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为*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作为*部系统研究中国舞蹈批评历史和现状的专著,为了对舞蹈批评展开全面深入的系统性研究,本书稿先开启的就是进行 中国舞蹈批评 的梳理、分析和评价。内容包括 绪论 正文 (九个章节)和 结语 等三个部分。在写作上,体现为 史论评 的充分整合。 史 表明力求 建构 起原初的中国舞蹈批评史实语境; 论 基于 以史带论、史论结合 这一认知,以此进行中国舞蹈批评模式的方法论探讨; 评 则显示出作者 国际视野,立足本土 的写作态度,对中国舞蹈批评史上的各类文本、事象进行分析、阐释和评价,即对 舞蹈批评的批评 ,从而得出对中国舞蹈批评现状和未来发展有启迪意义的结论。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沉淀了千余年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被誉为 壁画上的博物馆 ,其中也蕴含了丰富多彩的乐舞艺术。敦煌舞之所以有如此独特的魅力,在于它融汇了古代世界多元文明,蕴含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走进千年中华文化艺术发展长廊,我们看到敦煌舞就是用肢体临摹,将敦煌壁画中的乐舞艺术 复活 ,是一种对石窟壁画乐舞艺术高度的凝练、创作。本书结合中国古典舞的训练方法,以石窟壁画的乐舞艺术原型为基础,经过深度的考究提炼,身体力行去揣摩敦煌乐舞中极具魅力的舞姿造型,将其重新 复活 于舞台之上,这为中华民族乐舞艺术的传承创新增添了新的内涵。
本稿书写了20世纪30年代至今中国舞的发展史。从戴爱莲开创中国舞到中国早期舞蹈创作,从中国舞的黄金时代到融汇了现代舞蹈语汇的创新舞剧《丝路花雨》,作者利用大量的影像资料、扎实的历史文献、丰富的田野调查和访谈等多种调查研究手法,记录了中国舞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发端、成熟与壮大发展,体现了中国舞从业者坚持把研究和创新作为舞蹈形式的重要建设过程,使这一舞种既灵活多变又与时俱进。本稿选题新颖,视野宽广,作者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可供舞蹈从业者、爱好者以及舞蹈专业研究者参考阅读。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术语词典》是对过去六十年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的思考,也是对过去六十年教学的归纳总结。随着教学发展,新教材的出现,会有许多更新的术语出现,所以这部词典是一个阶段性的集成,也是一个过程性的探索,我们不奢望它成为一部经典,但它记录了我们这一代人所作的努力以及对前人工作的尊敬。
本书分为初步建成舞蹈表演理论与舞蹈表演实践两部分,着力研究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古典舞表演艺术的表演理论与实践美学特征和规律,通过横向比较,纵向交错,平行互动,借此推动中国古典舞表演体系的成功构建。本书通过把握舞台表演艺术这一大系统的美学基础上,与其他子系统进行比较,继而归纳、总结、提炼出舞蹈表演的特性,进行元素化的细化研究。
袁禾主编的《中国舞蹈通史(精撰版)》是国内第 一部从远古到21世纪初中国舞蹈通史专*。该专*从 历史人文的视角,梳理中国舞蹈发展的历史轨迹,探 究其文化特点和艺术精神,既保证了通史研究的纵向 完整性,又具备断代史研究的阶段概括性。此外,在 注重知识的准确性、系统性和学术的严谨性的同时, 兼顾可读性、趣味性,深入浅出,明白易懂,不仅可 作为舞蹈研究的参考书籍,亦可作为大学教材,一周 一讲,春、秋学期分别完成全书上、下编的内容,有 利于教师把控教学进度以及学生适时掌握规定课时内 的重点知识,促使课程教学规范化。
本书作者为北京舞蹈学院教授,长期从事舞蹈教学与研究工作,本书稿是一部有关舞蹈理论方面的专著。全书分别从舞蹈的发展历程、国内外舞蹈的比较、我国现阶段舞蹈的现状、重要的舞蹈理论等方面对舞蹈理论进行了深入地探索。
牡丹一向以她的雍容华贵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是众多大师笔中的名花。本书中,著名画家李丽平教授以鲜艳的牡丹花实物为例,细致地介绍了牡丹花花瓣、花蕊、花叶等主要部位的特征以及平常的观察与写生;采用逐步分解法,讲解了每个部位、细小特征的画法,强调了调色的方法,着色的技巧。
《你的动作》(Your Move)一书是由美国拉班舞谱学者安 哈钦森 盖斯特(Ann Hutchinson Gueste)博士撰写的有关拉班动作记录的系列丛书之一。 该书是在人类动作语言思想家——鲁道夫 拉班(Rudolf Laban)动作语言结构分析与动作描述理论的影响下写的一本有关动作的专著,书中对动作语言中的“基本元素”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用舞谱实例讲述一个单一的动作元素如何发展形成完整的动作序列。 “动作基本元素”是拉班早期作为动作的主题或动机来思考的,被拉班用动作的主题作为创作新舞蹈作品的动机因素,并用动作主题符号记录下来,这种方式拉班叫做‘主题舞谱’或主题描述。后来拉班还将这种主题舞谱的方式训练舞者,教会他们认识动作的可能性,培养他们发展动作和结构动作的能力。
乔治·巴兰钦在评论安·哈钦森·盖斯特此书的初版时说:“毫无疑问,它将对舞蹈界人士产生不可估量的意义。”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的第四版,这是自1977年来首次对《拉班记谱法:动作分析与记录系统(第4版)》的全面修订。拉班记谱法初由动律奇才鲁道夫·拉班所创,随后经过六十多年在国际上应用和研究不断地改进。这是首个获得完全成功的人类动作记录体系,其影响之于舞蹈界堪比文艺复兴时期的乐谱完善之于音乐界。拉班记谱法能够客观地记录肢体的角度、空间的路线、能量的流动,以及动作动力和面部表情的细微区别。如今,它还能够准确记录大型舞蹈作品,供他人学习和再现。此外,该记谱法简单易学,儿童也能轻松掌握。安·哈钦森·盖斯特所著的《拉班记谱法》在领域内已经成为公认的一流教材,它可以指导舞蹈学生、人类学家和动作分析学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概论》力求重新界定、明确和普及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性质和特征,章节设计上分为上下两编。
在北京舞蹈学院及众多拉丁舞行业专家的大力支持下,为在青、少、幼人群中开展 标准舞普及教育,北京舞蹈学院 标准舞系创设了 标准舞等级考试教材体系。本书共划分为十一个等级。其中,启蒙级、1-4级为初级阶段,5-7级为中级阶段,8-10级为中 阶段教材课程。以拉丁舞五项舞蹈:伦巴、恰恰、桑巴、牛仔、斗牛为教材内容,各级围绕礼仪性、趣味性、训练的科学性几个方位的教学方针展开。课程凝结拉丁舞各个舞种特点与精华,对各类舞蹈动作的基本要点都以适应少儿理解力的前提下进行 的拆解和重新排列,确保教学的效率及科学性。目的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充分的学习自信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喜好特点进行音乐及舞蹈充分配合的拉丁舞教育,培养学生品德、礼仪、审美等全方面的心理素质及拉丁舞的基本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双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重点教材,首次提出“中国原始舞蹈遗存” “鼓舞开先河” “民间舞蹈文化特征”等论点,从动态形象入手,把中国56个民族的民间舞蹈划分为农耕、草原、海洋、农牧、绿洲五大文化类型,运用动态切入法——“特定层次、多种因素、纵横探深入研究、贵在升华,动态切入、意境描绘、个性升华”的系统理论,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民族血缘关系、语言系属、民族审美心理等方面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进行分析,并作综合性论述。 本书也是舞蹈文化学科的理论专著,对舞蹈艺术相关研究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舞蹈学 是个大概念, 舞蹈概论 的外延偏小,但它们同属一个范畴,都是讨论舞蹈基础性理论的; 舞蹈学 偏于学科性质, 舞蹈概论 则偏于常识性质,但二者都免不了要论。因共同点较多,所以我认为可以通用。《舞蹈学基础》正是考虑到它是为本科生所用,它的构思就要以本科生能接受为原则,除了文字要尽量浅显些外,更加大了图片量,突出其舞蹈的形象性,同时又另收录相关语录作为 补白 ,实际上是丰富其内容,让相关的名人短语开启年轻学子的心灵,使他们步入理性家园,作者吕艺生等以为这样也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口味。此外,又在每节文尾加上 本节主要概念 和 着重理解的内容 即思考题。
该书从美学的视角,从舞蹈首先是要好看的角度切入,将赏心悦目的舞蹈、色彩斑斓、风格迥异的舞蹈、形式多样、关注现实的舞蹈、开放多元、担当责任的舞蹈,从多个不同的欣赏角度给予了阐释。 《中国优秀舞蹈作品赏析》文字浅显、明白易懂,并有大量视频与文字并茂,对于舞蹈美的欣赏,以一个多元的美的视角给予了独特的介绍。相信在为数不多的舞蹈赏析作品中,能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好看且愉悦的美的欣赏历程。
这是一本关于云南地区哈尼族舞蹈及其服饰的专著。全书借鉴西方哲学、美学的理论探讨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与服饰文化,从情感与形式入手,选取人、时间、空间的维度,更偏重于现象学范式的方法以及与逻辑学范式的结合,力图回归到民族民间文化中寻找提升人们精神生活品质的途径。本书图文并茂,内容翔实丰富,图片珍贵精美,针对性强,具有较高的学习和参考价值,同时,对少数民族的舞蹈及服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本书既适合舞蹈、服装、舞台舞美设计专业师生、从业人员使用,又可供舞蹈、服饰研究人员以及爱好者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