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八章,章讨论了设计之事、人、场、物的系统关系,强调了系统设计创新思维、设计法则及设计跨界,提出了三个面向的产品设计系统观。第二章简要梳理了系统学科、系统方法论与系统工程,建构了产品系统设计五层次体系。从第三章到第七章则逐步展开了五层次体系的解析,包含从行业系统到顶层设计、从企业系统到设计战略、从项目系统到设计定位、从产品系统到创新设计、及基于品牌的产品族与产品系列化设计,各产品系统设计层次的具体内容均以设计理论与实践案例相结合方式进行阐述。第八章是针对产品系统设计中相对特殊且重要的城市问题领域,通过地域文化下的城市家具系统、城市生活需求下的城市装备系统设计实践,开展面向城市与产业双重属性的城市设施产品系统设计方法与研究。
陈震邦编著的《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第3版)》主 要介绍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探求人 一机一环 境相互协调的设计思想。主要包括工业产品造型设计 的任务与原则,产品 形态设计,产品造型的美学法则,产品色彩设计的基 本理论,标志设计的 基本原理,与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有关的人机工程学知 识,产品造型设计的 表现技法和主要程序,以及产品造型的质量评价。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第3版)》可作为工学、理 学、文学、经济和管理类相关专业本科生使用的 教材,同时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
本书与聂桂平编写的《现代设计图学》(第3版)配套使用。其主要内容包括制图基本规定、图样画法与尺寸注法、轴测图、零件图与装配图、建筑施工图、室内设计施工图、展开图、焊接图、透视图和AutoCAD绘图。 本书可作为大学本科工业设计专业、环境设计及相关专业、非机械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供高职高专、职大、电大、业大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设计视觉表现对于一个工业设计师来说是其必须掌握的*基本的技能之一。对一个有经验、有成就的设计师而言,熟练而出众的设计语言表达是与人交流的*根本、*心随手到的方式,也是其自信心的重要来源。可见,流畅的视觉化的设计语言对于一个设计师的重要性,那么对于工业设计学科的在校学生而言,这种重要性则体现得更为明显。 由社会经济的发展随之带来的工业设计学科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工业设计视觉表现是工业设计的语言;是工业设计思想传达给人的媒介;是将无形的创意转化为可知的视觉形象的载体;是工业设计师设计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工业设计视觉表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工业设计视觉表现之快速表现,要求掌握透视法则、各种工具及其运用技巧、材料特性,重点培养运用简洁的线条准确地表现形体。并要求在短时间内所表现产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设计的对象正在发生转移。现代设计所面临的任务与挑战中,有一些是传统设计教育没有或较少提及的,但随着人类技术的变革,要求设计实践和设计教育不断改进自身的方法,以适应人们对设计的全新要求。本书用理论阐述和实际案例有机结合的论述方法,给高等院校学习设计的学生一个更为系统、直观、生动的概念。全面阐述了设计环节和前沿技术的应用。
本书从产品设计人员的实际需要出发,除介绍人机工程学方面的有关知识以外,还力求突出以下几点:1.强调人机工程学理论与产品设计实践的结合。以往的一些人机工程学著作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但在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指导产品的设计方面则论述得较少。本书力图在人机工程学的理论与产品设计实践之间建起一座桥梁。2.强调从发现到解决产品中人机问题的程序和方法。设计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要能够发现别人未曾注意到的人机问题,想出别人未曾想到的解决办法。唯有这样,才能使产品满足人们现实的和潜在的需要。那种“照数据宣科”的呆板的人机解决方案不是我们所推崇的。由此看来,现成的设计规范不仅不能成为产品设计的武器,有时反而变成束缚创造力的枷锁。的解决办法,是让设计人员掌握一把提出人机问题、分析人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产品的产生,新产品的分类,掌握新产品的特点、含义,了解新产品生命周期,知道新产品开发的定义和设计原则,以及新产品开发团队中从开始到结束的人员配置问题,在商品诞生系列链中对人员的要求,并且学习产品设计与开发的两种主要设计过程系统。 产品系统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其教学计划提出了“课程环”的构思,即以产品设计课程为主框,有机集成市场调查与分析、产品设计、工程化设计、广告策划等构成一个完整的设计课程环。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全面把握产品到商品的系统开发过程,使学生的设计思路、知识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体系,打破课与课之间互不联系的局面,在以产品开发为核心的基础上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本书适用于本科、专科、高职等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及相关专业人员。
本书是结合当前国内产品模型塑造的主要理论和实践,主要讲授丁产品设计模型的范围、对象与特征,探寻认知、设计发展规律,培养学生产品设计能力、手工制作能力及先进设备的操作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全书以实践教学为主线,重点选择了目前工业设计模塑应用广泛的ABS塑料、挤塑板、密度板和油泥等常用材料,讲授了它们的制作流程及制作方法,加强学习者的三维想象和设计构思表达能力,特别是让学习者形成产品模型制作的思维方法。 本书适用于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专业的师生作为教材,也可供有兴趣的读者作为参考。
本书由浙江理工大学李锋、潘荣、湖州师范学院陆广谱共同编写。本书包含了作者在产品基础形态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探索与尝试,也结合了产品设计实践中的经验与心得。书中包括了:形态创意基础、产品形态创意的限定与突破等内容。
本书重点讲述首饰的材料、工艺与设计。材料是首饰设计的物质载体,工艺是设计构思物化的技术手段,是设计的中间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业余爱好者已经加入首饰设计的行列。遗憾的是,直到现在很多首饰的制作技术仍然保留在很小范围的首饰艺人和部分首饰厂技术人员手中,未能推广。因此本书把材料与工艺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述。 书中内容包括首饰制作的工具设备与使用方法,实用的手工首饰制作技术,首饰设计的一般方法和规律等,适用的对象是已经具备一定美术基础和设计基础的学生、爱好者和具有一定基础的手工艺人。书中对材料、工艺技术、设计规律进行了归纳、整理、论证和发展,是作者经过若干年首饰设计实践的经验总结。
设计表现中运用广泛的形式之一就是单线形式,线是构成设计速写的基本单元,相对线胡要求就比较高,线条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体效果的表达,肯定的下笔,干净、利落、流畅胡线条,可以使画面具有较强胡生命力。
产品是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工具,产品设计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人”。产品设计一方面要考虑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易操作科,还要考虑到产品对于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关系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设计教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本书是为高等艺术院校设计类专业编写的产品设计教材,根据产品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编撰而成,其内容包括设计、产品设计的定义及史论、人机工程学、材料与工艺、表现技法、产品设计中的色彩运用、设计程序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内容。全书内容全面而概括,并附有大量图例。书后的百余幅优秀产品设计实例,集世界产品设计之精华,以供教学参考。
学习、研究任何一门艺术或工艺门类,如果对它纵向的历史线索和横向的发展状况不甚了解的话,势必会落入片面或局限之中。龚建培编著的《手工印染艺术设计》用较大篇幅介绍了各国手工印染艺术的发展历史和目前在此领域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学者,以及他们的作品,以供读者有选择地去“泛读”或“精读”。笔者认为对优秀作品透彻的、相互比较的“精读”,比掌握一般性的技法过程更为重要。技法是一种过程或程序,但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戒律,技法要精到地掌握,但更重要的是站在一定高度上的创新求变。亦为篇幅的缘故,本书暂未对技法细节作详尽的探讨。
本书是一本关于产品设计文化和艺术的人文知识读本。从两百万年前人类石器工具的制造到后现代社会网络艺术,纵横古今,包罗万象。全书一方面阐述人类产品的起源、发展历程,以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创造为重点;另一方面阐述现代意义上的产品设计文化及其艺术的特征、变迁,以西方的设计艺术为重点。全书采用史论结合的方式,既有完整系统的产品历史的介绍,重点突出;又从哲学的高度,对设计文化和艺术作出深刻的理论分析和展望。
龙、女巫、男巫、神话动物、美人鱼、独角兽、精灵、小仙子、侏儒、沼泽与洞穴、其他因素、城堡和尖塔、蘑菇屋、剑与盾、骑手、星座、骑士与夫人、花边与背景……本书包括了幻境想象、神话和传说中的神奇图案,使用方便,每一章都从简单的图案开始,逐渐进到大而复杂的场景与画面,配图说明怎样把图案应用于不同的手工制作,外加改变图案和使用颜色的种种提示。
我国设汁教育界通过20多年的努力,人们对工业设计的概念已不再模糊不情,工业设计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地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工业设计师的职业也正在工厂和社会上逐步确大了自己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设计行业的前景必将更加光明。 工业设计作为一门二级学科,它有一会完整的教学体系,各门课程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由于专业设汁的一套课程是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所以在不少学校将专业设计课程分为设计(1)、设计(2)、设计(3)。设计(1)主要解决设计的—般概念和一般程序与方法,设计(2)主要解决设计的思维和新产品开发能力,设计(3)主要是学习如何进行系统设计。 本书论述的是专业设计课程的阶段教学内容,上要是解决设计的概念和一般程序增方法。作者结合本人的设计实践经验和其他论著的合关内容,力求通俗易懂地解释设汁的概念,
本书将设计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设计发生、发展与构成、心理学、语义学、伦理学、文化资源传承等诸问题,通过整合、编排、汇总的方式,呈献给读者,并将分散的设计理论予以系统化关联。全书共分9章,依次从工业设计的发生、发展、本质、主体、目的、程序、审美、形态、伦理、资源继承等9个部分,逐一讨论工业设计的基本原则。全书对原理性文字多配以图片和思考题,帮助读者提高学习兴趣,并加强学习者的创新能力。 本书适用于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专业的师生作为基础课教材,也可供有兴趣的读者作为参考。
该套教材旨在对现有服装教学的传统教材或教学课目的扩展、补充和新思维的探究,也可以说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新一轮教材建设。 该套教材丛书将过往服装教育内容延展到新的服装、服饰品类,时尚、史论领域……诸如针织类服装设计、首饰类饰物设计、箱包类配饰设计、时尚传播理论等等。新教材可以弥补当代服装服饰产业迅速发展中对新领域知识的需求,教材可以成为方兴未艾的服装教育新课程之新教材。 该丛书在编撰过程中,力求融会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与方法,令教材具有应有的前瞻性、先进性、科学性和通识性。重要的是,该教材立足于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内容上拓展知识信息,在案例教学里探索新教学方法或模式。虽然该套教材涉及的课目各个不同,但寻求服装教学创新思
工业设计诞生于人类开始用机械大量生产各种产品的工业革命时期。但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设计的概念和含义不断发生变化,工业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也不断地完善。本书旨在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设计概念、设计观念和设计理论,提供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和评价方法。 在当今的时代与社会环境下,工业设计理论与方法很多。作者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的工业设计著作和研究成果,以及总结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以适用为前提,将众多的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归纳和概括为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系统论设计理论与方法、功能论设计理论与方法、符号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人机工程设计理论与方法、绿色设计理论与方法、感性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评价理论与方法、设计管理理论与方法等,并基于系统论的观点,对其进行论述。这样,可以
本书主要讲述了“传统产品形态与现代产品形态的成因基础”以及“产品形态设计原理”两方面内容。将产品形态问题看做由决定产品形态“应该怎样”的“外部限定因素”与决定产品形态“可以怎样”的“内部构成因素”共同组成的关联性复杂系统。对外部因素研究的欠缺是当今产品形态设计的普遍问题,对此,本书提出了“产品形态设计原理”的体系,旨在追根溯源,从形而上的高度来把握产品形态的创造方法。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工业设计及相关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作为工业设计从业人员的参考书。
“现代主义的原型、便利生活的创造者”,这是对有着悠久设计历史和优良工艺传统的“德意志制造”的经典概括。姑且不论莱卡、西门子、大众、博世、博朗、阿迪达斯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即使一支铅笔、一把餐勺、一提菜篮,也都彰显着其细腻的心思、独到的创意与恒久的品质。《德意志制造(第2版)》秉承了“MadeinGermany”的精神,融设计、建筑、旅行、生活于一身,用“艺术、理性、感性、居家、建筑”五个主题词把德意志的设计之美、工艺之精、建筑格调传达得妙肖毕至。耳濡目染间,不单能会味其设计制造的成功之道,更能深悉品质生活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