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大提琴专业教学及广大业余爱好者的需要,编者从中、外各类型大提琴教材及演奏曲目中,选择较优秀的部分,按教学的系统要求,同时又考虑到选材的广泛多样,分类选编成这套《大提琴教程》,其中包括三个分集: 1.练习曲分集(三册) 2.乐曲分集(三册) 3.音阶练习分集(一册) 《大提琴教程》音阶练习分集分为三章,分别与本教程练习曲分集的一、二、三册配合使用,可适用于不同程度的学生。音阶练习是提高演奏技巧极为重要的基础练习,各种弓、指法技巧均可先以音阶与琶音的形式练习,然后进一步在练习曲与乐曲中去运用和完善,这是循序渐进地发展技巧的有效途径。学生应该每天用一定的时间练习音阶,经过长期磨炼,定能使技巧日臻完美。
詹姆斯 雷编的这本《我的首场秀(大提琴)》 为初学大提琴的小乐手们准备了12首音乐会首演作品 。这些作品可以采用独奏和与他人合奏的形式表演。 其中,B类和C类乐曲包括了可选择的第二声部,能让 小乐手们的合奏*加丰富精彩。 这12首专为大提琴而作的作品,试图帮助大提琴 初学者解决将要面临的挑战。对初学大提琴和其他乐 器的小乐手们来说,*后4首简单的作品,特别适合 多种乐器任意组合演奏。这4首作品同样出现在《小 小演奏家一我的首场秀》系列丛书的其他乐器作品集 当中。
2014年1月,人民音乐出版社为使用外语的音乐 学院师生、一众音乐从事者及爱好者,出版了同 类书籍《中国歌曲选》(附CD),收录了20首中国歌 曲 。 除了声乐家及钢琴家外,编者还希望把中国歌曲 推广给*多乐器演奏家。于是,编者特意为小提琴、 大提琴、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小号、次中音萨克 斯管、中音萨克斯管、圆号提供六套乐谱以作补充。 黄允炤编的《大提琴演奏中国歌曲》为首 部同类 出 品,演出者并不需要对乐谱进行转调。随书 附上钢 琴 伴奏CD。
适合五岁以上的少年儿童作为学习手风琴的入门教材。教程中所选的乐曲为中外很好的儿童民歌,具有体裁短小、风格迥异、旋律动听的特点,有较强的趣味性。通过这些乐曲的练习,可以使学生逐步开阔音乐视野,丰富音乐知识,提高演奏技能,为今后进一步拉好手风琴打下良好基础。 为了便于课后家长的辅导,本教程每首乐曲都有练习提示,并在附录中撰写了家长如何辅导孩子拉手风琴等多篇短文,供大家参考。
《中央音乐学院海内外考级曲目:笛子(1-6级修订本)》另设的演奏文凭级,高于国内所有考级机构设定的级,达到向职业方向发展的演奏水平。 本考级教程的编写有以下几个特点:1、每一级都有规定的练习曲考核,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笛子的常规技巧进行规范的训练,帮助考生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乐曲部分的初级阶段为民歌、小品、小合奏曲分谱等;中级至高级阶段为各上风格的笛子独奏曲。 2、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练习曲部分的写作与选择主要是针对笛子的各种技巧。
《中音萨克斯管上的好莱坞经典音乐》内容包括:相信、《极地特快》、目前为止、《发胶星梦》、现在要去飞、《洛奇》、海德薇主题、《哈利 波特与魔法石》、在梦中IDreams《指环王 魔戒再现》、007主题、《007系列 皇家赌场》、飞越彩虹、《绿野仙踪》骑兵进行曲、《奇兵》、粉红豹、《粉红豹》
口琴传入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少年朋友喜爱的一种乐器。它具有音色优美、小巧玲珑、携带方便、物美价廉的优点。它的演奏形式丰富多彩,风格独特、别具一格。 即使社会上很多的人对口琴持有偏见,把它说成“玩具”,但是挡不住众多口琴爱好者的追求和热爱,因为它是贴近百姓的乐器。 半音阶口琴是很的乐器,对要步入音乐的朋友,无疑是好的选择。为了给半音阶口琴爱好者们提供学习和演奏的方便,书中系统的整理了半音阶口琴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方法,为的是更好的传承中国的口琴音乐。
在琵琶传承的公共领域课题中,启蒙教育“课”,已成为琵琶普及与提高的关键词。从事师范教学,处在启蒙教育线的工作者们,多年来撰写的适用于琵琶师范教学的教材、演奏法等专著相继问世,成绩斐然。 琵琶师范教学的特点是:知识面广,讲究实用,易懂易学,技术简便,方法“上手”快,趣味性强;注重启发式、形象审美及情与技的整体教学。 本书作者曹月教授在上述几方面的倾注和表述,显示了她近20年演奏与教学的功底。 琵琶历史就是传承史。琵琶界无论演奏家、作曲家、理论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吸纳文化传统和琵琶流派风格的传承者。因此,大家应该把“教师”作为自己“身份”,共同参与启蒙教育。让21世纪的“琵琶行”,“行”得更健康更繁荣!
《跟名师学阮:学阮三十课》由基础知识、学阮三十课和经典阮曲三部分组成。“学阮三十课”是按照技术难度和技巧分类,本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编写的,适用于初学者,并使其能掌握基本阮演奏技术和各种演奏技巧。其中每一讲是由演奏技巧简介、练习曲、乐曲三部分组成,尽量融它们于一体,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的学习。考虑到不少年龄较小的学习者,在学习阮的过程中有必要了解和熟悉与演奏有关的知识,为此,书中为他们的老师撰写了“基础知识”部分,目的是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必要的文字参考。考虑到基础练习的重要性,教材汇集了大量的练习曲供学习者使用。
琴家对琴曲大小的界限原无明确划分。现将12首琴曲分为大中小三类,便于依次研究。由三个分段组成的琴曲最小,数量较多,省其每一个组成部分只含一个分段,琴曲的种种构成要素都在萌芽状态,是结构最简单的小曲。由六个分段组成的琴曲,琴曲体制已较完备,乐曲规模大了一些。其组成部分组成的琴曲,琴曲体制已较完备,乐曲规模大了一些。其组成部分中已包含多个分段,各部分的功能更清晰,整体结构较复杂,全曲中常包含不同的意念。具有此种特点的琴曲数目较多。由18个分段组成的琴曲,开始进入大型曲的范畴。组成乐曲的各个部分中的乐思有较多开展,包含的分段较多。
1.演奏级别共分十级。其中1—4级为初级;5—7级为中级;8—10级为高级。
《人门与提高系列:琵琶入门与提高》编者以自己的实际演奏经验,为琵琶爱好者量身定制了这本琵琶入门教程。全书包括琵琶基础知识、琵琶的初级入门训练、琵琶的各种弹奏技巧训练三个部分,通过通俗易易懂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琵琶基础知识,同时将一些人们熟悉、喜爱的古今中外经典曲目选配上某种恰当的技巧作为练习曲,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供初学者练习。
《西洋乐器教程系列丛书:小号初级教程》主要内容包括:小号图解;小号指法表;基础乐理知识;基本吹奏方法介绍;长音练习;全音符练习;二分音符练习;四分音符练习;点二分音符练习;附点四分音符连接八分音符的练习;切分音练习;附点八分音符练习;三连音练习;十六分音符练习;3/8、6/8等节拍的练习;大、小调音阶、琶音练习;半音阶练习;三吐练习;双吐练习;连音练习;小号二重奏。
东汉应劭《风俗通》曰:“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广雅》上说,神农氏遣五弦古琴,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合。《尚书》载:“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又有书载,帝尧添加两弦,以合君臣之道。周代已有七弦,并流传十分普遍。琴,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面圆似天,底方像地,龙池八寸通八凤,凤池四寸合四气.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五弦象征五行,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武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
《大提琴教程》音阶练习分集分为三章,分别与本教程练习曲分集的一、二、三册配合使用,可适用于不同程度的学生。音阶练习是提高演奏技巧极为重要的基础练习,各种弓、指法技巧均可先以音阶与琶音的形式练习,然后进一步在练习曲与乐曲中去运用和完善,这是循序渐进地发展技巧的有效途径。学生应该每天用一定的时间练习音阶,经过长期磨炼,定能使技巧日臻 。 这本宋涛编写的《大提琴教程音阶练习分集》是其中一册。
贝多芬原打算将一首e小调四重奏用作他的第三首弦乐四重奏,并且已经为这首作品写出了两个主题的草稿,但这两个主题并未用在后来作为第四首发表的e小调四重奏中,而是被放到了一旁,取而代之的是G大调第二弦乐四重奏,其中的终乐章以及降B大调四重奏(第六)的终乐章和F大调()四重奏的、四乐章的草稿均出现在贝多芬1799和1800年的一本草稿簿中。不过,我们可以肯定G大调四重奏的主体部分完成于1799年,而且这一年完成的作品还包括他的七重奏和作为第五弦乐四重奏发表的A大调四重奏(其中变奏部分的主题不同)。A大调四重奏的整体构思受到了莫扎特同一调性四重奏的影响。
本书作为室内乐中主要的演奏形式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既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品种,又是合奏训练极好的基础,要求每位演奏员独当一面,互相倾听,共同配合,一起演绎音乐。 乔布林(1858-1917)是一位美国黑人钢琴家、作曲家,他被誉为“雷格泰姆(流行于19世纪后期的爵士音乐)之王”,近年来由于他的作品风靡全球,因此兴起了一股“雷格泰姆热”。安德生(1908-1975)也是一位美国作曲家,他致力于将流行音乐引进管弦乐,作品都有形象的标题和鲜明的节奏特点,如《切分音的钟》、《蓝色的探戈》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小品。莫扎特的嬉游曲历来是弦乐的经典,圆舞曲之王斯特劳斯的波尔卡只用弦乐演奏,也毫不逊色。
维瓦尔第创作的这6首大提琴奏鸣曲于1740年前后在巴黎印制。1740年12月份的《法兰西水星报》首次刊登了这些乐谱的广告。潘谢勒提出这便是维瓦尔第的作品16。维瓦尔第时代的文献中曾有几次提及作品16,但这部作品一直不为人所知。原版的标题为:《安东尼奥·维瓦乐第为独奏大提琴和通奏低音而作的6首奏鸣曲》来自威尼斯的小提琴家和协奏曲大师的力作。 法国已故音乐学家和研究维瓦尔第时期音乐的专家亨利·普鲁尼埃尔收藏有一本初版乐谱。多亏普鲁尼埃尔夫人的慷慨出借,我们才得以根据这个初版来整理目前这个新版。
尼古拉·帕格尼尼,NiccoloPaganini(1782—1840),意大利伟大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他的24首小提琴随想曲(作品1号)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伟大之作,几乎是每位小提琴家必练的高技巧练习曲,作品几乎涵盖了小提琴的所有技巧,是一部不朽之作。 这部作品对中提琴这个专业同样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提琴这个专业的不断认识,学习和从事中提琴的人不断增加,在国际国内的中提琴比赛中,这部作品经常是必拉曲目。我在这部改编谱中基本沿用了加拉米安的弓指法,一来比较科学,二来现在拉中提琴的人绝大多数是拉过小提琴的人,已习惯用小提琴的弓指法,改变得太多,人们很难适应。所以我在这部改编谱中没有改变太多的小提琴弓指法,这将有利于人们的演奏。当然有些弓指法我做了一些适应于中提琴演奏习惯方法的调整,对有些四个音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