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是我们国家普及广的民族乐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现在市面上关于二胡学习的各种教材也是品种繁多,所以编者在编写这本入门教材之初,就考虑不仅要把一些有较好训练效果的、较为经典的练习曲及乐曲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好,还试图根据自身多年二胡演奏和教学的经验与体会,针对每首练习和在本学习阶段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练习的方法等方面提出详细的要求,希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每个章节的学习编写得如同教师上课一样,以期能对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比较切合实际的帮助。
为了进一步规范口琴普及工作,提高口琴教学实效,让更多的孩子爱上口琴,我校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潜心研究,大胆创新,编写了这本《口琴进课堂》。这本教材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艺术规律,简单易学,实用方便,图文并茂,清新活泼,既适合课堂教学使用,也适合学生自学。相信这本凝聚着我校教师的心血和智慧的教材一定能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我们坚信:口琴,能带你去飞翔;口琴,必将使你终身受益!
本书是为了适应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新潮,满足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培养大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而编写的。 本分为音乐欣赏、乐理常识、视唱三部分。全书选材精心,编排得当,可供高校非音乐专业的学生作为音乐课教材。
人们对于让·巴普蒂斯特·勒耶·德冈的生平和创作所知不多。他在1688年7月26日出生于根特,在法国度过大半生,服务于里昂大主教。出版作品时(他出版过48首长笛和通奏鸣曲、6首长笛或双簧管或小提琴和通奏低音的奏鸣曲、6首长笛、双簧管或小提琴的二重奏、6首高音竖笛二重奏),他总在名字后面加上“德冈”二字,这样做的目的大概是为了避免与“伦敦的勒耶”(他的表兄也叫让·巴普蒂斯特·勒耶,1680年生于根特,1730年卒于伦敦,出版的作品上署名为让·勒耶)相混淆。 本书是这一组编号为作品的5的二重奏首次重新出版。该作品在1717年左右次出版时,封面上有如下字样: 六首奏鸣曲 为两支长笛、双簧管或者小提琴而作 谨献给尊贵的图卢兹伯爵阁下/王族 蓬蒂厄、当维尔、沙斯多·维兰和杭布耶公爵 阿尔布莱候爵/法国贵
《火鸟》完成于1910年4月。6月25日,在巴黎歌剧院首演,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演出结束后,前来观看演出的德彪西会见了这位年轻的作曲家,并表达了自己对《火鸟》的赞赏。从此,斯特拉文斯基一举成名。有人还认为斯特拉文斯基自从写了《火鸟》组曲后,他就与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和拉威尔等人并驾齐驱了。 这部组曲共分七段: 一、引子 ——乐曲以带弱音器的低音弦乐器奏出一段起伏的阴暗旋律为开始。在这支旋律上,有铜管乐器和木管乐器的一些猎号般的短句。这段音乐勾勒出一幅暮色苍茫的图景:在荒野之中,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座城堡及其花园,天空中飘浮着不祥的云彩,整个画面的色彩显得有点阴森可怖。 二、火鸟之舞——散布于整个弦乐器组的一个突如其来的颤栗,宣告了火鸟的来临。接着,木管乐器和弦乐器上一连串急促而略显焦躁
巴赫(1685-1750),德国著名作曲家、管风琴家。 本书相当于车尔尼作品299的程度,是学习弹奏复调音乐的好的中级教材。创意曲大多以一个短小的旋律开始,然后在另一个声部上复述,常用八度、三度、五度模仿进行的手法及问答、重复、叠置等方式来发展。有的乐曲结构上已明显带有呈示、展开和再现的特点。因此在练习的时候,不仅要学习如何把二声部(或三声部)弹得清晰、鲜明,而且在取得进步以后,还要学会正确地处理二个(或三个)“不可缺少”的声部;同时,不仅要学到好的主题,而且要学习怎样把它发展得更好。弹奏时应具有“如歌”般的风格。
交响曲 《未完成》作品作于1822年,时值舒伯特25岁,但直到43年后乐谱才被发现,并于1865年首次公演。本交响曲唯有、第二两乐章拥有完整的曲谱,第三乐章只有九小节改编为管弦乐曲,其它部分仍停留在钢琴曲谱的形态,第四乐章则连草稿都没有。但、第二两个乐章无论在形式上或感情处理上,都能搭配得天衣无缝,整个内容至此已表达得十分完整,再加任何诙谐曲乐章或终乐章,均有画蛇添足的感觉。所以,此曲在形式上虽然未完成,但实际上是完整无缺的,并因此而显得结构新颖,这恐怕是作者始料不及的。此曲不仅是舒伯特交响曲中杰出的作品,也是浪漫音乐的一部绝世佳作。它抒发了作者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忧伤情绪充满了整个乐曲。透明清纯、优美丰富的旋律,不加装饰和声和音色,这种作曲手法非常新鲜,这是此曲成为世界上受欢迎的交响曲
《○三交响曲》是海顿第二次造访伦敦时(1794-1795)创作的,手稿的首页上标有日期“(1)795”和“E大调交响曲”。它于1795年3月2日在伦敦秣市国王剧院举行了首演,担任指挥的是作曲家本人。这是G.B.维奥蒂歌剧音乐会系列中的第四场音乐会,在4月27日的第七场音乐会上又演奏了一次。海顿后三部交响曲虽然初是约翰·彼德·萨罗门委托海顿为他人伦敦音乐会创作的,但首演均为维奥蒂的音乐会。萨罗门于1795年初终止了他人系列音乐会,因为英国与法国之间的战争使他无法从欧洲大陆请来“有才华”的音乐家。因此,海顿与维奥蒂系列音乐会的合作完全是在得到了萨罗门的同意下进行的,而且海顿与萨罗门一直保持着亲密无间的关系,萨罗门甚至经常以独奏家的身份出现在维奥蒂的歌剧音乐会系列中。
《橄榄古典音乐》系列丛书,是指向性古典音乐MOOK,以古典乐普及为核心,从生活方式的角度切入和展开,无论你有没有古典音乐背景,都能轻松欣赏古典音乐之美!每一期MOOK聚焦一个主题,如音乐会观赏指南、音乐家小传、乐器选购指南等等,深入浅出,为乐迷提供前沿、时尚、有趣和立体的古典音乐资讯与知识。 音乐会观赏指南 《橄榄古典音乐MOOK》第二期,主题为“音乐会观赏指南”,详细介绍9大音乐会类型、10个有趣的音乐会话题、10首热门音乐会曲目,还有音乐会礼仪ABC、购票指南,让陌生的听众从此爱上古典音乐会! 特辑·音乐会面面观 陈萨、韩斌、李峥、李政华、林达、钱世锦、任小珑、沈洋、沈媛、陶辛、吴淑婷、杨宁、张佳林等众多古典音乐人和乐评人联合撰稿,介绍了交响乐、歌剧、室内乐、独奏会、芭蕾、音乐剧、古乐、民乐、合
简谱,16世纪中期形成于欧洲,17、18世纪渐趋完备,后经过日本传入中国。简谱以数字1、2、3来表示音高,对于一般音乐爱好者来说,它在感性认识方面同人们所熟悉的数字相关联,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近百年中国长期的音乐实践说明,简谱对于普及音乐语言、音乐知识以及开展群众性的音乐活动方面,曾经做过很大贡献。 《简谱入门》,采用识谱的理论、练习的实践,再讲述一个动人的音乐故事的办法,深入浅出地为初学者指明每一个章节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书中近选择的谱例,都是大家所熟悉的曲调,在早已听过的基础上,使得人们地音乐的感性认识上已经有了接受的基础,这样再去学习它的记谱方式,就会感到有“轻丰熟路”般的认识过程。 本书的写本特点是:首先,它们都是以“音符”作为人称来叙述,将音符“拟人化”,使得年龄小的入门者
音乐是人类古老*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以其独特、美妙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聆听一场音乐会,会使我们陶醉其中,观看一场歌舞晚会,会使们激动万分。演奏家精湛的表演,令我们羡慕不已,歌唱家动听的歌声,令我们跃跃欲试,这是因为音乐是美的艺术。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高层次的审美追求会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将变得更加丰富而充实。 圆你音乐梦——音乐自学丛书,面向广大音乐爱好者。它以丰富的内容,循序渐进的编排形式,深入浅出的语言,帮助你走进音乐之门,圆你音乐梦。 这套丛书包括《巧学乐理知识》《巧学视唱练耳》、《巧学歌曲伴奏》、《巧学钢琴弹奏》、《巧学手风琴》《巧学电子琴》《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欣赏指南》《西方音乐欣赏指南》《通俗音乐
音乐的理论知识可分为两大类,一为技术理论,一为思想理论。本书所要重点论述的为技术理论中的基础乐理。 基础乐理是研究音乐基础知识的一种理论、是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基础。在学习基础乐理的过程中,应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感性与理性融为一体,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再者,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基础乐理应学得生动、具体、扎实,具有清晰的条理性,为以后其他音乐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根据基础乐理的这一特点,以及自学者的具体情况,在每章内容的后面安排有学习提示、思考题及练习题。学习提示和思考题旨在总结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使其条理化,练习题由是巩固前面的学习内容。后,笔者还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了习题选答,在解答过程中,使读者真正掌握解题的方法。所有这些,希望能给读者以切实的帮助,更好地掌握基础乐理
??贝多芬的交响曲,C大调,OP.21,开始创作于1794年,完成于1796年,当时贝多芬29岁,1800年4月2日在维也纳霍夫堡剧院首演,这部作品的风格是轻松和活泼,它包括四个乐章,据说这部作品是应斯维顿男爵的建议而作,斯维顿男爵是莫扎特和海顿的保护人。这部作品包括:1.极慢版,带有朝气蓬勃的快板,开头有一段仿效海顿的缓慢引子,主题是舞蹈性的。第二主题是双簧管和长笛的对答。2.如歌的行板,3.小步舞曲,活泼的极快板,实际是诙谐曲,有极快的速度,频繁冒出的节奏重音,瞬息休止的与急剧的力度对比。4.柔板,活泼的极快板,回到模仿海顿:奏鸣曲---回旋曲的曲式,充满欢乐的喜剧性,似乎充满了对海顿模仿的机智笑声。部作品的突出部分是第三、四乐章的轻松、诙谐、活泼,首演时那些正统的评论家曾认为这种大量使用粗俗的不谐和音及所有乐器发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人需要长时间潜移默化的熏陶,这样儿童的初期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它对一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人格的确立,以及智力的开发有着关键的作用。 可是要给孩子们读什么书呢?有许多专家建议要读中国文化的经典。所谓“经典”就是蕴含了丰富而又有代表性的常道常理,“能够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这些书籍在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后,更具有了永恒的价值,可以让我们不受时空限制,体会到先人智慧的光辉。 我国的传统文化尽管历经几千年,但国学里有一些文化精髓,确立与现实有着密切关系,如诚信、自强、修身、孝顺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中为突出的特色。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不仅要给孩子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这样,古文化中所蕴含的做人的哲学将发挥很大的作用。况且孩子记
《艾格蒙特》序曲,艾格蒙特是16世纪荷兰争取独立斗争的民族英雄和领袖,他的伟大形象让贝多芬十分感动,根据歌德为艾格蒙特写的悲剧,贝多芬创作了这首序曲,人们可以从这首序曲想象艾格蒙特如何引导不屈的荷兰人民反抗统治阶级。 《艾格蒙特》的配乐,尤其是序曲,之所以广受人们的喜爱,原因在于它不仅被改编了钢琴独奏及钢琴四手联弹曲,而且还被改编成了弦乐四重奏、钢琴与小提琴等音乐形式。不久,人们便开始认为在音乐厅完整地演奏《艾格蒙特》配乐时,不仅需要一位歌手,而且中间还需要一些串联词;
这是一本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入门书,是作者二十余年从事中国古代音乐史教学、研究工作,又吸取了集体智慧的结晶。它重点突出,要言不繁,同时又相当全面,对中国古代音乐发展过程中那些必须讲同时又有材料可讲的史实,都做了扼要的叙述。正因为这样,对于一般的音乐工作者、音乐爱好者,这本书可以告诉他必要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知识;对于有志于从事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工作的,这本书可以为他提供研究对象的概貌。 中国音乐史是历史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历史科学研究中比较年轻的一个分支。从事这门学科研究的人数不多,由于文化大革命的耽搁,青黄不接的现象更为显著。
本书主要介绍了柴科夫斯基的弦乐四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