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全国高师音乐系列教材》是在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音乐学院院长(系主任)会议期间确定并启动编写工作的。本书包括声乐、钢琴、理论三大板块,由全国30多所音乐院校的专家教授组成编委会,共同承担编写工作,*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蒴昌教授担任教材编委会主任,音乐教育家周广仁教授、温可铮教授担任教材主审。及至世纪之交,经*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审查通过,全书主要品种完成出版,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审查的高校音乐专业教材。全套教材为全国各音乐院校广泛使用,并以其全面性、性得到了全国师生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其中部分教材还荣获*教材奖。 为了更好地配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推动师范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本系列教材陆续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增补和改进
1.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难易适中艺术性强。本书共收录了30首作品,包括中国作品20首,外国作品10首。其中二部合唱9首,三部合唱16首,四部合唱5首。 作品中既有体现中国民族风格的民歌和富有时代精神的当代作品,又有传统经典的中外曲目。 2.简线谱结合,提供正谱伴奏。为了能满足更多不同层次合唱团队的需求,我们还特别提供了所有作品的简谱版和五线谱版两个版本,五线谱版还全部提供了钢琴正谱伴奏,既方便了大多数业余合唱团成员使用简谱的需求,又方便了指挥、钢琴伴奏等使用五线谱的需求,具有便捷性、实用性。 本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既可供各地中小学校、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童声合唱团(队)歌咏比赛等音乐活动使用,也可供大学或社会团体中的女声合唱队选用。
《声乐演唱艺术的思维与方法研究》对声乐演唱艺术的思维与方法训练进行了系统研究,内容包括:声乐演唱艺术中的思维、声乐演唱思维与声乐技巧训练方法、声乐演唱思维与歌曲艺术表现方法、声乐演唱思维与舞台实践方法、声乐作品的演唱实践等。本书结构清晰明了,内容丰富翔实,语言准确通俗,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创新性、全面性和可行性,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的著作。
约瑟·孔空著的《孔空声乐练习曲50首(作品9高音用)》编写了50首为中声部人声的练习曲。它们起到了巩固声音、培养学生自己养成很好的断句以及正确呼吸方法的作用,也是旋律简单、风格多样的练声曲。本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可供音乐爱好者及专业人员使用。
《军营文化生活丛书:军旅重唱合唱歌曲精选》精选了军旅作曲家创作的军事题材和非军事题材作品,收录了非军旅作曲家创作的军事题材作品,并根据不同表演形式的选用,按照重唱,小合唱,表演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混声二部合唱,领唱、混声二部合唱,混声四部合唱,领唱、混声四部合唱作了分类编排,作品包括了多次在演出、比赛中演唱的优秀作品及近年来优秀的合唱新作。相信《军营文化生活丛书:军旅重唱合唱歌曲精选》能够为活跃军营音乐文化提供高质量的合唱训练与演出材料。
姚青编*的《高师声乐教学及其有效性实践研究 》共有七个章节,分别从教育学视野下的有效教学理 念概述、高师声乐教学与有效性理念、高师声乐有效 教学实施的师生关系、高师声乐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高师声乐舞台实践的有效研究、高师声乐教学心理疏 导有效研究、高师声乐有效教学的反思等方面进行了 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阐述和研究。本书是笔者根 据自身的声乐表演的艺术积累和多年的舞台实践经验 以及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才*终定稿的,很多问题都有 其独特的见解和创新?br/
这本和声分析例题是为演奏演唱专业的和声共同课及专业课所编辑的,例题的选择不仅注意到了和声结构的典型性和与技法展示的多样性,且不少曲例在艺术的创意上也具有一定的深度。长期实践证明,本书也适用于作曲、指挥专业的和声课中。 和声分析的目的是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去体验和通晓和声在音乐作品中的艺术 价值,由此提高学习者对和声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自身的艺术素养。
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59)是十八世纪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1685年2月23日出生在德国的哈勒,1726年加入英国籍,1759年4月14日在伦敦去世。他一生共创作了46部歌剧(其中有些是历史剧,还有一些是神话题材的作品),30余部清唱剧(26部英语清唱剧,2部意大利清唱剧,2部受难清唱剧),约40首奏鸣曲(一半是独奏奏鸣曲,一半是三重奏奏鸣曲),36首协奏曲(18首键盘协奏曲,12首大协奏曲,6首木管与弦乐队的协奏曲)和100余首康塔塔(大部分是世俗题材)以及一些管弦乐作品及乐队组曲(如《皇家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乐》)。 本册《亨德尔歌剧著名咏叹调选集》(中低音用)中的曲目,均选自亨德尔的歌剧中的重要唱段,全部曲目都用意大利语演唱。为了读者在查找外文曲目时更加便利和快捷,《亨德尔歌剧著名咏叹调选集(中低音
《高校艺术研究论著丛刊:现代民族声乐理论及教学探索》的作者在对现代民族声乐理论进行阐述的同时,还加入了原生态民歌的教学、歌唱嗓音的保护以及现代民族声乐发展对教师的素质要求等内容,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此书。
喜歌指国人遇婚嫁、生子、建房、开业等喜庆事项时,即兴表演的具祝颂、祈福(包括去煞、感恩与惜别)性质的仪式歌谣,又称喜词、喜话、彩词、四言八句、大四句等。传统喜歌是重要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周玉波编著的这本《中国喜歌集》次系统、全面地辑录文献记载与民间流传的喜庆仪式歌谣,为文学、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资料,为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参考。《中国喜歌集》亦可视作辑录者构建本土民歌学理论体系的尝试。
民族声乐是一种比较难解释的艺术形态,可以说它就是音乐的造型艺术。如何欣赏或理解它,有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因素。你可以体会它、学习它、感受它,但常常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在《民族声乐艺术的文化研究:当代中国学术文库》中,作者邢延青试图将民族声乐作为文化信息来分析这种听觉符号系统的传播现象及传播方式与特征,运用边缘学科类比的研究方法,有比较地将传播学、语言学、美学、心理学等相关部分纳入对民族声乐的研究之中。同时重点对民族声乐的听觉语言诗、词、曲——形的意义,隐喻与象征特点的结合进行文化的分析。
中国西部新疆这块瑰丽而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十三个勤劳纯朴的少数民族,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开发创建了这里,同时以惊人的音乐天才讴歌着这块大地,在“歌舞的海洋”里,给后人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音乐财富,民歌就是代表新疆音乐里一个有特色的品种。 在祖国经济建设走向西部之时,对它文化上的了解和进一步开发,已是我们的责任,首先把前辈们在那里经过劳动和汗水留下的结晶——新疆民歌(汉化的传播品),进行整理加工介绍给广大读者,是我社出版“新疆民歌”序列的构想,无疑也是西部音乐自身的一种反映。
声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尽管一首声乐作品的创作是以词作家和曲作家为中心的,但它终都是通过舞台上演员的表演来体现其舞台形象的。也就是说,声乐作品的艺术无论是演唱一般歌曲,还是演唱歌剧,也不论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还是通俗唱法,只要是演唱,都应该有一定的表演,声乐作品的表现是以演员的表演为中心,通过演员的表演来进行的。演员在舞台上以歌唱为主体,以表演为辅助来表现歌曲,再造形象,反映生活。 表演,通俗地讲,就是活人演给活人看的艺术。它依据原创者提供的作品内涵,通过演员的表演,把作品思想展现在观众面前。声乐表现直接体现了声乐作品的艺术形象。为了更好地掌握声乐表演的相关知识以及声乐表演的艺术处理,有必要对声乐表演进行具体的分析。 本书内容共分六章。章主要是介绍声乐表演概述性的内
本书是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成果。本书主要选取了古典4首、戏曲3首、歌剧和声乐组曲7首、地方传统和改编民歌10首、创作作品32首,采用简谱与线谱对照并用的编写,给教学带来较大的便利,旨在培养学生演唱能力的精美性。
也许是因为从小就喜欢唱歌的缘故吧,我的创作领域主要在声乐作品方面,其中艺术歌曲的写作数十年来基本上没有间断。记得首带伴奏的艺术歌曲是在课堂上完成的。那是50年代的事了,1956年,我在中央音乐学院读三年级,作曲老师由著名音乐家李焕之先生兼任,歌曲《上河里划下来一只船》正是在他的指导下写的作品。自学院毕业后,我长期从事编辑工作,写作只能业余而为之,但我有感而发,时有所作,且乐此不疲,积累至今,也已有了数十首。现结集出版,献给亲爱的读者。艺术歌曲是一种外来的音乐形式。它通过声乐与钢琴的密切配合,使情感的着意抒发和意境的烘托渲染相得益彰,构成完美的音乐形象。但外来形式要为中国的人民群众所接受、所喜爱,就有个民族化的课题。我在创作中的设想和做法是:声乐部分,曲调以汉语的语音、语调及民族
教材中所涉及的美声入门常识和技术讲解,来自作者二十余年的国际舞台演唱经历和近十年的高校声乐教学研究。愿这些积累成册的经验能够成为初学者们学习美声唱法的钥匙,书中的练习曲目和演唱提示部分将为美声爱好者提供实用的素材和理论指导。
陈缨、欧阳蓓蓓、王琦编著的《声乐语言的表达与审美研究》、二章讲述了声乐演唱的基础知识、声乐演唱的生理器官及其原理,而第三、四、五章则主要研究了歌唱状态下的语言规律,包括汉语及各国外语的语音基础知识及其训练方法,旨在解决声乐演唱中歌唱与语言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声乐语言的音乐性和情感表现力。在第六章中,从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到终走上舞台过程中的审美问题都有涉及;第七章则主要从具体的声乐作品鉴赏中指导审美感知与实践,旨在提高声乐学习者的审美鉴赏力。本书侧重于歌唱语言的研究,但同时又广泛涉及与之相关的歌唱基础知识。本书在理论观点的论述中,语言通俗易懂,并力求结合具体的声乐作品实例来说明,使读者明了。本书精选了一些中外经典声乐曲目,并逐个作了详细的审美鉴赏,以实践巩固理论,相得益彰
通过与老年大学师生座谈和听老年大学各个级别的声乐课程,了解老年大学师生使用请况和要求,征求了老年大学意见,为了使老年学员学习方便,希望在下次修订时将原有的《声乐教程》全书分成初、中、高级三册。1.初级,由于老年大学学员初级要上三年,所以目前我们这版的初级曲目量不够学员三年学习使用的。所以这次在《声乐教程》初级单本曲目增加到50首,选取的曲目尽量是一些短小、易学、朗朗上口、音域不是很宽的,比如增加《摇篮曲》《牧歌》《小路》《放马山歌》《绣红旗》等。2.中级,在初级的基础上增加难度适当增加并添加一些新作。新作可以是春晚、青歌赛等文艺演出上大家比较喜欢并传唱的歌曲及50、60年代的经典歌曲。3.高级,这本书中在收录一些适合老年大学高级学员能唱并且喜欢唱的难度大一些的曲目。4.在目前《声乐教程》的曲
《王世光声乐作品选》是音乐作品集,是中国文联晚霞文库的作品之一。主要收录的是作者王世光多年来创作的艺术歌曲,抒情歌曲11首,歌剧选曲11首和合唱曲10首。其中包括《话说长江》主题曲《长江之歌》,其音乐风格大气磅礴,充满力量,鼓舞着亿万炎黄子孙的爱国之心,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结合声乐学习实践,颜雄心*的这本《声乐表演技巧与教学探索》从声乐表演的基础知识开篇,结合声乐表演中的技巧、语言、心理、表演要素、舞台实践等几大块内容,用科学、完整的理念,对声乐表演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在*后一章*创造性地提出了声乐表演教学中的问题,对教学中常遇到的知识点作出简明扼要的论述。
《喜歌札记》记录著者整理与研究喜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讨论喜歌定名、源流、内容、形制、价值等问题,并在社会演进的框架下,梳理喜歌与婚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在喜歌传承与发展等诸多方面,亦有自己见解。《喜歌札记》著者周玉波将《札记》称作“流水(账)”,其中偶有日常读书、生活等琐碎内容,主体仍是围绕喜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