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音乐史、舞蹈史专家阴法鲁先生毕生关于中国古代音乐与舞蹈的论著集结出版。阴先生利用大量古典文献,结合文物考古资料、社会调查资料,并将中国材料与外国材料结合,全面展示了中国古代的音乐与舞蹈文化。
芭蕾舞剧是一种集音乐、舞蹈与戏剧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本书选取了世界芭蕾舞剧*著名的作品,从 创作背景 人物风采 剧情介绍 音乐舞蹈赏析 版本推荐 5个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介绍,帮助读者朋友进一步了解这些作品,更好地欣赏这些作品。
本著作对中国古典舞美学原理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思考,致力于中国古典舞学科基础理论的建设。中国古典舞虽为当代建构,但其与中国传统美学有着文化血脉上的紧密联系。立足这一点,著作分为 古典舞美学之源 、 古典舞美学之法理 、 古典舞之品鉴 三编共十章,从历史源头、美学法则、审美鉴赏三个方面,对中国古典舞的美学原理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述,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国古典舞美学原理架构,使中国古典舞有了自己的美学学理基础。
舞蹈是人类*早创造的无声的符号语言系统,在人之初的各种生活中,行使着传达、叙事、表意以及自我表现的种种功能,以求与自然界沟通,与神灵沟通,与他人沟通。人以自我为中心,表达他在自然界发现的意义,表现他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表现他作为一个 人 。对自然界的超越。人类文明建立以来,舞蹈就成为人以鲜明的意志主导,以特殊的形式训练身体,塑造理想化的身体艺术。因此,在舞蹈家的身体中,蕴含着每一个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阶级、不同个体人的政治观、文化观、道德观与世界观。人的身体是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系统,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在人类的交流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通过身体及其动作,人们传递出生命个体的种种情态。通过身体,人们判断对方的年龄、身份、性别;理解对方的思想、情感、欲望、状态
民间舞蹈的动态形象,是在特定的时间、环境、参加者的互动中形成的,所以 时 、 空 、 人 三者是 动态切入法 的核心,三者互为主次,互为影响,从而形成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书稿运用 动态切入法 时、空、人 的理论,以笔者近七十年来、先后十三次攀越帕米尔高原采风收集和拍摄的文字、影像资料为依据,从民族历史、风俗习惯进入,研究舞者动态形象的文化内涵及其传承规律。 时、空、人 三者的互动研究,是以 动态形象 作为切入点,动态研究舞蹈的文化内涵及其形式特征,是探索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的根本方法。
2000年,重庆大学邀请孙颖老师为该校组建舞蹈系。形势要求必须从创作实践立即转向教学实践。将理论研究、创作实践、教学实践体系化。因此,有了 次同仁聚会式的教材研究和师资培训活动。也就是在2000年暑期在重庆市舞蹈学校,由吴俊老师免费提供食宿、教室、器材,参与的人包括重庆大学赵倩;重庆市舞蹈学校吴俊老师和该校冉义、蔡文婷,天津的王堃老师;北京舞蹈学院的我和邓文英、郑璐、何滔、朱兮、苏雪冰等。大家都是自愿自费聚集到重庆进行这次教研和师资培训活动的。到2001年北京舞蹈学院正式招生开办汉唐古典舞专业,参与这个事业的人日益扩大。并利用寒暑假连续进行了多次研究、梳理、归纳、规范教材的教研活动。同时也形成了以北舞、重大、天津音乐学院为教学实践基地的一体化格局。
作为文化部 九五 规划的重点工程,拟向全国推荐使用的专业艺术教育的教材, 大系 的编写集中了文化部直属的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被称为 国家队 院校的各学科领头人、以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在相关学科的翘楚俊杰,计国内一统的专家学者数百人。同时,这些教材都是经过了长期或至少关学科的翘楚俊杰,计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数百人。同时,这些教材都是经过了长期或对少几轮的教学实践检验,从内容到方法均已被证明行之有效,并且比较稳定、完善的优秀教材,其中已被列为*重要教材的有9种,部级重点教材19种。况且,这些教材在交付出版之前,均经过各院校学术委员会、 大系 各分卷编委会以及总编委的三级审读。可
民族管弦乐《乐之舞》写于2003年。全曲由四个部分组成,有四到五个音组成的商、羽、带“清商”音的燕乐羽调式等三个基本主题。作者通过这五声化主题的进一步延伸、展开,纵横交织、竞技、撞击及同步变奏、“托卡塔”与重音转移、不同音程的对置、新音色的挖掘等现代技法来触动听者对古老朝鲜族音乐的神往,同时也引发听众对中国唐乐的进一步联想。此作品曾获“第十二届全国音乐作品(民族管弦乐)评奖”二等奖。
本书介绍了现代芭蕾在20世纪这一时期内涌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编导以及演员,是中国*本较为系统介绍现代舞的书籍
此书是小荧星艺术学校系列教材。小荧星艺术学校是上海家喻户晓的儿童艺术培训机构,是培养未来的表演明星和专业人才的艺术摇篮,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此教材是小荧星艺校的老师们三十年辛勤耕耘的教学积累,全套教材选择了小荧星*特色的 歌、舞、演 三大类的七个不同专业,并根据每个专业的年龄特点来进行编写。教材图文并茂,附配套音像制品,设置互动环节,能使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学习。本套教材对广大幼儿歌舞形体表演学习者,均有专业的指导作用,具有较高实用性。
《羌族传统舞蹈田野调查与研究》所收4篇论文,是谭壮等4人在田野调查、查阅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独立完成的学术成果,是他们研究、分析的结果。所以,其中便渗透着研究者对学术研究的不同理解,也蕴涵着不同的方法。然而从总体上而言,均试图运用多种学科知识、研究方法,以企达成全面、深入、系统认识之目的。愿望虽美好,然从事研究尚刚刚启足,故而留有一些稚嫩的痕迹在所难免。
本书是中央民族大学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是部关于中国民族舞蹈编导教学与创作方面的专著,其研究成果具有原创性和独特性。本书拓展了中国民族舞蹈编导学科的研究领域,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中国民族舞蹈编导教学体系,对中国民族舞蹈编创有着较强的实用性。 全书内容丰富,逻辑缜密,创造性地从*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特征的“舞蹈动律”人手,讲解了民族舞蹈编创中较为基础的技术方法,深层次地挖掘民族舞蹈的本质。本书着重于中国民族舞蹈编导理论与创作方法的教授,适合于各高校舞蹈院系的编导教学,也是舞蹈爱好者高层次的参考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