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魏晋以来的艺术观念史讨论得比较充分,但对于魏晋之前中国艺术的发展状况以及理论反思却挖掘得不够。所以,作者选取先秦两汉的艺术观念史作为研究主题,是独具学术眼光的,为中国艺术如何从自在走向自觉理出了一条线索。就先秦两汉艺术观念史的研究范围而言,作者大大拓展了传统意义上的理解,如在艺术类型上,除了传统的“美的艺术”,即音乐、舞蹈、绘画、建筑、雕塑外,中国早期诗歌可以入乐、典礼仪式具有艺术意味、工艺制作具有哲学关怀、城市布局具有象征性,也被作者纳入艺术观念史的考察范围。就先秦两汉艺术观念史的历史特性而言,作者强调中国早期艺术观念的进展,整体体现出渐进的特征,它是历史背景与时代状况共同作用的产物。此外,作者对西周及两汉在中国艺术观念史中地位的重新评价也具有较
本书作者章华英女士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音乐学博士研究生,本书介绍了古琴的历史、传世名曲、古琴制作及名琴鉴赏、古琴记谱法与打谱、古琴流派及古琴艺术在海外的传播等。
《圣-桑:18首音乐会钢琴练习曲(作品52·作品111·作品135)》内容包括:六首练习曲作品52,六首练习曲作品111,六首练习曲作品135。
本书为了方便广大命题研究人员查阅,分析、研究30多年来的高考命题趋势。同时,也为了满足热衷于高考试题的各界人士的需求,我们感到有义务、有必要将恢复高考以来的高考试题收集、整理、汇编成册,以便保存,并能助力于教研工作。意欲效仿太史公,以究“试题”之际,通“高考”之变,成一家之言。 ?
《贝尔蒂尼25首无八度简易钢琴练习曲:作品100》练习曲的产生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在18世纪,随着钢琴乐器性能的发展,作曲家们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创作对钢琴演奏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钢琴的前身古钢琴的构造不同,所需要的演奏技巧也不同,而演奏钢琴手指需要更大的力度和耐力。钢琴教师们认识到有加强技术训练的必要,因此,贝多芬的学生车尔尼就为其学生写了几百首各种技术课题的练习曲。许多钢琴家和教师也写了练习曲,适应他们的教学需要和理念,在钢琴教学上逐渐形成一套手指训练的。随着欧洲钢琴音乐的不断发展,音乐风格的变迁,演奏技巧难度越来越大和音乐内容越来越丰富,以乐曲的面貌出现的练习曲,已经不作为练习曲看待,如肖邦的练习曲之类。
名园与雅会:怡园琴会、扶大雅之轮:周庆云与晨风庐琴会、今虞琴社与《今虞琴刊》、空前抑或绝后:1956年古琴采访、为工农兵服务:古琴演出与改良等内容。
《画中话·造型基础·结构:石膏五官和人像》属《画中话》系列,主要针对美术高考全国各素描科目教学要求与方向进行编辑,属于美术类基础教学教材,由于初学素描入门比较困难,很多学生对形体认识不够,缺少有效的观察方法和理解,导致进步缓慢,因此《画中话·造型基础·结构:石膏五官和人像》将通过石膏五官,石膏人像,为学生排忧解难,书中大量选取名师范画,并对作画步骤作了详细介绍,既可供美术爱好者自学使用,也可供美术院校的师生作为教学范本之用。