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着眼于史料和实物分析视角,分为上、中、下三篇。从理论层面阐释上海黄杨木雕的产生、发展、现状和抢救性记录与数字化保护,并对上海黄杨木雕的田野文献、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作品、代表性传承人口述记录、抢救性自建数据库等珍贵资料,按照体系进行了整合梳理,不仅探索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传承的新路径、新方法,为广大读者和科研人员提供一种动态的、“活的”上海黄杨木雕文化资源展示平台,实现对该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艺文化的 性保存和抢救性记录;还对丰富、传承上海非遗品类,增强文化认同感、文化凝聚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书适合对中国传统木雕艺术、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等主题感兴趣的读者,包括但不限于艺术历史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者、艺
《中国古代雕塑风格论》旨在对传统雕塑的风格类型及其精神内涵,并结合对古代历史、社会文化背景,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使之成为当代雕塑研究和创作的可资借鉴的资源。具有填补中国古代雕塑研究空白的学术意义。
隋建国是世界范围内较有影响力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他将现当代艺术体系引入原来古典主义的中国雕塑教育体系,被誉为“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学院系统”。本书是隋建国近50年艺术创作的评论及回顾文章结集,并收录他的手稿、笔记及年谱。书稿收录的所有作品均经隋建国审阅后敲定,是较为珍贵的全面研究隋建国雕塑艺术的资料,同时也是见证反映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发展的重要史料。
《皇甫君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弘义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也称《皇甫诞碑》,于志宁撰文,欧阳询书丹。碑身高五尺七寸,宽二尺九寸,厚一尺五寸。正文计二十八行,行满五十九字。额阳文篆书《隋柱国弘义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字,全文一千五百四十六字,现存陕西省博物馆碑林。《皇甫君碑》用笔紧密内敛,刚劲不挠,点画精严,力顶千钧。字形虽稍有狭长,笔画略微偏瘦,但中宫内敛、舒张有度,且形神兼备、意态多方。《皇甫君碑》充分地展示了欧体严整、险绝、峭拔、飞动的特有风格。我们学习欧楷,如未能做到认真临学《皇甫君碑》,便不能很好地把握欧楷特有的风格要领,便不能够真正地悟得欧书的真谛,便不能真正理解和领略欧书的博大和精深。
《精雕细刻》全面系统地介绍了 艺术性且风靡西方的日本微雕工艺品根付的制作技艺。从阐述根付的历史带领读者了解何为根付开始,简要介绍了根付的实际用途和包含的不同类别。在书中,作者使用经过自身长久摸索和实操检验的 雕刻方法分步详解了6件微雕根付作品的制作过程和所使用的特定雕刻技术,以及表面处理技巧,辅以细致的步骤照片,帮助读者了解和学习微雕技艺。此外,为提供创作灵感,书中还特别收录了24件作品的详细参考图纸、成品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以及雕刻作品所需的材料、工具和尺寸等 信息和66件由作者及其友人收藏或制作的根付作品,这些作品中不乏雕刻大师休·赖特创作的作品,以及一些从未公开展示过的私人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