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把传统和声归纳得科学、缜密、井然有序;阐述得合理透彻、丝丝入扣,为这一门音乐科学建立了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从教学上谈该书循序渐进,章节合理,法则严格易掌握,要求明确易记忆,极易为初学者所接受,是初学和声者极好的向导。
《世界音乐史:从诞生到20世纪音乐》梳理了从远古时期到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主义时期以及20世纪的音乐历史,描绘了主要的音乐流派、音乐理念、乐器的发展历程,揭露了音乐历史上的重大变革,列示了极具代表性的音乐家,并提供了经典曲目的聆听建议。全彩插图丰富地展现了每个时代的音乐风采,动人的音符将从书页里飘出,引领你敲开美妙的音乐世界的大门。
本书共分为9章,包含音高,节奏,音程、音阶与调,旋律,和弦与和声,乐曲的结构形式,乐器和人声,音乐风格和流派,以及音乐术语等基础知识,并以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曲为例,让读者系统化地学习乐理知识。 全书包含大量图表,生动形象,书中穿插 看得见的音乐 走近音乐"与 音乐术语表 等版块,结合实际生活与具体案例,让音乐学习变得更容易、更有趣。随书附赠的音频资料(可扫码获取)则可以帮助读者对书中讲解的案例建立立体的认识。 本书作为音乐学习路上的入门实用工具,可以帮助你通过系统的乐理学习,提升对音乐的理解,提高音乐修养或演唱水平。看完这本书,你可以尝试挑战更复杂的乐曲,甚至还可以尝试自己谱曲!
本书突出了音乐性、趣味性、合作性、创造性的课程设计特点。每课均加入了大量实际的音乐作品、与考试相关的教学练习:一是突出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二是为了方便使用,每课均配有教学提示;三是全书附有大量儿童化的插图、贴画等。
本教程适用于正在学习声乐或器乐,参加或准备参加全国音乐素养等级考试,达到或接近初中级水平的音乐学习者,也可供音乐爱好者作为音乐启蒙读物。以往作为主要是技术训练的 音基 学习,曾使得一些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过 音乐是快乐的,音基是痛苦的 感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教程的编写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在坚持按照教育科学规律,合理安排教学进程,确保通过初级阶段教程的学习,达到规定专业音乐水准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了这个年龄段学习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本教程所采用的供学生聆听的音响,来源于日常实际音乐中的乐器演奏或人声演唱,而不仅仅是单调的钢琴。他们将在直接感受和领咯音乐美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并掌握这些音乐基本的技术元素,而不会把 音基 学习过程的回忆。
这是一本好看,好读,甚至有点 好玩 的书;同时,它又给读者带来新知、启发甚至深思。此书以舒伯特的著名声乐套曲《冬之旅》D.911中的二十四首歌为基本依托,分二十四个章节(外加 引言 和 尾语 )依次对每首歌的内涵、特色、表演要点和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讯息进行了别具一格而又兴味盎然的论述与阐发。
每一个人的心跳、脉搏、呼吸都有着自己的节奏,就如同天体运作、四季变更一样。每个人能够通过自己的身体感知节奏,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于是,人们同样也可以用自己的身体去演奏和舞蹈,将自己内心感受到的节奏再次表达出来。这本教材,详细教授了如何在声势教学中,让学生们用身体感受节奏、内化节奏,也用自己的身体表达节奏,使他们在学习中将自己的身体作为一种直接的媒介表情达意。通过对身体的了解以及练习他们渐渐将节奏和身体运动联系在一起,经由手臂的摆动而引起的身体中 力 的传递使身体犹如舞蹈般的协调运动,赋予身体更多艺术特征。
本书系 凤凰 留声机 丛书之一,以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为品鉴对象。肖斯塔科维奇被誉为 红色的天才 ,他和他的音乐在苏联经历了几起几落,被批判,被赞扬。他的作品几乎涵盖了音乐的各种体裁 交响曲、歌剧、舞剧、室内乐、钢琴曲、歌曲等,且都成就卓越。可以说,他是一个复杂的作曲家。本书精选英国《留声机》杂志近二十多年来数十篇精彩的肖斯塔科维奇音乐的深度评论。从当代作曲家、演奏者、评论者、听众等不同维度,对其音乐进行多维度的解读,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现代音乐家眼中的肖斯塔科维奇。
《音乐社会学导论》是阿多诺1961 1962年为法兰克福大学《音乐社会学》课程所作的讲义。全书分为12章,分别以音乐接受的类型、轻音乐、歌剧、室内乐、现代音乐等为主题来阐释音乐理论。 阿多诺的音乐理论是建立在其美学基础上的,而其美学则以其哲学为前提。他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否定性认识,这在于艺术不是对于已经存在的把握,而是对于那尚不存在的追求。在此基础上,他指出艺术的特性为非实在性与异在性、非模仿性和非反映性、精神化和无概念性、不确定性和难解性,等等。基于这样的美学观念,阿多诺强调艺术对于现实的批判性。他认为现代世界和人是分裂的碎片,而唯有艺术才能够拯救它们。 阿多诺的《音乐社会学导论》是其美学理论在音乐领域中的具体化。其主要内容包括了音乐类型的分析和对于音乐接受的分析,贯穿了音乐和社会这一音
本书有两大特点:*,视角全面,方向统一。17篇文章从不同的教学实际出发,宏观者关注教育哲学理念与教育政策方向,微观者聚焦课程内容和教法,*终落实到深化师生的音乐经验之上,为成就终生音乐学习者献计献策。第二,角度多样,观点新颖。本书的作者中,既有大学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教授,也有学前至十二年级普通音乐课程的教师,还有城区中学乐团的指挥,他们的眼光比较全面,看待音乐教育事业的角度也不尽相同。 本书分为六大部分,从哲学、聆听、音乐教学与学习的文化维度、创造性、角色的变迁、音乐教师教育六个不同的方面,探讨了对音乐教学与学习的思考;并且,在同一个部分中,就同样的话题,不同作者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加之现代信息技术的腾飞,即便当今资金、环境条件有所局限,仍然能够让音乐教育者找到改变的方法。阅览本
本书共分为9章,包含音高,节奏,音程、音阶与调,旋律,和弦与和声,乐曲的结构形式,乐器和人声,音乐风格和流派,以及音乐术语等基础知识,并以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曲为例,让读者系统化地学习乐理知识。全书包含大量图表,生动形象,书中穿插“看得见的音乐”“走近音乐"与“音乐术语表”等版块,结合实际生活与具体案例,让音乐学习变得更容易、更有趣。随书附赠的音频资料(可扫码获取)则可以帮助读者对书中讲解的案例建立立体的认识。本书作为音乐学习路上的入门实用工具,可以帮助你通过系统的乐理学习,提升对音乐的理解,提高音乐修养或演唱水平。看完这本书,你可以尝试挑战更复杂的乐曲,甚至还可以尝试自己谱曲!
《学唱歌》是一套系统性较强的声乐发声训练教材,主要是为声乐初学者所编写,但同样适用于对歌唱的过程或者新发声方法的探索感兴趣的人。本书采用了循序渐进的发声技术训练,从说话发声开始慢慢引入到更有挑战性的歌唱发声,并在大多数章节的结尾都会附上自我评定的问题,以此来帮助学生批判性地思考教材中所讨论的东西。本书选取的代表性声乐曲目涵盖了不同音乐时期、民族、语言和风格的经典歌曲,并按中等音调编写,以此来适应男生和女生的音高。 《学唱歌》突出的特点即是强调整体性学习,为学生提供适当练习的同时,将相关的发声原理以及基本的表演技巧贯穿其中。《学唱歌》一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开发他们真声,其理想的教学成果是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富有表现力的发声技巧。
本套书将向我们展示:难度逐步深入的综合性音乐读物。从古典到爵士的宽广音乐风格,包括贝多芬、海顿、勃拉姆斯和维瓦尔迪等作曲家的著名旋律。基于整个键盘的专业钢琴弹奏技术。极富吸引力和表现力的乐曲及教师伴奏,能为学生的手指颗粒性及音乐表现力打下良好的基础。附加的探索性问题、创造性尝试以及理论学习部分,能帮助发展学生的“音乐智商”。随书CD光盘中不仅有极富想象力的管弦乐配乐伴奏,而且有各种可供训练音乐表现力、节奏感与实践性的乐曲素材。
本书共分为9章,包含音高,节奏,音程、音阶与调,旋律,和弦与和声,乐曲的结构形式,乐器和人声,音乐风格和流派,以及音乐术语等基础知识,并以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曲为例,让读者系统化地学习乐理知识。全书包含大量图表,生动形象,书中穿插“看得见的音乐”“走近音乐"与“音乐术语表”等版块,结合实际生活与具体案例,让音乐学习变得更容易、更有趣。随书附赠的音频资料(可扫码获取)则可以帮助读者对书中讲解的案例建立立体的认识。本书作为音乐学习路上的入门实用工具,可以帮助你通过系统的乐理学习,提升对音乐的理解,提高音乐修养或演唱水平。看完这本书,你可以尝试挑战更复杂的乐曲,甚至还可以尝试自己谱曲!
《美国音乐教育者大会手册 音乐认知与发展》一书是 音乐教育学理论研究译丛 系列中的一本论文集。该译丛是上海教育出版社音乐分社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上海市音乐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于2015年共同构想并付诸实施的学术出版项目。本书是从Oxford University Press(牛津出版社)引进的(原英文书名:MENC Handbook of Musical Cognition and Development,2006年出版)。 《美国音乐教育者大会手册 音乐认知与发展》是一本诠释音乐与人类大脑关系的音乐教育学著作,由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音乐教育系终生荣誉教授理查德 科威尔(Richard Colwell)汇集众多领域专家的文章编著而成。本书所涉及的领域有神经科学、神经生物学、医学、物理学、声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 教育学、音乐学等,这证明了音乐教育学复杂多元的学科特征。本书共有七章,每一章由不
《声音的言说:通往音乐理解的崭新之路》是奥地利 指挥家尼古劳斯·哈农库特的一本关于早期音乐理解和演奏的里程碑式著作,他探讨了如何理解和演奏早期音乐(特别是巴洛克和古典时期的音乐),也 新了我们对音乐的本质和价值的传统观念。哈农库特认为,音乐是“声音的语言”,它能够表达情感、描绘画面、讲述故事,甚至进行哲学思考。为了 好地理解和演奏早期音乐,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时期的音乐语言和风格特点。同时,音乐家应该像学习外语一样学习不同时期的音乐语言,并努力将作品背后的意义表达出来。他还强调,音乐表演需要音乐家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想象力,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只有真正理解音乐,才能将其魅力传达给听众。 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音乐理论和演奏技巧的著作, 是一部关于音乐哲学和
元认知是我们审视自己思想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帮助我们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抽离出来,直击本质,解决问题。元认知策略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时,用心思考此刻他们正在从事什么思想活动。当音乐教师具备了一定的元认知知识并在课堂中融入元认知教学策略时,他将创造出一个别样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计划,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监察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性评价。这将激发学生音乐方面的自我意识,提高音乐学习的独立性,并在体验自己的成功和进步中对音乐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本书共有八个章节,将向读者展示: 什么是元认知,什么是音乐教学中的元认知。 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自我调节、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元认知教学策略的应用实例。 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有益的出声思维会话。
本书主要阐述西方音乐发展历史,并针对重要、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展开赏析。本书依照时间顺序,共分为十章,内容分别为:西方音乐的渊源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音乐;中世纪的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的对峙发展;文艺复兴时期 三大流派 以及宗教改革音乐的发展;巴洛克、古典主义两个历史时期声乐与器乐的发展及主要代表人物的音乐创作;浪漫主义时期主要作曲家的音乐创作;20世纪主要音乐流派介绍及代表作曲家的音乐创作。考虑到学生(读者)需求,本书含有三部分重要的复习工具,即每章前的思维导图,帮助梳理内容结构,便于记忆;每章中的人文轶事,帮助读者理解音乐家、音乐事件、音乐风格的真实面貌;每章后的习题,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点。本书可作为本科、研究生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教材,更是音乐考研的重要书籍,还可用作高校西
这是一本将访谈和摄影结合起来的音乐美育书。拥有近30年音乐教学经验的周诗蕾老师对话90位不同身份的音乐学习者、音乐教育者、陪孩子学音乐的父母、职业音乐人、音乐爱好者等,倾听他人的音乐故事、学习不同的经验方法、感受音乐对人的影响。书中不仅有真人真事的分享,每个人的访谈还会有周诗蕾老师的点评,帮助家长更好地陪孩子学音乐。另外,书中采访了很多音乐行业的业内领军人物,如指挥家焦飞虎、中国交响乐团小提琴家董智敏、钢琴教育家张友瑜、音乐混音师周天澈、音乐制作人彭飞、音乐制作人陆希文、傻子与白痴乐队主唱蔡维泽、音乐创作人彭海桐、京剧张派优秀传人洪岩、动画导演马驰、B站百大UP主尔东与小明、制琴师张安、古筝演奏家周健楠、二胡演奏家陈宇晟等,帮助大家了解不同音乐职业需要具备哪些能力,以及音乐美育形式
《宛然如真 中国乐器的生命性》作者以其对中国器乐和古今中西文化的熟稔,巧妙地将中国传统的五种重要乐器与国人特殊生命情性关联起来,从琴与高士、琵琶与侠客、笛与书生、筝与儿女、胡琴与常民生命性的相形相契入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概述了中国乐器关键性情的特质。乐器与生命属性的此种连接,因此也就不只反映了中国器乐独特的历史发展,更根柢地映照了中国人在音乐乃至生命上不同于西方人的一种态度。
1654年10月12日,荷兰小城代尔夫特的库发生大规模爆炸,年仅32岁的画家卡雷尔·法布里蒂乌斯在事故中不幸遇难。在他流传下来的十几幅作品中,有一幅《代尔夫特风景》尤其引人注目:画面左下方有一位若有所思的制琴师,他身旁的一件乐器正等着被识货的乐师买走,以便演奏斯韦林克那富有“几何秩序”的乐曲;画面右侧的代尔夫特新教堂位于“视觉陷阱”中,仿佛与赏画的观众处于同一个空间,这要得益于隐居海牙的斯宾诺莎在磨镜过程中参与的光学研究。与法布里蒂乌斯同时代的诗人将他比作一只涅槃的凤凰,赞扬他把自己精湛的绘画技艺赠予另一位大师——维米尔。本书通过《代尔夫特风景》中的细节,围绕画家维米尔、哲学家斯宾诺莎和音乐家斯韦林克,介绍了17世纪的荷兰乃至欧洲的音乐、绘画和科学的发展情况。读者不仅能够了解音乐家和画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