为各地琴家建立互相接触的园地, 设想印发一种专刊, 并曾向各地琴家征稿。 《琴论缀新》应运而生。这本书集中体现了1949 1980年间的中国古琴研究成就,此专刊以利琴学、琴艺之交流,收录了各地琴家之文论,极具史料价值。不仅关注学术研究,而且对于演奏技法技巧、行业动态都有涉及,读者可以从中窥视这一时期古琴届发展态势。
《美声唱法 女声卷(精编教学指导版)》收有中外艺术歌曲,曲目 容量大,且风格多样化,又有系统性,便于教学者和 自学者选用。为提高演唱者驾驭曲目的能力,切实解 决演唱过程中的疑难点,提高学习兴趣。 《美声唱法 女声卷(精编教学指导版)》的 适用范围,不仅可供高等艺术院校专来声乐系(科) 师生使用,同样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音乐系、科(包 括师范院校)的声乐选修教材使用。
歌剧是音乐与戏剧、文学、美术、舞蹈等相融合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尽管有不少戏剧体裁都配有音乐,但其中的音乐仅仅只起装饰作用,只有歌剧是以音乐为主要手段的戏剧。全剧贯穿音乐,音乐承载戏剧表现,阐明和强调作品的内容含义和人物情感,各部分有完整的形式。 然而歌剧在其初创、各个历史发展时期、不同的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通过对歌剧历史的简略回顾,可以了解到歌剧观念的不断变化和多种风格并存发展的面貌。
8卷文字、60张 水浒叶子 插图、9幅精美古画。 《古乐之美》就是这样一部透过音乐、文学、历史、宗教、名物、绘画的材料,清简扼要的还原与复现60件音乐之美,思考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语境中, 音乐 所承担的作用与扮演的角色,为读者提供一个切近中国人精神风貌和美感世界的契机。 全书设计是通过古人对天地宇宙五行的认知感悟来展开,以天地玄黄的用纸配色,独具匠心的乐器制图,乐与礼,文与质,人情天意、史迹物趣,尽皆融入流水文字,是为藏书上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