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片除作为一种传递消息的工具外,本身亦兼具极高的欣赏价值及纪录历史的功能。随着大众对文化和历史的兴趣日益浓厚,明信片已成为不少游客、收藏者搜集的重点对象。本套明信片由著名画家张安朴先生通过硬笔水彩画的形式精心描绘了邬达克在上海的30幢经典老建筑作品。
针对陶艺初学者而编写的。全书分成5章,前4章分别从陶艺的产生发展历史、主要原材料、成型技法、装饰方法和烧制五个方面来讲述。重点放在陶艺成形的常用技法章中,解决了基本的创作问题,步骤简单直观,语言精练,方便学习。每章中配有妙趣横生的手绘插图,一方面言简意赅地表述相关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为阅读带来一定的趣味。第5章是作品赏析,根据初学者的特点,给读者提供了作品烧成前后的照片比对,便于对照比较。 本书适宜零基础陶艺爱好者学习。
包括水果、蔬果、野果在内的植物果实,颜色和形态丰富多姿。将果实应用到花艺设计中不仅能营造季节感,也能够创造空间视觉效果和丰富的表情,给整个花艺作品带来创意和意趣。在花艺设计中果实的应用是比较难掌握和处理的高阶技法。本书是作者长期设计生涯中经验的总结,将果实应用的实用技巧和窍门毫保留的贡献给大家。本书介绍花艺设计中常用的近60种果实的特性,及其与鲜花的搭配技巧,每一种果实都搭配一个作品案例,案例类型包括小型插花作品、商业赠送花艺,以及大型的空间装饰花艺,并附以详细的制作步骤图和文字讲解。
本书以极简的语言、清晰的脉络,以历史的朝代交替为经、各工艺演变兴衰为纬,以出土实物为证,描绘出一幅从原始社会到清代封建帝制终结几千年以来,在历代帝王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帷幕下,以王公贵族审美为主导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风尚的衍生与流变景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中,刺绣是女子必学的手工技艺,它融合了各地的民俗文化风情,从一针一线的精细手工劳作中以自己独特的语言方式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素绢彩绣:杭州手工刺绣技法》以通俗的语言介绍杭绣,传授杭州手工刺绣的技法,以简洁的手绘插图来演示常用的针法,另附精美的杭绣作品欣赏。读者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就可以掌握基本的杭绣针法,自如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布糊画就是用布糊的画。布糊画的特点是集古今国画技法,有工笔重彩精工,得写意泼墨气魄;似堆绣而非同堆绣,巧堆积可胜似浮雕;人物有绢人外观效果,难在巨型扁体,五官凹凸不平,独幅丝料糊成不见褶皱,半体之身衣着纹理靠抻扯得以流畅自然;线粗不过一毫,糊布金线更现剪纸技巧;镶刻掐丝巧糊无隙,巧取景泰蓝精工;变中国画不经装裱难显珍贵,重在传承发展,贵在与时俱进。其作品设计严谨,用料考究,制作精巧,色彩协调,凹凸多变,画面逼真。本书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主要介绍各民族、各地区有代表性和鲜明特点的布糊画艺术情况、知识、流派、优秀作品介绍与制作技巧。
荔熟蝉鸣云纱响,蔗浪蕉风莨绸爽。 莨绸是广东珠三角地区生产的一种古老的染色面料香云纱。香云纱穿着透气清爽,轻体透凉,走路会发出 沙沙 的声音,所以*初被称作 响云纱 。繁复的制作工艺以及特殊的丝绸质感,使香云纱享有 软黄金 的美誉。香云纱布料的珍贵稀有,使其受到宋氏三姐妹、张爱玲、陆小曼、王映霞等名人的热烈追捧。2008年香云纱因独特的染整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彰显非遗文化、呼吁非遗传承的 粤雅小丛书 之一,本书以传承、制作、价值三章重点介绍香云纱的文化价值和发展历程,既很好地凸显了香云纱在岭南文化、广东纺织工业史的重要地位,也恰当地表现了香云纱作为纺织艺术品的文化价值。
本书中试图以尽可能多的图例和简明的文字,系统地介绍民间剪纸的语言符号、造型观念、装饰规律,传统刀法及方法步骤,目的是为民间剪纸爱好者、艺术馆与文化站的美术辅导干部及学校美术教师提供一份较全面的传统民间剪纸技艺参考书。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第1辑):雕漆技艺》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雕漆技艺。全书共分为七章,具体内容包括:雕漆的文化特质、北京雕漆技艺的形成与发展、北京雕漆技艺的基本工序、北京雕漆技艺的当代传承人等。
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制品精巧,丰富多彩,在世界工艺文化中独树一帜。那优美的彩陶,庄重的青铜器,华丽的唐锦,优雅的宋瓷,无一不反映了卓越的创造智慧,闪烁着灿烂的艺术光彩,为世人所赞赏。本书具备所具中国工艺美术史权威、覆盖面广、试题成熟、重点突出、考点明晰的特点,能为广大考生梳理教材、把握重点难点节省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各分册既详略得当又有所侧重,也为研究生复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本书以少量的文字阐述青花瓷的简史及时代特征,以大量的篇幅介绍制作青花瓷的原材料、工具及设备的具体使用方法、青花瓷的绘制工艺技法以及青花彩绘常用的彩绘方法,并对与青花密切相关的釉下五彩、青花釉里红、青花斗彩作了简要的介绍。书中有配合文字教学的插图,选刊了数十幅历代较典型的青花作品彩图。这是一本高等学校陶瓷专业类的教科书,同时也是陶瓷绘画爱好者学习的参考资料。
在葫芦岛论葫芦文化,这在你的文化活动操持中,不无传奇色彩。在几年前,我曾用古老的谶纬学方士小技解读过你的姓名,我说:“你姓名中的‘琪’字很有讲究,《尔雅·释地·九》中云:‘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询、圩、琪焉。’你这块美玉,出自关东北镇山医巫间山中,你肯定要和辽西走廊这块宝地有不解之缘,此地东北靠医巫闾山,东南临渤海辽东湾,是一块风水宝地。”现在看来,这块宝地正是葫芦岛;因此,不妨说你在葫芦岛成功地开展葫芦文化的重大研讨活动是一种命中注定的奇巧因缘。 这本文集全面地反映葫芦文化的各个方面,主要探讨了葫芦文化:中华民族凝聚的文化基因;葫芦文化的开发与文化自觉;葫芦在民俗中的内涵;彝族葫芦民俗与三观求解;中国艺术与葫芦文化;中华葫芦工艺的起源与传承;根植葫芦文化打造葫芦山庄;发挥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刺绣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文化资源的载体。宋绣、顾绣等作为欣赏品的绣画,工巧精细,匠心独运,显示了绣者对艺术的至高追求;也有如荷包、帐帘等作为实用品的民间刺绣,色彩浓郁,寓意吉祥,体现了绣者赋予其的一片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